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也要有一颗阅读的心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褪去,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宅在家里的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做好全面防护,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抗疫情也要有一颗阅读的心

在此,你是否宅家里,有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我不能恐慌,或者又可能找到自己的另外一份乐趣……

而有一本这样的书———《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这本书的开头引言中,就告诉我们:人们永远在思考哪些元素让一个故事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如何在瞬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让故事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以及如何让故事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因为我们会忽视一个很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去讲一个故事,让它更加有趣一点!

那怎么才能找到好故事呢?

靠阅读去“窃取”思想。

我们仅仅只翻阅一些发行量高的大众报刊,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一个故事已经成型,但还不完整,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去雕琢,去粗存精。

我们的选题要广泛。不但是自己要感兴趣,而且涉及面要广,并且又有缺乏报道的。

找到与选题相关的出版面,大量去阅读它。包括专业期刊、行业通讯、学术刊物、智囊团和基金会的报告、一级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

以上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阅读范围内,可能阅读起来会很痛苦,因为大量的内容都枯燥无味,没有用处。但这些出版物发表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思想,往往都先于大众媒介。

一篇好的故事也要我们随时记录灵感。

在阅读材料时,一方面你要想到的故事点迅速做成笔记,另一方面要把重要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

过一段时间当你再去看自己的剪报时,很可能会奇怪自己为什么要留住这些东西。

为选题做档案。一定要有系统的档案记录,否则你很可能无法找到自己最初的创意。

好的故事该如何构思呢?

书中提到我们许多人,都有一个这样的毛病,就是眼高手低。我们以为自己能把一桌的美食都吃光,结果没吃一半,就已经撑得不行了。这样的结果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将是一篇难以想象的文章,不仅冗长做作,而且所有的信息都是点到为止,没有任何信息得到足够的强调,能够让读者明白和信服。这样的文章,节奏是狂乱跳跃的,读者越看越厌烦,越看越累。与其撰写这样一篇规模庞大、无法说清楚的长篇巨著,倒不如一篇信息有限却讲得很好的故事。后者影响力和说服力将远远高于前者。

那么我们在思考中,去找到故事中的作用和反作用元素,去做到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

其实真正让故事更精彩,完全可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故事本身来抓住读者,而根本不需要在导语中去做广告。

如何让字或句去抓住眼球,在这次疫情当头,宅在家里不妨试着来阅读这本《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或许这场疫情能成就你、我的不凡,并能让你从中找到更多的写作灵感……

抗疫情也要有一颗阅读的心

这本书会让你明白,到底是哪些元素让你所写的东西从本质上变得有趣和吸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