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送荀彧一盒子,荀彧打開後卻是空的,為何馬上服毒自盡?

jamie1987


曹操是一個挺喜歡猜謎語的人,他曾給太史慈寄了一個空信封,裡面放了一片當歸,暗示太史慈應該歸附自已,又比如曹操在門上寫了個“活”字,被楊修猜到是表示門太寬了的意思,像這類謎語曹操似乎很喜歡幹。

那麼曹操送荀彧一個空盒子代表什麼呢?



如果從字面上理解的話,空盒子代表的意思可多了,有以下意思:

1、空盒是棺材的意思,送一口棺材給荀彧,什麼意思?不言而喻。

2、空盒表示吃飯的盒子為空,意思是荀彧你以後不用吃飯了,不用吃飯了,這不明擺著叫荀彧去死。



3、空盒表示無食祿,當時官員領取工資叫“食䘵”,現在沒有食䘵,意思就是以後沒有飯給你吃了,言外之意就是逼著荀彧辭職或自殺。

4、空盒子表示“無容”,無容就是不容,不容就是表示我曹操已經容不下你荀彧了,你看著辦吧。

5、空盒子表示“不能共食“,意思就是”不能共事“,曹操不能和荀彧共事,意思就是你荀彧應該辭職或自殺。



但是無論哪一種解釋,都指向了一個意思:逼荀彧自殺或辭職。

荀彧可是曹操口中的”吾之子房也“,子房就是張良,曹操把荀彧比作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的張良,可見曹操對荀彧的重視,所不同的是,張良輔佐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而得以善終,荀彧輔佐曹操重振了東漢王朝而被逼死。



也許荀彧早就應該明白曹操的心思,曹操將荀彧比作張良,不就是擺明了自已要做漢高祖嗎?要改朝換代建立新政權嗎?不知道是曹操掩飾的太好,還是荀彧自欺欺人,兩人在早期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也是出自內心的合作。

荀彧在早年輔佐曹操的過程中,充當了曹操與漢獻帝中間的橋樑,荀彧既像是曹操的手下,又像是曹操的合夥人,更像是東漢王朝的忠臣,在為曹操統一北方、安撫士人、推薦人才、處理朝政立下了不朽功勞。



荀彧的高風亮節、溫文儒雅、居中持重,贏得了朝廷上下士人的尊重,也贏得了曹操的尊重,既為延續東漢朝廷的生命存在,又成為阻止曹操陰謀纂位的存在,當漢獻帝密謀衣帶詔,董承陰謀反對曹操時,我們看不到荀彧有何表示,只知道除了劉備逃脫外所有參與董承反對曹操的人全部族滅,就連漢獻帝懷孕的董貴人也不能倖免於難,也許荀彧覺得這不過董承的爭權奪利而罪有應得。

當曹操打敗袁紹,逐漸開始佔據北方四州時,曹操開始以鄴城為大本營,並自任冀州牧時,有人向曹操提出恢復上古九州制,因為曹操是冀州牧,而上古九州制中的冀州要比東漢末年時的冀州要大的多,這也無非是有好事者藉此拍曹操的馬屁而已,然而當曹操向荀彧請教此事時,荀彧堅決表示反對,理由無非是天下未定,暫時不宜追求個人所得,曹操得知後還得寫信對荀彧表示感謝,但是曹操感謝的背後,究竟有何滋味,恐怕只有曹孟德一個人知道了。



正是因為荀彧崇高的威望,有荀彧在的一天,曹操終究不敢逾越,哪怕官至丞相,哪怕”劍履上殿、參拜不名、入朝不趨“,都沒有逾越那道底線,因為這些是有據可查,西漢的開國丞相蕭何就是如此,但是曹操想稱公,荀彧就堅決反對了,因為上一個稱公的是王莽,稱公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終於到了分道揚鑣的那一天,而荀彧成為阻止曹操進一步纂位的唯一人物,荀彧在,曹操終身不敢纂位,荀彧一死,曹操立即稱魏公,恢復上古九州制,只要是荀彧反對的,曹操都做了,到了這個地步,無論曹操送給荀彧的是不是空盒子,意思都已經很明顯了:荀彧,你應該離開了。



於是荀彧很自覺的死掉了,有人說荀彧是服毒自殺,有人說荀彧是憂鬱而死,我覺得更準確的應該是荀彧為了忠心大漢而死。

夢終究有醒的那一天,從荀彧開始輔佐曹操的第一天起,到荀彧去世的那一天,荀彧的理想始終沒有變,要是荀彧卻忘記了:你沒變,不代表別人不會變,你堅持理想,不代表別人也會堅持理想。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晚年,荀彧因為與曹操政見不合,漸生嫌隙。曹操送給荀彧空的食盒,其實意思很明顯,荀彧你該走了。荀彧自殺,既是一種絕望,也是一種無奈。

關於曹操送空食盒的典故,出自《三國志.荀彧傳》引注的魏氏春秋:

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後來,三國演義裡面把這個段子保留了,這裡就不多說。

荀彧和曹操,早年是一堆黃金搭檔。曹操能夠有這麼大的江山,荀彧功勞第一。荀彧之所以幫助曹操,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天下大亂,只有曹操算得上真英雄,因此藉助他來安定天下。但是,自從200年曹操殺董貴妃之後,曹魏集團與漢室的矛盾越來越尖銳,荀彧夾在中間,非常難受,卻也無計可施。

212年(建安十七年),董昭等建議曹操進位魏公,加九錫,這個政治信號可以說非常明顯了,上一個加公晉九錫的是王莽。作為漢朝忠臣,荀彧死也不願意看到自己輔佐的曹操走上這一步,所以他據理力爭。但曹操也表明了態度。

於是,按照魏氏春秋記載,曹操送給荀彧一個食盒,荀彧打開卻是空的。這個意思,就是荀彧你這麼不知趣,該退場了。咱們君臣二十年,別鬧得最後還要逼我動刀!

荀彧到了這一步,確實走投無路。他不能看著曹魏篡漢,也無力對抗曹操。於是服毒來個眼不見為淨,大約是最乾淨的了。


巴山夜雨涮鍋


1,事情是這樣的


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曹操得了兩盒點心,覺得很好吃,於是讓自己手下大將許褚給荀彧送去一盒。許褚走到半路上,遇到了楊修,楊修問:仲康你提著食盒幹什麼去?


許褚說:丞相讓我給荀文若先生送點點心去。


楊修說:啥點心,我看看。


許褚給他打開了食盒,原來是燕地進貢給魏公曹操的酥餅,一盒兩層,整齊排列。


楊修本是吃貨,曾經吃過一次曹操的一盒酥點心,美味異常,這次又看到酥餅,頓覺舌下生津,於是攛掇許褚說:仲康,你吃過這種酥餅嗎?


許褚搖頭。


楊修說:我知道這種酥餅美味異常,不如這樣你我分吃了上面這層,把下面這層酥餅送給荀先生,反正他也不知道丞相送給他多少酥餅,這種小事事後他也不會去查問的。


許褚想了想,說好吧。


於是兩人找到一個僻靜之地,分食了一層酥餅。


楊修吃了個多半飽,滿意而去。

許褚提著食盒,越走越餓,楊修是個書生吃點東西就飽了,許褚不行啊,《三國志》上記載曰: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長八尺餘,腰大十圍。


吃這點點心,簡直連開胃都不夠,沒有解饞反而讓許褚更餓了。


他躲到一個無人之所,打開食盒,看著點心發呆,心中暗想:要不,我再吃一塊~


拿起一塊點心一口吞下,然後很遺憾的發現自己還沒嚐出啥味道呢。於是又拿起一塊,等許褚來到荀彧府上時,發現食盒裡已經空空如野了。


他羞愧異常,也不進府,把食盒交個荀彧府上下人手裡,只說是丞相賞給文若先生的,就腳步匆匆的逃也似的跑了。

過了幾天許褚聽說荀先生死了,小道消息說是喝藥自殺,據說荀先生看了丞相給他的一盒點心,徹夜未眠,然後就死了。


許褚很惶恐,覺得是自己害死了荀先生,他去荀彧靈前磕了三個頭,努力記住了靈位上的文字,心理暗暗說:荀先生我再不會把您的名字念成苟或了。


後來許褚還是忍不住把自己偷吃點心的事告訴了丞相,然後等著丞相的雷霆震怒,但是丞相什麼也沒說,拍拍他的肩膀說:德祖太聰明瞭,真的是太聰明瞭。


2,曹操的小情調


以上就是個故事,歷史上這個食盒確實是曹操送給荀彧的,食盒裡啥都沒裝。


荀彧看到食盒就明白了,就自殺了。

荀彧和曹操曾經是合作無間的搭檔,就像劉邦和蕭何,倆人的合作在官渡之戰時達到巔峰。


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


但是荀彧和蕭何不同,荀彧是潁川大族出身,有理想有夢想,對漢朝復興還有執念,所以曹操從魏公想晉封成魏王時,荀彧反對,認為不宜如此,曹操於是不高興了,太祖心不能平。


但是如果大張旗鼓的和荀彧對著幹,或者殺了他,曹操又不想。


荀彧主持內政這麼多年,很多官員都是他舉薦任職的,如果明火執仗的和荀彧鬧翻,那必定牽扯過多,不如來點暗示,告訴荀彧我老曹不爽你了,給你兩條路,死,然後家族榮寵不減,或者咱哥倆來個魚死網破,然後你再死。


所以曹操才給他送了個空的食盒。


空食盒的意思來自《禮記》:士死曰不祿。


聰明人之間的較量往往不用說太多,曹操是聰明人荀彧也是,他一下就猜到曹操的意思,為了家族於是自殺。

他的侄子荀攸熱烈擁護曹操晉封魏王,於是被封為魏國的尚書令,一個世家往往是這樣,有人為了理想殉道,有人為了家族利益砥礪前行。


曹操玩這種小遊戲很拿手,除了給荀彧送空食盒還給東吳大將太史慈送過當歸:


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太史慈的老家是東萊人,屬於曹操治下,曹操給人家送當歸意思很明白,用一句歌詞就是:

歸來吧歸來哦,浪跡天涯的遊子


曹操還曾經撩過諸葛亮,很豪奢的給他送了五斤雞舌香:


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漢末的制度是尚書含雞舌香伏奏事,那就是告訴諸葛,來吧我這裡給你準備了高官厚祿,但是可惜曹丞相的這兩次暗送秋波,人家都沒理他,秋波都成了菠菜了。


雖然曹操這種小情調撩敵人成功率不高,但是撩個小寡婦啥的成功率蠻高的,據說他在這方面收穫頗豐。


======================


秦宜祿:我沒死,我媳婦不是小寡婦。張飛:無恥啊。


薛白袍


歷史上有很多啞謎,引起了後人的好奇心理,樂此不疲地猜測,曹操送荀彧的空盒其實意思粗暴且明朗,曾經的首席參謀荀彧難道這點會悟不出來嗎?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曹操,絕對是文韜武略的一代霸主,其武略自不必說,他的文采也是獨具風格,如巜觀滄海》巜龜雖壽》巜短歌行》等等,縱觀其詩,直觀滄桑而霸氣側漏,作為頗有文采的曹操自然也免不了文人的酸味,打打啞謎賣弄一下自然少不了,在荀彧自殺後的第七個年頭,他碰到了恃才傲物的楊修,我們來看看曹操是怎樣打啞謎的。


1.曹操建一花園,完工後觀之,看完後不說話,提筆在門上寫了"活"字,眾人不解,揚修說"門"上加一"活"字,為"闊",丞相嫌門寬了,眾人齊叫妙哉。

2.說塞北送來美食酥一盒,曹操提筆寫下"一合酥"三字,眾人疑,揚修見到後直接拆開分吃了,後曹操問其故,揚修說丞相已寫明瞭"一合酥",拆開來就是"一人一口酥",明擺著給大家吃。曹操贊之。

3.曹操有次睡覺,被子掉地上,一侍衛撿起來給蓋上,哪知曹操起身拿斧頭直接把侍衛殺了,然後又睡下,第二天佯裝問眾人,曹操聽後說:我夢中喜歡殺人,你們不要靠近我。眾人皆信,唯揚修揭穿說:丞相非夢中也,而君在夢中也。後來有人把這話告訴曹操,曹操就埋下了殺揚修的念頭。

看了上面幾件事,大家對曹操的"文藝範"有所瞭解了,現在再來看曹操與荀彧之間的交惡在哪裡。

曹操統一北方後,想稱帝,但不明說,被董昭等人看出,於是出個主意,緩稱帝,先封王,曹操聽後高興默許,於是董昭等人找到荀彧商量籌辦,荀彧書生氣犯了,堅決拒之,還說這和王莽當年稱帝有什麼兩樣,屬亂臣賊子。

曹操起兵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稱王稱帝!這是曹操畢生的願望,荀彧此時的話直接踩了他的底線,曹操怎能不起殺心!曹操絕不會有項羽的婦人之仁!

荀彧是文人,曹操送空盒給他,古時的人頭就是用盒子裝的!就是這麼簡單粗暴!荀彧與曹操相處多年,對他的殘酷一面當然瞭解於心,何況荀彧與曹操還是兒女親家,送空盒子算是看了面子的,所以荀彧果斷自殺!


可榮188


最近我在寫作《豹眼中的官渡之戰》,為此查閱了一些關於荀彧的史料。

對於題主所說的問題,史料是有記載的。《三國志·荀彧傳》引注《魏氏春秋》曰: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這件事恐怕不假。

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其一,漢高祖劉邦為了鞏固劉氏政權在消滅異姓諸侯王后,為防止異姓諸侯王再起,在臨終前與心腹大臣王陵、周勃、陳平等人舉行了一次秘密盟會,君臣約定“非有功者不得為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白馬之誓“。之後漢朝歷代都遵循著這一約定。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位魏公,加九錫。荀彧認為曹操代替漢室的意圖已經顯露,於是進諫,由此惹怒了曹操。

其二,建安元年(196年),在要不要奉迎天子的問題上,曹操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大部分人不同意奉迎獻帝,而荀彧力主奉迎天子,而且必須馬上去做,否則以後再考慮就來不及了。

荀彧勸說曹操的理由,既有大義,更多的是從利益上來引誘曹操。

在這個時候,素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不可能不清楚曹操究竟在想什麼,更不會不清楚漢室名存實亡的命運不可改變啦。

荀彧之所以還輔佐曹操,無非兩方面原因:

第一,儘量延續漢室的存在。荀彧背棄袁紹投奔曹操,事實上,他自己很清楚,曹操與袁紹並沒有本質的不同,只不過曹操更有能力成就大事。依附曹操就可以最大可能的維繫漢室的存在,包括最後的勸諫,也是盡力而為而已,他清楚不會改變這一切。

第二,荀彧要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成就自己的人生價值。縱觀整個漢末三國時期,無論獻帝落在誰的手裡,恐怕結局都是一樣的。董卓、李傕、郭祀如此,楊奉、董承、韓暹如此,曹操、袁紹如此,就是劉備、孫權等等都會如此。曹丕稱帝后,獻帝成了山陽公,能夠壽終正寢,恐怕也是最好的結果。

既然大勢不可改變,荀彧的所作所為,不僅延續了漢室的壽命,為獻帝尋找的最好的歸宿,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還有一點是很有意思的,荀彧有“荀令香”的美譽。

《襄陽記》記載,荀彧為人偉美而有儀容,好薰香。久而久之身帶香氣,到人家做客,離開三天後,坐過的地方還有香氣。

荀彧並不喜好財物,所得賞賜盡皆分給族人。曹操一向主張儉樸,反對奢侈,但薰香是很名貴的物品,而荀彧卻獨愛之。

這就說明荀彧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聲,就像鳥兒珍惜自己的羽毛一樣。

最後,不惜用生命來保護自己的聲譽,這種境界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世俗的人只可以望其項背,無法置評。

荀彧不希望一生維護漢室的聲譽遭受詬病,又無法阻止曹操不臣之心,自盡是最好的選擇,可謂死得其所。

曹操決心已定,既然不想食魏綠,那麼漢祿也不必吃了。

這是唯一的結果,別無選擇。


豹眼看歷史


大家都知道荀彧絕對算的上曹操手下的首席軍師。而且最後為什麼僅僅因為曹操送給他一個空盒就自殺了呢? 幾十年來風雨同行的君臣兩又是怎樣出現矛盾的呢?個人覺得就是政見出現了分歧,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荀彧一心向漢,而曹操在匡扶漢室的路上卻越走越遠

我們再看曹操和荀彧是怎麼一步一步發展成最後這個結局的

荀彧出身官宦家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因為才華而年少成名。

荀彧家族到冀州避難,袁紹得知其的才華非常敬重他,但是荀彧卻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就轉投了曹操。


曹操當時正在廣納人才,見荀彧後非常高興就任命為別部司馬。 從此荀彧便跟著曹操四處征戰


荀彧認為只有以扶正漢室,救國救民為目的,才能名正言順,才是順應天意,天下豪傑才能盡歸所用。曹操覺得有道理,就採納了荀彧的意見,將漢獻帝接到許都,從此曹操開始用天子以令諸侯,以天子的名義廣納人才,天下有志之士,紛紛投靠曹操。曹操實力強大了,手下人才也多了,而荀彧就開始“居中持重”,幾乎就不再跟隨曹操出征了,而是坐鎮後方,為曹操解決征戰時的後顧之憂(此時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幾乎就和劉備諸葛亮的關係一樣)

所謂的伴君如伴虎,因為政見上的不同,荀彧還是得罪了曹操。當時曹操雖然已經貴為丞相了,但是他還想要進爵國公加九錫。這時荀彧提出了反對,說出徵的目的是為了匡扶漢朝,維維護國家的穩定,必須要堅守忠誠之心,保持恪守謙虛的品德,因此曹操非常不爽。也開始排擠荀彧, 最後抑鬱而死。

又有史書記載,曹操曾送荀彧一食盒,荀彧打開後發現食盒裡面是空的,就自盡了。 那為什麼如此呢?這時候的荀彧知道自己不再被曹操重用,自己也沒有能力勸說曹操了,曹操給他空盒,就是說明他不再有“漢食”吃,再也吃不到朝廷飯的意思,荀彧無奈也只能服毒。



(其實就是政見上的不同)


左將軍


荀彧之死一方面在於曹操,或許曹操在荀彧之死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責任,但卻不應承擔主要責任。曹操調荀彧來前線其實是別有用意,因為荀彧在稱公這件事情上表明瞭立場,就不免會有潛在的反曹勢力會試圖聯絡荀彧,雖然曹操對荀彧依舊非常信任,但為了斷絕一切可能潛在的風險,把荀彧帶在自己身邊是最好的選擇。此外,曹操送“空盒”讓荀彧自裁,筆者認為可信度不高,因為即使像楊修那樣一再觸及曹操底線的人,曹操也一直到最後才借“雞肋”事件殺掉了楊修,何況荀彧這樣的肱骨重臣,曹操對於賢士的胸襟是十分寬廣的,他連禰衡那樣的人都能容忍,何況是荀彧。

另一方面荀彧之死根本原因或在於他自己。荀彧對於曹操忠誠的根本原因在於對漢室的忠誠,他相信前期曹操無論是劍履上殿還是誅殺國舅,都不涉及到顛覆漢室統治的問題,但是一旦曹操稱公建國就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代漢自立的風險,因此荀彧與曹操政見分歧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荀彧忠於的漢室不是漢獻帝或者說是東漢王朝,而是漢朝代表的士族制度,東漢時期豪族掌握國家重要的政治權利,但是曹操這個人用人不拘一格不問出身,這與出身潁川大族的荀彧的人才觀是相悖的,我們看荀彧為曹操舉薦的一些人:荀攸(荀彧侄)、鍾繇、戲志才、郭嘉、陳群、杜畿、司馬懿等人,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人不是社會名士,就是世家大族子弟,因此荀彧與曹操出身不同所造就的國家層面的價值觀差異,或許才是導致荀彧之死的最終原因。


金陵有點兒美


據史料記載,曹操一生共做過三件“送物表心意”的“雅事”。

《三國志·太史慈傳》記載:“曹公聞其名,遣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

第一件:曹操聽說北海太史慈是青州名士、有大才,便以其家鄉在自己轄區為由,將一封書信封存在木匣中,派人送給太史慈,但信中並無片言,只有封存的藥材“當歸”,意為希望其能加入到自己的麾下。

《抱朴子·外篇》記載:“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第二件:曹操為了招攬大才胡昭(字孔明),便給他送去“雞舌香五斤”,按照漢末朝臣制度,意指“虛位以待”。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第三件:就是曹操與“吾之子房”荀彧關係決裂後,派人送給他一個空食盒。古人為官的俸祿,稱為食祿,按《禮記》的說法,“士死曰不祿”。對此,在《通鑑考異》中叫 “隱誅”。顯然,曹操想要荀彧死。而學富五車、才華橫溢的荀彧又豈能不明白曹操的意圖,只能無奈自殺。

至於,《世說新語》中記載的楊修智解“一合酥”為“一人一口酥”、門上加“活”意為“闊”等事件,只不過是傳聞軼事,並不一定符合歷史事實。

那麼,荀彧又是如何從曹操的“吾之子房”的親密“君臣關係”,決裂到性命相逼的地步的?

決裂探源

當“衣帶詔”事件洩露後,就算漢獻帝苦苦哀求,懷有身孕的董貴人也被曹操派人殺死。雖然,當時的“衣帶詔”事件和伏皇后(名伏壽)並沒有關係,但她卻感到了深深的恐懼與威脅。因此,她夥同父親伏完(屯騎校尉、皇丈),欲密謀曹操,結果事敗,全族被誅。

據《獻帝春秋》、《後漢書》以及《曹瞞傳》等史料記載,曹操為了試探荀彧究竟是“忠漢”還是“忠曹”,便命荀彧去殺伏皇后,實為讓其納“投名狀”。結果荀彧提出:“將伏後送到鄴城,再以曹操的女兒配獻帝”。

雖然,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並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漢獻帝,但二人親密的“君臣關係”也就此破滅。後來,接任荀彧的尚書令華歆“勒兵入宮收後。閉戶藏壁中,歆就牽後出”,做了荀彧未做之事,最後成為了曹操的心腹重臣。

因此,可以說曹操讓荀彧去殺伏皇后,而荀彧卻沒有做,應是曹操與荀彧關係決裂的主要源頭或因素。

死因探源

據《獻帝春秋》記載,荀彧卒於壽春後,有人告訴孫權,說曹操“使彧殺伏後,彧不從,故自殺。”

顯然,曹操逼死荀彧,與其沒有交納殺死伏皇后的“投名狀”有著直接的關係,這也可能證明荀彧“忠漢”而非“忠曹”。

那麼,就算如此,曹操為何一定要置荀彧於死地呢?

荀彧死時,曹操已有60歲,而思慮接班人的問題,也應該是他思考的首要內容。例如:當自己百年之後,如果兒子曹丕想代漢稱帝,忠漢的荀彧這一關將很難通過。到時,兒子不能稱帝事小,可能還會威脅到全族安危。

畢竟,荀彧的威望實在太高,不但為曹操制定了平定北方的戰略藍圖和軍事路線,而且還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最讓人心驚的是鍾繇、荀攸、陳群、杜襲等大量的人才,都是荀彧舉薦典選出來的。而曹操之所以稱荀彧為“吾之子房”,不就是因為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

因此,對於不能為自己所用的“王佐之才”荀彧,曹操只能殺之以絕後患,這也應該是荀彧之死的主要原因。

同時,曹操曾為郭嘉、典韋等麾下的死傷心痛哭過,並且還曾進行追封加爵,而唯獨功勳卓著的荀彧卻是個例外。由此不難看出,曹操和荀彧的關係不只是有了裂痕,而且已經惡化。

荀彧之死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為了除掉荀彧,又不想引起朝廷非議,這才以勞軍為名,在征討東吳孫權期間,命荀彧前往譙縣勞軍。當荀彧到達後,曹操便乘機將其留在軍中,為掩世人耳目,並封其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之後,曹操與孫權對陣濡須,而荀彧也正好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修養。不久,曹操便暗中遣人給荀彧送去了食盒,當他打開發現其內空無一物時,便明白了曹操的心思,遂無奈服毒自盡(但多數人還是相信其“憂慮而死”的史料),時年五十歲,諡號敬侯。

次年,少了荀彧這個強大的反對者,曹操順利進封魏公,朝中無一人提出非議。只是讓人感到有點諷刺意味的是,第一個站出來勸進曹操稱魏公的竟然是荀彧的侄子荀攸。

可見,無論是父子兄弟也好,還是君臣朋友也罷,只要出現意見分歧,就是關係出現“裂痕”的源頭,倘若分歧足夠影響雙方的根本利益,也難免出現生死相搏的事件。最明顯的當屬帝位之爭,那還有半點父子兄弟之情、朋友之誼、君臣之道。這也正應了那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祥子談歷史


關於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的食盒,而荀彧因此自殺的故事,在正史中是有記載的,荀彧薨逝前,已經跟曹操貌合神離甚至反目成仇,倒是確有記載的,此事見於東晉史學家孫盛撰寫的《魏氏春秋》: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三國志荀彧本傳也有記載:建安十七年……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這樣看來,曹操也搬掉自己進位魏公並加九錫的絆腳石,送空食盒只是個由頭,至於送食盒的使者暗示了荀彧什麼,那已經成了千古之謎,而荀彧無論是仰藥自盡還是鬱鬱而終,都只有一個原因:懊悔自己保錯人了。

大家都知道,荀彧與曹操曾今合作非常愉快,曹操稱讚荀彧為自己的張良,荀彧也為曹操殫精竭慮。荀彧替曹操看家的時候居然還擊退過呂布和張邈陳宮的聯手進攻,“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其勇氣連夏侯惇那樣天不怕地不怕的曹操“兄弟”也欽佩不已。

曹操和荀彧兩個人相處,就像知己朋友一樣,什麼賈詡郭嘉都要往後站,因為就連郭嘉應該享受什麼待遇,曹操都要跟荀彧商量。曹操主動給漢獻帝劉協上表要給荀彧加官進爵:“臣自始舉義兵,周遊征伐,與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發言授策,無施不效。彧之功業,臣由以濟,用披浮雲,顯光日月。陛下幸許,彧左右機近,忠恪祗順,如履薄冰,研精極銳,以撫庶事。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strong>曹操不但把荀彧當做左膀右臂,甚至還把他當做共同創業的合作伙伴了。但是曹操給荀彧表功的奏章,被荀彧扣留了:“彧固辭無野戰之勞,不通太祖表。”這時候的荀彧是“侍中守尚書令”曹操上表,荀令君居然是有權利扣留的,曹操還沒有生氣,由此可見他們是親密無間的好夥伴。

於是曹操只好再給荀彧寫信:“與君共事已來,立朝廷,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以多矣。夫功未必皆野戰也,願君勿讓。”於是荀彧給了曹操一個面子,把奏章交給漢獻帝並接受了封贈。這是發生在建安八年的事情,荀彧先辭謝後接受的爵位,叫做萬歲亭侯。

曹操與荀彧決裂,始作俑者是馬屁精董昭:“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你們自己拍曹操的馬屁,荀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是董昭等人以徵求意見為名,偏要荀彧表態——也許是他們早就知道荀彧會反對,這不過是低等謀士想上位而想出的損招。

荀彧表態了:“(曹操)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這話說的就很重了:你曹操想進魏公加九錫是忘了初心,屬於不知進退得寸進尺。荀彧在批評曹操的同時,也把董昭等人訓了一頓:“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意思是董昭等人是把曹操放在火上烤。

荀彧不高興,曹操很憤怒(太祖由是心不能平),荀彧不肯低頭,曹操動了殺機,即使曹操不動殺機,荀彧也已經了無生趣:“荀彧痛苦地說:我活著的時候,不想看到這樣的事情!”

這樣看來,無論是曹營還是孫權劉備勢力,最忠於漢室的,偏偏是曹操的謀臣之首荀彧,他用自己的死,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半壺老酒半支菸


曹操對荀彧(yu)說:“您是我的子房。”荀彧笑而不語,默認了曹操是自己的太祖劉邦。那一年,曹操37歲,荀彧29歲。大家都認為荀彧因為忠於漢室而死,然而福垊卻不這樣認為,空食盒令荀彧之死另有他情。且聽福垊為您腦洞大開地分析分析。

荀彧期初是默認,後來就直接把曹操當成了自己的皇帝漢太祖劉邦。他讓41歲的曹操學習漢太祖劉邦、漢世祖劉秀鞏固形勝之地,作為奪取天下的根據地,曹操聽其言而棄攻徐州。曹操42歲,他勸說曹操學習晉文公的好榜樣,學習劉邦的好榜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求霸業乃至王業。曹操50時,與荀彧結為親家,將自己的愛女安陽公主(曹丕冊封的)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

由此可見荀彧忠於漢獻帝的可能性等於零。199年,董貴人的父親董承密謀誅曹失敗被殺,懷有身孕的董貴人遭遇一屍兩命。荀彧不僅沒有參與還一句話也沒說。而且《獻帝春秋》記載董承被曹操殺害後,伏皇后向他爹伏完抱怨曹操,伏完問荀彧怎麼看?荀彧的態度是黑青個臉不說話。伏完就問小舅子怎麼看?小舅子表示好好看看信,再給回話。結果,這傢伙把信直接交給了曹操,太坑姐夫了!

多年以後,曹操無意間透露了樊普坑姐夫的事兒。荀彧一想完了,這貨連姐夫都坑,更何況我這外人呢?怎麼辦?讓曹操的女兒替代伏皇后不久完了嗎?荀彧就建議曹操將愛女嫁給皇帝,曹操表示自己的女兒配不上皇帝。荀彧就說伏皇后不會生而且人品差,經常給國丈寫信說老大你的不是。曹操大怒你這是知情不報啊?(雖然曹操早就知道。)荀彧說不哥不報,是你記性差。曹操更怒了,這麼大的事兒,急性再差也能記得你給我彙報啊!荀彧表示自己想起來了,那是正是官渡之戰,怕影響老大。曹操說官渡之戰後面為什麼不報?莫非你吃裡扒外,跟天子一夥?荀彧堅決否認。

212年,曹操的心腹董昭建議曹操升任魏國公。曹操問荀彧:“先生,您怎麼看?”荀彧說說:“咱打的旗號是效忠朝廷,平定群雄,現在就急匆匆分庭抗禮,有點不厚道,有點太高調。”曹操只說一個字:“滾!你個皇帝的忠臣!”。荀彧挺委屈,出門後說:“我的心,只有朱元璋最懂。”未來的朱元璋說:“你喝高了,那時是東漢末年,扯上我幹什麼?這是要朕穿越的節奏嗎?再說我也不懂啊!”荀彧說:“你忘了朱升的話了?”朱元璋說:“我懂,我懂,緩稱王啊!國公到了國王還遠嗎?接下來就是皇帝了吧。”很多年以後曹操哭著說:“都是荀彧,都怪荀彧,要不是你,孤怎麼還差一步!只能對朱元璋羨慕嫉妒恨了。”

曹操搞不懂為什麼荀彧支持自己這麼多年,竟然反對自己晉升公爵!就暫緩升職,先去撒氣——就去領兵打孫權了。孫權表示:怪我咯!荀彧一直想給曹操解釋解釋,曹操總是不聽不聽,不見不見。不久還把荀彧擱在壽春,還賞賜了他一個飯桶。看到飯桶,荀彧哭了,曹操你也太壞了,不待這樣的。打孫權是假,整荀彧是真啊!打開飯桶後,荀彧就更悲傷了,竟然是空空如也。荀彧想:老曹這是什麼意思?是說君子不器,改換門庭,既往不咎嗎?他還是誤會我是皇帝的人啊!還是要開了我嗎?這是小飯桶,莫非是笑我是飯桶。真正的聰明不是聰明而是逢迎!士可殺不可辱,荀彧一氣之下自殺身亡!荀彧死後受到曹操厚葬,也沒連累其子侄,也許這都是曹操的悔恨吧。

荀彧去世一年後,也就是212年曹操被封為魏公,全稱是魏國公。216年,漢獻帝加封曹操為魏王,全稱魏國王,位在諸侯王之上。217年四月,魏王曹操使用天子旌旗;十月戴天子冕冠,任曹丕為王太子。219年立王后,220年魏王薨逝,百尺竿頭,就差一步啊!惜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