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欧洲修筑一些有十几层又大又高的城堡,以当时的条件,他们是怎么从下一直建到十几层楼顶的?

我是瀚小哥


其实欧洲城堡并没有那么强悍,甚至有些鸡肋!

首先来说一说许多人的普遍误区。

如果大家去欧洲旅行,会看到很多的城堡,这些城堡有的可能保存完整,有的完全荒废,建造时间和建造的人也都各不相同,但他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石头造的。

这种现代的景观会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欧洲古代的城堡全是石头造的。

其实不是这样,石头作为一种坚固的材料自然容易保存,这与长城的主体部分只剩砖头是一样的原理,很多沙土结构和木质结构早已经不存在了。

事实上,欧洲中世纪绝大数城堡的主体材料是木材和夯土,可以用石头造的城堡非常的少。

即便是现在看到的很多宏伟的城堡,他们的外围防御建筑大多也是用木头造的。

欧洲普遍建造的全木质城堡此外,现在留下来的城堡大多建筑宏伟,但事实上在中世纪大量的防御采用夯土结构,不可能造的那么高大,而欧洲领主孱弱的兵力,也使得城堡不用造的很高大就能达到防御目的。

《十字军时期的西方战争》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何可能进行防御的建筑都会对军队造成极大的麻烦。
1003年,法国的罗伯特二世和他的同盟诺曼底二世,没能抓住奥赛尔就是因为奥赛尔躲进了修道院。
1128年,佛兰德斯伯爵也是利用一个强化兵营作为防御工事”。

更多的城堡,实际上是这种情况,其实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对于欧洲中世纪建造的防御工事估计过高。

以欧洲当时的情况,一场战争投入的力量至多也就几万人,没必要修筑多么强大的工事,而中国的工事则要面对数十万人的攻击,自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此外,欧洲国小,产出的资源很有限,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找到那么多石头修城堡的。

英国约克城堡的防御主体建筑,也就1-2层砖墙的结构,周围还有一些城墙可以看。

另外,欧洲人的攻城武器——投石车。

其实也能看出欧洲防御工事的寒酸。

真正的投石车不可能像电影《指环王》里一样发射那么大的石块。

那些石块也就一个家用垃圾桶的大小,这种武器也就只能砸砸木制和土制城堡,对付石制城堡想都别想。

而且投石车的射弹普遍就地取材,而防守方早就把坚固的石头都运走了,攻击方能发射的石头硬度都不够。

关于城堡的另一个误区在于城堡是一个防御型建筑。

事实上,城堡的功能非常多样,因为一个领主建造城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改善一个地区的权利平衡,而这种平衡不是光凭军事力量就能解决的。

欧洲领主面对的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复杂,威胁同时来自内部和外部,包括军事、经济、政治、宗教的各种威胁,建造城堡可以平衡这些威胁。

其实城堡可以保留上千年的时间,就说明他们的价值远超过军事防御。

一个宏伟的城堡作为一个领主的防御重心,经过一场灭国大战后居然还可以毅力不倒本身就说明城堡远超军事防御的价值,因为如果城堡的价值仅局限于军事,那么在战争中将其摧毁应该是非常常见的。

另外,仅仅从军事上讲。

城堡也不是一个纯粹的防御建筑。

《中世纪战争》一书中这样描写“城堡,尤其是建设在边境上的城堡更多的用途是用于进攻。城堡是一个很好的大量屯兵的场所,在边境建立一个城堡可以使领主很容易威慑附近的敌人。这点很容易被人忽视。”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其实应该可以想到,在中世纪建设一个大型城堡的行为不亚于现在发展核武器的行为。

如果现在提到欧洲中世纪,大家心理的印象很可能是城堡林立,四处战火。

然而现实是欧洲城堡的建造费用极高,很多人根本就建不起城堡。

以英国为例,英国在12世纪有200位男爵,其中只有不到35%的男爵拥有城堡,而其他人则用加强军营代替城堡的功能。

在12世纪,一个最简单的木质城堡,在中国最多算个土匪用的城寨,需要花费3千个工作日建成,就是100个人不吃不喝干上一个月。

而这种城堡的建设过程是非常简单的,只需要在城堡的一侧堆起一个高台,上面筑有木质的瞭望塔,而其他地方用木栅栏围起来即可,至于护城河可有可无,大多数情况是可无的,而很多男爵连这样的城堡也建不了。

至于花费,这里有一个大型石制城堡数据,这座城堡是在1179年到1198年之间,由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德”下令建造。

建造的总价格,以当时的货币单位,是21200英格兰纯银币(英镑),其中人工开支约3400英镑;石料花费3100英镑;木材2100英镑;沙子、石灰、石膏1400英镑;金属原料和制品300英镑;还有购置的奴隶、士兵和其他工人的费用10900英镑,在建造期间使用。

关键是!城堡也不像它们的外观看起来那么坚固。

由于系统复杂,城堡事实上是非常脆弱的。

任何方式的阻断供给都有可能使城堡陷落。

而城堡本身也没有非常坚固,欧洲的很多城堡只是用单层墙体建造,加上结构复杂,很容易损坏。

《十字军时期的西方战争》有如下记载“无论看起来多坚固,城堡的本身都是非常脆弱的,任何关键位置的小裂痕都可能导致整个城堡的奔溃。因此,城堡与外围防御圈和野战部队的组合才是抵御敌人的最佳方式,但很少有领主可以负担得起如此庞大的防御体系。”


此外,《中世纪战争》中也有类似记载“城堡高大的形象让它们看起来不可摧毁,14世纪也有很多围绕着城堡的长时期攻坚战,但事实上城堡内外大量的军用和民用建筑与城堡本身的复杂结构才是防御的重点。”

由于建造城堡工程量巨大,难度复杂,大多数情况下,城堡的瞭望高塔是最先被建成的建筑,其次是内层的围墙。

其他的加固建筑和外围建筑,都是后期根据科技和经济的提高进行增加和改造。

改造城堡一般主要着重于两部分,首先是为弓箭,投石车和后期的火炮提供更多的射击角度;然后就是尽量把木制结构换为石制结构。

最后总结一下,欧洲中世纪城堡实际上有很多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为了平衡地区力量。城堡的构建也以木质为主,随后才慢慢出现石制。

而在当时更多的人把城堡看做进攻力量,而不是防御,所以城堡的建造实际上是对周围领主的威胁。

其实城堡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的恐惧~~~

直到十五世纪后,大口径火炮的出现,使城堡的军事地位迅速消亡,军事性城堡逐渐被废弃。


历史怪诞说


首先,古代欧洲其实也很少有十几层的城堡,但五六层的城堡确实是有的,如伦敦塔。

但同时中国也是存在这种高度的建筑的,如作为军事防御建筑的箭楼(北京正阳门箭楼)以及作为宗教建筑的佛塔(大雁塔)。

当然,与古代欧洲相比,中国高层建筑确实不如欧洲普遍。主要因为以下原因:

1、没有必要:中国作为大一统国家,除了城防和边关之外,是不允许地方私自修建堡垒类型的建筑的。而欧洲古代是封建制,诸侯林立,为保护自己领地,各级贵族都会积极修建城堡。事实上,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如此,也有很多看起来高大的堡垒(姬路城)。

2、中国建筑以木质建筑为主,西方以砖石建筑为主。木质建筑一来承载能力不及砖石,而且容易发生火灾,修建高层建筑存在隐患。即便如此中国古代也有纯木结构的高层建筑,如高约67米的应县木塔,比世界第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还高。

另外,引申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古代砖石建筑不发达。

1、中国古代没能发明水泥。因此如果要保证砖石结构稳定,往往墙体十分厚实,如大雁塔底下几层的墙体更是厚达数米;

2、中国拱券技术不成熟,西方建筑中常见的穹顶在中国古代却很少见。这是因为没有发明水泥导致的一个结果;

3、没有广泛使用的玻璃制品。正如古代可以修五六十米高的大雁塔,但却无法解决内部采光问题,使得砖石建筑作为住宅建筑并不合适,只是用于城防、宗教类以及需要防火的建筑,如作为皇家档案馆的皇史宬。


暮鸮历史屋


起重机!!!欧洲古希腊就使用滑轮起重机,这才是石质建筑的来历。古希腊的建筑也是靠大型起重机建造起来的。中国古代对这方面技术不太重视,不能说不是个遗憾。


哀公问宰我


他们用的科学原理就是滑轮原理……这样解决了巨型材料上下的问题


向先生的晴天娃娃


呃,这个,其实这些城堡不是说建就建起来的。有的城堡建了几百年。一般的也得几代城主的持续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