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梳理“长安画派”主要创始人石鲁的一生,1970年应该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那一年,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透过这些画作,或许我们能窥见其从早年现实主义风格到晚年走向传统文人画风格转变的原因。2019年12月13日是石鲁先生诞辰百年的日子,我们谨以此文深切怀念这位“为时代代言”的传奇画家。

文、图 | 张楠

1970年,停滞了三年绘画创作的石鲁重新拿起画笔。这一年,他对自己之前的人物画进行了大刀阔斧地修改,风格完全迥异于以往。他曾回忆那一时期的创作:“谈不上什么构思,但总有些感触、感慨……总之,信笔而来放纵为之。我要画我的画,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不画别人的画,也不画我过去的画,一切都重新来。”(广东美术馆编《石鲁的时代与艺术》)“重新开始”是石鲁对艺术的新认识。

吴冠中在《画里阴晴》中说石鲁:“石鲁对他这批旧画的改画与再创作,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作品偏于追求生动活泼的客观形象,艺术处理中还没有形成后期的腔调,70年代旧画重提,欲赋旧作以新腔,他要将自已的话剧改编成戏曲。他改画时对他的女儿石丹说:‘这些画本来就没有画完。’”那么,时隔多年,这些“没有画完”的画为何才重新提上日程呢?

| 埃及印象 |

《赶车者》原为《赵望云、石鲁埃及写生画选集》曾刊登的一幅作品,改画后名为《赶车人》。原作中泥泞道上的车夫变成了赶着四匹马车的阿波罗,在太空绕一圈便赐予了人间昼与夜。原作中空灵、明快的气氛,改画后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有着奇幻的效果。赶车老者被加长了胡须,头巾像假山一样被堆高,胸前还挂有一枚奇怪的胸章。老者身后多了高高的椅背,赶车的鞭子变成了神杖。衣纹也变成了曲折、坚硬、无序的线条,如木刻版画般。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赶车者》 1956年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赶车人》 50厘米×37厘米

1970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而最有意思的是,石鲁一定是画到兴起时停不下来,给赶车老者的脸上、手上、脖子上也画出了密集的线条。椅背和脚下阴影处的墨色里还夹杂一些无法辨识的类似字母的文字。椅背上还有一圈蓝色画英文字母装饰。不过,他的“怪画”没有破坏主要形象的神采和画面的统一境界,而是随情随意、即兴偶发的宣泄。这些叠加的画语,都成为画面的有机体。虽然字形、图形、符号都失去了观念形态的含义,但都成为画面的艺术基因和细胞,充分展现了画家人格中纵横拓展的才气,并孕育着艺术形态的裂变与重构。

| 印度奇谈 |

石鲁改画在印度写生的作品有六件,其中《印度神王》是一幅极具挑战性的作品。其原作登载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印刷的《在印度的速写》明信片上。原本流浪的苦行僧形象,经过修改后变成了执掌利剑讨伐邪恶势力的印度神王。青而温润的石头,变成了焦黑的磐石,礁石上是类似金文般的文字,如“流浪”“日月”“无天”“仓道”等。整幅画面充盈着各种“天书”,有着石破天惊的力量。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流浪者》 1956年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印度神王》 45.5厘米×36厘米

1970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执拗犀利的用笔沉雄宏达、气势夺人,显示了书法与人格的契合。在楔形题字“流浪者”的下边,有类似英文字母M、E、K、U的组合,右下角红色隐约可见“石格尔鲁曼丹”。楔形石的下方有四行朱字:“亚夏石鲁敬绘于新德里之矿石场,劫后复与神尊之仗矣,识于仗文之下。”右侧的通栏题词中还有无法辨识的文字,有学者认定为梵文。但笔者咨询了中国佛学院精修梵文的法师,确定不是梵文,可能是波斯文或突厥文之类。画面最有意思的是,印度神王用神仗划破了恒河之水,涌出了刀戈般犀利的文字形象,如“大托尔斯泰”和“老泰戈尔”,这是他崇敬的文学家在心中的印记。这些文字还带有道家养生符的特征。画家还在旁边画了一个太极阴阳图,这与石鲁学习气功也有一定关系。《印度神王》带有着鲜明的佛教和道教色彩,也是中西方不同文化在其内心的触动所发。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印度母女》 1956年作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印度母女》 46厘米×38厘米

1970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同样出自《在印度的速写》中的《印度母女》,画面增加了斜插入象征圣洁的白色花蕾。歪歪扭扭的题字上写道:“写印度之神氏宗族法刹加于为不可接触的人。释迦牟尼实为印朝十三世之恶霸也,而且荒淫以氏女之切以小取乐,说法为宗哈者与什么欢喜供者实为狗类之总阀正确也,非消减与农神族之不可也。”又充满了他对宗法政权的憎恨。与修改其他画作不同的是,《印度母女》四边增加了几何形式的外框。外框绘制完全是随性随情的,类似儿时板报那样的纹样。纹饰多以三角形为主,还会穿插变幻成凤鸟纹样、汉字、英文字母以及变形的图示。

| 自出新意 |

属于石鲁在1970年新创作的作品,目前仅有三件传世。如纯以书法入画的《龟蛇图》,龟甲、蛇身就是他写字的笔法,颤笔书风,锋芒毕露。石鲁在《谈艺录》中这样解释此作:“什么为《玄武图》(即《龟蛇图》)……最大的智慧与最大的愚昧的结合,就是中国的艺术。蛇动、龟静,执一不动中动,为天下式。大巧若拙即此。”将中国智慧融入画面,画上的蛇眼睛紧盯着龟,箭弩拔张。而龟安静地躲在自己的壳中与世无争、长寿万年。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龟蛇图》 35厘米×60厘米

1970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美典神》是石鲁在1970年的创作中最为著名的一件作品。该画塑造了一位“东方维纳斯”形象,画面以复杂的线描精准地勾勒出性感女神的身躯和衣饰。在线描完成后,又突然把红色的印油泼洒在画上,只留下女神的头部、五官及印章处。当时家人担心石鲁破坏了画面,实为其随机突发奇想,线已无法表达他的想法,用震人心魄的血红色刺激更能抒发内心的感受。

正如石鲁一句诗稿所谓:“东方刚毅掖,何别内攘分颜色。兄弟晚于墙者,算什么道德我为之血醒也。”印油的透明性,覆盖不了下面的题字和纹路,隐约浮现的美典神在“血海”中重生。画面右下角透气的三个白色亮点组成了一个魔鬼般邪恶丑陋的笑容,与美典神形成对比。神圣、庄重、恢弘中,又暗含一份诡异。画上题字:“要和美打交道,不要和丑结婚”“没有天良就是丑恶”,依然表达了画家对真、善、美的追求。而画家对美的至高追求,还导致了他把《美典神》一分为二。在笔者看来,他好似要把美与丑割裂起来。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石鲁《美典神》 102厘米×83.5厘米

1970年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我们看待石鲁的画作,不光要通过他的人生际遇去审视,更应该深究其内心世界。他所研究过的领域已经超越了本体,是从绘画中找到抒发点,从微观画面看宏观世界,用不同文明、不同哲学思想来充盈着自己的头脑。

1970年石鲁的作品是其一笔笔写出来的,更是一笔笔画出来的,图文对照,其中包含了大量书法、篆刻、字母、装饰花纹与各式风格绘画。1970年的这批作品记录了他的所思、所想、所感,可以说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

本文选自

2020年第2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你能读懂那一年石鲁写在旧作上的“天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