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調,讓真相浮出水面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又認識了一個“新詞”——流調。到底什麼是流調,這項工作在疫情防控中有什麼作用呢?記者採訪了省疾控中心應急與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疫情信息與現場處置組副組長趙慶龍。


趙慶龍介紹說,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是傳染病防控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好比是疫情防控中的“偵察兵”“尖刀班”,及時、科學、高效、有序的流調,能迅速鎖定傳染源及密切接觸者,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傳染幾率,讓可能的感染者儘快得到排查和及時的救治,是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防止更多人被傳染的關鍵措施。醫療是處理存量,疾控是控制增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由省疾控中心各科、所抽調的28名骨幹組成了流調組,他們猶如福爾摩斯,通過一個個精準的流行病學調查,抽絲剝繭、撥開迷霧,逐步讓真相浮出水面。


一轄區內出現多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同的家庭,不同的人群,病毒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省疾控流調組和密接管理組立即對確診病例進行一對一的流行病學調查,把病例的發病時間、行動軌跡、密切接觸人員等信息進行比對。他們要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回顧性分析,一點點摸清疫情發展的脈絡,查找可能感染的蛛絲馬跡,摸排感染來源和傳播方式,來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傳播。


病例A出現之後,通過排查他的密切接觸者,對病例行程軌跡進行分析,一條重要線索引起了流調專家的注意。病例A曾在一家燒烤店就餐,此前確診的病例B系輸入病例,也曾在這家燒烤店與3名同學共同聚餐。對比病例A和病例B出現在燒烤店的時間,兩人用餐時間存在時間交集,且為鄰桌就餐。通過對時間的關聯,根據調查內容順藤摸瓜,就找到了病毒的源頭。與此同時,對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開展追蹤和嚴格管理,另外第3桌客人C也浮出水面,在管理期間也被確診。在對以上3人的密切接觸者排查過程中,該轄區又出現了病例D,經過採樣、檢測,同樣被確診。D在14天內沒有外地旅居史和明顯的疫區人員接觸史,這又給溯源工作帶來了新的難題。因D有頻繁的本地活動情況,通過徹夜對信息的核查和比對,“某某超市”引起了他們的警覺,這個超市為燒烤店病例C曾去過的超市。通過調取監控,發現在同一日10多分鐘內兩人同時都在這個超市的某區域停留。至此,經過流調人員的精準排查和分析,短時間內由燒烤店引發的一起聚集性A、B、C、D等多個病例疫情謎團終被解開。


“病人什麼時候發病,和哪些人有過接觸?乘坐過什麼樣的交通工具?到過哪些地方?”根據時間線索一步步引導其回憶,根據調查的內容順藤摸瓜,找到感染來源。這就是“醫學偵探們”正在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