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吗?你怎么看?

临池管窥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话说法或提法,这个提法也欠妥。

虽然我个人并非书坛大家可以一呼百应,影响其书坛的走向和定位,但我愿意就自己的一点浅见发表一下我个人不太尊贵、不太权威的意见。

也仅供您参考,能博您莞尔一笑或也足矣。

草书,首先是一种书体。它和其他的书体并存于世,同楷书、行书等并无二致,也并非高出其他书体一筹。说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这个提法首先就欠考虑,或者严重严密程度不够,不够严谨,也不够科学,是明显在刻意抬高一种书体打压其他书体品类,是一种带有明显歧视性的个人误导行为。

尽管草书看起来眼花缭乱,宛走游龙,显得生龙活虎磅礴大气,但它只是一个书者书写到了一定程度的极致反应,也体现了书者强烈而浓郁的个人风格和书写特色。除此之外,并无他解。

不过是由于草书看起来更有那种惊世骇俗的范儿,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和仰慕,但也只是一种书体而已,和其他书体一样,都是在表达一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能量。

一般来讲,习练草书的人,是正体、行体已达相当水准之后才开始的书写创作,确实于自身来说是上升了一个档次,属于自我提升了一个高度。但这只是书者的习练书写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规范而后的创作,自身并不存在高低上下之说。

也有的人开始甫一上手就是进行的草书创作,但这也是极为罕见的个例,不做推广,也不宜提倡。

我个人的观点是:任何一种书体,都存在它的高低上下之说。这只是从习练者的角度出发而言,一开始的书写自然不如天长日久以后的功力深,写出来的字七扭八歪也就自然而然,可以理解了。写到了最后,或者写到一个相当的阶段,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谙熟把握,那就很容易拿起笔来驾轻就熟,显得从容雅致游刃有余。

不单是草书,任何一种书体都存在这种由生到熟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学习书法的精进过程。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完全不包括那些以丑见长的丑书,那只是一种哗众取宠,或者干脆就是沽名钓誉,和真正的书家根本没有可比性。这里也不在讨论之列。


图片来自网络


龙吟148119260


不能说草书是书法最高境界,而因该是草书更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容易激起灵魂的碰撞火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如何将思想融入到书法作品当中。

毛体书法是其中最具特点的,其表现能力就算是没有任何书法修养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得到。

1963年,郭老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权主义的词。当时感动了全国的人民群众。但是这首词的具体内容好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当年伟人因为被感动而随手写下的这首满江红却像东边的太阳,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显得夺目。

这首词得内容是:

\t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t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当时中国刚走出三年得困难时期,但是中苏得关系又开始紧张起来,当时苏联部分官媒连续发表攻击中国共产党得文章,我国得新闻媒体也多次发表文章进行回击,郭老是个大才子,当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词,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坚持对霸权主义斗争到底的必胜信念,同时歌颂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力量。

伟人看后大为感动,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词,对几伙苍蝇、蚂蚁、蚍蜉等害人虫,投以蔑视的目光,给以憎恶得申斥;并意气风发,大义凛然,发出了战斗的号召,显示了胜利的信心。

网友们看到这幅作品的时候,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并且感慨,难怪当时能够无往不胜,有这样指点江山的笔,还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

有人说毛体是最难模仿的,因为毛体并不只是一种字体,他代表了伟人的精神,代表了伟人的灵魂,外表模仿的再像,没有内在的灵魂,也只能是死字。

我十分庆幸自己能够生长在这个年代,能够欣赏到如此震撼人心的书法作品,有些书法作品会让你感到美,让你感受精妙,只有毛体作品能够让我热血沸腾,感受到一种激情四射,喷涌而出的感觉,那是灵魂的交流,灵魂的碰撞。

喜欢书法的朋友不要忘记点赞加关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你的赞赏是我更新的动力。


名庐书社许高鉴


我对书法的定位是:书法是人的精神产品,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不管书法的气象格调神采气韵如何,它最终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一幅书法作品的书风书貌,实际上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字如其人,言为心声,字为心画。这些都是有道理的。

中国书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那么多的优秀书家,有谁给书法的最高境界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呢?看遍整部中国书法史,也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我认为书法是没有最高境界一说的,只有人的精神境界才有高下之分。是人的精神境界决定了书法的境界。试想一下,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心胸狭隘的人,能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诗句吗?他能做出标炳千秋的功业吗?一个连大是大非原则立场都不知为何物的人,能写出颜真卿巜争座位》那样荡气回肠的书法吗?

人的精神情感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表达精神情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阿炳凭着一把二胡,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曲《二泉映月》将自己内心的凄苦愁怨表达的淋漓尽致,李白一首《将进酒》把心中的牢骚和愤懑发泄的痛痛快快。

作为书法家表达性情的最好方式,草书当然是不二之选。当代玩书法的人也真不少,写草书的人更多,但是看了他们的作品,有几人在张旭怀素之上了呢?难道他们的草书也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吗?

没有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书法的境界就无从谈起!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还是先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吧!


98明明德


草书是书法最高境界吗?怎么看?

草书达情,要比其它书体要强烈,从书写上要比其它书体难写。

喜欢草书的少,相比较其它书体,懂草书的更少。草书为何成为最高境界?



创作草书,不单单有性情意气,及成熟的笔法,需要加上笔外的因素,诸如艺术修养,学识丰富。

草书,具有简易,书写速度快,因此有简单的草书符号。

识读草符,运用草符,都需要日积月累。仅仅学到了书写的草符,如何把这些简单的草书符号,通过书者的情性起伏,而连接在一起,承上启下的笔画线条,能够大起大落。所以这种艺术表达形式,自由度比较大,所以对草书笔法就有了高的要求。

草书如何生动化,如何让线条龙蛇状,必有很高的书写技巧。

对于草书没有几十年的沉淀,不会写出抖擞精神。


从书写性的特点,感觉草书就是各种书体的综合。一般草书的书写性,可了解书者的书评有多高,而从楷书来判断书者水平就有偏颇性。

证明楷则与草书之法,有相通性,又有区别性,即草书境,高于楷书境。这是从表达情性表现上而言。

当然对于书法爱好者,有的喜欢其它。另当别论。


狂喜淡墨a




狂草控


书法虽然是精神产品,但首先是一种技术,由技可以进道,才能成为高水平的艺术品。

古来很多书法名家作品,一般都是先技术过硬,然后再精神升华,达到赏心悦目的艺术高度。

如果书法基本功不过关,就算满腹经纶也创作不出书法精品;就如同画家虽然胸有成竹但笔墨不过关就写不出一片好竹叶来。

写草书也是这个道理,和写楷行隶篆体一样,主要在写技术,都需要苦练技术,张芝怀素的“池墨皆黑”和《壹草书》中的衣袖皆黑,都是指苦练技术。楷书,行书同样需要苦练技术,楷书行书写好了容易吗?可能比草书还难。有人说草书特殊,要有高襟怀,大格局才能写好,那么楷书、行书就不需要高襟怀大格局吗?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如何解释?

所以,任何书体都可以达到高峰,要达到高峰都是相当难的,草书并不特殊。

还有就是喜欢写草书,可能与作者性格有些关系,与思想胸襟好像没什么大关系,因为很多干大事的人字写的并不张扬,常以楷书或行书示人,比如曾国藩刘墉。

正所谓“大音希声”。


瀚嵊书画


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的说法,其实太抽象,故引人争议。其次是有些胡乱写草书者粉墨打扮自己,把他自己捧上书法神坛。别人批评他胡写,他反说别人看不透。想把草书搞到神神道道的地步。似乎殃殃华夏,就没有真懂草书之人也。当然此等人士其实是不知何为书法之境界,把书法境界狭隘地理解为某种技法,以为草书说来说去就是使转如何如何,不然他怎会说出别人看不透的言论耒。这里可以告诉众人者,草书的境界是多样的,且都在华夏的经典中,你若懂得如何运用到草书中,你就有了高境界,如果根本不懂,那就根本谈不上草书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培培1898


刘熙载说:“草书尤重笔力。盖草势尚险,凡物险者易颠,非具有大力,奚以固之?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

这样看来,草书是最难的。但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对于个体的人来讲,各人有各人的难处,不可统一,不可强求。

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是讲究“天人合一”,把自然、人体、社会当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在自然、天文、环境上如此,在武术、中医上如此,在生活、伦理上如此,在汉字上如此,在文章诗词书法整体上更是。

西方人喜欢用的分析解剖法,建议在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还是少用,要不然就会丢了灵魂,只得到形体,有时候甚至连外形都得不到。

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中间必有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生”的过程。

有些人在传统书画上,一直讲“线条”,讲“视觉”,讲“冲击力”,我不赞同,纯属西化概念,其实是传统书画精神的表面化。小雅曰:我心写兮。左传云:轮写其心也。按,凡倾吐曰写,故作字作画皆曰写。

艺本于真,只有做到了对自己真诚,不受他人干扰,才能使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貌。

这种理念,一直运用在先人们观察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之中。体现在诗、书、画之中,就是要把整个过程,当成一个有机体来处理,“师法自然”,寻求它的平衡与和谐。这种理念和西方的艺术观是有着明显差异的。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然。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发心变了,一切就都变了。所以书法也好,绘画也好,诗也好,文也好,创作初心一定不能为了“名和利”。愿你我共同坚守。


史介鸿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局限性,个人以为凡书法(涵盖其他艺术领域)本不应设定所谓的最高境界,非要谈,就谈一点我个人的拙见。

从书法的发展来看,经过了实用性到审美需求再到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过程。形式上有正、行、草三大门类,无论是哪种艺术呈现,都是线条的审美观念,且这种审美观念也绝对是大众的、普世的。在这种线条的审美观念之下一定是书写者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或者更直白的说没有最高境界的书写形式,只有最高境界的书写者。

反观整个书法史,正、行、草皆有顶尖的传世作品。比如楷书中首推颜真卿,从中年的劲朗俊美、到晚年的苍劲雄浑,比如《麻姑仙坛》《李玄靖碑》无不是一种自我突破(书写突破+认知突破),但在我看来颜真卿中年的作品和晚年的作品不可比较,更无孰轻孰重之说。认知不同,看着都美。

另外,结合我的学书经验,早先认为草书比楷书难写,到现在恰巧反过来了。这样说不是否定草书,毕竟难写与否与艺术呈现和艺术效果并无关系。只是主观认知上草书容易给人造成难写于楷书的假相。很多人说写好草书是建立在超强的笔感之下的,也确实如此,不过楷书有何尝不是呢?写过楷书的朋友,但凡用心专研,时间久了就会发现,楷书看着容易写起来难于登天,想成化境更是需要长期的学习甚至需要一定的天分。

再者,颜真卿的《麻姑仙坛》《勤礼碑》《多宝塔》等和怀素的草书摆放在同一个空间里,可能喜欢前者还是喜欢后者很多人也很矛盾,在这两者之间非要选出一个更优者甚至沦为悖论。这要看书写者和观看者的审美认知、甚至性格特征是否契合。足见,书法无论是哪种书体都有其至高境界的呈现,不能推草也不推楷。另外,我们今天看到的书法作品,也只是视野范围内的认知,或许还有优于《兰亭序》的行书呈现,优于颜真卿楷书的艺术呈现都未可知,所以,就书法而言并无最高境界一说,我们所以为的最高境界,或许是认知受到了现有的书法呈现的局限性。

所以,与其说所谓书法的至高境界不如说是人类认知的不断进步更为恰当。


一个闲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