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李文亮,敬重那些用生命履行承諾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英雄


致敬李文亮,敬重那些用生命履行承諾的醫護人員,他們都是英雄


阿元

李文亮逝世的消息刷屏了,他和犧牲在抗疫第一線的第一位醫生,湖南衡陽的宋英傑一樣,值得我們敬重。

值得我們敬重的,還有戰疫一線的所有醫護人員。

我所在城市,因為新型肺炎對所有小區封閉管理,原則上每戶每兩天1人外出!

我媳婦看了這個通告,差點急哭了:每兩天一人外出,我上班咋辦!

我說,人家不是說了,正常上班除外嗎?

媳婦:我啥證件也沒有,他們咋知道我是去上班呢?

我:你出去就說去買菜,然後讓醫院開個證明。

從大年初二開始,她就按要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

但就在醫護人員堅持在戰疫一線的時候,在某些人身上,我們看不到敬重,看到的是極度的冷漠。

居然有人不讓他們回家。

而在有的小區阻攔醫護人員回家的時候,更多的醫護人員正奔向戰場。

馳援武漢的西安國際中心醫院醫療隊的228名醫護人員,為方便穿防護服,決定集體理髮。“頭髮理了還可以再長,等我長髮飄飄時,再來看看武漢。”

今年的春節到現在,白衣天使成為一個特別令人尊敬的詞彙。

在春晚特別增加的節目《愛是橋樑》中,白巖松的一段話,讓人特別感動。

他說:我們首先要給白衣天使們拜年。我們在這兒過年,你們卻在幫我們過關,我們希望所有奮戰在第一戰線的白衣天使們,能夠保護好自己。

這種感動,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肆虐,更因為千千萬萬個醫護人員,在瘟疫氾濫時的逆行和堅守。

從除夕夜開始,千家萬戶還沉浸在節日的喜悅和團聚的溫馨中的時候,各地醫療隊已經出發馳援武漢。在武漢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封城的時候,醫護人員逆行武漢,全力救援。

一張張給上級的“請戰書”、一條條與親人的寬慰信、一顆顆救死扶傷滾燙的心。這個除夕,“白衣天使”們逆向而行和無怨堅守,讓無數人淚目。

手持白紙,上面打出一行行字:“不畏懼、不退縮”“我們堅守”“親人們勿念”……這是大年三十中午,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兒科醫護人員在交班間隙拍下了,這幾張特別的拜年照。

時間就是生命。很多醫務人員一天只顧得上吃一頓飯,一個上午都來不及喝一口水。在武漢肺科醫院,防治專家組組長杜榮輝,在投入戰鬥的近1個月時間裡,幾乎沒有脫下過白大褂。

29歲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病理科醫生吳小豔,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微信工作群裡的消息“希望35歲以下的醫生積極響應醫院號召參加緊急救治隊”,立刻返回武漢。兩個多小時後,吳小豔就出現在了工作崗位上。“90後”的武漢中心醫院男護士鄧光西和同為醫務人員的未婚妻朱凡,在23日晚上急匆匆趕回老家說服雙方父母取消婚禮,又急匆匆趕回了手術室。

有人取消婚禮,隨時待命,更有人與年幼的孩子惜別,堅守病房。31歲的李瑛鶯是協和紅十字會醫院呼吸內科的護士,面對疫情,她和丈夫孔偉一起主動要求去最危險的隔離病房工作,將不滿兩歲的女兒交給老人照料。

除了疫病流行時的堅守和逆行,醫護人員還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許多醫護人員患上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少兩個已經死亡。

在這個不尋常的春節,是這些醫務工作者,給全國民眾帶來了最溫暖、最堅定的力量。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魯迅曾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些人就是中華的脊樑。

但這些最勇敢的人,這些疫情中的脊樑,這些在各種宣傳中被稱為英雄的人,有的在現實生活中流汗流血又流淚,有的時候甚至是無家可歸、露宿街頭。

有醫護人員呼籲:“我在一線無悔抗疫,你別斷我回家之路,歧視我的孩子好嗎?”

就這麼一點點請求,居然在某些地方做不到。

白巖松說過這麼一段話:

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總替醫生說話?我說:“說明我不傻。”別人不解:“你這話怎麼說?不傻就替醫生說話?”我說:“傷了醫生、得罪了醫生,倒黴的是醫生嗎?倒黴的是每一個人!”

白巖松說錯了!

絕大多數醫護人員不會因為,社會對他們的惡意的,甚至是故意的傷害,就放棄責任。而那些缺德的人,也不會因為他們對醫生滿滿的惡意,就不好意思去醫院。

因為醫護人員有醫德,而有些人太缺德。

請和尊重李文亮一樣,敬重那些用生命履行承諾的醫護人員。

他們和李文亮一樣,都是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