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給傳統醫藥的信心:人蔘敗毒抗擊瘟疫有良效

2月2日發佈的《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二版)

》中指出,對於臨床治療期表現為"風寒襲表、氣虛溼滯" 的輕症患者推薦人參敗毒散加減治療。

那麼人參敗毒散究竟是何良方,能被中醫藥專家所推崇呢?這就要細數歷史,從該方的起源說起了。

時疫無常,病魔無情

古代人口大規模減耗的主要原因,除了戰亂與饑荒,肯定要數令人聞之色變的瘟疫了。古代的醫療環境與技術差,加上人們沒有預防意識,只要突發瘟疫,往往是地域難控、肆虐傳播、傷亡無數。

在沒有成熟疫苗和抗微生物藥品的古代,人們面對瘟疫就完全束手無策嗎?非也。歷朝歷代所爆發的瘟疫,都在我國傳統醫藥的助力下挺了過來。


逆流挽舟,救民水火

明朝時,人口流動頻繁,瘟疫在多地都有爆發,五分之一的年數都有瘟疫的相關記錄。面對疾病的肆虐,醫者自然不能置之不理,紛紛對瘟熱病進行研究。

人參敗毒散自宋代以來就是古代醫家所研製來應對瘟疫時的一劑良方。根據明末清初醫家喻昌在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所著《寓意草》中關於人參敗毒散的記載,古人發現用人參敗毒散的藥方,增加人參的用量,減少獨活、前胡用量,熬製服用,治療瘟疫效果極好。喻昌推此方為"治疫第一方"。

歷史給傳統醫藥的信心:人參敗毒抗擊瘟疫有良效

嘉靖己未(1559年)酷暑炎夏,江南和淮北一帶(今江浙滬、安徽等地)突然爆發疫情,瘟熱病肆虐,民不聊生。而有醫者以人參敗毒散一方,熬製給患者服用,"服者盡效,全無過失"。

無獨有偶,在萬曆戊子己丑年(1589-1590年),再次爆發了疫情,疫區染病無算。在無情的瘟疫面前,人參敗毒散再次證明其效果優勢——"凡服本方發表者,無不全活"。正是因為其強大的治療效果,醫學名家贊其"輔正以匡邪,疏導經絡,表散邪滯,故能敗毒",

清朝醫家餘霖也認為該方為"治瘟第一方",是治療各種瘟疫的萬能方。人參敗毒散也被推為"逆流挽舟"之法的代表方。


人參敗毒,古方今用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呼吸科主任李光熙醫生曾在自己的醫學筆記《半副藥退"冠狀病毒"之熱》一文的最後,對於人參敗毒方的成藥惋惜地感嘆"不知為何大陸無人生產"。但現實往往總是充滿了驚喜,對於這一中醫古方,我國其實就有一家企業正在生產。

健康元藥業集團正源丹(人參敗毒膠囊)遵循經典古方研製,對風寒感冒有顯著療效,是國家OTC中藥,屬於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亦取得了香港中成藥註冊證書,可以在港銷售。在減輕氣虛風寒感冒引起的惡寒、氣短和咳嗽症狀以及退熱療效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特別適宜老年、小兒及久病體虛所患風寒感冒。

歷史給傳統醫藥的信心:人參敗毒抗擊瘟疫有良效

人參敗毒散來源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書中記載:人參敗毒散,治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嘔噦寒熱,並皆治之。

歷史給傳統醫藥的信心:人參敗毒抗擊瘟疫有良效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寫,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成藥標準。

當代研究《人參敗毒散的應用》一文中指出,人參敗毒散是醫治各類型流行性感冒的良方。其用參的作用,可以防止患者衰竭不易復元。尤其是

有各種慢性病或者老弱的患者,應對感染流行性感冒,是值得采用此方的。

正源丹(人參敗毒膠囊)根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的配方和製備方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取有效成分,建立該藥國家質量標準,並結合現代醫學開展毒理、藥效及臨床等研究,確保產品安全有效。既充分利用了經典局方的有效成分,又提高了患者攜帶和服用的便利性。

臨床試驗結果表明,人參敗毒膠囊治療氣虛風寒感冒的療效確切。人參敗毒膠囊開展Ⅱ期臨床試驗及Ⅲ期臨床試驗共入組867個病例,臨床總有效率均高於90%。能明顯改善氣虛風寒感冒引起的惡寒、氣短和咳嗽症狀,退熱起效快,痊癒時間短,副作用少。


參考文獻:

[1] 李冀.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38-39.

[2] 鄧中甲.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51-53.

[3]人參敗毒膠囊說明書

[4]《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治療方案(試行第二版)》

[5]李仁眾.人參敗毒散的應用[J].江西中醫藥,1957(04):19-20.

[6]魏英俊,田永衍.敗毒散源流與古今臨床應用研究[J]. 西部中醫藥,2015,0350-53.

[7]魏勍,李先榮,康永,劉霞,王瑞民.人參敗毒膠囊治療氣虛感冒150例臨床觀察[J].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1996,0224-25.

[8]常新華.人參敗毒散加減治療小兒外感發熱136例[J]. 陝西中醫,1994,08347.

[9]劉佳,楊蕊,彭波."逆流挽舟"的擴大化理解[J].四川中醫,2017,35(05):45-4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