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確診患者的“流調人”腳步從未停歇


直面確診患者的“流調人”腳步從未停歇


直面確診患者的“流調人”腳步從未停歇

在發現確診和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後,為阻斷病毒傳播,除了對確診和疑似人員立即隔離觀察治療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瞭解病人病症初期的行動軌跡,追蹤到密切接觸者,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在攀枝花有這樣一群“偵探”,他們用一雙“火眼金睛”甄別傳播的蛛絲馬跡,背向人群與新冠病毒全力賽跑。他們,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的調查人員。

2月7日上午,攀枝花市疾控中心裡,工作人員正忙著準備物資。他們將根據掌握的消息,前往攀枝花市第四人民醫院(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對一名疑似病人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市疾控中心打破科室界限,成立了現場技術指導組和現場處置組,涵括信息收集、現場指導和流行病學調查。

預防醫學專業的魏雪雨就是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在此次的流行病學調查中,他將隻身前往隔離病區與患者進行交流,瞭解其行動軌跡。

“ 我們這次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摸清楚他發病前三天一直到現在的詳細活動情況。”魏雪雨介紹道。進到隔離病區風險很大,需要進行三級防護。魏雪雨穿戴了三層帽子、兩層口罩、兩層手套、兩層衣服和兩雙鞋子,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確保每一寸肌膚不暴露在空氣之中。

“每一天從早上起來到晚上睡覺,你都跟他聊一下,儘量詳細;千萬注意自己的安全,這個眼鏡千萬不能動,起霧了也堅持一下。”在進入隔離病區前,市疾控中心疫情現場處置組副組長藍羲仍不忘再三叮囑魏雪雨注意瞭解詳細信息、保護自身安全。在大家的叮囑聲中,魏雪雨進入隔離病區。我們的記者也經過二級防護,跟隨魏雪雨一起進到半汙染區進一步拍攝流調人員的工作情況。

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存在個別患者及其家屬對自己患病前後的活動情況和人員接觸情況不如實提供,或者提供不清的現象。這將會導致密切接觸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及時隔離觀察,存在疫情擴散的風險。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就需要流調人員對其耐心細緻的溝通,不漏過病毒傳播過程中的任何蛛絲馬跡。

隔離窗口裡面,魏雪雨穿著密不透風的隔離服站著與病人進行交流,並一直記錄著相關信息,一站就長達一個半小時。

調查問詢直到中午一點才結束,還沒吃上午飯的魏雪雨說,對這例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還有很多,“我們今天的工作還沒完成,剛剛只是和患者進行溝通,瞭解了一些流行病學史,回去我們還要認真梳理瞭解到的情況,然後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後續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鎖定和追蹤”。

為了儘快追蹤到密切接觸者,給臨床診斷提供支撐,阻擊疫情的傳播,由21人組成的7個流行病學調查組的成員們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直面確診患者的“流調人”腳步從未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