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不好当!参评名师的人应该有名师的基本业务素质丨一线声音

2019年12月,某市级名师评选活动拉开了帷幕,我有幸受聘担任评委。在评选过程中,许多参评对象微型课设计精妙合理,授课紧密有序,板书规范工整,陈述清楚自然,所做工作实效显著,把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尽情地展示出来了。但是,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在某一个县区的参评选手中就出现了两位选手在微型课上有知识性错误,且不说是参评级别较高的市级名师,即使是在工作岗位的常态课出现知识性错误也是不应该的,这实难与“名师”二字相匹配。在各县区选手的展示中还有微型课无板书、或板书很差、或课堂组织无序、或不引导一“问”到底、或有政策提法与当前政治形势不符等现象,这些现象暴露出来的是教师“基本功”问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有这些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参评的准名师来说是不可以原谅的。

名师不好当!参评名师的人应该有名师的基本业务素质丨一线声音

本文作者、陕西省物理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钟启鹏

我们要弄清楚一个基本关系: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的教师是不能称为教学能手的,即使是教学能手,也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师,但名师一定是教学能手。因为名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教学能手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具备何谈“名师”?

既然参评名师,首先就要修炼教学基本功,修炼基本素质,再申报评定名师就“名”副其实了。或者说,既要参评名师,一定不能敷衍塞责,要做好充分准备,只有“有备而来”才能如愿以偿。

我们还要想清楚这样的问题:名师不是说来好听的,名师要有相符的素质,名师要履行应有的职责;名师不是组织任命的,是用教育教学实力拼出来的。想当名师的人,首先要具备名师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名师。

在我看来,名师之“名”就在于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有较高的班主任管理水平,有能代表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著述,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或有个性化的教学主张,在一定区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名师的价值在于理念、精神和思想的引领;名师的导向在于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并产生实效,不在于精神享受;名师的作用在于引领、辐射和示范,不在于坐享其“名”;名师的成就在于教学基本功、科研成果、师德修炼、教育效应的综合累积,不在于单方面的显现。

名师真不好当,希望已经授予“名师”的教师要为名师的真“名”而努力奋斗,做名师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做“明师”。


作者:钟启鹏(汉中市镇巴县泾洋中学教师,陕西省物理学科带头人、物理教学名师培养对象)

名师不好当!参评名师的人应该有名师的基本业务素质丨一线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