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会经济好,还是像山东、江苏那样的群狼经济好?

比克马耶夫内斯特罗夫


看看省会独大省份的现状,尤其是非省会城市都什么样就知道哪样好了。

山东和江苏的确是发展最为均衡的两个省份,山东17市当中15个入围全国百强市,数量全国第一,江苏13市则全部入围,入围率百分之百。同时这两个省份也是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第三的经济强省。

我们来看看山东各市的经济规模,除了人口仅有百万的微型城市莱芜以外,其他全都是2000亿以上。

再来看看实力更加强大的江苏,倒数第一的宿迁放在四川都能稳坐第二。

然后再看下所谓大省会经济的省份,四川、湖北。

首当其冲的就是省会和非省会落差最大的四川,省内第二的绵阳几乎只有成都零头的一半,省会是荣光无限了,但是其他市放在东部省份全市垫底的。

湖北情况比四川好一些,但也仅仅是两座城市情况尚可,而且这只体现于总量,人均数据比东部同级城市一样名次靠后。

类似的还有湖南、河南、陕西。在此不一一列举。最直观的还是通过省会GDP占全省经济比例来判断。

如图,南京和济南两个省会是全国所有省会当中GDP占比最低的,而占比较高的则清一色的来自于非东部省份。而占比较低的中西部省会也都不是经济强市,虽然省内第一,但谈不上大省会经济,比如南宁、呼和浩特、南昌、太原等等。


城市发展报告


所谓大省会,全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川成都和湖北武汉了,这两座城市可以说是集中了全省的优势资源,是高首位度的强省会,两座城市也双双入围全国十强,排名甚至在大省省会南京和杭州之前。

而群狼经济最典型的就是江苏和山东两省,省内基本无弱市,经济发展均衡,整体实力强,江苏13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部位列全国百强,山东1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5座位列全国百强,这一点连老大哥广东都做不到。

在早些年,类似成都武汉这样的大省会城市饱受诟病,甚至有吸血城市之称,他们的各项实力在省内一骑绝尘,是第二名的好多倍,但是对兄弟城市的带动作用有限,可以说是不称职的“大哥”,而群狼经济省份依靠外贸优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说在08年经济危机之前,群狼经济模式是要好于大省会模式的。

而随着08年经济危机引发的经济大变革,以及高铁网引发的交通大变革,促使经济发展由外贸拉动转为内需拉动,大省会依靠强大的高铁枢纽地位强势崛起,在国内城市的竞争中话语权增强,也从国家层面争取到了更多政策利好,比如国家中心城市等,对省内兄弟城市也产生了强力带动引领作用。而群狼经济省份则缺少一个绝对实力城市做代言刷存在感,在国家中心城市这样的利好竞争中也处于不利地位。所以最近几年的趋势是,大省会模式优于群狼经济省份。


城市大观


对这个提问,想了很久,迟迟不敢回复!



  • 如果说山东、江苏是群狼,那么他们捕食的对象是谁?又在防止让谁吃掉?



  • 让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东部沿海港口城市依靠政策和地理等巨大优势快速发展起来,依靠内地廉价劳动力,内陆廉价资源,通过对外贸易的便利优先发展起来。
  • 沿海地区依靠出口、进口及再加工便利也快速发展。




  • 从这个角度说,正如题主所问,山东、江苏各地如群狼环伺,广东如虎蟒盘踞,不知那个吃相更好。
  • 内地、内陆输送青年劳力、留下老幼,输送资源、留下环境污染,发展缓慢。



  • 内陆地区要么继续为东部优先发展地区提供资源和市场,要么集中资源发展几个重要地区,争取政策扶持。



  • 这也许就是贫困地区被迫一城独大之因。如果中西部没有一城独大,国中能选上那一个?





  • 如果说东部沿海群狼模式好,中西部选择这种发展模式只能是群羊。
  • 中西部全力发展省会,又说是吸血,人均GDP等打出原形。



  • 因此,不能按常规回答这个问题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看到这个题目,我想了很久,其实不管你的回答是大省会经济好,还是群狼经济好,最后都会有人反对,因为这道题目没有对错,只是观点不一样而已。我先表明我的观点,我认为群狼经济好,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列举一个群狼经济的代表,江苏2018年各个城市GDP的情况,

可能第一眼看图会觉得,各个城市的差距也不小啊,怎么能叫群狼经济呢,为了更好说明此问题,我们再列举一个大省会经济的代表,湖北2018年GDP的分布情况进行对比。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来,江苏省会南京2018年GDP为1.28万亿,江苏总体为9.25万亿,占比为13.8%;湖北省会武汉2018年GDP为1.48万亿,全省为4万亿,占比为37%,更厉害的是第二名的襄阳比武汉少了1万亿,只有武汉的零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就是群狼和大省会的差距。

上图分别为湖北和江苏的美景。

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就来说说我认为为什么群狼经济好吧。

1、省内各城市均衡发展,不会存在“吸血”现象,对非省会城市更加公平,让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性去发展自己,而不是为止省会团团转。

群狼的非省会城市相对发展比较均衡,没有特别短板;但是独狼经济的非省会城市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一切已独狼为中心。

2、双拳难敌四手,再璀璨的巨星缺少了好的帮手,也敌不过群狼啊。就好比2014年NBA总决赛,詹姆斯为首的热火被处于生涯末期GDP的马刺虐哭,靠的就是马刺的群狼,团结一致,轮流发挥。

当然,群狼经济相对大省会经济,也有劣势,就是没有特别突出的点,没有超巨,就拿江苏来说,虽然经济全国第二,但是没有一个一线城市,而广东就有两个一线城市,最近江苏省政府大力提高南京首位度,希望也能打造一个一线城市,也有这方面的考虑,群山无锋。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一起探讨学习。


前进的小君君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我们拿一省省会独大的省份和发展更均衡的省份对比就知道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7年各省省会GDP占本省GDP的比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一城独大最厉害的是银川,GDP总量居然超过了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半还多,西宁也同样占据全省的近半,长春、哈尔滨、成都、武汉、西安的占比也都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可以说个个都是一城独大。

我们再看看传统的经济发达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省会占比,从图中可以看得出,经济发达地区省会占本省经济总量都在排行榜的中后位置,其中杭州、广州、福州都只占全省GDP的不到四分之一,南京更是只占了13.6%,最厉害的莫过于山东省了,省会GDP居然只占全省的不到十分之一,可以说是全国最均衡发展的省份了。

总的来说,一城独大的省份基本都在中西部和东北,而沿海地区基本都是多城竞争,像广东有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竞争、江苏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竞争、福建有福州泉州厦门等城市竞争、浙江有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竞争,山东有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竞争,这些省份基本都是有好几个以上城市经济非常厉害的,甚至广州、南京、福州、济南这几个省会城市GDP在本省都排不了第一。

由此可见,全面开花发展的省份才会更发达,而一城独大往往是从周边省内城市吸血来集中发展一个城市,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省会特别发达,而省内其它城市则是一贫如洗。


Sultan看世界


能群狼谁不想?一个省十多头狼那是何等壮观的场面!

但绝大多数省份(包括广东)都做不到群狼经济,当然里面有历史或地理的原因。于是乎,做大省会就成了所谓,几乎唯一的,也见效最快的方法;当然,也最可以挣面子的方法。

好比湖北人,一提到湖北言必称‘大武汉’,好像一个‘大武汉’就一俊遮百丑了,一个‘大武汉’就把湖北所有的面子里子都挣了回来(从GDP到教育资源到交通枢纽到人口增量)。成都也是同理,最近郑州、西安也有这个苗头。

挣面子对应领导就是挣‘业绩’,同样也是一个心态:一俊遮百丑。每当提到经济建设,就把那个集全省之力的城市提出来,既说了事实(确实是发展势头不错),又掩盖了全省其它地方发展缓慢的问题,一举两得一石二鸟。


老移民杨老师讲英语


一个省当然是每个城市都发展的好,才是硬道理,强省会也只能辐射周边少数几个城市。2018年华顿经济研究院中国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百强名单排行榜中(不包括港澳台),江苏13个城市都上榜,山东有17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上榜,两个省份GDP排名全国第2、3名,我们一起看看江苏和山东都有哪些城市上榜?

1、2018年百强城市江苏上榜城市名单

江苏虽然13个城市都上榜百强城市,分别是:

苏州排名第7

南京排名第11

无锡排名第16

南通排名第22

常州排名第29

徐州排名第40

扬州排名第45

镇江排名第51

泰州排名第55

盐城排名第56

淮安排名第77

连云港排名第92

宿迁排名第98

2、2018年百强城市山东上榜城市名单

山东共有14个城市上榜,分别是:

青岛排名第17

济南排名第18

烟台排名第24

潍坊排名第36

淄博排名第41

威海排名第52

东营排名第58

济宁排名第62

泰安排名第63

临沂排名第70

聊城排名第78

德州排名第79

菏泽排名第97

枣庄排名第100

附2018年全国城市百强名单


互金圈


独核和双核的发展模式,己经证明是不科学的发展摸式。如今广东的《一省两州》格局使广东的下一步发展十分被动。要拿出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调整之后才能形成合力。江苏的状况是最好的,苏北战役正如火如萘,用不了几年就能跟上苏南的大部队。山东落后的地区比江苏要多,但是比广东少。发挥各地优势,打造各自的特色经济,减少同质化是苏鲁发展的特点。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城市群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城乡一体发展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山五岳789


其实大省会经济,是所在省份不能够全面发展而实行的缓兵之举,如果每个省份都能像山东、江苏这样发展均衡,绝对不会去实行大省会儿策略。

大省会城市

纵观我国大省会经济的省份,大部分要么位于中部,要么位于西部,比如陕西西安、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南昌、河南郑州,这些省份,只有省会儿一家儿独大,甚至省会城市都是可以排进全国前10的城市,但除了省会以外,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的发展,就显得非常一般,甚至连最基本的工业基础都没有。

发展均衡省份

而江苏、山东两个省份,虽然省内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均衡的特点存在,但是差距比例没有中西部省份那么大,所以这两个省份在我国的综合实力都是排名靠前的,每一个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工业特点,依托于工业基础,能够拉动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未来省份城市相互优化协作发展,每个城市也有对应的工业基础。

大省会弊端

大省会经济所造成最直观的弊端,就是省会城市占据省内为数不多的资源,人口,教育医疗等都向省会集中,造成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变得拥挤不堪。人才争相去往省份城市发展,造成原籍所在普通城市的经济越来越不弱,原籍城市想要重新崛起,非常困难,造成强者恒强的格局。在国内城市竞争,进入白热化的当代,做大省会再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的策略,变得不容易实行。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小编认为这样视具体情况而定,大省会经济模式也未必可以适用全国所有省份,同样群狼经济模式也未必适用全国所有省份。

像山东、江苏这样发达的经济大省,如果是大省会经济模式,那么这个省会的规模是非常恐怖的,可能能够比肩上海的存在,因为山东、江苏的经济规模高达7~9万亿,所以群狼经济更加适合。

我们现在发现的大省会经济模式基本上都存在中西部省份,一些人认为省会占了全省大部分的资源,吸收全省的血,这是为人诟病的方面之一,但小编认为这无可厚非。因为中西部省份是最近十几年才经济发展速度才超过东部省份,经济水平要落后于东部沿海省份,如果实行群狼经济模式的话,那省里各市不都是“穷兄弟”了。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省份享受着各种政策红利,经济率先发展起来,各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不错,跻身“万亿俱乐部”城市也有不少。而中西部省份,直到21世纪才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经济增速开始反超东部省份,所以经济水平还要落后于东部省份,如果实行群狼经济,那么中西部地区还有拿的出手的城市和东部城市竞争么?

邓公说过要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小编认为中西部省份的大省会经济模式就是这个道理,先把省会做大做强,然后带动省内其它城市共同发展。我们现在看,很多中西部省份都形成以省会为核心的城市群,比如以成都和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

而像山东、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说它是群狼经济,小编觉得还有待商榷,其实它们各市之间的GDP差距也是比较大的,只是没有中西部省份的大省会经济模式那么突出。小编更认同的是东部沿海省份是“多中心”经济模式,比如广东有广州和深圳;福建有福州、泉州和厦门;浙江有杭州和宁波;江苏有苏州、南京和无锡;山东有青岛、济南和烟台等经济中心,至于哪个模式更好,小编认为这要视具体位置、具体的经济状况而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