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不应该为了挣钱选择舍下孩子、远离家乡外出打工?

花卷默默


家长应不应该舍下孩子去外地打工赚钱,出去打工是为了挣钱,是为了养活这个家,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实有很多地方的经济工作情况根本不能维持一个个家庭的正常开支,

试想,又有多少父母舍得离开自己的孩子,离开家而去外地打工呢?

又有哪位父母不想陪伴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呢,可是很多时候现实中的情况根本就不允许。

也许你见过这样的事情,父母出家打工的时候,孩子会哭着拉着父母不让走,父母一边推开孩子,一边含着泪挤上远行的车。一家人要吃,要穿,要给孩子交学费,病了早要花钱,不去挣钱连基本的日常开支都没有,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

本该享有父母疼爱的孩子,成了孤单的留守儿童,他们被父母送往亲戚家住,或者留给爷爷奶奶奶来养,但是这些地方就好像是收留所,有他们吃的有他们住的地方就可以了。

没有父母的关爱,大多数孩子的身体在饮食营养上跟不上去,离开了父母的管教,他们在学习教育方面得不到的很好的管束,在性格成长,在品德教育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引导。

这其中有很多孩子性格偏离,在长大之后不能够考上优秀的大学,不能够真正的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甚至还有的孩子结交社会的不良人士而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在孩子的成长中最离不开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只有在父母身边才可以让他们感到亲情的温暖,有家的和谐感觉,在父母身边长大更有助于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

我觉得如果父母在外面上班的话,如果有几条件的话,可以将孩子一起接去住,或者是找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地方去上班,这样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孩子,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而且我们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都是为了孩子。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思想健全,人格健全,有理想,有上进心的人,长大后可以恰如其分的融入这个社会,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做父母的不容易,责任也是极其重大的,因此应该看得更长远一些。


生活洒满阳光


我们整个村子都是“二叔”的传说,但我从没见过我二叔。

他在我出生之前就去打工了,听说赚了不少钱,羡煞我们整个村子的男女老少。
很多年轻人蠢蠢欲动,再也不愿意做农活。
我不记得具体的时间,大概我还没上学的时候,我爸也外出追随二叔,近水楼台先得月,我爸就跟着我二叔混,我感觉挺自豪。
模糊记得我妈跟我说,你爸出去了,要很久才回来。就像每一次他去喝喜酒都不带我,让我在家和妈妈在一块,我以为他这次也是。
我妈说不是。
后来我就一天、两天......很多天没有见到我父亲。我都忘记了他什么模样。
大概半年后,我妈把我送到外婆家,她也追随父亲去了。
外婆外公很疼我,但是我很想我妈,很想我爸。
一年级的时候我做了一件让外公外婆很担心的事情,那天我没有去上学,而是一个人独自走回自己的家去看看,我想我妈是不是在家而不是跟着父亲去了。
晚上,我没见到我妈,也回不来外婆家。我就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我摘了自己家树上的果子塞满书包回到了外婆家。
我看到了舅舅,大舅舅是小学校长,听外婆说找不到我,于是舅舅也赶来了。我被挨骂,我很害怕舅舅,他很严厉,我在学校都躲着他,不敢去他家吃饭。
他问我去干嘛了,我说我回家摘果子了。我就把书包里的果子给他看,他还骂我.......
往事不堪回首。好在后来我父母把我接出去了,弥补了心理上的空缺。
其实留守儿童真正的问题在于心理问题,父母把我留在外婆家的那段日子虽然不算是很长,但它在一个小孩子的心理时间上很漫长。
我的弟弟和我经历相同的处境,他现在还有点自闭倾向,不喜欢与人交流,我想这和小时候的那段经历不无相关。
我想说,农村家长为了生计而外出打工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忽略了小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他们会孤独、需要陪伴,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父母的作用。
根基稳下来就赶紧把孩子接到身边去,据我所知,很多家长不把还在接出去是因为害怕麻烦,把还在丢给娘家或者让爷爷奶奶带这样就可以一身轻松。
我想这是很不负责任的。

白诗诗


如果我们现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那父母不应该为了挣钱而舍下他们,去到城市打拼,每到过年的时候如同外人一样出现一次,然后又匆匆离开。

孩子在1到10岁的时候,是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每时每刻都会对这个世界进行发问,他们想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他们想知道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如果其父母在他们多次需要的时候,次次缺席,那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试想一个次次碰壁的孩子,又怎么会对这个世界报以好奇和期待呢?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度过童年,条件更差的,有可能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或者干脆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都在说,三年就会产生代沟,一个孩子如果长时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代沟的距离和深度,当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说父母该不该外出打工?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当然不应该!

但中国的城乡差距已经大到你无法想象的地步,在农村,你一无资本,二无关系,三无知识技能,四不知道如果积累财产,单单靠帮人打工或者种田赚来的收入,根本不可能维系一家几口的支出。

而城市有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因为这个缺口大,所以它的购买力高,很多农村出来的父母,都是在城市的底层,通过出售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工资,他们毕生所愿,就是能够让自己的子女,不要再走他们的老路。

在赚取工资和陪伴子女这两个选项中,农村出来的父母,真的不能两全其美,他们只能选择一项。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上有句话:人生困难重重。

真的是这样子的。


曾少贤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长。孩子在自己身边成长要好很多,因为爷爷奶奶带小孩的方法会跟年轻人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每家孩子都少,老人家会过分宠爱孩子,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而现在孩子脾气都大,惯坏了孩子将来大了很难纠正过来,他们对孩子较父母要溺爱得多,易造成孩子独立性差、娇气等不良习惯。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成长容易带来的问题: 1没有安全感。感觉没有什么人是能一直陪着我的,就算父母过年呆在家,我还是做好他们下一刻就走的准备。因为这十几年来每次送他们走我都得难受好几天,我不愿意再这样。 2沉默寡言。因为父母不在家,别人不会记得你还是个孩子。多说多错,不如不说。 3被害意识强烈。小时候太单纯了,别人说啥我都信,以至于被大人朋友邻居戏弄了很多次,上过很多当,哭了很多场,才学会以牙还牙。 4习惯孤独,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画画,捉蝴蝶,看蚂蚁,做作业,看天,做梦。

一个孩子教育得怎样跟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都密切相连。

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人格特点、以及缓解压力的能力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些方面都比较好,孩子也不会出太大的差错,也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孙凌Reborn


我从小是生长在农村的,但我算很幸运的一个,我的童年是有父母陪伴的完整童年,从未让爷爷奶奶辈带过我。我小时候读书身边一大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长期的留守儿童会出现两种极端状态:一种就是学习特别刻苦,很独立,懂事,小小年纪就能当家立事的本领,但是性格相对内敛或者自尊性极强;另一种就是特别调皮,学习极差,打架闹事,并且早熟,比同龄人提前有早恋倾向。

其实这两种都不是孩子该有的健全性格,第一种虽然努力学习,但是总是带着忧郁,过早操心大人该操心的事,失去了孩子的童真与快乐时光。第二种就更不用说了,很多问题少年就是这样来的。

这是为什么?都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然而一个没有启蒙老师的课堂终究是不完整的。孩子的心灵永远是迷茫空洞加缺失安全感的,在农村很多孩子从一记事就是没有父母陪伴的,不要怪他们不好好学习,不要怪他们调皮捣蛋不理解父母的辛苦,在没有成年之前,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自律能力和成熟的判断力、价值观。遇到问题,跟自己年迈甚至大字都不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怎么交流?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还记得曾经一位很火的明星在被问到为什么突然近几年淡出公众视野,他回答说在家陪孩子,因为作为一个父亲,缺失了孩子这一段时光,你就再也体会不到换尿布,接送孩子上学,看着孩子一点点的变化,长高……孩子的每个阶段每一次仅有一次,错不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体会到了。

多少农村外出务工的父母过年回到家,孩子都不叫爸爸妈妈,也不愿意跟着父母睡觉,甚至喊不出口“爸爸、妈妈” 。这种画面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现实中都见过,自然是痛心的,对于贫困乡村的父母来说饱含太多无奈,孩子饱含无辜。对父母而言,不出去打工赚钱就养不活这一大家子人,改善不了家庭条件。对孩子而言,既然不能陪伴,给不了我完整的童年,为何要生下我?

在我第一段中描述的那种留守儿童情况是十年前我家乡的状况,现在其实也是有好转了。

其实十多年前的农村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我也是稍有些理解的,因为农村条件普遍差,除了种地就是种地,一些传统的农产作物、养一两头猪就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那时候带着孩子去外地也是很不切合实际,因为对于父母来说对大城市都是陌生的,怎么能带着孩子?

但是十多年后的今天,农村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农村了,这些年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发展,抚平攻坚,精准扶贫,十九大更是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发展正需要年轻人的支持,那些外出务工的父母,奔波这么多年呢还是不能与家人团聚,那为何不选择回家呢?在现在的政策形势下,回家可能有很多赚钱的机会等着你,够养活老人孩子,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成长环境,比什么都重要不是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想说现在网络时代的到来,孩子可以在网路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时候爷爷奶奶辈是没办法把控的,特别需要父母的引导,避免孩子将网络作为生活的导师,沉迷网络,行成不正确的价值观。今年上半年就有一新闻报道几例初高中生接触某俄罗斯死亡游戏,出现几起自杀事件。

近几年来众多留守儿童悲剧事件阵痛人心,“安徽望江9岁留守儿童自缢事件”“河南光山县小学生被砍伤事件”“小学教师强奸学生 多为留守儿童”……真的让我发自内心的呼喊:如果你有能力养孩子让他待在你的身边,那就生!如果现在做不到,那就再等等!


清蒸关耳朵


坚决反对!

1.孩子的心理问题多。

我是最早的留守儿童,10岁——18岁时父母都不在身边,深知父母不在身边的痛苦,寄人篱下成为我心灵上无法磨灭的烙印。对他们也因为过度的思念转为仇恨,以致于后来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修复好同父母的关系。

众所周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很多,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比别人多得多的困惑。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特别自卑,总觉得别人有爸爸妈妈,而自己没有,思想负担很重,严重影响了心理的发育和学习。

2.寄宿学校的教育方式。

爷爷奶奶怕管不好孩子,父母一般会多花些钱把他们送到寄宿学校,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事实上根本不是他们希望的那样,在寄宿学校,放学后,孩子很难安排好自由的时间,难免会与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长了,自然会走上邪路,令家长追悔莫及。

3.隔代抚养的敝端。

不管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还是姥姥姥爷,隔代抚养总有很大的敝端。他们对孩子大多很溺爱,特别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家,对孩子更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怜惜。于是在生活上就会过于宽容,随意,孩子长大以后再难管教。

另外,他们对孩子的爱仅限于吃饱穿暖。

曾在医院见到过好几例因为高烧误诊而烧成脑炎的孩子,还有一个因为送医院太晚而永远地离开了,家人哭天抢地悲痛欲绝也无法再挽回孩子的生命。

这几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都不在家,跟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了病只会到小诊所里拿些药、打打针,一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真的爱孩子,就不要只生不养,出去打式也可以,最好带在身边,否则挣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孩子缺失的那几年!


绘本育儿


很多城里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天天谈什么学习、自我提升、思维跃迁,号召可能连字都不认识的农民兄弟利用互联网赚钱,这就是说话不负责。

谁不想和孩子在一起,谁不想多赚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即使今天累死了,也不一定能如常所愿啊,在外面打工的人都是吃得起苦的,赚钱讨生活不容易,思念之苦,离乡之孤独,哪一样容易?

各人有各人的命,人生困难重重,说穿了,都是无奈啊。

我采访了一些身边的打工的人,有的话,听得我直掉眼泪。

1、谁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带身边,可外面学费比家里贵几倍,哪里读得起?公办学校去得去吗?私校学费交得起吗?人生总是有遗憾的,量力而行吧。

2、之前孩子小,我一人出门挣钱养家,有一回我姐带着外甥来家,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中间我姐夫来了,外甥拉着姐夫的手对我女儿说:桐妹,你看这是我爸爸。女儿瞬间安静了,一个人躲着不说话,后来老婆问她怎么了?她说要爸爸。

3、刚回家几天又出来了,两个上幼儿园的宝宝放学回到家找不到爸爸妈妈,哭了,好心疼。

4、谁都想不打工,谁不想把孩子了,父母照顾好呢,问题是条件,谁愿意提供给我们这些打工一族,现在的义务教育比以前收费更贵,谁管?外面的公办学校,想进就能能进吗?还是条件,社保,有的地方要求有房产,几个打工的能在,北上广深能买得起房。

5、我今天刚离开孩子,凌晨五点半起来,小孩也醒来了,看到我走就哇哇的哭了,孩子妈前天先离开的,哭的更惨,没办法啊,明年还是想尽量自己带吧。

看到最后一条,我真的哭了。

我是职场达人傅一声,顺风说故事,反手讲道理,不定时扎一刀,欢迎您的关注。

傅一声


这个问题是很多农村人的现实问题,也包括我,也许在家陪孩子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是一种奢望,当然也有在家做生意干活的人,宁愿少挣一点,也要在家陪孩子。

但是大部分都是背井离乡,选择去那些大城市,因为这样工资高一点,也可以让孩子生活的好一点,让家人生活的好一点,生活其实就是一个两难题,总会让人有得有失,

我相信每个在外的游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偷偷的想着那个有老人有孩子的农村老家,农村孩子上学上不好,

其实我们有很大的原因,家里只有孩子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学问不高,教不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加上老人溺爱孙子,所以这是我们都知道的问题,却又没去面对的问题,加上现在物质,儿女婚姻彩礼,如果只在家里干活,一辈子有可能也挣不够孩子的彩礼钱,所以生活有得有失,

在家陪孩子,给不了孩子老人更好的物质,如果出门给不了老人孩子陪伴,不管在家不在家,我们这些做儿女做父母的,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女父母。





丹丹生活情感剧


问:家长应不应该为了挣钱,舍下孩子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如果单从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当然是不应该,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离不开父母的。每年过了春节,农民工就要开始出去打工了,每次走的时候,跟孩子分离都是撕心裂胆的场面。但是父母出去打工也同样是为了孩子,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山村,父母如果留在家里种地不出去打工,拿什么给孩子交学费?又拿什么给老人治病?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花钱,而留在村子里单靠种地,是种不出几个钱的,也只有外出打工这一条路,父母也是别无选择。



把幼小的孩子扔给爷爷奶奶,也的确是有很多的困难。从学习上来说,爷爷奶奶根本辅导不了孩子。如果说到如何教育孩子成长,老人的思想更是跟不上时代。在农村,老人们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让他们怎么教孩子读书?怎么辅导孩子学习?如果赶上孩子生病,爷爷奶奶更是素手无策。暂且不说大的事情,仅仅是感冒发烧的小病小灾,也真够爷爷奶奶应付的,万一耽搁了就会对孩子不利。从这些方面考虑,父母的确是不应该出去打工的。


我小的时候,爸爸虽然没有出去打工,但是常年当兵在外,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陪着我。老妈经常跟我念叨,我小时候有一次半夜感冒发烧,虽然说离得医院不算太远,但那个时候出租车很少,又加上是深夜,一个女人走夜路当然很害怕,但老妈当时也忘记了害怕,自己一个人抱着我走到了医院。当医生开始给我输液的时候,当时还年幼不懂事的我,手脚乱动,根本无法输液。那时候妈妈还年轻,就很难应付这一切,如果换作是爷爷奶奶,那就更不用说了。


农民工出去打工,也实在是无奈之举,如果在自己村子里就可以挣到足够的生活费用,又有谁愿意撇家舍业的去到外乡打工挣钱。不过,话说回来,为了陪伴孩子,可以考虑一下,搞点养殖或者种植什么的,哪怕挣钱少一点儿,等到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在考虑走出去打工也是可以的。


一品小十六


首先,天底下父母亲没有谁愿意丢下自己的孩子,而远离家乡外出打工。

农民工舍下孩子、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是一件很无奈的事。他们一边在外面拼命挣钱,一边又担心家里孩子的事。很多家长都试图在家乡找点事做,又能照顾年迈的父母,又看管正在读书的孩子。但老家的就业岗位少,工资低,钱只有出没得进,很多人在家里呆不到半年就匆匆出外出打工。

我也因为孩子没人照顾,去年才回家。回家才一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很快就用光了。虽然农村消费不比城市高。但在现在农村一年最少也要花掉至少两三万元,在农村各种日常消费,人情往来,宴请礼金都是一笔不少的开支。而在农村找点钱很难,在县城打几天临时工,家里又有事情不得不回来。在家里做庄稼搞养殖也挣不了钱。

农民工在家生活很拮据困难,为了能补贴家用,不让孩子在物质方面缺少。不得不离开家离开孩子外出打工。

也有些农民工带着孩子跟着打工,但孩子在外面读书很难进公立学校,而且要一个人在租的房子照看孩子,夫妻只能一人出去上班,生活也很困难。

总之,家长舍下孩子、远离家乡外出打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