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不能简单关闭连锁店、便利店,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

2 月 8 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

发布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主任委员丁祖年,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马伟杭,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省医保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龚源昌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浙江:不能简单关闭连锁店、便利店,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

目前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大家都很少出门,许多慢性病患者日常配药,包括单位和个人办理医保业务该怎么处理?

省医保局多措并举:

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减少病人到医疗机构就诊配药的次数。

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互联网医院给本统筹区疫情期间在家不便出门的慢性病患者开展在线复诊,在线复诊开具的日常慢病处方,医保给予支付,医院再通过第三方直接将药品配送到家。

杭州等地在疫情期间推出了针对居家养老、残疾人和养老护理机构等有需求的老年人,允许委托亲朋好友或社区工作人员到医疗机构代配慢性病药品,进一步方便特殊人群的用药需求。

疫情期间,参保企业和个人办理医保业务,省医保局推广 " 不见面办 " 和 " 延期办 " 这样的措施。

" 不见面办 ",就是希望参保单位和个人不要跑到经办窗口面对面办理相关业务,而是通过浙江政务网、" 浙里办 "APP 掌上办等网上平台办理相关业务。在办理过程中如遇到任何问题,都可致电当地的医保中心进行咨询。

" 延期办 ",主要是两种情况:对因受疫情影响,参保人员无法按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的,延长缴纳时限,疫情结束后补办补缴,其间不影响参保人员享受待遇;参保人员因外地就医等特殊原因需要凭发票到经办窗口报销的,2019 年发生的费用,办理时间统一可以延期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

防疫期间,普通百姓还能到医院去正常看病就诊吗?到医院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整个疫情期间所有发热的病人,都要第一时间就近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诊,不要自己在家里熬着,要第一时间去看病。

其他疾病的病人有以下几种方法:

对于没有特别紧急需要就诊的患者,建议暂时不要前往医院去就诊。因为医院人比较多,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也会存在。

对一些慢性病复诊患者,由于用药不能断,需要继续治疗,可以通过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网上复诊、配药。

比较急、比较重,需要到医院就诊的,还是要及时就诊,不能耽搁病情。可以尽量使用 " 浙江健康导航 "" 浙里办 " 等途径进行网上预约挂号、就近就诊,同时减少陪同人员,并佩戴口罩出行,自觉配合做好体温检测和分诊。需要转诊的病人,由医疗机构直接会诊确定。

尽量不要去医院探视。确有需要的,减少探视人员,缩短探视时间,服从医院管理。到医院探望的时候也要正确佩戴口罩,在这个特殊时期既做好自身防护,也要为在医院里治疗的所有病人做好相关防护工作。

近日一些小区连锁店、便利店都关门了,网购配送服务也变得很少,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浙江有关部门有哪些措施?

发现这个情况以后,省商务厅及时响应,第一时间采取了应急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举措:

明确要求各地不能简单关闭连锁店、便利店。居民小区中销售蔬菜、粮油、肉蛋奶等连锁门店、便利店不能简单关闭,要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开展巡查指导服务。对各地便利店、生活保供类电商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同时,省商务厅也组织开展了商务红色义工、商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协助做好重要物流卡口的值守、义务订单的派送等工作。

推动快递骑手打通社区 " 最后一百米 "。省商务厅鼓励电商快递企业组织 " 一个社区固定一个快递员 " 的专门队伍,采取不接触投放、智能柜等方式送件。

实施电商和快递企业的 " 白名单 "。建立全省生活保供类电商及快递企业 " 白名单 ",在省级层面,由省商务厅牵头,为参与保供任务的电商企业出具 " 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 ",同时,省市县三级对涉及提供蔬菜、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电商企业以及仓储、配送站加强保障。

更好地发挥电商企业线上服务的作用。总体上看,短期内各市配送力和网上的需求量比还有短缺。浙江将在政策扶持、交通运输、仓配周转、卫生防疫、员工复工等方面对生活保供类电商及快递企业重点支持和保障。

随着各地管控措施的升级,浙江在生活必需品稳定供应上有何应对措施?当前浙江省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是怎样的?

疫情发生后,省商务厅按照省委省政府 " 五个更加 "" 十个最 " 的要求,量化细化闭环管理,切实组织生活必需品的稳定供应工作,维护生活必需品市场的正常平稳运行。重点采取了三个方面的重点措施:

一是强化保障供应。疫情发生后,在全省构建了生活必需品联保联供 "11+1+N" 的应急机制,对全省 11 个市实行联保联供,在省本级,以省农发集团作为机动力量,在全省各地动员一批重点批发市场。同时实施快速响应机制,对生活必需物资的运输车辆发出专用通行证,为企业出具民生保供企业资质证明,加强商贸企业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是加大风险的排查。对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整体情况,分 8 类生活必需品,也就是粮食、食用油、猪肉、禽肉、鸡蛋、水产、蔬菜和方便食品的仓储情况、重点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运行情况近日进行每日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置市场运行中的一些风险问题。

三是加强态势的监测。坚持 " 四报告 ",即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日报、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情况日报、每日市场供应异常情况零报告和脱销断档商品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

从 2 月 7 日的监测情况来看,全省现有库存粮食 735.84 万吨、食用油 25.2 万吨、猪肉 5.09 万吨、鸡蛋 1517 吨、蔬菜 4.38 万吨,粮油肉菜蛋的库存是充分的,可以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需求。

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发生医疗费用如何处理?老百姓需要付钱吗?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发生的医疗费用,核心是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确保医疗机构不因费用问题影响救治。核心内容有 4 个方面:

一是不设限。患者需要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只要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诊疗方案的,不论是医保目录内还是医保目录外的项目,都不受医保支付范围的限制,统一按照 100% 来支付。

二是不调减。正常情况下,因为分级诊疗的需要,医保对异地就医发生的费用,患者需要先行承担 10-20% 比例。为应对这次疫情,明确对异地就医的疫情相关患者,一是实行先救治后结算,二是免除原先异地就医需要先行自己承担的比例。

三是零负担。疫情相关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也就是说,医院按照规定使用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产生的医疗费用,不管个人是在参保地就医还是在外地就医,都是由医保和财政进行兜底,不需要患者来承担。对生活困难的人群,医保部门还和民政部门建立了 " 医疗救助 + 生活救助 " 相衔接的联防联控体系,确保贫困人群患者救治一个都不落下。

四是先预付。对定点救治医院,提前预拨医保基金,减轻医院资金垫付压力。截至 2 月 7 日,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共向 158 家收治医院拨付到位医保基金 6.85 亿元。后续还准备了 3.3 亿元的备付资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