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人民群眾造成多少心理負擔?

小賴的一天


1.對感染疫情死亡的恐懼

2.對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短缺的恐懼

3.對人流互動少孤獨的焦慮

4.對未來疫情過後工作保障的焦慮


花裡胡哨的貓


疫情對人們造成的心理負擔,因人、因地、因時各有不同,有以下表現:

一、心理負擔因人而不同

1、 有部份心理素質好的人,如健康的年輕人和小孩,心理負擔很輕。

2、認知能力強的人,能自我調適,一般不糾結,心理負擔忽略不計。

3、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如心腦血管病)、心理脆弱的人(如易焦慮、易激惹、抑鬱質),心理負擔比較重,應多給予心理支持。

4、心理疾病患者,如焦慮症、躁鬱症、恐懼症、疑病症患者,心理負擔很重,容易產生重大應激,損害身心健康,應重點關照,防意外和次生災害發生。

5、經濟條件也有影響。低收入者、失業者、殘疾人、貧困家庭,心理負擔較大,應多關照。

6、已確診者、疑似病例,心理負擔相當大,最需要心理干預。

二、心理負擔因地而不同

1、處於疫源地尤其是極重疫區的人,心理負擔很大。

2、確診和疑似病例高發地,如省域、縣域、村域或社區、小區樓盤,距離高發地越近心理負擔大,同棟同單元相近樓層,心理負擔相當大。

3、遠離疫區或遠離患者的地方,心理負擔與距離成反比,甚至很微弱。

三、心理負擔因時而不同

1、疫情初發或尾聲時,心理負擔輕微;疫情高峰期,迅速蔓延惡化時,心理負擔很重。

2、患者在得到收治前,心理負擔很重,收治後有所緩解。患者病情惡化或病故時,家屬精神受打擊,應予心理干預。

3、如果醫療資源緊張或匱乏,患者尤其重症患者久拖得不到收治時,患者及家屬甚至可能高度應激而精神崩潰。有的亞健康人員、心理脆弱人員在恐慌氣氛中可能誘發疑病症、恐懼症等心理疾病。


喜陽羊


“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疫情造成的困難和損失人人都有,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1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我們要充分相信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相信黨委、政府的周密安排,相信科學和醫學的方法;

2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維持正常的作息習慣,勞逸結合;

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基本要求,不外出不聚會;

出門、公眾場所戴口罩;過好我們的生活,做好我們的工作。

☆穩定的生活秩序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基本保證。

3調整良好的心理狀態。

我們要自信地面對疫情帶來的心理震盪;

多運動、多交流來緩解緊張情緒;

不要不以為然而疏忽大意,不必全天候淹沒於海量網絡信息中而使自己身心疲憊;

不道聽途說,不傳謠信謠;

多做開心之事,適度娛樂,積極思維,自我肯定......

☆ 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是我們戰勝疫情的心理能量。

4友善互助的社會支持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我保護和幫助他人的能力。我們不僅要做好自我的心理調節,還要防止給他人造成心理負擔;

要多陪伴家人,與好友分享樂趣,傾聽朋友的傾訴;

友善友好的互助氛圍,既能化解緊張情緒,也能提高心理免疫力。

友善友好的互助氛圍,既能化解緊張情緒,也能提高心理免疫力。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人民群眾這個群體太大了,我說不了。但從周圍的人來看,心裡負擔並沒有多大。那些擔心失業的人即使沒有疫情也一樣會擔心失業。任何時候,也總會有一些人是前行者,也總會有些人是攪局者,我相信大部分人還是樂觀的,即使有困難,哪怕像這次疫情這樣的災難,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困難總會解決的,災難總會過去的。加油,中國!加油,中國人民!


愛的吻


1) 擔心經濟發展,失業或者收入減少

2,)擔心醫療機制

3) 擔心城市管理水平

4) 擔心疫情嚴重區的親人

5) 擔心支持的親人

6) 擔心上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