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会写汉字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感觉成为书法家的人那么少?

闲一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书法与写字虽然在使用工具和书写载体上是做的同一件事,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不是写字多了就是书法家,也不是写字比一般人好看一点就是书法家。

古代很推崇精通书法技艺的人,比如《书谱》中讲:“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四贤”,我们看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懂得书家如何的“绝”和如何的“妙”。

如果书写技艺称不上“绝”和“妙”,那么写的如何好看,用的什么工具,那都称不上书法,更遑论说书法家了。

最早的书法论文如何看待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的区别

赵壹是汉代的一名文士,善于文辞,学问精深。在赵壹的笔下,汉代的最高学府太学的骄子们热爱书写草书,他这么描写道:


“十天就写坏一支笔,一个月就用掉数丸的墨;衣服的领袖子都像墨布一样;嘴唇和齿也常常是黑的;即使和大家群坐在一堂,也没时间聊天、博戏,只顾着伸出手指在地上画来画去,以草书在墙上刮来刮去,以至于手臂都破皮了、刮伤了,指甲都断了,甚至指甲外露都出血了,也还不停止。”

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如皂,唇齿常黑。虽处众座,不惶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角思)出血,犹不休辍。

这是多么疯狂的行为!

但是在赵壹看来,这不过是东施效颦之举。

当然,这篇论文虽然初衷只是为了使太学生步入正轨,但是也探讨了普通人与书法家的区别。

他认为杜度、崔瑗、张芝这种代表的书家都有超越凡俗,无人可继的才华,所以那些没有才华的人写出来的字还是靠边站吧。

书法讲究法度,而法度如何,书家绝不外传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笔法的传授是一支线的流传。

<strong>

基本上在唐前的书法传授,都是以家族或师徒间相传,所授者无一不是朱门大户,书法在晋唐以前可以作为任官的一项条件,为了垄断崇高的社会地位,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也成为了被垄断的一项。

另外,古代的纸张笔墨价格不菲,就算有人传授,也难以支持庞大的开支,故而书法直到今天都是身有余钱的人嬉戏玩耍的一门技艺。

综上,我们应该清楚,纵然同为写字,没有人传授,写的就不会靠到书法的边,很多情况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得法,终身不入门径。


王舸


我2011年开始先后拜廖炳智、傅绍尉、苏洪强三位老师学习书法,到现在,将近10年时间,现在是柳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参加过本市的一些书法赛事,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还是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感想的。不当之处,大家可以指出,我也会虚心接受的。

前几天,在悟空问答还是在哪里,我好像还看到这么个问题,说的是,一个人自学书法多年,让人看看他写的书法作品怎么样。我看了,说真的,不怎样。为什么呢?最多就是字型有那么点像,就像有些人写字稍为写得好看一点,就认为自己很了不得了,但这就称得上书法了么?如果这样的话,电脑比你强多了,你看,电脑五体皆能,现在出现的一些书法字典更牛,只要输入文字,直接生成作品,而且想要隶书就写隶书,想要楷书就写楷书,想要行书就写行书,更神奇的是你想要《曹全碑》的效果就给你曹全的效果,你想要《张迁碑》的风格就给你张迁的风格,你想要"二王”的行草就给你“二王"行云流水般的洒脱……总之,几乎万能,如果光用写得好,写得像来评价一件书法作品,显然,智能电脑完胜,更不用说古往今来会写汉字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成为书法家的人却那么少,即便前提是古往今来写汉字写得好的那么多,成为书法家的还是很少,为什么?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未来许多领域的职业都将被机器人取代,包括一些文字工作者。为什么?比如写新闻,智能机器人会写得更好,这个原理,相信大家都懂,凡可以程序化的东西都可以智能化,但真正的作家都却不会被取代正如未来真正的书法家不会被取代。为什么呢?因为真正的书法家不可速成,不可复制,拥有情感。先说不可速成,古人说,书无百日功。就算天赋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自学书法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书法家,为什么?都说自学力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许多知识我们或许可以自学,但偏偏书法不可以。在书法圈的人都知道那句话,书法不能自学,自学等于自杀。为什么?自学我们最多也就掌握字型,其它的用笔、用墨,我们光看一本字帖就看懂了么?这些都需要老师给我们指点的,再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选帖,怎样临帖,怎样创作……真不是一般的难,除此之外就是临帖、正临、背临……白天临、黑夜临……每天至少六小时。记得个段子是这么写的: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让他去学书法;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让他去学书法。因为学书法的人是会让人又爱又恨的,因为整个的会神投入,仿佛古代人,不社交、不旅游,整日毕户读帖、临帖,除了书法就是书法,简直走火入魔。对了,除了书法还得阅读,你见过没文化的书法家么?没有吧,真正的书法家还很讲内功,这个内功也就是软实力,前面的拜师是为了增加技能,书写技能,那是硬实力。软实力就是书法家还得有才情,有文化,有修为。那还得读书、做人加以历炼啊。你看历史上的书法家,哪个不是有好几把刷子的,苏东坡,他可不仅仅是书法家,他可还是文学家,颜真卿,他可还是是位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将领;祝枝山,他不仅行草写得好,画画也很出色………我的书法老师廖炳智老书法师从刘文华,画画师从黄格胜,曾闭门修炼十年,书画俱佳,多才多艺;我的书法老师傅绍尉老师师从李双阳,每天至少临帖、创作6小时以上,同时创办医院,情商、智商双高,是位成功的企业家。

综上所述,想成为一个书法家的难度系数真是很大的。如果不想成为一个让又爱又恨的人,那么,还是去学点别的吧。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喜欢做饭做菜不一定要成为厨师;我们喜欢缝缝补补,不一定要成为裁缝;我们喜欢写写文章,不一定要成为作家;而我们喜欢练练字,成不成为书法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写字,修身养性,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千叶书院祝秀老师


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它来源于文字,但是高于文字,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只要上过小学的人,不同程度都会写字,但是能把字写的妙笔生花、赏心悦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写出好字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兴趣爱好。有的人从小对字体兴趣浓厚、情有独钟,看到好的字体,爱不释手,临摹跟帖,久而久之,练就一手好字。二是天赋秉性。每个人性格迥异,字体也截然不同,有的人因为性格豪迈、放荡不羁,提笔写字潇洒自如、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刚劲有力;有的人性格内敛、谨小慎微,字如其人,写不出行云流水的效果。三是氛围熏陶。有的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舞文弄墨、耳濡目染,打下坚实的基础,练就一手好字。四是后期培养。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渴望孩子学得一技之长,条件允许,从小让孩子进入书法班或者拜师学艺,受到高人指点,得到名师真传,练就一手好字。总之,练习书法是一件伟大、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写每一笔都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推敲、仔细琢磨、巧妙搭配。现实中,大部分人没有写字的兴趣、天赋、氛围、条件或者毅力,所以写好字的人少,能成为书法家的人更少。


飞天61085038


这个问题有两大误区

第一,现代人觉得书法家少了,每人能看到了仅仅是中国的一百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别说一百年,回顾历史两百年能出一个书法家已经是不错了。

第二,何为书法?首先他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从古至今出名大书法家,都在当时社会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人出名再加上写的好,所以被后人传颂为书法家,包括现代人好多书写水平很高的人,没人一定社会地位,不为人所知,也成不了书法家!还是现代人对书法家定义有误解!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接触的都是现代字,上学读书一般都用铅笔,圆柱笔,签字笔等来书写现代字。而古人并没有这些书写工具,古代人书写工具是毛笔,大书法家的定义多为谁毛笔字写的好定义的,根据时代的不通,人们对书法的认知也不同,现代人没有能超越古人的大书家,也不代表以后没有,但是现代人将文字多元化了,以至于现在出现了好多硬笔书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上学报名书法班,百分之90以上的人会报名硬笔书法班,学毛笔的人少之又少!

现在感觉书法家少,是因为人们对书法本身的理解有误区,从古至今,因为书写工具的多元化,导致文字的多元化,有了今天的硬笔书法。中国文字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写书法的人到处都是,书法家怎么会少呢?




F坏尐絯


古往今来,会写汉字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感觉成为书法家的人那么少呢、

汉字是我们汉民族先民发明创造的用于维系各方言区交流的一种文字。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是表意文字。

古往今来,人们为了更好地沟通交流,除了语言,很多事情还要用到文字,就要学会写汉字,因此,学写汉字是每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既然写汉字是一种必备的生活技能,所以,古往今来,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家长都要送孩子去学校读书写字,以掌握生活必须的技能,因为家长都不想让孩子成为出门在外,两眼漆黑的“睁眼瞎”。新中国成立之初,专门兴办识字班,快速让老百姓的子女识字,写字,现在,国家实行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让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因此,古往今来,周围会写汉字的人很多很多,这一点也不出奇。

你问的是古往今来,会写汉字的人那么多,为什么感觉成为书法家的人那么少呢?

因为写汉字和练书法是两回事。写汉字是写对字,能够让人认识,起到沟通作用就可以了,而书法是运用文字笔画表现形象、思想和情感审美的书写艺术。即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既然是艺术,书法不仅要符合笔画书写规范,而且要有结构和章法,充分体现审美需要,即形象、思想和情感相融合的审美需要,书法形式美和内容美相统一的审美需要。

古往今来,人们大都会写汉字,这是一种生活需要,是一种生活技能。大多数人上学时写汉字(做作业),只要写对了,写工整了,就会得到高分,就有可能升入高等教育,毕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写汉字(读书)成了文化人。

可是很少人去走练书法这条路的,因为练书法也不是容易的事。练好书法需要以下几点:

一、要静。人练字的时候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即静下心来。如果练书法心浮气躁,那写出来的汉字就不会好。

二、懂结构和章法。这需要从小学就打好基础。最好有名师辅导。

三、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练书法没有兴趣,别人再怎么逼你,照样练不好书法。

四、要有恒心毅力。练书法是体力活,需要眼、手、脑协调,身体的配合,一练就要好长时间。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仅有三分钟的热度,练不上几天,几个月就不想练了,也是不可能练好的,需要人天天练,年年练,终生练,活到老,练到老。

正是因为练书法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很少,所以,古往今来,会写字、写好字的人很多,可是真正能够成为书法家的人却是很少的。

2020年2月8日


咏春学堂


因为用毛笔写汉字不是书法,用毛笔按笔法写汉字才是书法。所以历代书法家极少。

大家都知道用嗓子说话不是歌唱,用嗓子按曲谱发声才是歌唱。都知道用手脚扭动不是舞蹈,用手脚按形体扭动才是舞蹈。为什么不知用毛笔写汉字不是书法?

因为现代人不用毛笔作实用书写了,就像哑巴不会说话一样,古人是不会把书写当书法的。须知按笔法来创作书法是千难万难的,古代人用过毛笔书写就会有自知之明。今人则未用过毛笔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往往如盲人摸象才摸到了象腚就以为大象如门板!

还要须知用笔法写的汉字和不用笔法写的汉字是差不多的,而且从汉字外形来看用笔法写出的书法还不如书写的汉字看起来顺眼,因为书写是实用性的,要写清楚漂亮了才有人认可。书法则是艺术创作,要写出变化和个性才有人赏识。这原本是毛笔世界的常理,但到了硬笔世界则人们都用硬笔的常理来看待书法了。在硬笔使用的世界里,有几个能懂得笔法的?








王乃栋说书画


说到书法家,不管有没有学过书法的人,多少都能说出几个来,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等等。但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大书法家都是几百年前,甚至千年前的人物了,越是到近代,能称之为大书法家的人就越少。

《永乐大典》的主编,解缙曾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苏,米庶。元惟赵子昂一人。皆师资,所以绝出流辈。”在他看来,宋朝三百年也就苏黄米蔡等几个人的书法厉害,到了元朝,就只有赵孟一人了。

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在古代,书法写得好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而古代书法注重师承,导致善于书法的人往往只传亲人或少数信任的弟子,再加上战乱,疾病,政治斗争等原因导致的早亡。让真正会书法的人越来越少。例如颜真卿在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从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认为还不行,到三十五岁时,又特地往洛阳拜访张旭,继续求教,才学到了张旭的笔法,对其他人,张旭只给作品,不教人笔法。

而且在古代,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几岁不到四十岁,再加上保守的师承传统,也是造成书法家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陆机,王献之,孙过庭,王宠都是四十多岁就死于政治斗争或疾病。

除了上面讲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后人一直重复前人的路,靠模仿很难达到前人的高度,更难超越。

例如楷书,在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已经被钟繇推广开来,从魏晋时期到一千四百年前的唐朝,达到高峰。行书在一千七百年前的晋朝,就已经开始流行,并达到高峰。而草书在两千两百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并称之为章草,到东汉末年张芝创今草,唐朝张旭怀素发扬狂草。

从唐朝以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历朝历代无数书法家开始追求前人的足迹,并试图从中突破,但是却没有几个能突破前人的禁锢,越到后面的人,越难达到前人的高度。这也成了自唐代以后,大书法家越来越少的原因。


珞珞如石


或者是你还没到那个层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那个圈子,所以你知道的认识的肯定不多。

还有一些是有待发掘的,因为国人普遍都比较含蓄,他们不爱张扬,平时总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就是善潜水的那种。特别是在目前特殊时期,基本是不露面的,有也只是偶尔浮出水面观察一下:太阳出来没有啊,冠状肺疫战况如何啊,然后呼吸下新鲜空气,做几个有氧运动,马上又潜到水底修炼去了。

就拿我来说,谦虚点说汉字也写得不错,拿出来可能也能评个家(也许只能评个小家矣),只是平常不轻易拿出来,属深藏不露的那种,十年磨一剑,只待春暖花利剑出鞘的那一天。

但我肯定你以前不知道有我这么个书法家,虽然只是我自评的。所以我不赞成汉字书法家少的观点。


筑茧


好多人认为写字好看就是艺术,就是书法。真是这样吗?想要解开这个答案,就必须要从中国书法的含义说起。

中国书法顾名思义,书代表书写而法我们可以认为是方法,单从字面理解就是写字的方法。有人就会问了,那么多人都会写字,也知道字怎么写好看,怎么就是成不了书法家呢?

这也是本次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咱们来一条一条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字写得特别漂亮,但就是成不了书法家。

首先,书法是一门表现我们汉字韵味的艺术,注意是汉字,为什么一定是汉字而不是其他文字呢?这就要从汉字的结构说起了。我们汉字的主要结构为方块字体,由众多的偏旁部首组成,结构复杂多变,想要写好看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书写习惯不同,也就导致了每个人写出来的字千差万别。有些人写出来的字结构严谨,章法通透让人一看就觉得特别舒服。所以想要成为一名书法家,写字漂亮是个基础。

二是必须用毛笔进行书写,毛笔因为它的独特性质,所以能写出各种形态的笔画。自从毛笔诞生以来,古人就开始注重汉字形态的美化,要求把汉字写得端正、匀称,这是汉字的常态之美。所以,古人总结了用笔、墨的各种技法,结字、章法的基本规则。更是把书法当作具有骨、筋、肉、血的生命体,在书写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显示自己的风度,展现自己的人格。

中国书法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书法人的总结,到现在为止已经逐渐形成了专门的理论体系。对于书法作品的观点有的侧重于艺术的造诣、有的则看重人格、而有的主张自然。比如我们欣赏赵孟的书法作品,就会感觉汉字结体宽博深稳,用笔酣畅圆润。欣赏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就会觉得端庄雄伟,气势逼人,而他的行书又让人觉得神采飞扬。

这些种种的古典的书法观点,都是以儒家、道家以及释家的思想观念为基石,所以,书法艺术的基本精神是:崇尚神采,力求展示人格的魅力;崇尚自然,以自然为大美;崇尚意境,奉为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汉字的形体基础也就是书法造型的基础,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的笔画组成的,所以说笔画是书法的骨和气,而结构则是书法的神与韵,只有这四点满足了才算是一幅好的作品。还有一点就是写书法的时候要依照汉字的笔顺进行书写,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和填描,这个说法与我们的传统绘画大不一样。

9

同时书法的基础和国画一样,重在用笔,例如中锋、侧锋,提按、使转,顺势等。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刚柔并济的感觉,使字体呈现出方圆曲直的形状、俯仰向背的姿态,具有力感、动感,自然美观,才能把书法写活。

当然不同的书法类型,用笔的方法也大有不同,如写篆书,运笔就要婉转;写草书,运笔就要流畅。这是根据不同类型的书法来决定的,胡乱掺杂只会让作品变得“四不像”,也就没有了本身该有的艺术品位。

以上就是本次文章的所有内容,针对本文章如果您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认可这篇文章请顺手点个赞,也欢迎各路大神关注哦!


鲁班创作者


现代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寥寥无几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又有几人能潜心钻研书法的?但凡稍懂书法的人都知道要等到他的字出名的时候,他的人和字都已经老了,也或许一生穷困潦倒。古往今来有哪几个真正的书家是大富大贵之人?书法需要有天赋的人,古代科考时书写是很关键的要素,甚至字写得好就能当官发财,因此会出现一生练习写字的人,因此古人的书法是今人不可望其项背的。现在有了电脑,手机,人们每天用笔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或许书法可能也过时了,也是一种可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