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山城重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武汉的战略地位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当日,为确保下阶段武汉会战顺利进行,中国空军主力主动退守汉口、武昌、南昌一线,并在苏联援助下开始换装新引进的苏式飞机,仅驻武汉的战斗机最多时就达67架。

为提高获取情报资料能力,密切监视敌机动向,中方以庐山、南昌、上饶、宿松、黄陂、孝感等地为要点,沿线各乡里、城镇为基础,遍设绵延不绝的对空监视哨网络,又透过情报机构,在敌机场附近派出谍报人员,密切监控敌机动向。航委会军令厅在汉口江汉码头设有作战室,负责接收各地情报,并指挥各机场适时转入各级战备。敌机从南京、合肥等基地起飞后,很快就会被中方监控人员发现,并透过各种方式直接报告给武汉航委会作战室,坐镇的地面总指挥官、作战处处长可随时下达指令,各机场紧急起飞应变。凭借防空监视哨预警系统,至少可争取10—30分钟的应变处理时间。


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上图)《武汉防空总配备及判断敌机攻击来路图》


谁能取得空优高度,就掌握了制空权,这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关键。由于日机数量及性能皆优于中方,且主动出击,中方被迫转入防御态势;加上日方欺敌战术,或天候限制等因素,影响中方情报的判断。时常警报不断,飞行员疲于奔命,却不见日机来袭;或紧急警报响起,日机已临空,出现来不及起飞,低空遇袭的情况。虽有防空预警系统,但指挥官的判断、紧急起飞令下达的时间,亦是空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随着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加入和苏制机的换装,至1938年年初,全面复苏的中国空军已经拥有战斗机230架、轰炸机160架,总计390架。2月,在汉口、孝感基地配置飞机85架,包括波雷宁轰炸机大队的31架SB轰炸机和伊万诺夫大尉的I-16大队。科兹洛夫大尉的SB轰炸机大队及布拉戈维申斯基统一指挥的I-15、I-16机大队则配置在南昌。

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2·18”空战

2月18日,武汉地区晴空少云,江面风平浪静。10时,日本海军第1联合航空队以木更津航空队的9架96陆攻、鹿屋航空队6架96陆攻由桧贝襄治大尉(与三原元一少佐称为陆攻队的双璧)率领,在第2联合航空队12架96舰战的掩护下,分别从南京、芜湖两地机场起飞,于安徽和江西交界处交会后,组成混合大编队,沿长江奔袭汉口,主要目标是汉口机场。但途中有1架舰战因故障被迫退出,实际参战的战斗机只有11架96舰战(第12航空队5架,第13航空队6架)。因第1、第2联合航空队在淞沪、南昌已折损不少优秀的指挥官,只得让已经接到命令回国的第12航空队舰战队分队长金子隆司大尉临时指挥。

18日早晨就陆续有警报响起,午前,据报敌机10余架疑似进窥成都,便派第23队飞往汉口东北方的孝感,准备拦截回程的日机,但未发现敌踪,便降落加油,再匆匆赶赴汉口。12时再度接到警报,第4大队即刻进入待命状态,由李桂丹指示作战编组。第4大队大队长李桂丹担任领队长机,以第22队4架为第1战斗群;第22队队长刘志汉率7架为第2战斗群;第21队为第3编组群,在6000—8000米高度掩护;第23队为第4战斗群,从孝感飞回参战。


因日机飘忽不定,中国飞机起飞时间难以定夺,直至12时45分,上级才令起飞,第4大队下属第21队10架I-16、第22队11架I-15从汉口升空迎敌。总领队李桂丹等4架起飞3分钟后爬升时,3号机张光明即发现后上方高空有日机群,迅速靠近李桂丹以手势示警,但李桂丹仍以大仰角爬升。

从东北方向直扑汉口的96舰战编队高度4200米,12时52分发现右下方中国机群,高度大约1500米,距离约2000米,共有I-15战斗机12架正在爬升,日机迅速解散大编队,分为4个紧密协作的3机编队(其中1队只有2架飞机),居高临下发起突袭。第12航空队的5架舰战攻击靠前的李桂丹以下6架I-15,第13 航空队的6架舰战则咬住另外5架I-15。

遭到突袭后,中国机群顿时大乱,飞行员纷纷转入俯冲以求获得速度甩开日机,但咬尾的日军飞行员也都是老手,急切之中很难摆脱。张光明见情况不妙,立即做侧滑飞行,以避中弹。李桂丹则试图摆脱攻击,向汉口机场返航,但对方紧追不舍,在机场上空,其座机的油箱被小林二空曹和桥本二空曹联合击中爆炸,李大队长当场阵亡。

群龙无首的第22队升至2000米,巴清正、刘志汉、吴鼎臣、王怡等4架飞机被相继击落,2号机郑少愚、4号机张光明呈螺旋状下坠,后者陷入群敌围攻,以单机采取连续性的大动作特技翻滚飞行,脱离战场,倾斜迫降机场,发现被击中29处,经检查中弹竟达210余发。

危急时刻,从孝感起飞的第23队队长吕基淳率7架I-15前来援助,但如此添油式盲目增援,加之在空中缺乏有效地相互配合,很快陷入苦战,在混战中被分割包围,在局部被日机编队以多打少,长机吕基淳遭围攻击落。

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上图)苏联援华的I-15(上)、I-16(下)战斗机


董明德率第21队的10架I-16匆匆赶来,吸取之前教训,凭借速度优势,先爬升到3500米占据高度才投入战斗,在汉口机场的西北方与敌遭遇,俯冲驱逐日机并掩护友军I-15双翼机,这才逐渐扭转颓势。第21队的董明德、杨孤帆、柳哲生与第23队副队长刘宗武协同作战首开纪录,击落96舰战1架。柳哲生在协同战友击落1架敌机后又单独击落1架敌机。混战中,日军指挥官金子大尉被击坠。13时25分,日机因燃料有限已到回航时间,且弹药即将耗尽,开始撤退,双方逐步脱离接触;第4大队在13时30分左右回航降落。

这场大规模空战仅持续了12分钟,中方宣称己方损失5架的代价击落10架96舰战,1架中攻。日方则称击落15架I-15(含1架不确实)、2架I-16、1架重型轰炸机,计18架。日方承认损失4架96舰战,日军第2联合航空队第12航空队分队长金子隆司大尉、宫本繁夫1空曹、早川广治3空曹及第13航空队滨田稻雄1空兵战死。

据时任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金巨堂等人呈报的密电,中方寻获4架日机残骸,这和日方的实际损失完全一致。中方大队长李桂丹上尉、队长吕基淳上尉、飞行员巴清正少尉、王怡少尉和李鹏翔中尉等5人殉国。吴鼎臣误撞李鹏翔后跳伞,刘志汉坠机跳伞,王玉琨迫降着陆时翻覆,损失已达8架。

“2·18”空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队嚣张气焰,此后一个多月,不敢再进犯武汉。


本文摘自《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


武汉从来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加油!“2·18”武汉空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