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疫情之下,购物中心如何坚守“防疫”一线?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蔓延,全国交通运输、消费市场与经济活动纷纷受到冲击。作为人流密集的区域,百货、商超、购物中心等场所成为了防治疫情的重中之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发稿前,包括万达、华润、大悦城龙湖集团等数十家房企宣布对其下购物中心实行租金减免,定期消毒等措施。

疫情之下,购物中心如何坚守“防疫”一线?各大知名商业项目又怎样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抗疫贡献力量?


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疫情来临

聚集性疫情防治成为重中之重



自疫情爆发以来,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甘肃等地披露多起“聚集性疫情”。其中,大多是亲友聚餐、探亲访友活动导致感染的病例,也存在办公场所、医院、购物中心中发生的多人感染。


比如,在天津宝坻百货大楼曾爆发过一次“聚集性疫情”,据天津市卫健委的疫情通报,天津市宝坻百货大楼确诊者增至15人。目前,宝坻百货大楼所有工作人员及已排查出的密切接触人员,已全部接入留观所进行医学观察。此外,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也在2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中通报,西安市已出现聚集性疫情,其中有商城销售人员中出现确诊病例。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解释,所谓“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定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的同一病例感染,“是社区防控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同时,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进行传播,公共交通工具、写字楼、医院等空间大多空气流通性差、人员密度较大、人员来往频密,病毒传播风险较高。


因此,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不聚会、不聚餐、不出门、少出门,就是最好的防护。但对于商场运营方而言,疫情控制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调时间、常消毒

减租金项目防治疫情纷纷出台



非常时期,作为运营方如何防控疫情,如何既保证超市等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运转又能够避免聚集性疫情爆发的可能,成为了各大运营方必须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据奇点君统计,自疫情爆发以来,保利商业、万达商管、红星美凯龙、华润置地、大悦城控股、美的置业、华润万家、龙湖集团等数十家房企宣布租金减免措施,多家对旗下的购物中心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和消毒方式。


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 勤消毒、测体温、戴口罩


戴口罩、清洁消毒、监测体温,是各大商业项目所采取最基础性的防护措施。朝阳大悦城和西单大悦城针对场内工作人员,还建立了疑似感染及确诊人员信息上报机制;针对保洁人员,每日开店前进行体温测量、清洁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培训。 颐堤港要求商场内所有限定店停止营业,暂停新春活动;商场公共区域每2小时进行消毒,确保新风系统及加强过滤网清洗;在各咨询台为顾客配备防护用品;在各出入口进行体温测量工作。


  • 加强人流集中地带防护,增加消毒防疫服务


针对场所端,各开发商及购物中心在加强公共区域的卫生清洁与消毒工作、增强通风系统与空气质量等方面加大防护力度,此外还为顾客准备免洗消毒液及消毒湿巾等暖心服务。远洋集团、西单大悦城等还通过电梯媒体、大屏幕、公众号等各种宣传渠道,进行病毒防疫常识宣传。


  • 调整营业时间、暂停减少人流聚集的活动


大多数购物中心针对春节期间营业时间做出调整,推迟开业时间,提前结束营业,也有购物中心如斯普瑞斯奥莱、首创奥特莱斯、天津中国铁建广场则采取暂时停业措施。同时,诸多项目方也表示将会将继续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全力配合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政策指导,随时调整并采取恰当的营业时间调整措施。


同时针对易引发人流聚集的促销推广活动,各大购物中心纷纷叫停。如北京国贸商城取消原定于1月26日~30日举办的“鼠年全家福”合影活动;蓝色港湾取消了1月29日~32日舞龙舞狮活动;L+Mall天津陆家嘴中心取消了春节期间举办的集章兑礼、情人节抽奖券兑换等活动。


  • 减免租金,积极准备防疫物料


租户管理方面,大规模减免租金已经是常态。同时,各开发商及购物中心保持与租户积极沟通协调,及时掌握相关人员流动情况、体温及健康状况,敦促及协助租户店员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并形成报告。此外,还积极准备店铺物料储备如消毒液等。天津和平大悦城则加强店铺管理,实施商铺店长负责制,要求店长每天监控人员健康状态每日上报。


奇点•战“疫”④ 聚集性防疫成为重中之重,购物中心该如何防治

疫情之下

新生现象不断成长


虽然此次疫情给全国购物中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是却也从侧面暴露的当下购物中心存在的弊端,也给运营方带去了新的思考和选择的机会。不可忽视的是,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每次重大事件都会对社会产生新的变革,同时会加速消费习惯的改变。


2003年非典过后,京东、淘宝等线上电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近年来,线上品牌线下拓客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实体商业寒冬之际,盒马鲜生、叮咚买菜、苏宁小店等新零售品牌在这次疫情中却是订单爆表,一菜难求。


未来,或许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去探索线上与线下结合的道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如何能让消费者在家就能体验实体消费的快感,将会是零售业加速研究突破的一大课题。


同时,伴随着疫情对于国人聚餐习惯的冲击,这或许会让习惯于“合餐制”的国人开始关注更卫生的“分餐制”。在火锅领域,已经有了呷哺呷哺等品牌,作为一人小火锅的代表。正餐领域的会不会因此出现下一个呷哺呷哺,被市场所接受,非常值得令人期待。

对于购物中心自身而言,变革也是相当明显,已经有不少运营方选择将店铺搬到线上,让消费者足不出户选购实体店的商品。比如,此前朝阳大悦城就推出云购悦城服务,可以让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添加店铺群或店长微信,在线上选购商品,并在消毒商品后快递到家。

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错过春节黄金周的消费者长期宅在家,在疫情过后,必然会出现强烈的消费反弹,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也是中国零售业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对此,赖阳认为“在疫情减轻之后,购物中心的客流量或将实现快速反弹

”。同时,购物中心已从零售为重慢慢转变为体验为王,而体验业态成了线下消费的刚需。经过此次疫情,购物中心将更多地向沉浸式体验消费转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