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莫讓身心到處逛

一、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提出

2005年底,我校被省教育廳列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的待批單位,而學校教學質量是省教育廳考察的重要指標之一。據統計,近些年來,我校教學質量長幅甚微。因而提高教學質量長幅成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頭等大事。經調查得知,我校各門課程有學困生比例,是我校提高學校教學質量長幅的有效宗旨之一。

根據文獻研究得知,高中學困生既有缺憾也有優勢,其轉化宗旨和方法也多種多樣。經分聚類分析知道,高中學困生轉化教育主要有救失教育和揚長教育。前者的主要做法是給高中學困生彌補缺憾,如各種補習班。高中學困生對這種教育比較反感,故而效果不見佳。後者的主要做法是幫助高中學困生張揚優勢,如特長教育、成功教育,等等。高中學困生對這種教育比較歡迎,故而效果較好。但是,上世紀末葉以來,人們對這些教育方法的微詞好像逐漸多起來,這意味著揚長教育還有待完善。細心反思救失教育和揚長教育,我們就會明白,救失教育遺忘了高中學困生優勢的張揚,揚長教育忘卻了高中學困生缺憾的關照。由此,我們需要用第三隻眼睛尋找高中學困生轉化教育的長效路子。

基於前邊的二難問題,教師可以有效引領高中學困生利用學科優勢來彌補學科學,即我們學校。學困生就是,學科缺憾大於學科優勢的在校學生。優勢是指學生短科的素質強。培育,就是使幼小生物生長、發育,借喻為促進學生優勢發展。優勢培育就是教師促進學生優勢發展的行動。這就是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也就是,我校教師促進我校學困生利用短科優勢學好短科,其研究內容非常豐富。從課題研究的對象範圍,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則有高一學困生優勢培育、高二學困生優勢培育和高三學困生優勢培育;從課題研究的對象性狀,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包括單科學困生優勢培育和多科學困生優勢培育;從高中學科設置看,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包括語文學困生優勢培育、數學學困生優勢培育,等等。各科學困生優勢培育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涵式單科優勢培育,即教師引導學困生利用某科優勢學好該科;一是外延式單科優勢培育,即教師引導學困生利用某科優勢學好各科。依據系統科學,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研究應當探求必成目標、必守原則、必需環境、必要資源、陽光通道、和諧舉措。這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實“有效”二字,這是關鍵。

所謂有效就是,效果好,效益大,效率高。

效果好,就是即學即得,一學多得。這就是說,師生在每個導學細節完成時,高中學困生必須生成一個新的知識點,練達多元素養。效益大就是,通過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我校學困生遠離學習困難,上道學習順利,從而入列學習成功,即學科缺憾最小化,學科優勢最大化,學科成績最優化。這裡,缺憾最小化就是高中學困生的學科缺憾消退趨向零。學科優勢最大化則是高中學困生的學科優勢結構到極致,伸展到極限,作業正確率最大化。效率高,就是師生導學耗時較少而我校學困生轉化比例較大。“三效”齊全,可產生整體效應,即:最大限度地降低某班某科學困生比例,大幅度提高某班某科教學質量的長幅,最終是大幅度提高我校教學質量的長幅。

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研究意義不匪。首先,該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該研究試圖建立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的必成目標、必守原則、必需環境、必要資源、陽光通道、和諧舉措。這些設想一旦變現,就可以充實學困生轉化教育的理論系統。

其次,該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該課題研究追求教師有效引領高中學困生利用學科優勢彌補學科缺憾,從而學好短科。這是學生完整成長的需要。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是新生事物,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必需繼續學習,更新知能結構,這樣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因此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教師發展更專業,學生成長更圓滿,必然導致學校發展到更高端。因此,課題研究是師生校共同發展的需要。故而本研究具有一定實踐意義。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追求學困生缺憾最小化,優勢最大化、學業最優化。這樣可使我校學困生不掉隊,這是學困生與合格生共同享受到教育過程均等和教育結果均等,因而我校教育自然公平。這是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這又是課題研究的社會價值。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社會價值體現了它的現實意義。

二、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研究設計

㈠、研究目標。1、通過系列研究,建立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2、實施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把校內各班學困生比例由35%以上降低到15%以下,從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長幅;3、通過總結,為高中學困生轉化教育提供新的經驗

㈡、研究內容。1、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的建構研究,包括必成目標、必守原則、必需環境、必要資源、陽光通道、和諧舉措。2、高中學困生優培育方案的可行性研究,通過我校各年級各科教學實驗,檢驗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的可行性;3、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的有效性研究,證實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能把校內各班學困生比例由35%以上降低到15%以下,從而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長幅,為高中學困生轉化教育提供新的經驗。

㈢、主要方法

1、個案研究。⑴以學困生個體為研究對象;⑵把學困生個體放在原班教學;⑶採取課外有組織非紀律行動。

2、行動研究。直面困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建構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有效方法。

3、敘事研究。以研究行動為線索,選取典型案例進行描述、分析、歸納,展示研究過程、結果和結論。

4、其他方法,我們有針對性地選擇其他方法展開研究,如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作品分析法、臨床指導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等等。

㈣、擬創新點

1、理念創新:讓學生秉持學科優勢締造圓滿學業。

2、行動創新:研發《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

三、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研究實施

㈠、研究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南,運用公平教育原理、後現代主義教育哲學、人格建構主義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探究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法的基本要素,建構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法的操作系統;運用這個操作系統促進高二單科學困生缺憾趨向最小化,優勢發展最大化,單科學業發展最優化,從而轉化為單科合格生,進而把班上學困生比例由35%以上降低到15%以下,提高班上單科教學質量的長幅;通過總結,為我校學困生轉化提供新的經驗。

㈡、研究門路

問題→思辨→設計→檢驗→定型→實踐→總結。

㈢、技術路線

1.問題。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是個新鮮事,在實踐過程中肯定會遭遇諸多困擾,產生許多困惑,因而我們應當勇敢面對困擾和困惑,不斷提出問題,再經篩選,將最關鍵的問題保留,並按照一定的依據將被選問題進行整理,且進行有序排列,建立問題清單。

2.思辨。應用現代科學理論和信息技術,查閱文獻,實施調研,對問題清單中的每個問題進行分析,找出解決關鍵要素,並且明確要素關係,形成書面報告。

3.設計,根據書面報告,進行研究設計。其文本格式和內容大致包括目的、意義、目標、對象、材料用具、方法、步驟。

4.檢驗,就是按照課題研究設計,選擇3至5門學科,展開單科單項教學實踐。在實踐過程中,要求研究者一定注意全收集教學信息,及時進行反思和總結。

5定型,主持人運用科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分析檢驗結果,再根據分析結果,保留有效成分,剔除低效成分,然後按照要素間關係進行有機整合,建構某種教學行動方案。如果無高效成分,則推倒重來。

6實踐,操作步驟按⑤所形成的方案進行實踐。注意事項按④操作。既要注意操作細節研究,又要注意系統檢驗;既要跟進學困生個體導學,又要加強學困生群組管理。總之,探究必須精細、系統,結果必須真實、有效。

7.總結。反思實踐結果,並經過分析,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然後進行總結,形成高中學困生有效轉化的新經驗。如有無效之處,應當刪除。

㈣、保障措施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奠定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法研究的理論基礎。

瀏覽文獻,提出課題。為了提出學困生轉化方面的研究課題,主持人檢索了30餘種紙質文本和50種網絡文本,然後選擇有關學困生自我認定、特長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賞識教育等20種文本進行精讀,從而發現學困生自我認定屬於救失教育,有傷害學困生心靈之嫌,特長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賞識教育、差異教育等提出了學困生優勢教育的外延、機理、策略,但不繫統,再針對這些研究成果的侷限性,提出了“學困生優勢培育”研究課題。

深入學習,尋求依據。主持人閱讀《人民教育》、《湖南教育》等30餘種雜誌,還閱讀了彭鋼的《從行為控制、認知加工走向人格構建》、馮志軍《後現代主義課程觀》、探析邁克·惠特利的《好孩子,壞成績》、大衛·科恩的《天性》、羅宇的《成長法則》、鄭和均的《協同教育與素質發展》、燕國材的《素質教育論》、劉先捍《素質教育論》、燕國材的《素質教育論》、程達的《教學目標論》的等20多種理論著作,從而找到了“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理論依據,即“個人優勢發展”、“人格構建”和“後現代主義理論”。

2、爭取領導重視,依靠資深專家。

撰寫計劃,領導論證。主持人通過學習,經過深加工,形成了課題研究的框架,便著手撰寫研究計劃。之後,主持人邀請原校長費季平同志、教科室主任李傳榮同志來論證。三人達成共識,認為很有實踐價值,決定填寫標書,向省教育科學規劃辦申報課題。

召開專門會議,邀請專家論證。省規劃辦易志勇副主任、湖南科技學院唐××教授、市教科中心唐佐民主任、縣教研室何新軍主任等領導和專家,對課題進行了精細的論證。論證中,充分肯定了課題設計的優點,尖銳指出了課題設計所存在的問題,中肯提出了修改的意見。最後,通過了開題論證。

反思研究設計,制訂實施方案。主持人組織課題組成員,針對領導和專家提出的問題和修改意見,對課題設計進行認真反思,並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對如下關鍵處作了修改:第一,將課題名稱改為“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法的研究”,後來改為“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法的研究”;第二,調整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第三,對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作出更具體的表述,操作性更強。

3、嚴密組織,有序實施。

成立課題組,作好人力準備。除了主持人、首席專家和學術秘書是學校領導或者高級外,其他人選的要求是:本科畢業,專業知識紮實,科研熱情高,年齡一般在35歲以下,中學一級教師必須是當年晉升的,當然起碼是中學二級教師。這樣做,為的是穩定研究隊伍。

組織成員培訓,提高科研能力。一是走出去,課題組先後有15人次參加了省規劃辦、中央教科所、中教創新研究院組織的教研技術培訓。二是校內培訓,我們組織課題組成員進行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和科研技法培訓5次,主題是:現代教育理論講座、子課題設計講座、學案設計講座、導學互動模型研討、教育統計講座。

跟進學校實際,穩妥有序推進。課題組成員必須承擔一個子課題研究,帶領同一學科的其他教師開展子課題研究。子課題審批步驟是:課題組成員申報→教科室推薦→校長審批→總課題主持人組織開題論證。高中是學生人生道路的關鍵期,教育科研必須慎重。因此,我們按個案行動的研究步驟,有組織地穩妥推進。每個階段研究結束,進行一次組內研討會,總結研究情況,解決疑難問題。

4、選擇有效方法,掌握科研技術

本項研究擬採用個案模式研究法與行動研究法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展開基礎研究和實踐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將用到文獻法、作品分析法、臨床法、問卷調查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等方法來探索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運作系統。其步驟是:問題→思辨→設計→檢驗→定型→實踐→總結。

5、建立機構,任務到人

管理小組

組長:學校校長。第一任費季平,第二任,王建華,第三任李鐵牛,第四任黃琨。他們先後負責課題研究全盤管理。

副組長:桂來根副校長(一年後調入祁陽一中),何運遷副校長,負責課題研究實施管理。

組員:工會主席汪文祥,教科室主任李傳榮,辦公室副主任董其文,教育技術現代化研究室負責人李繼生。

課題小組

組長:李繼生,課題主持人,主持課題研究的全盤工作,側重理論研究和高中生物學困生優勢培育研究。

副組長: 何運遷(兼),負責社會科學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研究實施;汪文祥(兼),負責自然科學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研究實施;李傳榮(兼),負責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研究成果推廣;董其文負責課題研究資料整理。

組員:蔣芙蓉(語文)、唐健軍(數學)、王玉樹(數學)、王美巒(英語)、柏國卿(物理)、何小兵(化學)、李繼生(生物)、鄧楚龍(政治)、劉志平(歷史)、蔣革娥(地理)。

秘書小組

組長:董其文(兼)。

組員:付勝春,負責文字處理;鄒正華,負責校園網維護和管理。

預期成果

研究報告: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的研究報告,負責人:李繼生(執筆),李傳榮,董其文。

課題編著:高中學困生優勢培育方案,負責人:李繼生(撰稿),費季平,王建華,李鐵牛,黃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