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发生过“湖广填四川”,四川成都这里的人可能来自哪个地方?

天府阿南哥


“蜀道难,难不住君从湖广来”



四川民间向来有“湖广填四川”的说法,发生在元末明初及清前期“湖广填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移民运动。这场移民运动规模大、时间长、涉及地的移民人数众多以及移民的来源地广泛,它对四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四川成都这个地方的人可能来自于哪些地方?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湖广填四川”这场大型移民运动。

“湖广填四川”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元末明初,一大批湖广人为躲避战乱迁徙到四川,即“避乱入蜀”;第二阶段发生在明末清初,政府有计划的向四川移民。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背景

  • (一)元末明初的大移民
  1. 南宋后期,蒙宋双方在整个四川地区尤其是长江三峡地区展开剧烈的拉锯战。数十年的战争对于四川来说其摧残程度是无以加复的。当时,战乱使得大量的四川人民逃匿隐蔽不归使得四川人口数量减少;其次,元蒙统治者对外忙于战争掠夺,对内分划民族等次,实行超经济剥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口是不可能增长的。到了元朝末年,四川不少地方仍然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这实际上为第一阶段的“湖广填四川”提供了广阔的接纳空间。
  2. 明朝初期,蜀地常年战乱,在朱元璋夺回了明玉珍手中的四川后,政府强制入川。从加强统治的角看,明初向四川的人口移徙,有着执行伐蜀的军事计划的最初目的。其次,明朝平定全蜀以后,征服云、贵少数民族地区成为了明朝下一步的军事目标。此时湖广、四川有着增强成为备兵取云、贵的后方基 地的军事战略地位。有计划的向蜀地移民成为攻取、平定西南地区的重要举措。
明初政府有计划的向蜀地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是因为四川因常年战乱导致地广人稀,缺乏生机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在政治以及军事上的战略地位。

  • (二)明末清初大移民
一方面,明末清初,在四川长达30多年的连续战乱,四川几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得其人口锐减:

先是明末农民起义张献忠攻打四川,与南明军队作战,后来南明军队又困守四川与清军战斗。清初吴三桂等“三藩起义”又攻入四川,清廷灭三藩又将四川卷入战火。大大小小的战争使得四川人口快速减少,形成“官民庐舍,劫火一空”“人烟久绝,尽成污莱,山麋野猪,交迹其中”“城中茅舍寥寥,询其居民,大多秦人”的局面。

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上,连续的三十多年里,地主杀起义农民,农民杀反动地主,满人杀汉人,汉人杀满人,“杀得鸡犬不留”。清初的《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另一方面,移民迁出地人稠地狭。鄂湘赣闽等省,在经历初清几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已经出现人多地少的社会矛盾。此时,正处于政府鼓励提倡移民的大背景之下,随之便是大量的自愿的移民涌向四川。

由于农民起义,藩王作乱等因素,导致移民迁入地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而移民迁出地人稠地狭,推动了此次大规模移民运动的出现。

四川填湖广移民人口来源概况

首先看元末明初大移民进入蜀地的湖广人,主要有三种:一是:“因战避乱”的湖广人;二是跟随明玉珍入川的湖广人;三是明初被流放的元蒙降兵降民。其次看明末清初湖广人的大量入川情况:其一,跟随张献忠入川的湖广人;其二,清初入川开垦的湖广人;其三,逃荒入川的湖广人;其四,从事手工业劳动和经商入川的湖广人,等等。除了两湖地区的移民,还有江西、广东、福建等地移民同时也参与了这次移民四川,且所占比例不小。但由于两湖地区距离四川较近,依旧是填川人口的主要来源。

根据研究表明:清初的移民主要来自于湖南、湖北、江西、陕西,两湖地区和江西地区的移民占了总移民的60%。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四川总人口达到1000万,移民人数约占60%。

整个明末清初的移民达一百多万人,有一半来自湖北、湖南。其中湖北约有30万人左右。据《光绪广安州新志》提供的数据:

湖北黄、麻籍占入广安州人数的26.64%。湖北、湖南合计约占60%。

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清代四川地区移民的主要来源是靠近四川的两湖和江西地区。并且,移民到达的地方,大多是像成都这样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乾隆四十年以后,四川移民分布的区域和比例也稳定下来,一直持续到现在。

成都这里的人可能来自于哪个地方?

如今的川蜀大地上的川人十之八九不是本土川人,并且成都的人口来源在清末《成都通览》就曾描述:

“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自乾隆四十年以后,四川移民分布的区域和比例也基本稳定下来,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如果这个统计是正确的话,那么,现在四川成都的人就可能来自于湖北、湖南、河南、山东、陕西、云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山西以及甘肃。欢迎四川的读者们来给我们磕磕你的祖上是从哪里迁来的,或者讲讲从祖辈那里听说过的关于迁徙的故事哈。


青花瓷一般制作精美却又色泽淡雅,青铜器一样体量厚重而又造型独特,这是苏木看到的历史,愿与你一起共赏。


认准飞扬的专属logo,点关注,不迷路!

参考资料:《蜀道难,难不过湖广填四川》李少婧 《“湖广填四川”:背景、进程与影响再窥》王征 《湖广填四川移民历史研究》张颖玲


历史飞扬


古语有云: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今川渝之地,据族谱记录,有70%的人来自湖广孝感乡。

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起兵造反,张献忠在四川大开杀戒,导致四川人口稀少。政府就动员附近的湖广行省的人员移民到四川,尤以湖北麻城孝感乡人居多。

故土难离,老百姓并不愿意搬迁,迫于政府压力,也只好移民。为了防止逃走,当兵的把老百姓手两两捆在一起,形成一字长蛇之势。可人不免三急,所以上厕所的隐语就是“解手”。

古之湖广行省,今之湖南湖北。明朝时期,全国分为十三个行省。

明朝时期,湖北麻城分为四个乡,分别是仙游乡、孝感乡、太平乡、亭川乡。而孝感乡都在今麻城市鼓楼街道办下属的沈家庄村,该村由四个自然组组成,100户人家,5000多人组成,镇不像镇,村不像村。孝感乡都指的是孝感乡的行政所在地。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湖广填四川与江西填湖广,都真实存在,但是没有必然联系。湖广填四川发生在明末清初,而江西填湖广发生在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当皇帝的第一年。朱元璋起兵时,主要对手是陈友谅,而陈友谅本人,以及手下人士兵都是湖北人,战争后,十室九空,因此有江西填湖广一说。

图一麻城古地图。图二,孝感乡都牌坊,图三麻城移民公园祭祖殿堂内部图,图四麻城移民公园牌坊,麻城移民祭祖殿。







古迹遗风


关于客家移民的地理分布

简单点说,入川的客家移民尊循的是"先来后到"的原则。如以粤、闽籍的最多,又以客家人为主体,但是,这两地的移民是湖广籍移民人川后,才大批入川的。

先到四川的湖广籍移民因为当时的政策是自由占地,当然是要选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的土地落户居住。

后到的粤籍移民一看风水宝地遭占完了,一声叹息,只有採取租佃好田土地耕种,或者向边远山区发展,所以粵籍移民与先到的湖广籍移民相比,多定居在山区、丘陵或者成都平原的浅丘地带。

具体分布为:

在成都平原的周边浅丘陵或者丘陵地带,以成都为中心例,客家人分布在"东山区",即龙泉山脉、邛崃山脉交界的地方,有金堂、新都、成都市的龙泉驿区或者在成都平原上的淺丘黄土地带如简阳、资阳、资中、内江等。

目前,成都市郊的洛带古镇就是著名的旅游
景区,这里是东山客家人为主的一个聚集区,仍然较好的保留了客家风格的建筑、庙宇、会館和白墙青瓦的民居风韵。

而居住这里的廖姓客家人较多,他们大致来自于河北平乡,河南唐河,福建汀州、上抗、宁化,广东新宁。

还有叶姓,傅姓、钟姓、包姓、周姓、崔姓等。
笔者曾在这个区域生活了较长时间,他们的客家话我们根本听不懂,同时也可以一口流利的成都话。

写几个真正的客家话,大家翻译一下:

镬头一一

走归一一

媛子一一

啀一一

夹公一一
本文参考书目巜四川的客家人》

自己答题。


良人执戟2


明朝万历六年,四川总人口达到600万之多。到了明朝末年,经过张献忠屠川、清军和明军的厮杀,再加上四川地区的虎患、瘟疫,到1685年前后,四川人口锐减至不足50万,——合全蜀数千里内之人民,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湖广填四川真正开始,是在康熙时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发了一道圣旨:在四川境内,只要愿意去垦荒,开辟出来的土地就归自己所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临近四川的两湖、两广、陕西以及福建、山西、云南、贵州等省的移民开始大量进入四川。湖广填四川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顺治、康熙、乾隆、嘉庆,历时100多年。


在成都地区,湖广填四川移民过来的人主要分布在龙泉、金堂、新都、青白江等地,而在这一带的移民绝大多数为客家人,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很多客家人的生活习俗,而且普遍都会讲客家话,他们往往对“内”讲客家话,而“对”外则讲四川话,这也算是成都这个国际大都会的一大特色吧!


流浪小夜曲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过去了350多年,但是引发“湖广填四川”的那段惨痛经历,至今追忆起来依旧给人惨不忍言的沉重之感。因为那个阶段,让曾经繁华的“天府之国”变成了荒凉的“地狱之地”。

据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六卷本记载,崇祯三年,四川人口有735万,但是到了清初仅有50万(其它史料有7万和8万之说),而近百万的成都城中人口已不足万人。

可见,明末清初的数十年间,四川人口死亡超过了90%。据现任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元史研究会理事介绍,移民前繁华的成都城竟然变成了“城中杂树蓊郁成林”的难见人烟的荒凉之地。又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蓝勇讲,广大的成都平原:“城市鞠为茂草,村尽变丛林”,至少有50%的肥沃土地被灌木、丛林、茂草覆盖。

另据《明史》记载:明朝末年四川人口约为1000万,但是被张献忠屠杀的近乎灭绝。到了1661年,四川只剩8万人。例如:张献忠“性狡谲,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无论从张献忠想要统治四川,需要百姓提供军助方面来讲,人杀完来了,谁来养活自己的军队;还是从张献忠死后清军耗时长达13年才占据四川来讲,如果四川人口几乎被张献忠杀光了,又何用13年之久才攻下四川。

再据《蜀龟鉴》记载:“清军败奔雅州、名山两地,民间谷、豆、荞麦尽掠,鸡、鸭、牛、羊尽杀,瓦屋茅舍尽毁。遗民万不遗一矣。”

还据明清史研究家李光涛所著的《明清档案论文集》记载:“清人之杀人比之流寇之杀人,更残忍,更无数。”

当然了,当时瘟疫也是造成四川人口锐减的一大原因。

或许因此,清朝才会篡改《明史》中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的缘故吧,但却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难有准确数据。

168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为解决战乱造成的巴蜀大地荒无人烟的紧迫问题,这才上书康熙,提出“以湖广之民,填实四川”。不久,一场历史罕见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拉开了序幕。

后来,到了嘉庆年间,成都地区曾流行一首《竹枝词》:“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便是对四川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移民现状的真实写照。

由此,也可看出,成都人主要来自湖北、湖南、陕西、江苏、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同时,对于成都人的来历,在清末《成都通览》中曾有描述:“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在移民入川的少数民族中,排前十位的有:藏族、回族、彝族、羌族、土家族、满族、苗族、蒙古族、壮族及白族。

迁入的姓有:湖北的罗、黄、张、萧、廖、谭、徐等姓,湖南的唐、汤、周、刘等姓,陕西的弓、喇、陈等姓,福建的庄、简、林、游、魏、雷、陈等姓,广东的蓝、陈、廖、严等姓,江西的罗、曹、汤、牟等姓,贵州的白、胡、樊、舒等姓;河南迁入的王姓等。

以上,便是“湖广填四川”后成都人的来历。

那么,成都的土著人又是怎么来的?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周朝先祖周太王从陕西岐山迁“成都”,一年后成为村落,两年后成为城邑,三年后成为都市,从而得名成都。而蜀语“成都”的读音为“蜀都”,因此也有蜀都之称。

所以,成都最早的土著人应该来自陕西。

再后来,到了东汉末年,又有了湖北人(如:刘焉、廖化、傅肜、马良、霍峻、董允等),陕西人(如:马超、马岱、法正、孟达等),山西人(如:关羽等,有虎女为之香火),河北人(如:刘备、张飞、赵云等),山东人(如:诸葛亮、伊籍等),河南人(如:黄忠、魏延‘应无后人’、李严、邓芝、费祎等),云南人(如:吕凯等),湖南人(如:蒋琬等),甘肃人(如:姜维等),重庆人(如:颜严等)等。

当然,还有历朝历代四川人口的不同变化。


祥子谈历史


据《四川通志》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统计,经历过大规模战事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康熙接二连三接到四川地方官的奏折,正式颁布《康熙三十年招民填川诏》,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并施行了一系列填四川的优惠政来。一、鼓励外省移民入川恳荒,凡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二、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等。三、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相联系。四、对移民恳荒地亩,规定5年才起征税,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并上户籍,编入保甲。

当时移民入川有4种形式:1、奉旨入川。2、求生存入蜀。3、经商入蜀。4、强行迁徙。全国包括湖北、湖南、广东等十余个省的移民相继到四川定居,其中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移民入川总人数约100多万人中,湖南、湖北的人数最多,而在湖北移民中麻城移民又占居重要地位。所以当时成都话又叫“湖广话”,湖南、湖北简称湖广。可见,这就是湖广移民成都的见证。

在移民填四川中客家人入川影响较大,成都市周边龙泉东山五场以落带为中心,包括清泉(廖家场)、龙潭寺、石板滩、西河场。木兰(门坎坡)等也都是客家人集居地。客家人大多从广东、江西、福建 、湖南、湖北、贵州等地迁徙而来的。以广东客家人最多,这些移民们扶老携幼,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排除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千辛万苦来到四川。这些客家人大多集中在成都东郊。

在大移民填四川中,各省占入川移民总数百分比是:湖南、湖北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 。

三百年以前的”湖广填四川”给四川带来了不同领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多数四川人的先祖!很多地方都有会馆,这就是大迁徙的有力史证。


一叶轻舟85


成都市出了龙泉洛带地区,还有青龙场龙潭寺多


五哥92


我们是福建龙岩龙门陈姓(黄陈)崇德堂


陈川蓉


听我爷爷说,我们祖上是湖北过来的


小飞鱼1113


谁知道呢?你信清史就去看!反正我知道的成都人老家(东门)有内江,资阳,资中等川中人多。西门满人多,北门菜籽花花非黄非黄的多,南门就不好说了!总之老成都人来自四面八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