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早期罗马曾经是一个崇尚俭朴提倡道德的国家,正因如此,罗马经过王政时代、共和国时期,到罗马帝国初期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达到空前繁荣和鼎盛。然而也恰恰在这个时候,罗马帝国的伦理正悄然无声地败坏,再也无法掩盖其内在的危机。最可怕的是,这场危机不是一般的社会呆滞,而是毁掉整个时代精神的道德衰败,罗马帝国赖以存在的精神文明渐失昔日的光辉,致使罗马帝国经济衰退、政治腐败、军队涣散、生活作风不正以及宗教道德约束力的减弱。这个强大帝国最终衰败了,衰亡原因虽然因素众多,但是罗马帝国伦理道德的丧失无疑是其衰亡的重要原因。


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经济衰败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罗马帝国经济的衰败,主要表现为农业的衰落。罗马早期的人民主要从事农业,约翰·瓦切尔指出:“农业在帝国的经济中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因而被看作是唯一令人尊敬的行业,它为国家提供了巨额税收,这些地税满足了主要行政管理的需要。”罗马早期的农民们热爱劳动,专心耕耘。而罗马帝国时期,街头整日整夜游荡着大批的流氓、无产者。

3至4世纪,罗马的流氓既无收入又鄙视劳动,终日的兴趣只在于出卖自己的选票和观看野蛮的角斗。富人们以奢侈为荣,大部分农民抛弃土地,来到城市,游手好闲,过着靠政府救济的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生活。这既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又使农村失去了大量有经验的劳动者,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衰退,农业市场的萎缩导致城市手工业失去了一个重要市场,工业日渐萧条,失业工人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衰落必然引起商业的萧条和城市经济的普遍不景气,罗马帝国的经济出现危机。恩格斯曾对此时的经济做出评价:罗马奴隶制在经济上已经不可能了,而自由人的劳动却在道德上受到鄙视,罗马世界从此陷入了绝境,只有一次彻底的革命才能摆脱这种绝境,罗马奴隶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


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政治道德败坏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罗马帝国政治道德的败坏。罗马用以领导和维持公民集团内部统一性的最强大动力是它的政治道德,罗马人把政治与道德紧密结合在一起,政治激情净化着道德行为,道德规范则约束着政治声誉,并保证了政治生活的公开化和政治手段的合法性与廉洁性。然而在帝国初期,这种政治道德土崩瓦解了,先前被公认为高尚的事物和品德,现在却遭到了普遍的嘲笑和遗弃,政治道德从此败坏了。政府高级官员肆意践踏既定法制,公开进行权钱交易,这是政治道德败坏的第一个征象。元老贵族丢弃既定的政治原则和理想,在政治斗争的风浪中左右摇摆,这是政治道德败坏的第二个征象。罗马人民丧失了先前的那种政治热情,为一己之利,不惜出卖公民的权利和破坏公民集体,这是政治道德败坏的又一重大征象。法纪的败坏,集体主义的崩溃及个人主义的猖獗必然激起整个社会的物欲,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盛行是政治道德败坏的最突出特征。


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军队腐化堕落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了军队的腐化,军队的腐化又导致军事上的篡权激战。早期罗马士兵勇敢、爱国、忠于皇帝且情操高尚,在他们眼里,国家既是对抗外敌的联合,又是其生命、财产和土地的保障。如今,罗马军队由地中海世界的主人蜕变为金钱财富的奴仆,他们忠于金钱、财富与土地。战争中暴富的罗马帝国将领们挥金如土,挥霍无度,军队的腐化迅速蔓延,充斥着整个罗马军队,从将领到普通士兵无一例外。这种行为极大地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性,到了帝国后期,罗马士兵实际上是一群无业游民和无赖,国家的命运由这样一些人决定,这深深地表明罗马帝国的衰败已达到无可换回的地步。


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民众生活作风淫乱

伦理道德的丧失导致罗马帝国统治者及下层民众生活作风的道德滑坡。早期罗马人崇尚伦理、注重贞洁、生活作风严谨,然而经济繁荣、物欲横流的帝国初期,人们的生活作风急剧恶化,精神空虚,伦理道德观念丧失殆尽。马尔库斯,奥里利乌斯在公元180年去世后,科英德继位,他既是一位暴虐的皇帝,又是一位放荡的享乐主义者,他的后宫供养着来自各地的各种身份的300个美女供他随意享乐。在罗马城内,养娼妓、纳妾达到公开化的程度,某贵族妇女甚至跑到营造官那里区申请卖淫执照。为了安慰极少数正派贵族的自尊心,元老院于公元19年对上层妇女的淫乱行为进行干预,但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淫乱现象有增无减。生活作风的淫乱腐蚀了人们的灵魂,针对这种伦理道德的失控和世风日下,李维哀叹:“内部的腐败腐蚀了一个长期优秀民族的生命力。”


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伦理道德丧失导致宗教影响消失

伦理道德的丧失使帝国时期宗教的道德影响逐渐消失。宗教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起着约束人们行为及道德的作用,信奉罗马宗教的人养成了忍耐服从、爱仇如己的高尚品质。公元1世纪形成的基督教最初流行于罗马下层社会,提倡平等、博爱、互助、共济,使罗马人民形成富于进取心、积极向上的思想和情操。可是罗马人道德的放纵毁掉了对传统宗教的信仰,吉本说:“社会的积极向上的美德遭到了压制。”社会道德的败坏和古典文化的泯灭,为宗教唯心主义的盛行提供了方便,虔敬的情感陷于灭绝,社会各阶层都感到没有出路,宗教的道德影响逐渐消失,各种急功近利的迷信活动和巫术魔法便广泛流行,帝国晚期的整个社会、整个罗马民族完全处于精神委顿、愚昧无知和奄奄一息的状态。罗马人除祈祷、忏悔、高举圣像游行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精神生活,精神文明彻底衰亡了。


失去光辉的文明:从伦理道德入手,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败

罗马帝国的衰亡是必然的,而伦理道德的丧失是其灭亡必然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道德的伦丧导致经济的衰败,政局的混乱,军队的腐化,宗教道德影响的逐渐消失以及人们生活作风的污秽,这些足以使罗马帝国的大厦动摇,罗马帝国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每个毛孔都被腐蚀殆尽。然而这个曾令世人瞩目的大帝国当然不会在地球上迅速消失,伦理道德的败坏使这个外强中干、表面繁荣富华的大帝国犹如一个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灵魂的庞大躯壳,在它再也无法支撑下去的时候必将坍塌,它的伦理道德混乱到顶点之时,罗马帝国的丧钟就随之敲响了。无论罗马帝国后期怎样地呼唤和恢复道德,也只能是回光返照,一切都已无法阻止它迈向其坟墓的步伐。这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灭亡了,犹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但留给了后人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后人无尽的慨叹和深深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