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佛教思想有啥关系?

行者慧仁


我想不能直接谈《红楼梦》与佛教思想的关系,应该研究曹雪芹与佛教思想的关系。曹雪芹读书很多,功底深厚,在清代,他的思想结构里存在佛教思想的影子,所以他写作的作品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

妙玉,金陵十二钗里的人物,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尼姑。她不食腥膻,厌倦繁华,不近风尘,是佛教文化的显现。

惜春,最后因家族败落而甘愿出家为尼,剃发、着缁衣。与佛教文化里的看破红尘、遁隐空门类似,也是佛教文化的表现。

宝玉,在和黛玉相处的时候,说过要是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宝玉听戏班子唱戏,就要研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一句的意思,而这一句的意思其实是要了结风尘里所有事物的牵挂,出家、化缘,不再留恋锦衣玉食、人间情感,去无牵无挂的云游。

《红楼梦》开局,一僧一道,前者就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僧,意味着已经和普通人不同,进入佛教的悟境,是智慧的代表。

佛教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在《红楼梦》不仅影响了人物命运,也影响了情节走向。在最后,高鹗改编版本里,宝玉就算考取了功名,也看破了红尘,决心出家当和尚了。

值得一提的是,《红楼梦》只是在思想层次上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不是宣扬或者倡导佛教思想。曹雪芹也不止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也受到道教的影响,例如空空道人的出现。所以,《红楼梦》的文化是值得研究的,越研究越发现其深奥。





曼哈顿拯救计划


佛教思想,小乘苦、无常、无我。大乘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相、无寿者相。

佛教论世间万物皆有成、住、坏、空。世间事皆有因果。

佛教思想贯穿了红楼梦整部书 ,先看书名 ,什么叫梦?就是空的。人生百年一场梦,这百年就一空字。

书开头讲了石头来历,这就是成。然后僧道带它下山 ,石头成了贾宝玉 ,这里开始住。贾家落败被抄家,贾宝玉落难坐牢这是坏。贾宝玉最终出家,就是空。成住坏空,书最后石头还在,那就是一个梦,梦就是空。

士隐女儿掉了,家烧了,这就是无常。否则他们一家,也是小康之家。而这也就是苦。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士隐一下占了三苦,他老年得女,如今老苦。爱女走失,爱别离苦。找女儿找不到,求不得苦。

僧道所作那首好了歌 ,也就一个空字。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士隐作了一个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滿床;......。就一个空字。士隐一下大彻大悟,随僧道飘然而去。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僧道的那面镜子 ,正看是美女背看是枯骨。这合了佛教的白骨观。白骨观对治淫心。作者在这里借贾端,说的是世间人。世间人都好美色,沉沦于淫欲中,名名反过来就可以救命,但不能自拔,白白送了性命。所以佛陀说:得人身者如掌中土,失人身者如脚下大地。

而凤姐正是自己种下的因果,最后生病惨死。

所以说红楼梦就是大观园,不同的人能在那,看见不同东西。


西行降魔


红楼梦只是一部文学巨著,而佛教思想是一种文化思潮,就像小溪和大海的区别。

应该问《红楼梦》表达了佛教思想里的那种价值观,这样更贴切一点。

红楼梦》第一回中云:“虽其中大旨谈情,……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

入色,自色悟空,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佛缘小王修禅定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全诗四段,每段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而"神仙"属道教谱系,人们也许会认为这《好了歌》是道教思想的反映。殊不知,道教贵生,求长命百岁,羽化升天,佛家才看透生死。在佛家看来,功名将相,终归一póu@①黄土;娇妻恩爱,君死又随人去;可怜天下父母,难得孝顺子孙。人生世事,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一场空。所以道人念完此诗,又笑道:"……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而甄士隐听罢道人的念诵与解说"心中早已悟彻"。


张华东999


虽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红楼梦》全书就是描写世事无常的,这一点,正是佛教常常讲的“诸法无常”的真理。

另外,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最后出家了,这也是描写他体悟到人生苦海的道理之后的选择。

作者曹雪芹,是佛学高手,在《红楼梦》中,写了许许多多禅诗和禅理。古代文学家,多数都是信佛学佛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都有佛学方面的文字和义理。

红楼梦好了歌

品一书 、 一文 , 读一日 、 一生

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

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甚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士隐......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

......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

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完)

您刚才听到的《好了歌》来自于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金钱、娇妻还有儿孙——忘不了。与其说是忘不了,不如说是,不想忘。

人都知道知足方可常乐,但往往在极得意的时候便将这些道理全然忘却。

贾府兴盛的时候,犹如烈火烹油,直到了惨淡的光景,身在其中的贾宝玉才顿悟了这原本就浅显的道理。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四大家族算是如大厦倾倒般覆灭了,但红楼梦的故事还在轮番上演,真的是: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欣赏更多美文 请订阅:百草园书店

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

疯癫的跛足道人口里念叨出来的《好了歌》与佛教有何关联: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全诗四段,每段都以"世人都晓神仙好"开头,而"神仙"属道教谱系,人们也许会认为这《好了歌》是道教思想的反映。殊不知,道教贵生,求长命百岁,羽化升天,佛家才看透生死。在佛家看来,功名将相,终归一póu@①黄土;娇妻恩爱,君死又随人去;可怜天下父母,难得孝顺子孙。人生世事,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一场空。所以道人念完此诗,又笑道:"……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而甄士隐听罢道人的念诵与解说"心中早已悟彻"。










笨笨的青灯


《红楼梦》透露出较为明显的佛教思想,以就教于大家。

生无常,为期短促,深知生死报应, 现世报应来世,报了来世再报下一世。

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在《红楼梦》中,就是前世、现世、 在佛教中,菩萨在修行时期发愿,将来成佛道 来世,生死流转,多次轮回,不能逃脱。


上河酒翁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所提及的,宝钗在过生日时点了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码,其中有一支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这我觉得就是作者曹雪芹的向佛向道的中心意思,一切随缘


如意444794409662


红楼梦:红尘滚滚,恰似一场游戏,一场梦。

佛教:万法唯心现,一心三藏,究竟了义。

二者在“梦”的角度上,融合相关联:

每个当下即如一级大梦,梦人即空如来藏,梦境即不可如来藏,梦人梦境空有不二,即空不空如来藏。



progressing001


佛说世间万物皆因果,佛法即是因果之法。因果不昧,明信因果,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不用说红楼梦作者,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如此。

以佛陀圣格为标准,学习佛陀思想,语言,行为。可以恭读《学佛》,《什么叫修行》,《藉心经说真谛》等等无上法宝。


邬金札巴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