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單親媽媽,怎麼和孩子一起度過她青春期,同樣的情況,可以討論一下?

用戶3675861039317


一般情況下,家長崩潰會遵循三個步驟:首先,孩子出現了問題,比如逃學、打架、偷錢、早戀,研究表明,40%的家長這個時候就開始崩潰,大吼大叫、責罵懲罰,完全不能理智地跟孩子交流;接著,面對出現的問題,家長開始問原因、提建議,但是孩子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絲毫聽不進去,甚至會頂嘴反抗,於是,50%的家長在這個時候崩潰了;最後,家長開始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也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像偷看日記、手機,不停地嘮叨孩子等,都是家長急迫地想了解孩子、解決問題所表現出的行為,這時候孩子會大發脾氣,覺得家庭壓抑,家長不理解自己,從而做出更極端的行為。

可以看出,家長崩潰三部曲其實是個惡性循環。很多家長都會說:“沒辦法啊!好好說根本不聽,總不能孩子犯了錯,做家長的還得慣著吧!”

然而,在管教之前,我們必須要找到孩子錯誤行為的根源。

【案例】

14歲的君君是個很愛吃零食的男孩子,愛吃到什麼程度呢?他自己的零花錢不夠,就去借同學的錢買零食,最後還不起了,才向家長坦白。可當爸爸連打帶罵教育過君君後,君君依舊沒能改正這個壞習慣。直到君君的班主任介入,跟君君好好聊了一次,才知道了問題所在。

班主任為了刺激君君改正愛吃零食的習慣,就對他說:“君君,你作為一個男孩子,怎麼比女孩子還要愛吃零食呢?”

君君不屑地說:“吃零食還分男女嗎?我媽就從來不吃零食,但我爸爸每次在家看電視都要吃一大堆,還不讓我吃,說不利於長身體,我只能偷著買。”

班主任聽到這些話驚呆了,他沒有再跟君君聊下去,而是邀請君君爸爸做了一次交流。

在這個案例中,君君就像“照妖鏡”,反射出了爸爸教育上的問題。孩子吃零食不好,所以不讓孩子吃,但家長卻還要當著孩子的面吃得很開心。作為一個人格走向獨立的孩子,在家中遭到不公平待遇肯定會進行反抗,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會越渴望,這就造成了所謂的孩子教養問題。

因此,當孩子出現問題,先想想是不是這樣的問題自己也存在,如果是,就不能拿家長的權威去強制孩子改正,而是要跟孩子交流坦白,一起商量怎麼改正這個問題。

除了孩子有樣學樣、複製家長行為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需要家長反思,那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否與孩子的規劃一致。

作為家長,我們經常大包大攬,甚至替孩子決定了未來的大學和職業。然而,家長不是神,我們也有做錯選擇的時候,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也有過後悔的時候。但是自己做的選擇如果後悔了可以怨自己,如果是被別人決定的選擇,我們卻會把過錯都推到幫我們做決定的人身上。這也是很多家長覺得自己費力不討好的原因。我們替孩子規劃做決定,但我們卻不能為孩子承擔未來的後果,別人家孩子的成功案例不一定就合適自己的孩子,而在獨立人格形成的青春期,孩子也最討厭自己的想法被忽視,最討厭別人把想法強加到自己身上。

所以,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把內心的焦慮放下來,好好聽一聽孩子的想法,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獨立的人。如果孩子沒有長遠規劃,家長要做的不是大包大攬,而是引導孩子發掘自己的興趣和理想,讓孩子自己規劃未來。

■ 家長應該怎麼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問題?

在探討孩子學業問題之前,家長們需要明白的一點是,如果一個班級50個人,那總要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拿孩子比較完全沒有意義,如果孩子付出了100%的努力,卻只獲得了20%的進步,那麼家長就需要放平心態,去發現孩子學習之外的閃光點。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來看看孩子學習的問題,一般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有兩方面因素:第一,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沒有時間觀念、不會合理規劃學習、學習效率低下等;第二,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產生了厭學情緒。

首先,在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時候,家長應該採取以下三步措施。

第一步,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孩子在家中學習、做作業的時候,其他人看電視的聲音不要過大,不要在孩子房間進進出出。如果選擇陪著孩子學習,不要嘮叨,最好的選擇是家長也在孩子旁邊看書,以身作則帶動孩子學習。

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下,第二步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孩子商量,一起制定學習計劃表就是不錯的選擇。

首先,學習計劃的制定必須和孩子一起商量,自己制定的計劃,孩子會更願意去執行;接著,在計劃中,引導孩子把每門課做一個排序,並做成紙質表,每完成一門課就讓孩子打個勾,並對孩子做出口頭表揚,完成計劃的滿足感會鼓勵孩子將計劃執行下去;最後,在計劃中給孩子留出休息時間,讓孩子勞逸結合,這樣學習效率才能提上去。

形成良好的學習規律後,第三步就是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選擇課外書籍上,家長要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課外讀物。如果條件允許,孩子讀過的書籍,家長也可以抽空閱讀一下,多和孩子交流書籍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更能進一步引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形成良性循環。

說完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三個步驟,我們再來看看如何應對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的問題.

厭學、逃學、學習懶散、沒有目標等都是態度不端正的表現。在孩子學習態度的問題上,家長擺正自己的心態是重要前提。學習是一件自願的事情,而合理的學習目標才是孩子好好學習的最大動力。這個目標可以是考一所好大學,也可以是從事一份喜歡的職業,也可以是去到某一個地方,還可以是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引導孩子樹立學習目標,家長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首先,詢問孩子的興趣和日後想從事的職業,如果孩子說的不切實際也不要去打擊孩子,而是激勵孩子朝著自己的方向去努力。

接著,引導孩子分解理想,制定一個個小目標,比如下次考試每門課提高5分,比如用一週的時間背熟一篇英語短文。如果孩子取得了成績,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表揚,如果孩子失敗,家長則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勵孩子堅持夢想,並教會孩子享受過程的心態。

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只有讓孩子對社會認識深刻了,對生活感受豐富了,孩子才會有獨立的思維,也才會激發自己對未來的規劃

■ 面對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怎樣轉變自己的心態?

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態度影響甚至決定著孩子處理事情的方式和自我認知,如果一味地否定、壓迫,孩子可能就會出現不自信甚至是叛逆、厭學等情況。

那麼,家長該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呢?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學習、接受、主動。

首先,是學習。家長在百忙之中抽空多學習新的知識和概念,瞭解各種新奇事物,以及接受最新的兒童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閱歷和眼界。當孩子遇到問題向家長請教時,如果每次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那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崇拜和信賴,遇到事情自然就願意聽一聽家長的意見了。

接著,是接受。這裡要家長接受的,是教育理念和孩子當下的狀況。現在信息開放,孩子們不願意受傳統觀念的束縛,他們會主動追求進步和平等,並敢於表達。比如家長不允許孩子打扮化妝的時候,孩子會說:“有本事你也別化妝。”類似的行為,不能被盲目地歸為叛逆,這種表現只是孩子對平等人格的追求。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主動。主動指的是在和學校的溝通上,作為家長,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對老師的抱怨,而孩子們最討厭的,就是老師向家長打自己的小報告,對老師的怨恨不僅會影響孩子成績,更會造成孩子厭學的情緒!因此要及時和老師溝通!



兩只老琥


陪伴、尊重➕關注。青春期的孩子比平常的孩子容易叛逆,單親的孩子其實分兩種。一種特別自閉,一種特別懂事。這和平日與單親媽媽的培養有關。我也是單親媽媽,平時工作忙不在身邊,一直外婆照顧,逢年過節才會在一起。我其實擔心她屬於第一種。由於外婆平時管教比較嚴,她總是很規律的作息。我回來感覺不對勁,她不聽我的話只聽外婆的,就算帶她去購物她都要我問外婆是否同意。我有一次發火了,我說我才是你的媽媽。後來我和外婆溝通,我說這樣會讓她有話不敢說,孩子不是隻是聽話就好。後來外婆告訴她只要是正確的不過分的要求外婆都同意,那一刻,她很開心的告訴我,媽媽外婆同意了,那一天她就寫了一堆的字送給媽媽,我打開一看,裡面寫著好多個“媽媽我愛你”我當時就哭了。我總結了下,和孩子之間的相處一定要平等,不能認為自己是長輩永遠一副調教的高姿態。多問問他想幹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媽媽幫你分析下,媽媽錯了……你們之間能坦誠相待的時候,即便他有早戀的傾向他也會告訴你然後聽取你的意見。如果不溝通,不給他多和你分享的機會,那麼青春期的孩子出事了都還瞞著你。血的教訓![祈禱]



單月


您好,關於一個問題我可以給您一些建議!

本人就是一位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在外地工作偶爾會回家幾天,但基本上都是被爺爺奶奶帶著,青春期一般都是在剛上初中那段時間,那時候媽媽把我安排進一所全封閉私立學校所以並沒有出現什麼明顯的叛逆行為,在校期間最難受的時候就是開家長會,媽媽因為工作原因一直沒辦法來學校開家長會,那時候心裡特別難受,建議您工作之餘也要及時關心孩子的學習,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關心和陪伴是很重要的,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小秘密,家長千萬不要刨根問底這樣會讓孩子感到很煩躁,溝通交流很重要。

以上所說親身經歷希望對您有幫助!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接下來是我的一些看法。

  孩子進入青春期,怎麼辦?家長會不會將“大難臨頭”了呢?“青春期”這個名詞很難有人解釋青春,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就深有體會:那個從小無比依戀你、圍著你轉的“跟屁蟲”“小棉襖”,怎麼突然在某天拒絕你再拉他的手。那個總是快樂、活力、無憂無慮的小孩也不見了,眼前的孩子叛逆、憤怒、沮喪。“我的孩子哪去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家長的手足無措,也許是孩子反差太大,也許是沒有心理準備。在青春期孩子的眼裡,父母也不再是父母,父母就是普通人,跟別人一樣的普通人。青春期的孩子,雖然生理上已經有了成人的樣子,但是心理上卻並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聽話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他們想獨立,不願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事情他們想自己做主。所以,父母們一定要謹記,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不要想以你們主管意識去控制他們,因為你越想控制,他們就會越是不屈服,越想遠離你。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叛逆是最好的形容詞,家長說這樣不行,他偏偏要跟家長對著幹,孩子處處和家長作對。青春期的孩子到底該怎麼管理呢?不管是用什麼辦法,有一個是永遠不變的,家長對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給予更多的愛和關心。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很敏感,有自己的小秘密,不願意和家長分享,家長要耐心對待孩子生活和學習,多溝通有問題及時解決。

以上就是我說的回答,希望能對你有幫助,謝謝!




有話havewords


單親家庭的孩子進入青春期。獨自照顧孩子的單親媽媽,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

1、青春期是孩子第二性特徵發育成熟的時期,這時候孩子由兒童逐漸發展成為少年少女。男孩會出現,嗓音變粗、喉結突出。身體上男孩會出現遺精的情況。女孩子也會經歷月經來臨。心理上青春期的孩子,並不能夠完全獨立。心智上還沒有真正的成熟。但他會認為自己長大了。對成人世界充滿了好奇。性格上也會變得叛逆,煩躁。產生一定的責任感和認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2、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多變。需要家長的好好引導。孩子的自我意識在這個時間容易逐漸形成。如果家長不能好好引導,孩子容易跟媽媽發生衝突,甚至針鋒相對。所以要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讓孩子覺得你是懂她的。是在為他考慮。讓孩子敞開心扉。願意把自己心裡真實的想法告訴你。

3、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和做事方式。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你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議。不要一味的說自己的道理和方法。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不要很強勢。要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去溝通交流。去探討話題和問題。讓孩子覺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悠悠夜來香


首先必須搞清楚一點,所謂單親媽媽,指的是媽媽的單,而不是孩子的單。世上只有單親的媽媽,沒有單親孩子,不論是發生了什麼情況,每個孩子都是有父母的。作為單親的母親,你必然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也要承擔起父親的角色,加上自己的知識,積累自己的經驗,多學習,多體會,多觀察,多研究,多溝通。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這樣的孩子,心裡才健全,才不會有缺失,感受到家庭同樣的快樂。

任何生命的成長,都要有必要的生存條件,否則就會得不到良好的滋養,而且,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需要。 青春期的成長,發育,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不論是身體方面,還是心裡方面,都是尤為重要的。它可能決定一生是否快樂,幸福。

青春期很重要,但作為家長,疼愛,關心,誘導,教育孩子,不是從青春期開始重視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對於一個單親母親,更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你的言行舉止,你的品德修養,你的為人處世,你自己對知識的渴望,無不時刻影響到你的孩子。孩子的模仿力極強,從小到大,潛移默化,耳聞偶然,日久天長不用太多的說教,自然的她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做好表率才是最重要的,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沒有不成才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套用這句話,沒有頑皮叛逆,管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沒有耐心,不負責任,不能自律,強調客觀的家長。社會上不是有關於起跑線的說法嗎?良好的啟發,影響教育,一定要從孩子開始懂事做起,下大功夫,用大約兩年的時間,以身作則,有意識地言傳身教,不斷的修正,讓她逐漸的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然,水到渠成,以後的就是陪伴了。

所謂代溝,所謂叛逆,都是冠冕堂皇的託詞,不負責任的藉口。有很多現實的例子,一個撿破爛兒的婦女,收養了三個孤兒,最後全都考上了大學,成為了天之驕子,社會的棟樑……這是幾十年前的事了。還有一個農村婦女,也是把三個女兒,既懂事,又孝順,還有才華,都進去了高等學府,…………這樣的事蹟太多了。她們的母親沒有文化,沒有知識,不會說教,沒有大道理。但她有勤勞,善良,樸實,忍耐,自立,頑強,不屈,守信的美德和人格魅力。如果你能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潮流,與孩子一起成長,會有代購嗎?如果你有足夠的關注,能明察秋毫,瞭解孩子的細微變化,時而是母親,時而是父親,時而是姐妹,她又怎麼可能叛逆,你聽說過那個女孩會輕易地背叛閨蜜,發小,死黨?那是他們認可和父母鬧翻,委屈自己也不會做的事!對嗎?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看你有沒有良好的心態,對你自己對孩子有沒有信心,肯不肯付出。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的未來,她們延續著我們的生命。不用擔心,雖然是單親,尤其是帶女兒,比帶一個男孩簡單多了。





我的232359456


首先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單親,一個是孩子青春期。

第一個問題,單親造成的原因更多的是心裡問題,比如別人有我沒有,會有一種心裡自卑感。這種時候需要你來給孩子進行心理開導,多帶她參與一些群眾活動,但是注意不要參與會傷害單親孩子的活動。多留心一點。

第二個問題,青春期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果只是刷刷小脾氣啊一類的多安撫安撫就好。如果是比較嚴重的逃學,打架一類的事情。一定要想辦法拴住他,但是這個拴住不是說把她困在家裡不讓她出門。而是帶她去做一些她喜歡的事。但是這個時候一定不要用家長的身份,要用同伴的方式。

至於用什麼方式拴住她,就要多思考了。舉個例子,如果喜歡打遊戲,可以帶她去看漫展,比賽一類的。一開始肯定都是抗拒的,但是當她漸漸接觸之後就好了。

每個人都不同,需要自己耐心,細心,愛心的去溝通,去了解。慢慢的一切就都會好起來



難度豬豬


孩子的青春期一般就是初中高中階段。這段時間確實困難,女孩子的話相對會好一些,因為思想會成熟一些。

1.一定不要罵孩子,可以生氣,可以訓斥,切記不要罵。

2.學習要多鼓勵,不要給壓力,這時候要多配合老師,給孩子安排個好點的座位,身邊正能量向上的孩子會影響到她的。

3.對孩子的交友要理解,這時候肯定會有很多男孩子圍繞在身邊,一定要和孩子明確人生觀,學習期間不能談戀愛,把正確的擇友觀經常性的傳遞給孩子。

4.要經常帶孩子出去,週末,假期,經常出去和朋友帶孩子一起聚會,一起旅行,這點很重要,千萬不要脫離社交圈。

5.最好讓孩子有個叔叔輩的能關心她,這個是你需要去解決的,無論是朋友還是親戚,不要讓她缺失男性長輩的關愛。不過最好還是讓她能經常和她爸爸相聚,如果不行只能退而其次了。

保持良好的溝通,多關心她的心理動態,但是不要去追尋她的小秘密,也不要干涉太多她的活動圈。


很猛很給力


你好😊本人也是一個24歲男孩的單身媽媽。

作為一個單身媽媽,其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唯一的寄託就在孩子身上,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尤其看重。

因為作為單親媽媽,可能收入比其他的家庭會低很多,生活的重擔和養育孩子的開銷都是一個人承擔,所以壓力很大平常脾氣不大好,也更加盼望自己的孩子學業有成,所以對孩子非常的嚴格,也有些經濟條件較差的單親家庭忙於生計把孩子寄養,這兩種情況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了逆的傷害。

第一種來說的話,對孩子寄以重望,用嚴格的教育方法,或者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打孩子,對孩子說一些狠話。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從小就有心理陰影,成長起來也分幾種情況,比如性格懦弱,書呆子等等,其實更多的會變成一個性格叛逆的人。第二種以散養為主的孩子,他們其實很懂人情世故,也更加看重親情,因為他們從小就寄人籬下,對親情的渴望是可想而知,但是他們心裡也會對家長心生怨氣,對養成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和社交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

言歸正傳回來,我覺得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孩子,對待孩子一定要給予他加倍的愛,讓他覺得他沒有爸爸只有母親不是一件讓他傷心的事,但是一定不能溺愛,這樣會害了孩子,其次是要把孩子當做朋友,跟他每天都說說心裡話,這樣也能瞭解他的心裡活動和每天的經過,除了這些外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瑣碎和孩子的學習,生活的瑣碎就不多說了,對於孩子的學習是要培養他學習的興趣,而不是一味的強迫他學習,不然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厭學心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用處


一縷孤煙650


要和老師密切聯繫。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有問題請教老師。尤其是孩子在逆反的時候。千萬不要著急上火,有孩子對著來。那樣會使教育孩子誤入死衚衕。

注意傾聽孩子的話。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慢慢來,很快就會度過青春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