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确诊患者的“流调人”脚步从未停歇


直面确诊患者的“流调人”脚步从未停歇


直面确诊患者的“流调人”脚步从未停歇

在发现确诊和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为阻断病毒传播,除了对确诊和疑似人员立即隔离观察治疗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人病症初期的行动轨迹,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在攀枝花有这样一群“侦探”,他们用一双“火眼金睛”甄别传播的蛛丝马迹,背向人群与新冠病毒全力赛跑。他们,就是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的调查人员。

2月7日上午,攀枝花市疾控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忙着准备物资。他们将根据掌握的消息,前往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对一名疑似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市疾控中心打破科室界限,成立了现场技术指导组和现场处置组,涵括信息收集、现场指导和流行病学调查。

预防医学专业的魏雪雨就是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在此次的流行病学调查中,他将只身前往隔离病区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行动轨迹。

“ 我们这次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摸清楚他发病前三天一直到现在的详细活动情况。”魏雪雨介绍道。进到隔离病区风险很大,需要进行三级防护。魏雪雨穿戴了三层帽子、两层口罩、两层手套、两层衣服和两双鞋子,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确保每一寸肌肤不暴露在空气之中。

“每一天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你都跟他聊一下,尽量详细;千万注意自己的安全,这个眼镜千万不能动,起雾了也坚持一下。”在进入隔离病区前,市疾控中心疫情现场处置组副组长蓝羲仍不忘再三叮嘱魏雪雨注意了解详细信息、保护自身安全。在大家的叮嘱声中,魏雪雨进入隔离病区。我们的记者也经过二级防护,跟随魏雪雨一起进到半污染区进一步拍摄流调人员的工作情况。

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存在个别患者及其家属对自己患病前后的活动情况和人员接触情况不如实提供,或者提供不清的现象。这将会导致密切接触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及时隔离观察,存在疫情扩散的风险。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流调人员对其耐心细致的沟通,不漏过病毒传播过程中的任何蛛丝马迹。

隔离窗口里面,魏雪雨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站着与病人进行交流,并一直记录着相关信息,一站就长达一个半小时。

调查问询直到中午一点才结束,还没吃上午饭的魏雪雨说,对这例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还有很多,“我们今天的工作还没完成,刚刚只是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了一些流行病学史,回去我们还要认真梳理了解到的情况,然后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后续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锁定和追踪”。

为了尽快追踪到密切接触者,给临床诊断提供支撑,阻击疫情的传播,由21人组成的7个流行病学调查组的成员们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直面确诊患者的“流调人”脚步从未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