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化結果如何判斷是否癌症?

用戶5547789917


免疫組化對於很對人來說這個縮寫的名詞相當陌生,其實它的全稱是免疫組織化學檢查(也叫免疫細胞化學),屬於漢語中每個字都認識,組合起來很難懂的那類。實際上免疫組化在病理學檢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腫瘤檢查的方式很多,醫生問診,影像,血液,病理等,只有病理檢查被稱為“金標準”,因為準確率最高,幾乎可以達到99%以上。治病非常強調對症治療,而準確的病理檢查就能夠發現分子層面的“症狀”,決定後續治療方案。

免疫組化檢查之前還有影像檢查確定可以的位置後,使用穿刺、手術等方式獲取患者的病變組織,由病理科負責檢驗。病理科負責對取得的組織樣本進行冰凍、切片(非常薄的一層,大約5微米左右,剩餘的要保管好,後續檢查時可用)、染色、分析等最終確定。其中染色方式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對於不同細胞的辨別也有區別。主要包括: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等,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分析。

病理醫生是一個非常細緻與專業的工作,需要了解各種試劑的使用方式,細胞形態,分化過程,還需要做計數統計和分析等。經過以上檢查後,絕大部分情況下能夠判斷出腫瘤的原發位置,腫瘤惡性程度及預後效果,對於藥物的使用也有指導。

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免疫組化檢查尚無完全特異性的染色模式;需要經驗豐富的病理醫生才能做出準確解讀。在醫院內新醫生或資歷淺的醫生需要由老醫生協助,人才培養較慢。

免疫組化檢查的指標很多,因此針對不同的癌症患者可以有重點的做一部分。比如同樣的肺癌,肺腺癌、肺鱗癌和小細胞肺癌檢查的主要指標就有區別:

肺腺癌主要指標是: TTF-1+(75%),napsin A+(80%), surfactant protein+(68%),CK7+(93%)等。

肺鱗癌主要指標是:p40+,p63+,CK5/6+,CEA+, CK34bE12+,較少表達TTF-1或CK7等;也可以通過形態學診斷中度和高度分化的鱗癌。

小細胞肺癌主要指標是:CD56+,CgA+,Syn+,神經內分泌標誌表達率>90%。常見:TTF-1+(90%),CK+,LCA-,MIC-2+,細胞大小診斷也主要靠形態學辨別。

可以說免疫組化是一個非常重要但是複雜的系統,即使是專業的病理科人員,也要靠耐心和經驗才能勝任。網上有些文章提到中國和國外癌症治療的差異,比較的多是藥物、病種等方面,實際上在病理檢查環節也是有不同的,對於免疫組化檢查結果的辨別,醫生的經驗至關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