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和太阳距离缩短1000公里,地球会发生什么变化?人类会灭亡吗?

风流曳步舞


绝对不行,如果失去平衡,让大气年平均温度单向变动万分之一度,那么,只要一百万年,就可能累积到一百度,这样,无论向上或者向下,都不会有生命存在。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aging74755260


地球和太阳距离缩短1000公里,地球上会有什么变化,温度会变高吗?人类会灭亡吗?可以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缩短1000公里,地球上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也影响不大。

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其实这个公转轨道并非是一个规则的圆形,而是一个椭圆轨道,所以说地球跟太阳的距离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每年的一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点也叫近日点,此时地球距离太阳1.4958亿公里。而在每年的7月份地球和太阳相距更远,在这个远日点的时候,此时它们相距1.521亿公里。而就是这300多万公里的,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并不会因为和太阳靠的比较近而变得更热,反而是因为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导致地球上北半球1月份的时候气温更低。而如果地球向太阳靠近1000公里,这个距离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在地球上,赤道比两极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太阳直射造成的,并不是由于赤道凸起来而离太阳近造成的。


科学日记


是时候上一波模拟,用数据说话,来观察1000公里的距离,地球上会发生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地球绕日的轨道。如图所示,这是一个近似圆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149,600,000千米,半短轴为149,580,000千米,两焦距A、B相距5,000,000公里。而太阳则坐落在焦点A或者B上。

在模拟之前,我们先看下实验之前,地球各核心参数。

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地球运动的详细参数如下

由于椭圆轨道的存在,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其波动范围在480万千米以上。所以这缩短的1000公里,我们直接作用在运行轨道的半长轴上,然后观察地球的变化。

经过观察,半长轴上缩短的1000公里,对地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我特意观察了,最有可能引起变化的地表平均气温,在缩短半长轴1000公里的两百多年内,气温的曲线波动几乎没有发现变化,年平均气温依旧在14.7℃到15.3℃之前变化。

既然地球轨道变化的数量级是百万公里,那我们再把地日距离拉近,半长轴缩短1,000,000千米(一百万公里),看看会发生什么。

这次,地球明显有了变化,公转的周期缩短为361天,比正常情况少了4天,地表平均气温也上升了0.5℃。此时我们现有的历法肯定会受到影响,更不要说,上升的温度对气候的影响。

但人类还不至于灭亡,现有的温室效应,对平均气温的影响是,每10年上升1摄氏度。



对天文地理等方面感兴趣的伙伴,可以关注我的头条"球球大百科",我会持续发布相关方面的原创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球球大百科


本人文化水平有限,上述存在臆想,有不足之处希望朋友指出。欢迎留言。谢谢啊。


用户听书人


地球和太阳距离缩短1000公里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威胁不到人类,毕竟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平均1.5亿公里,近日点和远日点差了500万公里,1000公里连零头都不够。

地球特殊是所处的轨道范围特殊,加上拥有大气、磁场等因素,距离太阳距离确实会影响地球的环境,但是1000公里真的太小了,地球半径都有6600公里,太阳照射地球时,极地和赤道距离太阳的距离就差了1000公里以上了,地球运行的远日点和近日点之间差了500万公里,可地球大部分区域的温度还是在人类承受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距离缩短1000公里,实在是太小了,科学家计算出来的太阳系宜居轨道范围是从金星轨道一直到火星轨道,地球偏移一点距离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地球也不是一直距离太阳这么远的,现在测得的是地球在逐渐远离太阳,一年几厘米或者更短一点,但是在这么长的岁月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一定是比现在更近或者更远,而地球生命历史已经有30多亿年了,这种远点近点也并没有影响到地球的生命。地球大气和水体是地球保温的重要因素,都能将部分太阳光反射出地球,还因为不断流动,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向全球分布,所以地球全球能保持较为均衡的温度,广大的温带区域都非常适合人类居住。再说太阳的体积本身也在变化中,有时候增大一些,有时候缩小一些,受木星土星等巨行星影响,太阳也并不是很稳定地出于地球轨道中心。

题主可能考虑的是距离太阳近一些,地球会更热一点,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可能是这样,但获得热量更多一些的话又可能引起地球冰川融化,使得目前地球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发生变化,那又会造成对太阳光的反射更强,地球温度反而又降低,地球到底会成怎样还未知呢。


来看世界呀


先说答案地球不会发生什么变化,人类也不会灭亡。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在问题描述中说地球赤道位置要比两极位置热,如果以北京为中心距离北京1000公里的城市有长春、大连、南京、西安等地,它们与北京之间的气候是有一定差别的。

那么如果把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缩短1000公里,地球会有什么变化哪?

其实1000公里对于日地距离来说是小数点后可以忽略的存在,日地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

地球每年一月初会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距离大约是1.47亿公里;每年的七月初会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距离大约是1.52亿公里。对于北半球来说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往往冬季最冷,地球距离太阳最远的时候往往是夏季最热。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最远到最近之间波动相差500万公里哪,1000公里和这个距离相比微不足道,所以地球不会有什么变化。

日地距离在变化不是很大的时候(最大变化500万公里),影响地球上温度的已经不是距离了。而是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区域往往会接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能,温度就会很高。太阳直射点一直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段区域运动,所以南北极一直就是最冷的。

但是如果要把地球上的温度和冥王星上的温度做比较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了,太阳直射点最多影响几十摄氏度的温差,而地球和冥王星温度得差二百摄氏度。


文/科学黑洞,同来源网络侵删,欢迎点评


科学黑洞



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天,南半球是夏天

虽然这1000公里比起1.49亿公里的日地平均距离不算啥,甚至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差也比1000公里大得多,并且地球一年四季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对地球入射角度的变化,与距离关系不大(当然是在一定范围内),但是这1000公里是个整体效应,影响不容忽视。这可以从南半球的夏季普遍比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得到证明,因为南半球夏季时地球在近日点附近,而北半球夏季时地球在远日点。两者相差约500万公里(远日点1.521亿公里,近日点1.471亿公里)。下面说一说都有什么影响。

1,地球公转速度加快,一年的时间变短了。地球和月球受到太阳引力变大了,月地距离拉长,月球绕地公转速度变小,一月的时间变长了。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T2^²/T1^²=r2^³/r1^³,按日地平均距离r1=149597870公里,则r2=149596870公里,按现1回归年T1=365.24219879天计算,可得日地缩短1000公里后的1回归年T2=365.2383802天,相差5.4987696分钟。同理,月球本来受太阳引力就比受地球引力大,现在和太阳缩短1000公里,受太阳影响就更大了,地月轨道因偏心率变大而被拉长,绕地公转周期因而变长,一个月的时间会变长(由于是个三体问题,具体多长难解,大概几分钟到几小时)。这样一来,天文历法必须重新计算编制,公历和农历都变了,在这方面对我们还是有影响的,我们的寿命“变长”了。

2,太阳常数发生变化。地球获得的太阳能量增加,地球两极冰川会融化一些,海平面略有上升,日本等国家的国土面积变小。


何谓太阳常数?是指在日地距离上,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太阳辐射能的数值。现在的数值是1367瓦/米²,如果地球和太阳此时缩短1000公里,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接受的太阳能肯定会多一些,因为越靠近太阳辐射密度越大。地球接受热量大大多于自身散发的热量,导致地球变暖,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儿,日本的部分国土被淹。

3,地面上看到日环食的机会增加。


地球上之所以能看到日全食,是因为太阳的直径等于月亮的400倍,而月球距太阳的距离刚好是月球距地球距离的400倍,当月球恰好居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三点一线时,月球刚好挡住太阳光造成的,只不过三者的距离是变化的,月球距地距太阳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有时是日全食,有时是日环食。现在近了1000公里了,月球不能完全遮挡太阳的机会增加了,因此日环食机会增加了。

至于人类会怎样?灭亡不了,但由于第一个原因引起的日地月三者复杂的关系,其效应会慢慢积累体现,无非就是地球自转和地轴极其轻微变动引发的洪涝灾害,会使一些人失去家园,跑上高山,等待诺亚方舟的救援。


物原爱牛毛1


按我的理解,题主的意思是指地球类行星的生物宜居区,离太阳再远或者再近些的影响。这可不是小问题,实际上是讨论外星生物的重要理论依据,已经争论了好多年了。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地球赤道比两级热,不是因为与太阳的距离远近,而是由于地球自转轴的倾斜造成的阳光直射角度的关系。

1978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计算得出结论,地球离太阳再远1%,或者再近5%,地球上将不会有生命存在。近年来,更精确的测算数据放宽了些,再近5%,或者再远15%为宜居带,范围不算很宽。

如果以这个数据为可信,那么我们离太阳再近1000公里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1000公里完全可以被忽略不计。有影响的距离是再近800万公里,或者再远2000万公里可能会出宜居带,很可能不会有现在的生命体系,尤其不会有智能生物。


江苏高考咨询导师


有的朋友觉得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球的赤道地区要比两极地区更靠近太阳,所以赤道地区炎热,两极地区寒冷。于是就认为把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缩短1000公里的话,地球会有什么样变化?会变得更热吗?

地球赤道地区炎热两极地区寒冷的原因可不是因为赤道比两极更靠近太阳造成的。而是由于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的。赤道地区终年阳光直射,地面可以接收到更多的热量,而两极地区终年阳光斜射,地面接收的到的热量要少得多。

图示:阳光的直射和斜射是地球上冷暖变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缩短1000公里会怎么样呢?地球的平均温度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我们来看一下,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5亿公里。1000公里的变化只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七。这么微小的距离变化对于地球的温度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图示: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大约1.5亿公里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这就是意味着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一直在变化的。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一个近日点,距离大约是1.471亿公里;同时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还有一个远日点,距离大约是1.521亿公里。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近日点要比地球的远日点靠近太阳大约500万公里。这个距离可比1000公里大的多多了。我们在地球上感觉到强烈的温度变化了吗?没有。

图示: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距离相差500万公里

有意思的是,我们北半球冬天的时候正好位于地球的近日点上。这时候我们感到的是寒冷而不是炎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冬季的时候太阳光线斜射北半球,北半球就变得寒冷了。这就足以说明引起地球上冷暖气温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太阳光线的直射与斜射,而不是距离太阳的远近。

区区1000公里的距离对地球上的气温变化是没有多大影响的,人类更不会灭亡。但是如果地球移动到金星的位置上,像太阳靠近了4000万公里的话,地球就会变得太热,人类可能就要灭亡了。


兔斯基聊科学


首先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正如你所说,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平衡但不完美的东西,而我们的太阳系同样如此,太阳系似乎存在着一种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整个太阳系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行星的变动,那么如果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调整1000万公里,地球是否会发生变化,生物是否会灭绝呢?

答案是不对,这得感谢我们的地球了,我们的地球拥有着巨大的磁场和大气层来保护生命的存在,因此即使地球被移动了的1000万公里,地球上的人类也不会发觉,而地球本身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为地球距离太阳约为1.5亿公里,而在这区域内,则是一个巨大的可宜居带,因此地球移动了1000万公里,仍然位于可宜居带。并且地球本来就在移动!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一周约为1年的时间,但是我们的地球轨道并非是圆形的轨道,它是一个椭圆的轨道,而地球本身在受到潮汐和引力的同时,它的形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地球会距离太阳一段时间远一段时间近,这早就了冬天和夏天,巨大的气候温差。同时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运转的同时,它的轨道时而向内时而向外,它的轨道偏差一般为500万公里左右。

实际上只要地球偏差不太大,只要地球位于可宜居带中,那么地球依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顶多离得太近了,地球表面温度会上升,而离得太远了表面温度会下降,但是这些温度在宜居带是可承受的,生命体是可以承受的温度,所以地球生物并不会发生灭绝。但是这也仅仅限于地球,如果是金星或者火星的话,它们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因为它们没有大气层和磁场!

我是宇宙V空间,一个科普天文爱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间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你对这篇文章有疑问,请在下方评论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