抗战时期,中国曾装备德国的装备,效果怎么样?

历史蝈蝈


上世纪30年代,受困于一战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只能保留一支十万人的小规模部队,大批职业军人离开部队进入当时急需现代化的国民政府,成为军事顾问。在这种便利条件下,对于当时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钨、锑等战略资源)以及广阔的工业市场,这些都是德国复兴的必要条件,于是中德开始了近十年的蜜月期,大量军事装备进入中国。

这是德械师中一套单兵装备,里面就包括了中正式步枪(毛瑟步枪)、M24手榴弹、M35头盔。进口原装货在抗战过程逐渐消耗,随后以仿制品为主,构成抗战的主力装备。

连排级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近战、游击战利器,这才是在中国大量应用的宝贝。

pak 37mm反坦克炮,这是抗战初期的反坦克利器,随着战局发展逐渐消耗殆尽。

购买36(或者60)门105毫米的leFH18榴弹炮,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起到重要作用。

莱茵公司产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前夕进口了48门,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战略级火炮。从淞沪会战开始,经历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关键时刻总能起到关键作用,就是数量太少。

少量一号坦克、装甲车辆,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基本在抗战初期就损耗。

30年代中德关系密切期,由于经济实力不允许,实际获得的德式装备主要还是轻武器,重型装备在日军的立体攻势面前,存活率极低,起到的作用也有限。而轻武器(仿制品)则构成了抗战的中坚。


河东三叔


中国装备过哪些德国装备?

1、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中正式步枪”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支步枪最早是由巩县兵工厂在1935年引进技术后仿制、改进并生产的武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制式步枪,而不仅仅是进口装备。

中正式步枪参考的蓝本为Gew 98式步枪的步骑枪版本Kar 98AZ(百误百科的词条有严重纰漏,该作者认为中正式仿制的是98k型,可实际上98k到1935年才被德国选为制式步枪,而中正式的仿制工作早在1933年就开始了),后者是一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时期帝国防卫军、德意志国防军成立初期的主力制式步枪,也是Gew 98的卡宾枪型号。中正式实际上是一个“名誉称号”,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24式步骑枪,因其在民国24年(1935年)正式定型投产,故有此编号。

在仿造过程中蒋介石曾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他认为Kar 98AZ的长度不适合中国人的体型(K98AZ的全长为1.1米,G98为1.25米),应当适当缩短枪身长度,但要增加刺刀长度,以免在拼刺时吃亏。中正式延续使用了原版毛瑟步枪的7.92毫米全尺寸威力弹,杀伤力极大,只要命中躯干非死即重伤,综合性能肯定要比日本的三八式来的更好,但毛瑟枪本身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完成手工加工环节,因此各厂生产出来的中正式性能和质量有部分差异。

2、说毛瑟M1932型手枪或者C96手枪你可能没听过,但要是说盒子炮你肯定知道。C96手枪是德国毛瑟公司的传世名作,德国军队最后一次使用该枪是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武装党卫军少量装备了该型武器。盒子炮击锤给力、结构可靠、威力大,深受中国军民喜爱,性能要比日本南部十四式好。这里需要注意,C96并非查博特C93手枪的改进版,后者独有的肘节式起落闭锁机构被鲁格P08继承。

3、中国原本想进口理念先进、性能优异的MG34通用机枪,但是该枪的生产和使用成本都过高,加上当时中国的兵工厂无法满足该枪所需要的铸造件加工技术,仿制也变得不太可能,所以折衷选择了更加便宜但是性能优良的ZB26轻机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捷克式。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捷克式优异的性能在抗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当初进口了MG34,不仅是没有任何补充办法的一锤子买卖,而且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是国军无法承受的。

4、德国曾向中国免费提供了马克沁M1909水冷重机枪的生产图纸,虽然这是一种一战时的主力武器,但对于极度缺乏自动火力的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战争资源。以最精锐的德械师为例,每个营里才有一个直属机枪连,总共也就是6挺重机枪,不仅数量比一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少了一半,子弹的供应也很成问题。可实事求是的说马克沁的可靠性无与伦比,真要驳起火来压制3挺日本歪把子不成问题。

5、当时国军曾分别从德国、瑞士等国进口过各种型号的火炮,其中德国的PAK35型37毫米战防炮较为常见,这种武器在波兰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是二战初期德军装备的主力火炮。该型火炮的威力足以击毁日本坦克,但是由于装备数量少、战术配置不佳等原因未能起到很大作用,在淞沪会战中基本损失殆尽。

6、30年代民国还进口过6辆I号坦克和数量有限的轮式装甲侦察车,但都在淞沪一役全部消耗光。

注:实际上德械师还使用过德国钢盔、无线电等装备,此处略过。

从实战情况中来看,德械师的确在战役级别的战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淞沪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歼灭了大量日军力量,阻滞和破灭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计划。尽管仗是要靠人打的,但德械装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样的士兵如果还在使用老套筒、汉阳造等中国自制或其他国家的武器那损失会更大,战果也会打折扣。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德日达成同盟后就断绝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德械师在惨重的伤亡和消耗后得不到补充,最终被苏械和后来的美械所取代。如果站在整个抗战历史的角度上看,德械师以及德国装备所发挥的作用的确十分有限。


大汉斩舰刀



虽然日本的武器先进,但是跟工业强国德国来比,还是差那么一些的,那么我军也拥有先进的武器,为何还总是失败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有这么三点。首先第一点就是指挥的问题,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派系林立,指挥就不是很统一,要是遇到军官去指挥别的部队,作战能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就算他们拥有了先进的武器,但战斗力并没有提升。

其次就是他们的武器,虽然是德系装备,但也都是属于一些轻武器,都是机枪、步枪之类的东西,一些坦克大炮等都还是没有的,他们拿着的,就是一些基础性的武器,后期德国也不再出口武器了。

而日军的不一样,就拿空军来说,当时我国就没有空军和飞机,日本拥有制空权,所以他们占了很大的优势,后来我们的飞机坦克,还都是别国给援助来的,所以就算有了先进的装备,国军也并没有什么优势。

最后一点就是,这些虽然是德系装备,但并不是全副武装的,只是德国的部分装备,并不是完整的单兵作战装备,说起来是德系装备,但实际上平均算下来,战斗力也就很一般,并没有先进到哪里去。

当时日本又是各方面都准备好了,才选择发动的战争,我们也是被迫起来抵抗,就算当时国军有一些德系装备,但日本的装备也不差,还多了很多坦克飞机,所以当时国军打不过日本,也是很正常的。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足地方,希望指出批评。


Earth探索者


当时中国只得到了一部分德国武器装备,只搞了几个德械师,简单对比一下。

德国毛瑟98k与日本三八大盖,德国有效射程八百米,日本有效射程一千米,德国杀伤力比日本强,另外还装备了mp40冲锋枪,这种枪每分钟五百发,射击精度也很高。

火炮方面,有八八炮,这种火炮高射一万六百多米,平射一万四千多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