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_

_

_

2月2日,内蒙古卫健委通报的一起新增确诊病例无本市外出史,未接触过发热病人,未到过农贸市场,无野生动物接触史,仅居住在另一确诊病例楼上。


2月4日,宁波市新增的一起确诊病例在发病前14天内无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未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与该区之前确诊患者不相识。但是在菜市场买菜时曾与某确诊患者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且二人均未戴口罩。


此前几起类似病例

让人们担心

是否除直接接触外

存在气溶胶等更间接的传播方式?

_

_

_

_


科普:什么是气溶胶?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气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吸入后导致感染


据红星新闻报道,气溶胶(aerosol),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这些固体或液体小质点的大小为0.001-100微米(1微米等于千分之一毫米),分散介质为气体。


通俗地说,气溶胶就是空气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比如做饭时几米外能闻到油烟味,实际是人们吸入了空气中的油烟颗粒。这些颗粒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而不沉降,1微米的颗粒能在静止的空气中悬浮1小时以上。


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飞沫核直径在亚微米到微米之间,若环境适宜,也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


华西专家:无需担心,


一般环境不易产生气溶胶微粒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传播环境可能包括气溶胶

但其他环境一般没有气溶胶微粒


2月8日下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座谈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了解读。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


其中,他提及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但是这一点尚未确定。关于气溶胶的问题,我想阐述一下,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但气溶胶产生有一定条件,一般在医院ICU内因为患者使用呼吸机和其他呼吸治疗操作而容易产生(因此救治烈性呼吸道传染病需要负压病房),其他环境一般没有气溶胶微粒,请大家不要担心。”梁宗安说。


我们该如何防护?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勤洗手、戴好口罩最有用

中央空调等定期消毒和清洗


此外,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与飞沫相比气溶胶颗粒更小,比如患者打一个喷嚏,大颗粒的飞沫10秒钟就会落地,但是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曾光认为,比起对空气进行大规模的杀菌、消毒,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做好个人防护。提倡勤洗手、戴好口罩更有用,在这方面做好个人防护既能防范飞沫传染也能防范气溶胶传染。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赵劲平则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防治气溶胶传播的疾病,要

重视对中央空调、集中换气设施的定期消毒和清洗。至于目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气溶胶中留存多久,还有待病毒学的研究。


楼上气溶胶会不会飘进家里?


有人担心,邻居中有感染者,楼上的气溶胶会不会飘进自家来,到底还能不能开窗透气?


据长江日报报道,长江航运总医院感染科专家组组长许绿叶回应说,开窗透气是必要的,要保证空气流通,室内换气,气溶胶随之吹走,空气不流通,别说新冠肺炎,其他呼吸道疾病也容易上门。她建议,一天可以开几次,总时长可保持在2-3个小时。她认为,如果不是恶劣的生活习惯,比如随意吐痰,这种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内科李晓宁主任医师进一步说明,楼上楼下有隔离病患的情况下,需要灵活掌握。例如点式楼房的窗户直接和邻居对开的,要错峰换气,或者不开那一扇窗;如果楼间距不大或者是老旧小区,人口居住密度很大的话,而且在已知周围有感染病人时,不建议频繁地开窗换气


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发久副主任医师也认为可以开窗通风,如果和患病邻居隔得比较远,应该没问题


电梯里会不会有?


电梯被认为是高风险地带,会不会前面一个人留下了带病毒的气溶胶,正好被后面一个人吸入?


许绿叶认为,理论上有这种可能性,所以之前推荐的防范举措都是有效的,减少出门,不聚会,必要外出时戴紧口罩。建议身体不接触电梯空间,按电梯键时,可以用纸巾隔一层再按,回家后立即洗手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你担心的“气溶胶”,哪里有?咋防护?寒假后返校学生怎么预防?

*文章综合自成都发布、中国疾控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