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最近入了幾本新書,孩子非常興奮與好奇。他的眼力不錯,只要給他買了新書,每次放學回到家,他很快就能發現並坐在地上一個人安靜地翻看圖畫。當然,最近沒上學也沒出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買得多了,讀得多了,總結多了,心中自然有一些閱讀繪本的好方法。今天就以《鱷魚餓了》這本繪本為例,以後看到同類型繪本我們就可以舉一而反三。

這本書圖畫形象鮮明,語言簡單活潑。那麼,我們就從這兩方面著手,另外媽媽們在引導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思路清晰,這樣寶寶才能更輕鬆地觀察和思考。

寶寶自己觀察,培養專注力。從封面到封底連起來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我相信每一個看到這本書的寶寶都會被封面吸引,一直大鱷魚,右手指著大嘴巴。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寶寶自己翻看圖畫的過程也是他們調動想象力,發揮專注力的過程,非常重要,不要打斷,我們靜靜地等待即可。等寶寶翻完圖畫,他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著書要來找你。那麼這時,我們就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裡,開始閱讀之旅啦。

尊重寶寶,循循善誘。打開內頁,還是注意觀察圖畫,引導寶寶看到了什麼。我兒子看這本書時,我問他這個藍色像什麼,他回答我:在一片汪洋大海里,有一隻綠色的鱷魚。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接著,我問他,鱷魚想幹什麼。其實不用你問,寶寶自己就會接著說:他遊啊遊,游到了岸上,甩了甩身上的水。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原來這隻鱷魚餓了,用右手指著張大的嘴巴想吃食物。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接下來就比較順利了,有了開頭的思路,後面的故事情節肯定是鱷魚找吃的。於是他一路找到了烏龜,刺蝟,小兔子,青蛙,長頸鹿,大象,變色龍,蜜蜂,老鼠,小男孩,蘋果等。先鼓勵寶寶大膽開口,說出圖畫內容,尊重他們的想象,必要時引導他們不會的詞語。點滴積累必定匯以江河!

富於魅力地誇獎。上帝也喜歡聽讚美之詞,寶寶說得好,不要吝嗇你的誇獎,誇獎不要泛泛,要發自內心真誠地具體地指出來,寶寶才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說得好。另外,誇獎也要多方面,畢竟聽多了也會膩。反之,寶寶說得不夠好,我們不要去批評或者直接告訴他說錯了,這會大大傷害了寶寶的興趣,繼續引導。

圖文結合,聲情並茂。寶寶讀圖的時候,也許語言比較日常或者不夠書面簡潔,那麼我們就需要幫助他們讀文了。那些擅長講故事的爸爸媽媽,雖然我們沒有看到他們的臉,但是透過聽聲音,我們知道他們講故事時的語氣和表情。文字是死的,語言是活的,所以,在給寶寶講繪本時,我們也要用聲音傳達出情感,用語氣傳遞出情感變化。情感是開心,難過還是生氣,那麼語氣也會有相應的表達,而不是像平靜的湖面。尤其是通過觀察圖畫中人物,動物的表情,就能知道他們的內心是什麼情緒,這樣就能讀出該有的語氣,圖文結合,聲情並茂,一本繪本是不是比一部動畫片還精彩了呢。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關注細節,尋找樂趣。每次我陪我的孩子讀完一本繪本,讀完封底後總會反過頭再翻一遍,看看作者留了哪些“小心思”,正是這些小細節,帶給了我和孩子很多樂趣,同時也加深了對繪本的喜愛程度。比如本書《鱷魚餓了》,有兩處細節值得細看和思考。第一,鱷魚每一次的眼神都不一樣,或疑惑,或兇狠,或哀求…你還能看出哪些呢?第二,動物們身體顏色的變化。友善的長頸鹿親吻了鱷魚,鱷魚為什麼由綠色變成了紅色?綠色的青蛙看到了鱷魚,為什麼逃跑的時候就變成了紅色?變色龍為什麼由黃色變成了橘色?是不是很有趣呢,尋找的過程就是在發現和思考。一本優秀的繪本,優點太多了,需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配合身體動作和寶寶互動起來。用你的手做出鱷魚的嘴巴,模仿鱷魚的語言,假裝自己很餓,要去吃寶寶。寶寶一定會嘎嘎嘎地大笑和躲避。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不要忘記封底。前面說過,封面和封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有起因有結果,中間就是故事的情節部分。我問我兒子最後一張圖畫中鱷魚去哪了,他回答我,鱷魚吃飽回家了。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看起來確是如此,不過幽默風趣的作者在封底畫了一顆露出頭的毛毛蟲,天哪,你想到了什麼?鱷魚吃了一顆藏有毛毛蟲的蘋果。他實在太可憐了,找了一路的食物都沒吃到口,唯一的一個蘋果還被毛毛蟲鑽了洞當了窩。

看繪本,講究方法,先圖畫再文字

耐人尋味,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歡迎給出不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