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去“忧伤”?

我心里很清楚,看到这个标题,有人一定觉得很不爽。

所以必须声明一下:这篇文章谈到的,首先是不包括有心理疾病的人在内的。

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去“忧伤”?

人活着,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面临的情况不同,对人的压力和打击是不一样的!而即使是同样的遭遇,由于基因和后天形成的性格的差异,不同的人其承受能力也是差别巨大的。

遇到了事情,转不出来,就可能产生抑郁、狂躁、怀疑等等不良的情绪,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这种情况无疑是让人同情的。即便是身边的朋友、同学和家人,也多半是无能为力。生病的人自己非常痛苦,关心他的人又不能替代,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去看医生,系统的治疗加上适当运动,多出门转转,多与人打打交道交流交流。

我们要说的,其实是与心理疾病关系不大的、另一种情况。

就在今天早上,我无意中看到了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叫做:我是一个高四复读生,为什么我这两天闷在家里,一天比一天伤感了,我应该做点什么来减缓伤感?

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去“忧伤”?

说真的,看到这样的问题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想起了多年之前自己惨绿的少年和青年时代。

因为家庭和自身性格的问题,我在年少直到大学毕业之后好几年都一直是很内向的。贫穷和寒碜的衣着所带来的自卑、清高、胆怯和强装的自傲都集中在我身上。与人交往不多,朋友也非常少。总是一副沉默而忧伤的样子!

然而,这其实没什么大的问题。

人生在世,只要不影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违反法律,其实是什么性格,有什么爱好,都是自由的,都是无所谓的。多年之后回首往事,其实我主要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此!

当时主要的问题在于,我好像迷恋上了这种状态!

我的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却完全无法专心学习!是的你没看错,是完全的无法专心学习!上课永远都走神,除了语文,平时老师发的大部分试卷,都是等到下次开始讲解时我基本还没做!于是只好在上课时不听讲自己在那里做,然后下课再找同学对答案。结果还总是对的多,错的少!——在当时,这正是我清高自傲的原因之所在。

然而就像茨威格在《断头皇后》里所说的那样:“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去“忧伤”?

这个当时我引以为豪的东西,正是此后多年我碌碌无为的根源!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我忧伤的原因:暗恋和对所谓文学的喜爱!那种由此带来的虚无甚至是虚伪的美感,让自己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正是我始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原因之所在。

很快我就为自己的所谓聪明、所谓的“不努力学习也有好成绩”付出了代价!高考时我的成绩是比较高的,然而阴差阳错的,我报好了志愿之后又最终改成了普通本科。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为此耿耿于怀!我认为自己混的很差劲都是因为父亲,他改了我的志愿,也改变了我的人生。坦率的说,这方面因素是有的。但是又过去了很多年,当我终于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人时,才终于开始反省自己:

如果自己当时能够向别人一样专心学习,如果成绩足以考上北大清华,我还会因为其他因素把重点改成普通本科吗?

即便是上了后来的普通学校,如果我在大学里专心、努力,如果大学毕业后我仍然专心而努力,一直坚持,一直努力,自己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子?!

年轻人,你有什么资格去“忧伤”?

所以,当我看到上面那位高四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忍不住做了下面的回答:

1.在你那个年龄,有时候觉得伤感是很正常的。

2.从某种意义上说,感觉伤感是件好事,那说明你还年轻。

3.我不知道你是男生女生,但无论如何,伤感总归是一种软弱的情感状态!但正如文学或者其他东西,所有软弱的事物通常都是有迷惑性的,有时候会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美感。就像“断桥残雪”这种景致一样。不要被这种感觉所诱惑,不要沉溺其中!

4.无论你愿不愿意听,伤感这东西本质上都是闲的!如果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你想的只有吃饱穿暖并且会努力的主动去找——除非你不想活了;如果你正身染疾病、痛苦不堪,你想的只有赶紧痊愈并且会积极的去寻求治疗——除非你不想活了;如果你身陷困境、难以自拔,你想的只有奋力挣扎并且会穷尽可能的去找到翻身之道——除非你不想活了!

5.本质上来说,伤感跟你是什么身份并无关系。但是,在高四复读,难道你首要的重要的全部的重心不是在于应对几个月后的又一次高考吗?都已经是复读一年了,不学习你想干嘛?你是富二代吗,我看未必!富二代你还复读个啥?

So,别扯那么多了,现在,Now,立马爬起来看书学习去!

==================================================

在文章的最后,特别想对那些像我当年一样年轻的人们说:

醒醒吧,年轻人!你所谓的伤感,不过是无病呻吟!你沉溺其中的,非但毫不美丽,而且丑陋不堪!

人在年轻时,有那么多可以选择的;有那么多该做的事,那么多必须全力付出的努力。你在那里顾影自怜、自怨自艾,不去承担,毫无担当!

你有什么资格去“忧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