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誰也想不到,2020年是這樣慘烈悲痛的開局。

當下,幾乎所有的投資機構、企業以及我們個人,每天睜開眼第一個關注的數據,就是當天的疫情實時數據。

一個好的消息是,截止2月8日,全國除了湖北以外的地區新增確診病例連續5日下降(過去5日分別是890例、731例、707例、696例、558例),這說明疫情防控初見成效

雖然湖北的確診病例在增加,但有一部分是之前資源短缺不能確診的疑似病例存量,反而越說明大批量的患者得到了收治。我們不怕暴漏問題,就怕矇在鼓裡。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壞的消息是,這場疫情造成的全面影響,正在逐漸顯現,更為艱難的挑戰等著我們每一個人。


01


第一個挑戰是:除了湖北之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本地散發和聚集性的階段。形勢將更嚴峻。


這個階段的防控,要遠遠比第一個階段——輸入性病例階段更嚴峻。


這是什麼意思呢?全國大部分地區,最起初的病例都是有過湖北居住或停留史,這個是最好調查的。而且距離封城的時間已經兩週,病毒潛伏期過去了,該暴露出來的都已經暴露了。


難點在於,輸入性病例在病毒潛伏期的時候,經過了哪些地方,接觸了哪些人。這個排查起來難度很大,工作繁重。


比如福建晉江的一個病例。這個憨批從武漢返鄉卻謊稱菲律賓回來,致4000人被隔離,一個人感染一城人。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再來看天津寶坻百貨大樓的例子,這是一起典型的聚集性病例。發病的23個人都去過百貨大樓,而且找不到湖北的接觸史。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你壓根不知道潛在的風險在哪裡,所以只能儘量呆在家,以防成為隨機被病毒抽中的倒黴蛋。


如果你認為這些情況已經算棘手的話,事實上更為棘手的還在後面。


正月十五過後,各地都會陸續迎來返城高峰,這樣又再度增加了大規模交叉感染的風險。像北上廣深、蘇州、杭州、西安、鄭州等城市,動輒上百萬的流動人口,疫情防控的壓力可想而知。


以北京為例,在未來一段時間,陸續會有800萬人返京。比起靜態的病例防治,龐大的人流移動,給疫情的發展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未來這段時間,考驗的不僅是政府、醫療體系,而是我們每一個人。上到精細的統籌,下到具體安排,需要的是每一個人的全力配合。


這是一場及其艱難的戰爭,我們只能贏,不能輸。


就像張宏文教授的說的那樣:


“哪個地區第一階段管控不好,將迎來嚴峻的第二波本地病例大傳播,屆時會迎來指數級別的病例上升。”


“如果再失去對這一波患者篩查的時機,將會失去對輸入性疫情控制的最後一個黃金時間窗口。”


02


第一個挑戰只是最基本的任務,第二個挑戰,關係到疫情之外,波及人數更多、涉及面更廣的經濟問題、民生問題。


就在2月3日,有一場很重要的會議召開,可能大家都沒有太注意到。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乍一看,這條新聞平平無奇,但實際上,這是目前針對疫情防控工作最高級別的會議了。


具體會議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找找看。這裡要強調的是,本次會議除了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導之外,還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


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


主要內容包括: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力度,

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

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

積極推進在建項目……


千萬不要對這段話不感冒,你品你細品,這段話的信息含量足夠大。


很多人會說,好好呆在家裡,拿著薪水延長假期他不香嗎?

但事實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全力支持復工復產的意義是什麼?最大的意義就是保就業。


社會有著複雜而精密的運轉模式,各環節、各組織都需要協同運作,一旦正常的產業鏈節奏被打斷,將會引發不可預估的損失。


雖然目前無法精準預估,這場疫情,對於我們未來的工作、生活,還有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帶來的衝擊和影響,絕對不能太樂觀。


也許有人認為,對比2003年時候的非典,當年情況也很嚴重,但非典時期經濟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啊。這實際上犯了想當然的錯誤。2003年時候的經濟和現在根本沒有可比性。


2003年剛加入WTO沒多久,中國經濟處於加入世界分工的巨大紅利初期,房地產也是剛起步階段,可以說各行各業都是生機勃勃。


在SARS爆發最嚴重、短期經濟衝擊最大的第二季度,GDP下降了2%,從11.1%下降到9.1%,但第三季度又迅速回升到10%。


2003年的中國,就像一個青年打了噴嚏,得了一場小感冒,很快就恢復健康,絲毫沒有長期影響。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再來看2019年的經濟,經過2008年之後的次貸危機影響,GDP已經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下滑,目前正處於經濟復甦的初期,受到疫情波及,經濟反彈早不能和2003年比,更悲觀一點的估計,可能拖累全年經濟增速。

2019年的中國,就像一位大病初癒的中年大叔又染上了感冒,身體素質、恢復能力,都不如往日。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以上只是對宏觀經濟的預估,更棘手的在於,受疫情重創的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個體戶,這些提供80%了就業的群體,正面臨著嚴酷的考驗——


餐飲:要知道春節黃金週是餐飲業的旺季。2019年,餐飲業春節收入在一萬億左右,佔到全年收入的20%。受到疫情影響,保守估計損失50%以上。很多門店不得不把新年囤積的食材拿出來賤賣;


旅遊、酒店:2019年春節,旅遊收入在5000億左右,而今年黃金週旅遊、酒店的收入基本為0。鼠年第一天開盤,在集體恐慌情緒之下,旅遊酒店板塊整體跌幅達到9.54%;


娛樂:電影、KTV等等娛樂場所。去年春節檔電源收入是58.59億,今年春節全部撤檔,收入幾乎為0。而KTV行業受損同樣慘重——有媒體爆出,北京K歌之王宣佈與200多名員工接觸勞動合同,成為連鎖效應下首當其衝的案例。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除此之外,還有運輸行業、傳統線下行業等等。中小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儲備資金嚴重不足,極度依賴現金流。即使不開工,也要支付房租、員工工資等各項成本。


引用清華大學朱武祥教授對995家中小企業做的統計數據,根據賬面餘額,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更何況不復工,任由現金流惡化到一定階段,企業很可能就要裁員降薪、甚至破產。


在疫情不擴散的前提下,讓中小企業們有條件、有秩序的儘快復工復產,同樣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救贖行動。


03


多少年以後,我們回頭再看,2020年,可能是最難過的一個春節。傷心、感動、憤怒、欣慰、煎熬,每天種種情緒不停充斥在周邊。但放在中國社會進程中,也只是一朵浪花,陣痛終究會過去。


有人說,多難興邦,多難並不會真的興邦。但多難是強大的粘合劑,災難面前,才能看到這個民族強大的凝聚力。


98年的特大洪水、03年的非典疫情、08年的汶川地震……每一次困難,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團結一心——這才是興邦的關鍵。


作為見證者,我們需要深深銘記每一個躬身前往武漢救援的人。

作為見證者,我們也不該忘記這次疫情,社會付出的代價、那些犧牲的人。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為自由開路者,不可使其困頓於荊棘。


我們期待著,這場疫情,能夠改變一些什麼。

也應該學會,面對逆境,務實的去擔當、去負重前行。


冬已逝,春復始。

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返程高峰在即,還有更艱難的挑戰等著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