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都要开始生产口罩,比如富士康,比亚迪?

一晌贪欢听梦语


这个就是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吧,当市场中某种商品紧缺价格上涨,那么自然有企业会去主动生产这个商品,企业的本质是逐利的,利润才是企业生存下去的关键,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炯途囧


疫情爆发以来,口罩是越来越难买了,现在是一罩难求的局面。多数地区要求企业可以在2月10日复工,可是必须要按照要求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人人戴口罩就成了必备的要求。

按照现在一次性医用口罩一天8小时工作换两次的规模,一个3000人的工厂,至少要准备6000个口罩。现在平价的口罩基本买不着,即使是青岛市政务App预约的口罩都两元钱一个了。这样,一个3000人的企业,相当于一天增加了1.2万元的成本。如果是在中国有66万职工的富士康一天需要132万口罩,一天的成本价是264万,一个月可就近亿了。更何况,这么庞大数量的口罩你能备齐吗?

据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介绍,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只。2月3日左右,大约恢复了1480万只的产能。但是,能够供给一线医务人员的N95口罩产能仅有11.6万只,其他医用口罩998万只,普通口罩471万只。

现在不少地区都发布通告,表示普通人并没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戴N95口罩。青岛市出台置换政策,表示一个N95口罩可以置换10个普通医用口罩,用于支援抗疫前线。

央视采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刘敬桢的视频中,刘敬桢表示,中国生产口罩的速度已经很快,仅需0.5秒/只。然而口罩生产出来之后,还要走一个解析、消毒的流程,一般需要7天到半个月。“也就是说,大年初一加班生产的那批次口罩,可能今天刚刚上市!”


目前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数量仍然快速增多,每天都会新增三四千。现在的情况下能人们复工复产,必须需要大量的口罩产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到口罩生产的过程中来了。2月6日,中国石化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公司有原料熔喷布,亟需口罩机增产口罩抗击疫情。工业富联已经开始导入口罩生产线,2月5日顺利实现了试产,正在申请产品资质认证,相关产能可能在2月底达到日产200万只。上汽通用五菱表示,已经开始设置14条口罩生产线,其中4条为N95口罩生产线、10条为一般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日生产量预计达到170万个以上。


企业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也是跟国家的支持离不开的。2月6日黑龙江宣布对列入国家和省确定的省内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生产企业名单,生产口罩等紧缺物资的企业,1月1日以来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5%贴息支持。一年贷款利息才有多少?而且黑龙江还对对新增生产设备投资额给予50%补助等优惠政策。同时,国家工信部一直在新闻发布会呼吁,国家将对口罩产能采取兜底政策,疫情过去之后,将对企业多余产能进行收储。企业可以完全放心扩大生产。

另外,进口口罩成了最主要的口罩来源。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疯狂扫货支援我国抗疫行动。2月5日,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介绍,1月24日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疫情防控物资3.77亿件。其中,进口防护用品3.67亿件,包括口罩3.28亿只、防护服385.4万件、护目镜62万副、医疗器械共45.3万件。现在问在日本的朋友,表示他们在周围的药店都买不到口罩了。

现在企业组织进行口罩生产有三大好处。第一,满足自己员工的需要,比如富士康,一天口罩需求量要达到100万以上的话,除了自己生产,别人几乎无法解决。第二,为了社会责任。每日2000万的口罩产能即使全部恢复,也不够全国14亿人使用的。一些必须要上班出门的人员,没有口罩是不行的。如果真能做到一次性,一天口罩需求量肯定要达到数以亿计。人们带多次重复使用的口罩,也实在是不健康,多生产口罩也确实是为了社会责任。第三,追求利润。过去,一只普通医用口罩的生产成本不足三毛钱,现在至少价格两元。一只N95的医用口罩,生产成本也就两元钱左右,现在供不应求。短时间内,口罩的价格不会降下来,而且国家已经明确要进行产能兜底,相信这种不亏本的买卖人人都愿意做。

所以,未来我们的口罩产能肯定要成倍的增加才能够满足需要。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加到口罩生产中来的。


暖心人社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跨行业开始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常的,类似富士康和比亚迪等企业都开始大量生产口罩,主要是由于以下几大原因。

原因一:国内紧缺口罩

口罩其实对于市场并非是一种必须品,但是由于肺炎事件,导致全国各地都是紧缺口罩,很多企业为了抢夺这个市场,开始转型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常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反正只要生产出来的口罩是达标的,根本没有任何库存,生产出来的口罩马上可以变现,当然很多企业要趁机生产口罩。

原因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湖北是疫情严峻城市,对于湖北是非常紧缺口罩的城市,很多一线工作人员都是非常紧缺这个口罩的,很多企业为了帮助湖北走出困境,很多企业尽管耗资生产口罩,只要生产出来的口罩都会第一时间寄送到湖北,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大企业都开始动员帮助湖北渡过难关。

原因三:响应政策扶持

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是非常稀缺口罩,从而政策鼓励各大企业生产口罩,为了就是缓解市场对于口罩的紧张程度,以及为了打赢这场战。政策已经明显表态了,各大企业生产出来的口罩,如果到时候用不完的,将会有相关部分进行收购,进行兜底,这就是从而会让各大企业生产口罩有了动力,有了积极性。


口罩是当前国内各大城市最为稀缺的一种东西,既然市场需求量大,很显然各大企业肯定会抓到当前的需求量,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然后可以把这些口罩都是变现出来,并不会出现库存,这个利益相信大家都是可以看到的。

总之当前各大企业加速赶工口罩,以上三大原因就是会带动类似富士康,比亚迪等各大企业开始生产口罩的真正原因。


老金财经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空。毫无疑问,当下口罩已经成为最大的风口。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都开始着手生产口罩,中石化也有意收购设备进行生产。


商人逐利,企业生存也要追逐利益,但是生产口罩则有更多原因。


一、当下口罩需求量巨大,产能严重不足,甚至已经成为企业复工的最大障碍

之前没有疫情时,口罩需求不大,不用太多企业就可以满足需要。当疫情发生后,不仅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每天更换口罩,广大人民群众外出也需要口罩,尤其是企业逐步复工后,每天的口罩需求量数以亿计。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原来的口罩生产厂商已经不行了。越小的工厂往往设备越落后,产能低,品质差,再加上一些人浑水摸鱼,制造假冒伪劣口罩流入市场,造成安全隐患。大企业有着更严格的管理制度,只要设备到位,人员经简单培训后就可以快速形成产能,纾解需求难题。


二、在市场受到影响时,大企业也要考虑生存发展,口罩可以是当下很好的国度项目

口罩的成本很低,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成本不会超过0.3元,但是市场上普通消费者能买到的价格现在已经动辄超过2元。更不用说N95口罩了,成本不到2元能卖到20元甚至更高。

对于大企业来说,口罩生产技术难度低,利润丰厚,还能帮助国家,此时加入生产行列就非常明智。

乐观看三四个月疫情就会结束,但是也要考虑反复的可能性,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口罩需求量不会减少,半年内需求量能够超过百亿。


三、大企业生产口罩,也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当下口罩稀缺,很多市民不得不外出时戴的都是缺乏防护作用的口罩。在空旷的场所还好,在人员较多的室内就有很高的风险。

一些商家追逐利益,用毫无防护作用的廉价口罩当作医用口罩出售,从而谋取暴利,让无数人置身风险之下。

大企业生产口罩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支援一线医护人员,满足前线需求后还可以供应人民群众,为社会增加一份安全保障。


财智成功


口罩生产厂家无疑是今年的大赢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让口罩成为人们居家出门的必需品。

最近,富士康、比亚迪纷纷宣布生产口罩,富士康预计在二月底可以日产200万只口罩,比亚迪到月底可以日产500万只口罩。

一大批企业开始生产口罩,这是一种市场的行为,是利国、利民、更利己的行为。

全中国14亿人,只按7亿人使用量来计算,一天需要消耗的口罩至少是14亿只,这个消耗量是巨大的。

2019年中国大陆口罩产量为50亿,产值102亿,其中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为54%。

按照上述测算的消耗量,全年产量也只够用3.6天,由此可见,此次冠状病毒的爆发,中国目前面临着口罩缺口有多大。

有专家预测,2020年受病毒影响医用口罩产值预计增长率可达28%,整个口罩产业产值将突破130亿元,其实这个预计有点保守。

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投入资金生产口罩,将会提升医用口罩的生产能力,可以大大缓解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口罩产能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口罩生产技术相对成熟,生产线转型方便,其产量与销量巨大,具备薄利多销的优势,也将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更为重要的原因,作为劳动密集企业,富士康等企业自身对口罩需求量巨大,富士康有120万员工,比亚迪有22万员工,按每人每天两个口罩计算,富士康每天需要240万只,比亚迪每天需要44万只。

如此大的需要量,想在当今市场上完成采购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无论是从支持全局防疫需要,还是从自身经济利益以及保障企业员工健康,维持稳定生产秩序的需要,富士康等企业生产口罩都是非常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意识流


由于疫情影响,现在全国口罩急缺,即使海内外华人以各种方式从国外抢购口罩运回国内,也满足不了需求。口罩线上线下皆脱销,广州、杭州、厦门等城市甚至开启了限量“摇号”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口罩生产企业放弃春节假期,加班加点生产保障供应,不少石化、服装等行业企业也都转产口罩,甚至富士康、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电子、汽车行业企业也都开始生产口罩了。

其中比亚迪预计将在2月17日前后量产出货(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生产的首批紧缺物资将定向捐赠给特定人群,如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的司机以及志愿者、机场及空乘人员等群体,后续将结合情况,对外平价供应。

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制造业龙头企业,这个时候生产口罩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一、富士康、比亚迪厂房、生产线、员工多,易于转产

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富士康、比亚迪等企业拥有庞大的厂房、生产线,技术实力强,员工数量也都非常庞大。要转产口罩,原有生产线的很多通用设备都可以直接使用,只需要采购些口罩的专用生产设备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

作为电子企业,富士康、比亚迪车间的卫生、无尘、无菌要求也符合口罩市场的要求。

战争状态下,大型制造业企业都是可以随时生产军工、军需用品的。对于富士康、比亚迪这样实力强大、技术储备充足的大企业,生产口罩算是杀猪用牛刀,只要想生产,随时可以转产。当前口罩已经是战略物资,他们生产口罩是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

二、口罩已经是现在市场最大的需求

正常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生产的电子产品是市场需求最大的品种。从电池、手机、汽车零部件、到各种模具、电子设备,两家公司几乎能生产所有规模化的工业产品。

但疫情当前,现在全国上下最急需的就是口罩了。口罩的生产缺口极大,也是当前防疫的关键。这种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生产口罩既是从企业商业盈利角度出发,也是为社会救急,爱国生产。

2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正面临口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物品的长期短缺,目前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价格则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库存几尽,积累的订单达到4-6个月。

三、生产口罩也是富士康、比亚迪自身生产的需求

富士康在内地员工有近70万人,比亚迪则有超过22万员工。作为两家员工数量规模极大的制造业企业,两家公司本身对于口罩的需求量也非常大。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是4-6个小时。假设每个员工每天使用两个口罩。那么富士康每天自家员工就要使用140万只口罩,比亚迪每天自家员工需要44万只口罩。

这么庞大的口罩需求,是很难在市场上购买得到的。我国口罩的现有产能极限每天为2000万只,这2000万只口罩现在要供应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都捉襟见肘,普通百姓现在托关系高价都买不到口罩。

富士康、比亚迪从公司正常生产的角度,也只能选择自己生产口罩了。毕竟没有口罩的话,他们庞大的制造业工厂根本就没法启动。

富士康对于生产口罩的公告就作了解释,“新增从事医用口罩的生产,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大背景下,基于落实当地政府要求,迅速应对疫情所需;目前预计2月底可实现日产200万只的产能计划,优先用于富士康科技集团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不占用社会资源,为民众口罩需求腾出空间;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2月中旬前后大规模复工、原料供应和物流逐步恢复,加上新口罩自动化生产线不断投产,2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上亿只,再加上进口部分,就能满足当前生产生活的的需求。

-------------------------------------

欢迎关注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关注财经事件与产业经济发展。


上林院


响应国家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一、口罩稀缺!

我们要知道,中国目前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并且在这个非常时期里,口罩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按照目前正常口罩厂家的生产速度来看,每天要生产出满足14亿人口消耗的口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

更何况,对于那些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卫人员来说,他们的口罩更加是一天需要换好几个的需求。

所以,在这样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大企业都要开始生产口罩,真的是明智之举。

第二、口罩成本走高,导致价格攀升!

口罩乃目前稀缺物资,更有许多地方的口罩飙升了好几倍的价格,让许多群众望而却步。

所以,大企业的加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还平价于民!

这不仅能够给国家,给人民减轻许多压力,也可以给自己的企业提供一些“微不足道”的利润。

我认为对于此现象来看,一定是利大于弊,奉献高于索取的。

可以说,目前我们处于的是一个对抗疫情的严峻周期,口罩成为了每一个市民“战斗的武器”。

既然,我们做好了与病毒做抗争的准备,就自然不能少了“武器”啊!

也正因为像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高产能企业加入了队伍,才能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仗。

第三、黑心商人以假乱真,危害群众!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

在目前市场急缺物资,口罩的情况下,确实也给了许多不法之徒有利可图,发国难财的机会。

这不经损伤了人民的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二次传染的风险。

因此,像富士康,比亚迪这样的优质起亚加入口罩的队伍,其实也是为人民提供“安全口罩”的一种保证。

最后,我们揭露下那些“壕无人性”的家口罩信息:

  • 1、1月25日,浙江义乌700万假3M口罩即将流入市场;

  • 2、有商贩半天内将106万只假冒劣质口罩销售一空,获利45万;

  • 3、深圳有药店销售“二手口罩”,已卖数万只;

  • 4、1月30日,佛山查获17.5万假N95口罩;

  • 5、2月4日,北京查货假3M口罩2.1万只;

  • 6、自1月底,北京连续破获6起制售假冒防护口罩案件,共刑事拘留29人,查扣假冒口罩17万余只。

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这个时候还想着赚黑心钱,你们的孩子知道了,能原谅你们的所作所为吗?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现在只所以有很多大型企业加入了生产口罩的序列,我认为有一下四点原因:

第一点:政府指导,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迅速转型,弥补市场的巨大需求。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来势之猛,传染之广均超过了二零零三年非典时的SARS病毒。并且发生地点为武汉,众所周知,武汉是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交通枢纽非常发达,她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州的城市!其次,疫情发生的节点正好赶上冬末春初之际,尤为重要的是又恰逢中国的农历新年前夕!特殊的地理条件,特殊的时间节点,造成了疫情的迅速传播!

随着疫情的爆发,口罩成为了防止感染的最直接必须品,尤其是医生处在防治疫情的最前线,直接面对患者,必须佩戴N95型口罩,但生产此种规格的厂家本身就少,同时临近春节,许多员工都回家团聚,这边需要大量的口罩,而厂家又因为人员的减少,生产能力根本赶不上需要,供需矛盾迫在眉睫!

第二点:疫情进一步扩散,口罩供需比例严重不足,让有资质的大型企业转产巳列入政府的工作日程。

随着疫情的肆虐,被确诊的病例越来越多,不仅仅是N95供不应求,像3M等医用口罩更是供不应求。我们国家有着14亿人口的数量,而且口罩在配戴完之后失去了防止病毒侵入的作用,口罩的需求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原有的厂家即使全员满负荷的运转,也远远赶不上疫情的需求,再加上世界上好多别有用心的国家煽风点火,限制了医用品的离岸,在这种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富士康,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急国家之急,解民众之需,及时的站了出来!

第三点:遏制不良厂商的泛滥,稳定社会大局,平抚群众的恐慌情绪,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扛起一个企业勇于担挡的社会责任。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在这严峻时刻,我华夏儿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泱泱大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疫魔!但少数别有用心的国家,不顾世卫组织的呼声,隔岸观火,挑拨离间,大放厥词!狼之野心,昭然若揭!在这艰难之时,不但一毛不拨,反而落井下石!更可恨的是我们国内,各种货色粉墨登场,有走狗一样摇尾呐喊的,有散布谣言,盅惑人心的,有黑了心的作坊私自生产伪劣口罩的,有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可谓杂碎集会,奸妄出没!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不屈服于各种困难于压力,而且有决心,有能力抵御各种重大事件!抗洪救灾,汶川地震,抗击非典,我们同样能战胜非冠肺炎!

第四点:富士康,比亚迪等大型企业的转产,也是企业本身转型的需要,同时也是良心企业的担当。

众所周知,口罩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能否打嬴这场保"疫"战的胜利。目前而言,疫苗的研制还需一段时间,疫情的发展还在继续,抗击疫情的任务异常艰巨,这就需要抗疫物资必须得到有力的保障,由于富士康,比亚迪等一大批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有经验和实力在短时间之内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党在重大事故发生时,党群同心,政企齐心,军民连心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支持政府的号召,齐心协力,只要全民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战胜疫魔!天佑华夏!天佑中国!


老兵情怀682


2月6日,富士康官微发布消息称,富士康要增加口罩生产线,并与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而且,像富士康一样跨界生产口罩,为国家抗击肺炎病毒做出自己的努力的还有很多大企业,像中国石化、宝骏汽车、上海通用五菱等等,他们都在紧锣密鼓的增设口罩生产线。为何这些大企业要跨界生产口罩呢?



众志成城,抗击肺炎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此次疫情是全社会的灾难,如果不想事态继续扩大,那么我们整个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而作为大企业,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灾难面前,他们义不容辞的站出来独当一面。

为了落实当地政府的要求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尤其是当前医疗物资奇缺的情况下,政府要求大企业站出来协助国家共渡难关。大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来配合政府,服从政府的临时调配。



对于大企业来说也不无坏处

此次疫情关乎整个社会,只有早日消灭病毒,国家才能让企业复工。面对口罩稀缺的情况,大企业也开始生产起了口罩,正是为抵制疫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而且,大企业新增的生产口罩的生产线只是企业新增的,只是暂时落实当地政府要求,针对疫情的应急手段。一旦疫情过去,企业的主要生产范围是不变的。

大企业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口罩生产线

大企业有能力、有资本在短时间内建立合格、合法的口罩生产线,为医疗前线提供奇缺的医疗物资。

综上所述 ,就是当下富士康、比亚迪等大企业开始生产口罩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早日战胜肺炎病毒。


墨雪问心


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应景,也是时下最为热点的一个话题,为什么很多大企业像富士康和比亚迪开始生产口罩?这里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原因,口罩的需求非常大。随着突发事件的推进,管控措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时间,但社会必将要恢复正常,不可能长期处于管控状态,社会要逐步地恢复到流动状态,现在疫情并没有完全控制,传播的速度依然比较快,这就需要加大流动的防控力度,而戴口罩出门无疑是一个安全措施,但目前口罩的缺口非常大,一方面是需求旺盛的市场,一方面是货源的短缺,所以一些企业临时生产口罩,这是一个经营策略的选择。



第二方面,口罩的生产比较简单,生产线调整的速度也比较快,比如一些传统的纺织行业等企业调整一下生产线就能够生产口罩,而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生产口罩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说一些企业转型口罩生产,速度非常快,投入的成本低。

第三个方面原因,管理层基于口罩市场需求的状态,会鼓励一些企业有条件的转型生产口罩,出台一些政策,让有能力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够生产大量的口罩,满足市场的需求。

第四个方面原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是防疫工作的攻坚克难阶段,很多企业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来,这里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甚至也是一种道德和担当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