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金钏投井,王夫人都暗自落泪,为何薛宝钗无动于衷?

向往天堂的青年


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头,乖巧伶俐,勤谨周到,原本王夫人也是很喜爱的,大概是贾府的主子都比较宽容待下,王夫人平日也是慈眉善目,和颜悦色的,金钏又比较得宠,所以难免得意骄傲一些,所以我们看到的金钏总是一副调皮的样子,骄矜起来还有点像晴雯的脾气,总之这都是本身地位优越的缘故。这金钏丫头总是喜欢和宝玉开玩笑,其实人品上来讲,是个仁善可亲的姑娘,那一次是她太过顽皮了,给王夫人正捶着腿呢,就和宝玉没个正形似的说笑起来了。



宝玉也是逗她的玩话,说是觉得她服侍得好,人物也难得,要和她母亲要了她,他们俩就能天长地久在一处了,这话原本是富家子弟专门挑弄丫头的俏皮话,原本有些下作不堪,可是金钏那张嘴皮子更利,说是他们的关系还不算亲近,让宝玉且去看看贾环和彩云,说那两个人没准正在暗中苟且做些好事呢,这会儿去了整好能抓个正着。


这就是很下流的打情骂俏的混话了,他们年轻主仆又都是小孩子家,说来说去都是玩笑,若是把贾府上下通查一番,除了贾母贾政等几个主子是规规矩矩,这样的互相玩笑的话只怕人人都会说,有些不雅却也不是什么大错,可是到了王夫人耳中就是两种看法了,王夫人原来并没有睡着,只是闭着眼睛假寐一会儿,就听见宝玉和金钏如此不堪的污言秽语,直气得要翻过来,在她眼里,女孩儿是要规规矩矩本本分分的,能过日子识大体就最好不过,凡是存心有勾引男人心态都不是正经儿女孩儿,所以金钏可算是触了王夫人的大忌讳,王夫人怒从心起,扬手给了她一巴掌,就撵了出去,等到《红楼梦》再次提起金钏的时候,她就已经是井里的孤魂野鬼了。


听到金钏不堪耻辱,投井而死,王夫人也是悔恨无及,她的确厌恶了金钏,可是因此而连累了她的性命,这也是作孽的事,王夫人虽然有阴狠的一面,不过只要不涉及她的根本利益她是不会辣手摧花的,所以对于金钏的死,她是真心地愧疚,正在房里独自垂泪呢?她的那位外甥女薛宝钗就闻声而来了,王夫人自然不敢把金钏的死因如实地对她讲出来,只说是金钏失手打碎了她一个重要的东西,不过撵出去几天,过几天仍然叫回来的,没想到她气性大,一时想不开就寻死了。


这没根据又不切实际的话怎么可能瞒得过精明的薛宝钗,只是薛大姑娘可是个少有的聪明人,金钏又不是她的什么人,毫不相干的一个丫头,何必为了她的死因惹了姨妈的怀疑呢?所以不但不问,倒反过来劝说王夫人,叫她不要伤心,金钏也未必是因为受了处罚的缘故就投井的,她平时里调皮,多半是到井边憨玩,失足掉下去的。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薛宝钗说的话,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真的觉得这外甥和姨妈之间,这两人是在玩掩耳盗铃吗?身边又没外人,还相互说假话安慰,说的话鬼都不信,金钏当时已经是个十五六岁的大姑娘了,又不是五六岁的孩童,怎么也不会没事去井边傻玩,可见这薛宝钗睁着眼说瞎话,眉头都不皱一下,对于一个人的死,她的心头没有一点荡漾难过,反而为了维护王夫人的面子百般地扯谎,所谓的人情味跑到哪去了呢?


而且宝钗还说了,就算金钏真的是因为王夫人的训斥就一时想不开而寻死觅活,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不值得心疼的,这件事明明就是王夫人处理家事不妥当,而且错误多在宝玉身上,却导致金钏没脸做人才会寻死的,如今听宝钗的分析,反倒一切都是金钏自己的不是了,她寻死是她没出息与人无尤,要知道那可是封建社会不比现在,她一时丢了脸失去了地位,是会被全世界瞧不起的,不会再有人给她机会让她重新做人,她不寻死只怕以后的日子也是被人欺辱苟延残喘了,被撵出去活活折磨而死的晴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所以宝钗的话不仅没有道理,根本就是为了她姨妈的利益和面子,说的话都有些损阴鸷了。


有雪片片57321


薛宝钗在金钏之死暴露了品行的可怕


从审美方面看,林黛玉代表感情,薛宝钗象征理智与功利,涉及到贾宝玉后,二人的态度会千差万别。这样的行事直接影响了相互关系,

宝玉和黛玉感情日益走近:但贾府的人会更加喜欢宝钗,甚至认为她才是未来的模范媳妇。

<strong>

中午贾宝玉去给王夫人请安,贾宝玉和金钏就胭脂开玩笑,被王夫人听见后打了一耳光,而且破口大骂说是勾引宝玉。金钏跳井后,宝玉受到强烈刺激,被贾政暴打一顿

<strong>

在探望挨打后的宝玉,二位姑娘表现差异很大,黛玉除了哭,没有别的话,虽说“你可改了”,除了怕他挨打,也对金钏有所同情,毕竟和金钏在一起经常来往。

<strong>


薛宝钗的话是教训,她是表姐,这个也符合身份,但潜意识认为宝玉活该,她坚决相信王夫人对金钏品质的认定,甚至觉得死有余辜,她这样的看法在贾府有代表性

<strong>

贾宝玉喜欢林黛玉,主要出于性情,没有考虑家族未来,工于心计的薛宝钗,却偏偏从家族入手,把贾宝玉攥入掌中。

<strong>


江湖视野


这一节是人性的大揭露,王夫人内心有愧,宝钗及时的到来,为王夫人洗刷罪恶。听听两人的对话就让人恨的想搧宝钗的耳挂子。听听"想必是下去转,不小心失足掉进去…等等`

再听王夫人说,一时没有合适的衣服,刚好有给林妹妹做生日衣服,怕林妹妹多心。试想,林妹妹二月份生日,金钊是四月二十几死的,既然是林妹妹生日礼物,为何又做襄尸装,况且金钊平时穿宝钗的衣服,说明很胖,林妹妹很瘦,王夫人成心要恶黛玉才说出恶毒的话。

曹雪芹高明之处是,从不写谁好谁坏,只用看起来很小的事来说明一切。王夫人与宝钗的这场对说,猛的看起来很正常,仔细推敲,大有禺义。真正道出了人性的恶。



亲情鹤


《红楼梦》作品中有些悲剧突然爆发,出人意外,如同暴风骤雨,刹间袭来。

三十三回:贾环和一群小厮乱跑,一头撞到了父亲贾政怀里,贾政喝令小厮快打,贾环见父亲大怒,说出了金钏跳井的原因,说他母亲说的宝玉哥,前日子宝玉到老太太屋里,强奸金钏未遂,打了一顿,金钏赌气投井而死。

王夫人得知金钏投井死亡,流下眼泪,薛宝钗为了安慰姨妈,淡淡的说,金钏孙不小心掉井,把这个小小波澜,转换的给当好处,缓解当时的气氛。

薛宝钗,这个受过封建社会,三从四德教育富家大小姐,格守封建教条,崇尚封建道德人物。怎么能同情一个奴才,怎么能同情金钏之死。

王夫人更是如此,金钏与宝玉,只不过说了几句戏言,而王夫人大发雷霆,血口喷人,恶毒诬蔑金钏,教坏了爷们!限时把她撵出去,这种突然袭击。创伤痛深,不仅使她蒙受冤屈,有口难言,而且使她青春丧命!抱恨终天,金钏的悲剧,如同秋风秋雨,凄凄惨惨,血泪干枯,毁了美丽的春。

封建社会是产生悲剧时代,那条破船桅杆慢慢的倾斜下去,找不到一叶到达彼岸的小船,一快木板,一切都随着这条大船的命运同归于尽。


持重山人


一.金钏投井的前因后果。

金钏投井在《红楼梦》第三十回埋下伏笔。

话说宝玉在宝钗、黛玉前面闹了一个没趣,无精打采的来到王夫人房中。

正值王夫人盛夏午休,贴身的丫鬟金钏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给王夫人捶着腿。一向爱和女孩子亲近的宝玉开始逗引金钏,说要把金钏从太太这儿讨回去。

止不住宝玉的纠缠,金钏随口答了一句:金簪子掉到水里,是你的就是你的,忙什么?

假寐的王夫人听到后,反身就给了金钏一巴掌,而后不顾金钏的苦求,撵了出去。

金钏投井发生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金钏被撵出去以后,有苦难言,自觉无颜见人,遂投井以明志。

二.那么,听到金钏的死讯,王夫人为什么要暗自落泪呢?

首先王夫人一直吃斋念佛,佛教的宗旨是不伤害任何一种生命,王夫人认为金钏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所以内心一直不安。

她明明知道一开始就是宝玉挑逗金钏,因为偏袒宝玉,只能迁怒于金钏,随手就给了金钏一巴掌。

后来不顾十几年的主仆情分,更无视金钏的苦苦哀求,把金钏遣送回家。

要知道,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足可以杀人,仆人被辞退回去,尤其是女孩子,肯定是犯了大错,回去也无脸见人,只有死路一条。

不管怎么说,金钏也侍候了她十多年,王夫人内心对金钏还是有感情的。

所以,听到金钏的死讯,王夫人当然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一直在自责,良心不安,又不能对人说出原因,只能暗暗流泪。

三.薛宝钗为何无动于衷?

《红楼梦》一书中,薛宝钗一直是一个矛盾的人物,有人说她豁达大度、慧智、恬淡、宽厚、理性,也有人说她心机重,八面玲珑、善于迎合奉承、甚至是冷酷无情,为了嫁入贾家处心积虑。

其实,作者曹翁的伟大就在这里,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要人爱要人恨的一面。

这次的金钏之死也可以看出宝钗的另一面。

金钏的死在贾府可以说是“爆炸新闻”,因为辞退金钏的真正原因就宝玉、王夫人、金钏三个人知道,王夫人对外只说是金钏弄坏了她心爱的东西。

这件小事不足以让金钏自杀,所以,贾府上下都有些纳闷,聪明的宝钗一定猜出了原因,她第一时间赶到王夫人那里,看见王夫人坐在房间里了流泪,也不问原因,只是默默的陪着王夫人。

等王夫人主动说出金钏之死后,劝慰王夫人,给王夫人出主意,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装裹,整个过程,宝钗都没有掉一滴眼泪,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个:

第一,她关注的不是金钏的死,而是此时怎么去取悦王夫人

当时听到消息时,宝钗正和袭人在一起,袭人立刻就流下泪来,宝钗却慌忙赶到王夫人的住处。

到了王夫人那里,她并没有劝慰,也没有陪着流泪,而是冷静的给金钏的死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不是自杀,而是贪玩失足落水。

这个理由正中王夫人下怀,很快消除了王夫人对金钏死亡的负罪感。

随后,又说金钏不过是个糊涂人,出主意多给金钏家几两银子安抚一下,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做装裹,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宝钗始终保持冷静,这种处变不惊的做法,在王夫人的心中又加分不少。

这也就达到了宝钗的目的:让王夫人看到了她办事的能力。

第二:在宝钗眼里,金钏不过是一个下人。

封建社会中等级的划分,奴仆在主人心中只是所拥有财产的一部分,在薛宝钗心中也是如此,看看他对王夫人怎么说:

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在宝钗的眼里,仆人的一条命也就不过是多花上几两银子。

王夫人还惦念十几年的主仆之情,掉上几滴眼泪,宝钗只是秉承这些世俗的理智,冷静的几乎没有一点人情味。

第三:理智、知书达理的背后是冷酷无情

薛宝钗是因为从小受封建思想的教育,使她成为封建礼教下标准的大家闺秀,是封建家庭中的典范。

她脑子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以封建道德的条条框框为准绳,恪守封建妇道,“事不关己绝不开口”、“明哲保身”,有着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性。

在她的心中,丫鬟死不足惜,主要的是怎么做好善后工作,怎么保持贵族的体面。

这样虚伪的贵族女子,怎么会为一个下层的女仆流泪?

宝钗过于遵循封建礼教那一套,以至于没有真心真情,所以,相比较于黛玉的真情,宝玉才更倾心黛玉。


听风看海读夕阳


谢谢你的提问,我这个牛奶猫接到铲屎官的任务,就来发表下自己小小的见解。望能帮助你了解一二。


《红楼梦》里金钏投井,王夫人都暗自落泪,为何薛宝钗无动于衷呢?


王夫人:

  1. 王夫人落泪是心存一丝愧疚,毕竟自己也是导致金钏投井的人。

  2. 作者写王夫人对于金钏投井后落泪也是一种讽刺。

薛宝钗:

对于下人的发生意外,薛宝钗应该看到过很多,其次,她一直很理性,在别人面前不会显示自己内心活动。

王夫人

1.心存愧疚的王夫人

金钏是王夫人房里的丫鬟,在一天午休的时候,王夫人躺在凉榻上午睡。在夏日的午睡时间,金钏也是闭着眼,这时候金钏跪在地上给王夫人捶腿。

贾宝玉来到王夫人的房里,把打瞌睡的金钏叫醒,然后贾宝玉调戏金钏,贾宝玉象金钏硕大哦,向贾母或者王夫人讨去,还有只守着你的等等的话。

金钏这时候回复一句惹怒王夫人的话,就是那一句: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话语难道也不明白? 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

这时候,王夫人其实没有睡着,听到这样的话,就起身给了金钏一巴掌,还说一句话。

“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

这时候贾宝玉就跑了,真实感觉好....生气。

因为发生这样的事情,王夫人就把金钏打发出这个自己院里,还要许配给普通的人。发生这样的事情,其实我们能看到金钏在王夫人房里最后几秒时间里,眼里已经是心如死灰,也暗示了金钏也会走上这样的选择。

发生这样的事情,王夫人心里还是有一点愧疚,毕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2.对于金钏投井,王夫人落泪,讽刺了王夫人。

王夫人常年吃斋念佛,在房间里还有佛像。

对于一心向佛的人,都会是心存善念,慈善等。但是金钏却因她而死,这是讽刺王夫人假慈悲,假心善。

薛宝钗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给我感觉就是属于讨好型人格,自己生日会上吃的,看戏等选择都是贾母,王夫人等他们喜欢的,不是自己喜欢的。不会在人前表现自己喜怒哀乐。

在金钏投井后,到王夫人房里安慰王夫人,给王夫人找个借口,缓解自己愧疚。但是对于薛宝钗来说。第一,自己是家里小姐,对于下人犯错被卖,被处置应该见多了,也不会有什么情绪起伏。第二,对于薛宝钗来说,即使心里有难受,也不会表现出来自己真实情感。

我感觉不能说薛宝钗无动于衷。


牛奶猫不喝牛奶


薛家人对于其他人的生命一律漠视。薛蟠如此,薛宝钗亦如此。

当年,薛蟠为了抢香菱,率领一帮下人,打死了冯渊。



薛蟠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家人处理打死人的事情。他们认为,死个人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给点银子而已,只要有钱,什么事都能解决。

金钏儿死了,宝钗当然无动于衷。金钏儿不是宝钗的丫头,跟她的感情不深。



虽然宝钗与金钏有不少接触,宝钗还把自己的衣服给过金钏儿。可是宝钗与金钏儿的友谊仅限于此。她们不是生死之交。

宝钗看事通透。她知道人死不能复生。没有必要哭哭啼啼的。

再说了,金钏儿不过是个丫头,死就死了。给她们家点银子,就罢了。



金钏儿娘得了王夫人的50两银子,珠宝首饰。金钏儿死后得了宝钗贡献的两套衣服,以及一个体面的葬礼。这就是金钏儿一条命的代价。

宝钗不仅对金钏儿的死无动于衷,对于尤三姐之死,柳湘莲失踪同样无动于衷。



宝钗听说了尤三姐和柳湘莲的故事后,告诉薛姨妈:“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损了自己的身子。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一二十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

宝钗让薛姨妈请家里的下人吃饭表示感谢!

宝钗对活人比对死人好多了。因为活人能为我所用,死人已了。



这就是宝钗的人生观。讲究实用,不讲究感情。


润杨阆苑


金钏儿跳井,是贾府一个丑闻,传出去影响贾府声誉,解决不好也让贾府下人离心离德。薛宝钗帮助王夫人做了危机公关,获得了成功。

金钏投井自尽后,报告了王夫人,王夫人流泪了。王夫人的哭有两层意思。

第一,怜惜金钏。

王夫人是名声在外的善人,金钏跟她十几年了,她又极喜欢金钏儿。贾母要到清虚观逛逛,丫鬟们都想跟着。因为王夫人不去,丫鬟们也不能去。但是王夫人给金钏儿开了绿灯,让她跟着去玩玩,散散心,放松一下。王夫人对金钏儿不错。如今金钏儿死了,王夫人伤心难过,是真实的感情流露。

第二,王夫人自责,认为金钏之死跟她有关。

王夫人在凉榻上睡觉时,金钏儿和宝玉悄悄说话,他们不避嫌疑,宝玉说要跟太太要她,她也不反对。还撺掇宝玉去拿彩云和贾环。

王夫人听后,起来就给金钏一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教坏了。”王夫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丫头带坏了宝玉。所以把金钏撵走了。

金钏儿离开王夫人,觉得无面见人,就跳井自杀了。如果王夫人不撵走金钏,金钏也不会死。

王夫人跟宝钗道:“……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宝钗听说金钏儿死了,没有陪着王夫人一起伤心。她理智的进行了危机公关。

第一,她要宽慰王夫人,不能让她自责。

薛宝钗马上抓住跳井这个要点,用这个要点来宽慰王夫人。因为金钏儿不是跳井,她是不小心掉下去的。

宝钗说:“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

既然金钏儿是贪玩掉下井的,就跟王夫人没有关系了,王夫人也不必自责。

第二,宝钗说金钏不小心掉下井,也是告诉贾府众人,金钏儿不是赌气跳井,而是失足落水。让贾府人统一口径,别把金钏儿跳井的事情扩大化。

第三,宝钗提醒王夫人和大家,主子没拿你怎么样,你自己即使跳井,跟主子也没关系。

宝钗说:“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胡涂人,也不为可惜。”

宝钗认为,主子是天,主子让你来,就来,让你走,就走。哪有跟主子讨价还价的道理!金钏儿犯了错误,就应该回去好好反省。可是她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去跳井,要挟主子。这样的人不值得同情,是一个糊涂人。

不仅王夫人,谁都不应该为这样一个糊涂人伤心难过!

第四,薛宝钗积极组织善后工作。


宝钗笑道:“姨娘也不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先给了金钏儿家50两银子,听到宝钗的建议后。


王夫人唤上金钏母亲来,拿几件簪环当面赏与,又吩咐请几众僧人念经超度。她母亲磕头谢了出去。

宝钗听说王夫人要赏金钏两件新衣裳,就拿出自己的两件衣服,解决了王夫人的难题。

薛宝钗危机公关能力实在强👍。几句话统一口径,金钏不是自杀,而是失足落水。贾府的名声一点儿都没受影响,王夫人还收获了金钏母亲的磕头谢恩。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首先,每个人的悲欢不相通。

薛宝钗不一定是没有同情心,只是为了安慰自责的王夫人所以把金钏儿自杀尽量淡化,故意说她是失足落水而死。

金钏儿是怎么死的呢?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撞到了金钏儿之死的贾环带着一群家人小厮乱跑,一头撞在了父亲贾政怀里,贾政怒气冲冲的喝令小厮:“快打!快打!”贾环见他父亲盛怒,便乘机说道:“方才原不曾跑,因从那井边一过,那井里淹死了一个丫头……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贾环故意把这一突发状况说给贾政自有他阴暗的目的,但也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宝玉和金钏儿的事儿已经沸沸扬扬了,这就难保薛宝钗听不到风声。薛宝钗作为一个封建传统观念很强的女子,和王夫人的价值观有很强的一致性,她难免不会认为金钏儿有勾引宝玉的嫌疑,难免对金钏儿心生怨恨。

再者,作为贵族阶级的一员,薛宝钗对一个奴才的死应该是见怪不怪的。

金钏儿之死,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醉言南行


对于金钏投井,薛宝钗在王夫人面前既不能笑,也不能哭,无动于衷是她最得体的做法。为什么这么说?请听我细细分析。

首先,金钏的死一切皆源于宝玉,薛宝钗如果也陪王夫人伤心哭泣,是不是让人觉得金钏死得冤?那是不是也间接说明宝玉的罪责重大?显然聪明的薛宝钗是不会这么做的。她越装作无动于衷,旁人就会觉得金钏的死没什么,对贾宝玉就越有利。


其次,金钏是王夫人的贴身丫鬟,侍奉多年,王夫人好歹对她也有感情。薛宝钗一心想当贾家孙媳妇,第一时间前往安慰王夫人,但肯定是不能面带喜色的,对金钏之死无动于衷,也算是最得体的态度。

最后,薛宝钗在宽慰王夫人的同时,也建议王夫人多给金钏家一些财物以弥补。从这点上来说,薛宝钗做得相当好的,对金钏也是仁至义尽了。毕竟在贾家这样一个大家族里,一个丫鬟的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总之,薛宝钗在贾家中的为人处世是非常得体的,也看出她情商之高。相比于林黛玉,薛宝钗更受贾家上上下下的喜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