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讀懂那一年石魯寫在舊作上的“天書”嗎

你能讀懂那一年石魯寫在舊作上的“天書”嗎

你能讀懂那一年石魯寫在舊作上的“天書”嗎
你能讀懂那一年石魯寫在舊作上的“天書”嗎

梳理“長安畫派”主要創始人石魯的一生,1970年應該是具有轉折性的一年。那一年,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透過這些畫作,或許我們能窺見其從早年現實主義風格到晚年走向傳統文人畫風格轉變的原因。2019年12月13日是石魯先生誕辰百年的日子,我們謹以此文深切懷念這位“為時代代言”的傳奇畫家。

文、圖 | 張楠

1970年,停滯了三年繪畫創作的石魯重新拿起畫筆。這一年,他對自己之前的人物畫進行了大刀闊斧地修改,風格完全迥異於以往。他曾回憶那一時期的創作:“談不上什麼構思,但總有些感觸、感慨……總之,信筆而來放縱為之。我要畫我的畫,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我不畫別人的畫,也不畫我過去的畫,一切都重新來。”(廣東美術館編《石魯的時代與藝術》)“重新開始”是石魯對藝術的新認識。

吳冠中在《畫裡陰晴》中說石魯:“石魯對他這批舊畫的改畫與再創作,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方面,他在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作品偏於追求生動活潑的客觀形象,藝術處理中還沒有形成後期的腔調,70年代舊畫重提,欲賦舊作以新腔,他要將自已的話劇改編成戲曲。他改畫時對他的女兒石丹說:‘這些畫本來就沒有畫完。’”那麼,時隔多年,這些“沒有畫完”的畫為何才重新提上日程呢?

| 埃及印象 |

《趕車者》原為《趙望雲、石魯埃及寫生畫選集》曾刊登的一幅作品,改畫後名為《趕車人》。原作中泥濘道上的車伕變成了趕著四匹馬車的阿波羅,在太空繞一圈便賜予了人間晝與夜。原作中空靈、明快的氣氛,改畫後畫面顯得更加豐富多彩,有著奇幻的效果。趕車老者被加長了鬍鬚,頭巾像假山一樣被堆高,胸前還掛有一枚奇怪的胸章。老者身後多了高高的椅背,趕車的鞭子變成了神杖。衣紋也變成了曲折、堅硬、無序的線條,如木刻版畫般。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趕車者》 1956年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趕車人》 50釐米×37釐米

1970年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而最有意思的是,石魯一定是畫到興起時停不下來,給趕車老者的臉上、手上、脖子上也畫出了密集的線條。椅背和腳下陰影處的墨色裡還夾雜一些無法辨識的類似字母的文字。椅背上還有一圈藍色畫英文字母裝飾。不過,他的“怪畫”沒有破壞主要形象的神采和畫面的統一境界,而是隨情隨意、即興偶發的宣洩。這些疊加的畫語,都成為畫面的有機體。雖然字形、圖形、符號都失去了觀念形態的含義,但都成為畫面的藝術基因和細胞,充分展現了畫家人格中縱橫拓展的才氣,並孕育著藝術形態的裂變與重構。

| 印度奇談 |

石魯改畫在印度寫生的作品有六件,其中《印度神王》是一幅極具挑戰性的作品。其原作登載在人民美術出版社1957年印刷的《在印度的速寫》明信片上。原本流浪的苦行僧形象,經過修改後變成了執掌利劍討伐邪惡勢力的印度神王。青而溫潤的石頭,變成了焦黑的磐石,礁石上是類似金文般的文字,如“流浪”“日月”“無天”“倉道”等。整幅畫面充盈著各種“天書”,有著石破天驚的力量。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流浪者》 1956年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印度神王》 45.5釐米×36釐米

1970年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執拗犀利的用筆沉雄宏達、氣勢奪人,顯示了書法與人格的契合。在楔形題字“流浪者”的下邊,有類似英文字母M、E、K、U的組合,右下角紅色隱約可見“石格爾魯曼丹”。楔形石的下方有四行朱字:“亞夏石魯敬繪於新德里之礦石場,劫後復與神尊之仗矣,識於仗文之下。”右側的通欄題詞中還有無法辨識的文字,有學者認定為梵文。但筆者諮詢了中國佛學院精修梵文的法師,確定不是梵文,可能是波斯文或突厥文之類。畫面最有意思的是,印度神王用神仗劃破了恆河之水,湧出了刀戈般犀利的文字形象,如“大托爾斯泰”和“老泰戈爾”,這是他崇敬的文學家在心中的印記。這些文字還帶有道家養生符的特徵。畫家還在旁邊畫了一個太極陰陽圖,這與石魯學習氣功也有一定關係。《印度神王》帶有著鮮明的佛教和道教色彩,也是中西方不同文化在其內心的觸動所發。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印度母女》 1956年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印度母女》 46釐米×38釐米

1970年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同樣出自《在印度的速寫》中的《印度母女》,畫面增加了斜插入象徵聖潔的白色花蕾。歪歪扭扭的題字上寫道:“寫印度之神氏宗族法剎加於為不可接觸的人。釋迦牟尼實為印朝十三世之惡霸也,而且荒淫以氏女之切以小取樂,說法為宗哈者與什麼歡喜供者實為狗類之總閥正確也,非消減與農神族之不可也。”又充滿了他對宗法政權的憎恨。與修改其他畫作不同的是,《印度母女》四邊增加了幾何形式的外框。外框繪製完全是隨性隨情的,類似兒時板報那樣的紋樣。紋飾多以三角形為主,還會穿插變幻成鳳鳥紋樣、漢字、英文字母以及變形的圖示。

| 自出新意 |

屬於石魯在1970年新創作的作品,目前僅有三件傳世。如純以書法入畫的《龜蛇圖》,龜甲、蛇身就是他寫字的筆法,顫筆書風,鋒芒畢露。石魯在《談藝錄》中這樣解釋此作:“什麼為《玄武圖》(即《龜蛇圖》)……最大的智慧與最大的愚昧的結合,就是中國的藝術。蛇動、龜靜,執一不動中動,為天下式。大巧若拙即此。”將中國智慧融入畫面,畫上的蛇眼睛緊盯著龜,箭弩拔張。而龜安靜地躲在自己的殼中與世無爭、長壽萬年。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龜蛇圖》 35釐米×60釐米

1970年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美典神》是石魯在1970年的創作中最為著名的一件作品。該畫塑造了一位“東方維納斯”形象,畫面以複雜的線描精準地勾勒出性感女神的身軀和衣飾。在線描完成後,又突然把紅色的印油潑灑在畫上,只留下女神的頭部、五官及印章處。當時家人擔心石魯破壞了畫面,實為其隨機突發奇想,線已無法表達他的想法,用震人心魄的血紅色刺激更能抒發內心的感受。

正如石魯一句詩稿所謂:“東方剛毅掖,何別內攘分顏色。兄弟晚於牆者,算什麼道德我為之血醒也。”印油的透明性,覆蓋不了下面的題字和紋路,隱約浮現的美典神在“血海”中重生。畫面右下角透氣的三個白色亮點組成了一個魔鬼般邪惡醜陋的笑容,與美典神形成對比。神聖、莊重、恢弘中,又暗含一份詭異。畫上題字:“要和美打交道,不要和醜結婚”“沒有天良就是醜惡”,依然表達了畫家對真、善、美的追求。而畫家對美的至高追求,還導致了他把《美典神》一分為二。在筆者看來,他好似要把美與醜割裂起來。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魯《美典神》 102釐米×83.5釐米

1970年作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我們看待石魯的畫作,不光要通過他的人生際遇去審視,更應該深究其內心世界。他所研究過的領域已經超越了本體,是從繪畫中找到抒發點,從微觀畫面看宏觀世界,用不同文明、不同哲學思想來充盈著自己的頭腦。

1970年石魯的作品是其一筆筆寫出來的,更是一筆筆畫出來的,圖文對照,其中包含了大量書法、篆刻、字母、裝飾花紋與各式風格繪畫。1970年的這批作品記錄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可以說是其內心的真實寫照。

本文選自

2020年第2期《中國收藏》雜誌

欲知詳情請移步微店購買當期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