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也要有一顆閱讀的心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並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褪去,為了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宅在家裡的我們,最需要的就是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它,做好全面防護,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抗疫情也要有一顆閱讀的心

在此,你是否宅家裡,有沒有靜下心來去思考?我不能恐慌,或者又可能找到自己的另外一份樂趣……

而有一本這樣的書———《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這本書的開頭引言中,就告訴我們:人們永遠在思考哪些元素讓一個故事從本質上變得有趣;如何在瞬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節,讓故事具有持續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讓故事深深刻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因為我們會忽視一個很普遍的要求,一個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去講一個故事,讓它更加有趣一點!

那怎麼才能找到好故事呢?

靠閱讀去“竊取”思想。

我們僅僅只翻閱一些發行量高的大眾報刊,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一個故事已經成型,但還不完整,那麼我們需要進一步的去雕琢,去粗存精。

我們的選題要廣泛。不但是自己要感興趣,而且涉及面要廣,並且又有缺乏報道的。

找到與選題相關的出版面,大量去閱讀它。包括專業期刊、行業通訊、學術刊物、智囊團和基金會的報告、一級政府機構發佈的信息。

以上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的閱讀範圍內,可能閱讀起來會很痛苦,因為大量的內容都枯燥無味,沒有用處。但這些出版物發表的最新進展和原創思想,往往都先於大眾媒介。

一篇好的故事也要我們隨時記錄靈感。

在閱讀材料時,一方面你要想到的故事點迅速做成筆記,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資料做成剪報收集起來。

過一段時間當你再去看自己的剪報時,很可能會奇怪自己為什麼要留住這些東西。

為選題做檔案。一定要有系統的檔案記錄,否則你很可能無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創意。

好的故事該如何構思呢?

書中提到我們許多人,都有一個這樣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我們以為自己能把一桌的美食都吃光,結果沒吃一半,就已經撐得不行了。這樣的結果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將是一篇難以想象的文章,不僅冗長做作,而且所有的信息都是點到為止,沒有任何信息得到足夠的強調,能夠讓讀者明白和信服。這樣的文章,節奏是狂亂跳躍的,讀者越看越厭煩,越看越累。與其撰寫這樣一篇規模龐大、無法說清楚的長篇鉅著,倒不如一篇信息有限卻講得很好的故事。後者影響力和說服力將遠遠高於前者。

那麼我們在思考中,去找到故事中的作用和反作用元素,去做到充分發揮想象的能力。

其實真正讓故事更精彩,完全可以開門見山,直入主題,讓故事本身來抓住讀者,而根本不需要在導語中去做廣告。

如何讓字或句去抓住眼球,在這次疫情當頭,宅在家裡不妨試著來閱讀這本《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或許這場疫情能成就你、我的不凡,並能讓你從中找到更多的寫作靈感……

抗疫情也要有一顆閱讀的心

這本書會讓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讓你所寫的東西從本質上變得有趣和吸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