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什么样的分销模式会被认定为传销?微商如何规避涉传风险?

微商的发展一直以来都伴随着争议!

2019年1月1日施行《电子商务法》承认了微商合法地位!

同时,微商面临的运营分销模式问题(可能涉及传销犯罪);收入没有如实申报,平台与代理佣金结算成本无法列支(可能涉及偷税漏税);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等等也成为平台发展必须直面的风险!

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就是微商是不是传销?今天合规宝来给大家做下深度解析:


一、微商和传销是一回事吗?

简单说,微商和传销是不能直接划等号的,但为什么微商和传销总被混为一谈?主要是由于两者在多层经营结构上非常容易混淆,再加上不法分子打着微商名义干传销割韭菜。

1、同样的“拉人头”多层级发展模式

乍看之下,两者都是以“拉人头”的多层级发展模式,作为其运行的主要驱动力。可以说,这就是两者边界模糊不清的最大相似点。

微商的经营模式,将制造商和终端消费者中间,搭建商品和服务的中间环节(层级),通过不同层级不同的商品或服务差价,赚取相应的商品或服务的利润空间。

而传销,也是同样通过发展下线人员过程,赚取入门费和层级间的差价。

单从这一点来看,这种多层级的运营模式上,它们几乎没有区别,都是发展下线(下级),都是设立层级差价,层级间也都是密切关联。

2、同样都利用了“熟人关系”

这个很好理解,利用朋友圈熟人效应做信用背书,这是微商得以运行发展的一种“信用保障”。而在传销中,同样熟人(人际)关系,为传销发展提供了“便利土壤”。


二、那么,微商和传销的区别又在哪里?

1、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合法微商,作为电商形式的一种,必然不能存在欺诈行为。表现为:质量合规的产品、合理的定价,真实的经营行为,重在产品的优化和服务的保障。

而传销,作为一种犯罪活动,必然存在欺诈行为。表现为:假借经营名义、虚假宣传产品、设立盈利陷阱、虚高的定价,重在以商品销售作为幌子,以欺诈手段谋取非法利益。

2018年末,被称为当时中国最大微商公司的“摩能国际”因涉嫌传销被立案侦查。魔能国际旗下“国际闺蜜Mall”,表面是一个电商平台,通过层层分级的门槛费,获得层级资格,最底层的店长门槛是399元的护肤品套装。然而,看似有实际产品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空壳。一旦有人进去购买了399的套餐,就发现平台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并没有货寄给你,反而极力地通过各种的技术手段让你开店。

无论是开店套餐A,还是开店套餐B,反正都是399,你交了399元,你就可以开个店。开店以后看起来就有“产品”了,它鼓励你继续拉自己的亲朋好友接着再继续开店。

这就是典型的假借经营之名,虚构产品的欺诈行为,一味地发展下线的同时,却没有实质性的产品支撑。这也是最终“国际闺蜜Mall”被定性为传销的主要原因之一。

2、是否以销售(商品)为利润来源

合法微商的利润来源,必然是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利润所得。

而传销的利润来源,是加入时的“入门费”、发展下线时的“人头费”。

正常一个推广者可以直接推荐商品的用户数量也非常有限,而层层分级,层层提成模式极具诱惑力。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分销客,通过传播,发展下级分销客,从而赚取佣金,在收入层次上,这个模式依旧是金字塔,越靠近顶端,收入越高,而下面的群体,则是“上位者”赚钱的渠道。

在很多像摩能国际这样的传销活动实际案例中,看似有着实际的产品销售,作为利润来源,然而,“传销行为赚取的层级差价”是要远远大于所谓的“产品销售利润”。

因此,运营分销模式的主要盈利手段是人头费还是产品销售利润,这一点至关重要。

3、是否重视消费者保护

这一点,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正常的商品经营中,消费者是一个核心的地位存在。任何一个商家主体,对于消费者的保护都是重视的。表现在具体的如何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升产品口碑等等。

而在传销中,获利是核心,产品姑且都存在造假,又何谈消费者保护呢?


三、解决涉传的核心要素

微商本质是门生意,一门生意到底合法不合法,还要讲究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总结一下解决涉传问题的核心要素:

1、设置0门槛尤为重要

2、需要有实质性服务内容才可有实质性收入,并留痕

3、商品市场性价格合理

温馨提示:微商作为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它本身不违法;但新的模式,必然带来各种新的问题。是同别的经济主体一样,微商也要遵守相关法律的明文规定,一旦越界,那么就将涉及违法犯罪问题。平台经营者一边要抓增长,同时也要注意风险隔离!


合规宝: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微商、社交电商财税合规的服务平台。可为微商、社交电商平台、网红主播等提供税务筹划、佣金结算、核定征收等全套财税合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