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当陶朱公范蠡向文种说出这句十二字谶语时,就已经注定了后世几千年屡见不鲜的“过河拆桥”戏码!

说起两汉历史,汉景帝刘启是一个不可绕过的高峰。他上承文帝,修养生息,延续了光耀千古的“文景之治”;下启武帝,削蕃强国,开创了一个民族的无上的荣光。

几千年来,人们说起汉景帝,无一不称赞连连,甚至连一向以“找茬”著称的海瑞同志,也向嘉靖喊着要恢复文景之治。刘启似乎同志是一个“完美”的帝王,他知人善任,布义行刚当得起一个“景”字。

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可是,景帝同志真的没有污点吗?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有没有不愿提及的往事呢?

在小编看来,肯定是有的。最起码在汉景帝的心里,有一个非常不愿提及的人:那个给他启蒙,为他出谋划策,且忠心耿耿的老师——晁错。

熟悉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晁错这个人,他是汉景帝刘启的老师,主张削蕃强国,进而引起了西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诸侯王叛乱。后来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景帝接受袁盎的建议 ,处死晁错以安诸侯之心。

晁错的死,可以说是西汉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政治悲剧,一个满腔爱国之心的忠君谋士,最终却死于“自己人”之手。

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虽然后来景帝无限忏悔,说自己当时误听谗言,以致忠臣蒙戮。可是,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此事,就会发现,晁错的死,并不是景帝的一时糊涂,而是一个早已设定好的平乱“备选方案”。

小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削蕃是早已订好的国策,只是借着晁错之口说了出来;换句话说,晁错本身就是一个“背锅侠”。

当时,诸侯叛乱的直接口号是“诛晁错,清君侧”。因为在各位诸侯看来,是晁错第一个提出了“削蕃”的建议,是罪魁祸首。

可是,我们细读历史就会发现,削蕃一事其实从文帝时期,就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晁错在文帝时,就多次提议“削蕃”,虽然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是文帝的反应非常奇怪:

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资治通鉴》


文帝虽不用其(晁错)言,但奇其才,拔擢为中大夫——《资治通鉴》

而且,我们不要忘了,晁错还有另一个身份——太子太傅。让一个主张削蕃的人来教导未来的皇帝,文帝的心里怎么想,是不是有点不言而喻?

汉文帝为什么这么做呢?

因为“削蕃”是很多封建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任何一个帝王,都不会允许自己治下还有一个法外之地的。

但是,削蕃却是一个非常难搞的事情。搞得好,中央集权,天下一统,比如康熙平三蕃;搞不好,天下大乱,性命难保,比如建文帝。

所以,汉文帝没有轻下决策,但是在他的心里肯定也是非常希望削弱诸王的势力的。

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因为从刘邦立国开始,诸侯王叛乱就屡见不鲜;及至汉文帝以诸侯王的身份承继大统,那些拥有同样身份且自视高祖血脉的王爷们,早就坐不住了;汉文帝在位二十年,就先后发生过多次谋反事件。

可以说,汉文帝对这些诸侯王忌惮已久,意欲除之而后快;并且他早早已经开始谋划此事,甚至连武力镇压的人选已经给景帝安排好了。

文帝且崩,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资治通鉴》

等到景帝继位,立马就将晁错引为“智囊”,并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削蕃”。

如果不是早有谋划,很难解释一向文弱的景帝屁股还没坐稳,就要如此迫不及待地削蕃。所以,“削蕃”虽然是晁错首唱,但是文景两父子其实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第二、只有杀了晁错,景帝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上面我们说了,“削蕃”开始之后,那些早有异心的王爷,立马造反;并且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我们相信,对于出现的这种局面,景帝是早有预见的。

因为,景帝的“削蕃”并不是一刀切,而是“依照法律”,处罚诸王、削夺封地。换句话,景帝是站在“正义”的一方的。

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卬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资治通鉴》

所以,这些诸侯王是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反对景帝的,他们唯一的突破口就是晁错。

结合第一点,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削蕃所引起的最坏后果,景帝一直都有心理准备的,这种准备不仅仅是重用周亚夫这样的武将;更重要的是,把晁错挡在前面,给自己留了一条余地。万一战事不利,“背锅侠”是要提前备好的。

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而且晁错“为人峭直刻深”,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跟朝中很多权贵将军关系都不是很好。

当时,袁盎就是走的魏其侯窦婴(窦漪房的亲侄子,平定叛乱的主要将领之一)的门路,才可以见到景帝的。

人有告盎,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婴入言,上乃召盎——《资治通鉴》

可以看到,杀晁错不仅可以击破诸侯王“清君侧”的借口,更可以安定人心,稳定统治。

晁错之死——揭露腹黑帝王汉景帝的本来面目


至此,我们可以想象:在景帝继位之前就已经决意削蕃,晁错只不过是刚好摸准了帝王的脉搏而已。

景帝作为一个文治帝王,他不可能将事情做绝,所以,晁错成了他与诸侯王之间的一道挡箭牌。削蕃顺利,晁错成了无事;一旦事情有变,晁错就成了第一个祭旗人。这样一来,诸侯王就再也没有理由继续为乱,而且诛杀晁错也可以稳定人心,给予骑墙者一个定心丸。

可以说,当晁错喊出景帝难以启齿的“削蕃”之策时,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兔死狗烹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汉景帝绝对是一个被世人忽视的腹黑大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