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呢,不打不罵有哪些方法?

西裝一哥


貪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整天呆頭呆腦就該你發愁了,家長引導很重要,融入孩子的世界,慢慢了解孩子,正確引導。


野司先生


這是我之前寫的一篇文章——

這種方式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真的很有效!

“媽媽,我想看手機!”

“可以,不過就只有半小時哦!半小時後我們一起去樓下吃水果。”

“好,那你快點給我手機嘛!”

媽媽坐在孩子旁邊,陪孩子一起。

半小時後,媽媽說“半小時到咯,不能再玩了!”

孩子也許是玩得太沉迷沒聽到,也許是不想交出手機而裝作沒聽到。

“快點,聽到沒有!”媽媽再次催了。

“再玩一下嘛!”

“不行,要說話算話。不然以後都不給你玩了!”

於是,孩子不情願地交出了手機。

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機是大多數家長面臨的難題。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和自控力差,也沒有時間概念。於是就需要家長的教導。

但是,手機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很多家長自己也難以控制,何況孩子呢!

很多家長手裡拿著手機,卻叫孩子“別整天玩手機!”

家長沉迷於手機,孩子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能不喜歡玩手機嗎!

因此,控制孩子玩手機最好的方式是家長的以身作則和陪伴。家長要明確規定好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到了時間,不可以心軟,即使孩子哭鬧,也要果斷地收回手機。

看動畫片也好,學習也好,其實不管做什麼,最好的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做。希望對你有幫助。


凌晨LFY


我是小王,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曾是一名手機維修人員,從業7年,見證了手機的成長,09年功能直板手機,翻蓋手機,到13年全觸屏,後來,什麼,電阻屏,然後電容屏,安卓系統,,,,真的是發展太快了。手機幾乎離不開我們的生活。孩子玩手機也是遊戲,刷視屏,我想說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要少打遊戲,少刷視頻。給孩子當朋友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家庭氛圍很重要,假如孩子在寫作業,你在玩手機,聲音還開的很大。他能安心的去學習,去寫作業嗎?第二,就是告訴他只有通過努力讀書。將來才會有選擇的權利,才能回報社會。第三,玩手機也是可以適當玩,又有時間限制,我們也是從孩子過來的。我們小時候也愛玩,玩是天性,玩可以,但是要有個度。學生一學習為主。4。

不要再該奮鬥的年紀,去選擇浪費時間,日子不會重來,錯過學習的機會。永遠不會回來,我現在30歲還在讀成人大專。好後悔當時沒有珍惜學習機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很重要21天,但是壞習慣要21分鐘就可以。多運動,多讀書。多思考,放下手機,多和孩子溝通。希望2020年,孩子都有個好的成績。加油💪💪💪💪


情緒天地間


自從學校要求家長建立家長群,學生作業幫、閱讀群及老師佈置作業課群后,孩子就放不下手機了。每次要求孩子放下手機,要求她看書寫字時,她就會大聲地回答,她在看老師佈置的作業。是真在看老師佈置的作業嗎?不是,其實是在翻同學群,互聊一些無關學習方面的事[流淚],孩子四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要求家長建群,群群中的群群,直接影響了家長對孩子管教的無奈,學校沒有要求建群,沒利用手機佈置作業時,我的孩子從來不碰手機,學習之餘,總是纏著我下象棋偶爾看看動畫片。可現在一天到晚抱著手機看抖音和同學聊天。這樣下去該怎麼辦?


餘雪梅實名制


首先,讓孩子自己放下手機是絕對不可能的,對於一個有抵制力的成年人來說都相當困難,更別提心智未發育的孩子了,愛上學習,更是沒得可能,就我自己(準大學生)的體會,要是沒高考沒有人願意學習,誘惑太多,連班主任都說對學習產生興趣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能將老師佈置的任務完成百分之八十就很棒了,手機家長必須牽制拿走,而用來作為獎勵,比如每做多少的題,就可以玩15分鐘(還要跟正確率什麼的掛鉤,不然一定會混過去的),到時間就準時收(不要心慈手軟!不要心慈手軟!不要心慈手軟!不然規矩形同虛設,他下次並不會把這當回事情的,),電視電腦也儘量不讓孩子去摸,如果這樣還能無聊到一天摳東西不學習的話,那俺也沒辦法看吧!(笑哭)望採納!


吃空氣也會胖


那我就傳授一個最根本、徹底、有效的辦法,保證讓你的孩子放下手機,愛上學習。

這個方法就是追問法。

那麼究竟什麼是追問法,具體又該怎麼執行呢?

接下來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告訴你什麼是追問法,另一個是告訴你怎麼操作。

  1. 什麼是追問法?
  2. 怎麼執行追問法?

1、追問法

簡言之,就是通過不停地追問孩子為什麼要玩手機、玩手機和學習就是完全衝突的嗎?如何緩解學習和手機之間的矛盾?如何改變孩子對手機的看法?作為家長的我們有沒有做到一個好的示範?

總之,就是通過不斷追問的方法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進而高屋建瓴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手機砸了、把孩子揍一頓解決問題。

2、具體執行

1⃣️耐心詢問,熱切開導

像朋友一樣地跟孩子溝通,像日常聊天一樣問孩子到底為什麼喜歡玩手機呢?每天耗時最長的app是什麼呢?

為什麼不喜歡寫作業呢?為什麼不喜歡看書呢?

然後根據孩子的回答,做些簡單記錄,這就大概知道了孩子喜歡玩手機的原因。

2⃣️總結原因

第二步,把孩子喜歡玩手機的原因歸納出來;並總結不愛學習的原因

例如:1、滿足了許多需求:

娛樂需求:遊戲、短視頻app、微博、影視類app、音樂app

社交(心理)需求:微信、QQ、微博等

獲取信息需求:新聞類app、知識社交平臺、讀書app

工具需求:鬧鐘、相機、日曆、備忘錄、計算器、翻譯器、字典、外賣app、購物app、租房app、地圖app、地鐵公交app、支付app、

形成了許多刺激,帶來了短暫快感,暫時緩解了壓力

如手機帶來的光、聲、電這樣的感官刺激;不斷產生新信息(文字、圖文、視頻)的刺激;

歸納一下,就是,手機既滿足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可以是工具;也成為了我們精神情感的寄託,滿足了我們的精神需求,給我們帶來了一定安慰,給我們帶來快樂,使我們緩解壓力………

2、生活裡沒有朋友

3、內心空虛,沒有信仰

不愛學習的原因:

趣味性:沒有手機有意思

難度:不會寫作業,有很多難題

認識:認為學習不重要

學校:有討厭的老師、同學,甚至考慮校園欺凌

動力不足:缺乏獎勵

環境:干擾性強,不安靜,有人玩手機的影響

3⃣️分析原因

到底為什麼我們需要如此便捷的工具?作為學生,是不是用不著如此便捷?對於社交、娛樂方面的需求,能否尋找相關替代品來滿足,而不是沉迷於社交網絡、短視頻、影音?

為什麼孩子會把手機不僅僅當作一個工具,而當成了一個玩具?

孩子為什麼對學習沒有一個正確認識?

如何改善學校的教育環境?

4⃣️得出對策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辦法,總結如下

1、工具:確實離不開移動支付、智慧出行、掃碼支付、設置鬧鐘,所以這告訴我們不能完全擺脫智能機

但是,我們可以尋找具備這種功能的替代品,如現金,鬧鐘

2、娛樂需求:設定時長

手機娛樂有著它不可替代的優勢,完全不玩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可以玩遊戲,看視頻,聽音樂,但必須有一個時長限制

另外,可以通過購買mp3、去影院看電影、去現場livehouse這些方式去替代對手機的過度使用

3、社交需求;把手機簡化到只談學習工作相關,而不是拿來聊天的工具

要糾正孩子的認知,讓孩子明白麵對面的真實社交的價值遠遠高於屏對屏。

或者將消極社交轉化為積極社交,用正確的方法、正當的目的約網友線下見面,成為好朋友

4、培養業餘愛好,讓孩子發現手機之外更真實、更有趣的世界,讓孩子明白,手機帶來的快感是短暫而無用的,讓孩子心底裡認同真實世界的樂趣遠大於虛擬網絡

例如,參觀博物館、出門旅遊、體育運動、繪畫、唱歌、DIY、烹飪等等

讓孩子尋找到一份網絡之外的趣味,讓孩子覺得“這比手機有意思多了”,那麼他對手機就不會那樣沉迷了

5、讓學習變得有趣

陪孩子一起學;用有趣的方式預習、做筆記、複習;對難題適當放棄、請教老師同學;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減輕孩子的壓力;

6、小技巧合集

關閉通知;設定時長;色彩濾鏡;倒計時小插件;


是不凡姑娘呀aaa


注意家庭氛圍溫馨和睦,多給孩子一點耐心,幾歲的孩子太小需要時間成長,大人千萬彆著急,開始只要孩子養成好生活習慣就行,也別對他們要求太多啦。在陪孩子的時候就自律些別自顧自玩手機這些電子產品咯,多運動,多讀故事書。我記得十歲左右年齡的孩子都喜歡這兩樣,再就是需要個賞罰機制,同時加強孩子的自律,自覺性。之後就得看孩子的悟性啦,大人的耐心與自律這時也要持之以恆,細心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也是很重要的,對症下藥,只有父母做好表率作用,孩子們也會有樣學樣的。最後十分重要,如果不是父母自己帶孩子的就當沒看見吧,感謝提問。


談笑風生


引導為主,監督為輔,以甜棗加巴掌的方式實現。

現在手機遍地的時代,下到三歲小孩,上到八十歲老翁。讓孩子完全不玩手機,有點困難。可以幫孩子安排個時間表,每天適當的玩一會手機。其他時間,安排作業,課外書,其他興趣項目戶外活動等。

根據完成的情況,予以加分或者是減分,不足的及時糾正,整體情況每週累計下來,給予獎勵。過程當中不聽話,破壞約定的,當即懲罰。週而復始,往復循環,直到孩子可以自主脫離手機。



老虎0808


現在能讓孩子手中的手機放下學,可真的很難啊!時代的發展,手機的普及,媒介豐富多彩的傳播,遊戲玩法的精彩,兒童節目的多元化,映式劇情迷戀!手機智能的功能,只有你想不到的事情,手機上都能夠所現!別說現在的孩子了,大人都難以割捨的放下手中的手機。怎樣才能放下手中的手機去學習,我們應採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法,去解決這個難題!(一)幼勸與引導幼兒動漫學習書籍來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因學習是興趣的愛好,學習是階梯性的實情,學習是精神集中的體現!只要幫孩子勸導及引入到學習的興趣之中去。(二)環境的營造與良好行動的氛圍:環境造就人嗎!在家庭這個環境中,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玩耍手機,閒免引發孩子看到手機,引起孩子玩手機的興趣感,孩子看不到手機,就會降低玩手機的機率!因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第一任教師,聰明伶俐善於模仿的孩子,家庭的成員,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家庭都能營造出不玩手機的良好氛圍,孩子也就斷了玩手機的念想!(三)嚴格控制與教育的基礎:家庭營造出學習環境與學習的氛圍,家長要嚴格的要控制自己玩手機的劣根,做好孩子學習的榜樣!家庭、學校、家長、老師要做到嚴傳身教,因行教重於言教嗎!家長要樹立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榜樣的力量!切斷孩子玩手機的來源,久而久之,孩子既使手中有手機去玩,對此玩手機的興趣也不高,想到作業還沒有完成,孩子會自覺的放下手機,去學習!我的建議不知是否合適,請你用自己的方法合理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慎重如始


我覺得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讓孩子放下手機,而是想讓孩子把注意力的重點放在學習成長方面。

現在的孩子學習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平板電腦等都是非常好的學習工具。利用好了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比現場的輔導班兒還要好,因為網上輔導可以靈活的選擇老師,靈活選擇的時間,針對弱項直奔主題,個性化輔導更強一些。

與此同時,發達的信息網絡,不僅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也提供了海量的遊戲資源,還有更多的非學習方面的資源。如果把控不好,孩子的關注重點可能會放在遊戲或者其他非學習方面,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人之常情。學習是有壓力的,成長需要動力,但是玩兒沒有壓力也不需要動力,不需要考試,隨便玩兒,玩兒好玩壞都可以,甚至都不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莫名其妙時間就花掉了。

當然如果孩子有爭強好勝的性格,喜歡在遊戲中稱王稱霸,勇奪第一。這是非常好的,要儘量鼓勵他把事情做到極致。當今社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已經不適合了,成為某一方面的專業人才才是最主要的。無論打遊戲,畫畫,唱歌,只要你在這方面做到極致那就是人才。

我們大人首先要了解孩子。弄明白他們玩兒手機玩兒的是什麼?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他們有沒有什麼目標?如果孩子玩兒遊戲玩兒得有條不紊,風生水起,那也是一種成長。如果孩子就是跟在別人後面,充當一個尾巴,耗磨一些時間,說明他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愛好,那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擴大接觸範圍,爭取能發掘一個愛好。

所以愛上學習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放下手機。關鍵我們要發現孩子的特點,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所在,並指引了他們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希望回答能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