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明朝的特务机构最大最多?

南渡唐后人


【無古無今】


历朝历代的一些君主为了加强皇权和巩固统治地位,都或多或少的设置过一些特务机构来监察天下,比如唐武则天时期的“内卫”、宋朝的“皇城司”,明朝的“锦衣卫、东厂”和清朝的“粘杆处。”

而在这些特务机构,或者说朝代里面,明朝的特务机构是最强,也是最大最多的,这一点与明朝的皇帝与政治体制是有很大关系的。

布衣天子心中的顾虑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真真正正的布衣天子,而且他是历史上所有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为贫贱的。

正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就紧抓手中权利,不允许有任何人染指其权利,所以他撤中书省、废丞相,将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开国功勋杀了个干干净净,因为这些人对皇权产生了威胁,或者说有可能在未来对皇权产生威胁。朱元璋自然是不允许这种事发生的,所以他出手将这些直接扼杀在了萌芽之中。

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利,为了建设更好的大明,朱元璋特设立了一个新部门,这个新部门直属皇帝,那便是“锦衣卫”了。


明朝第一个特务机构:锦衣卫

锦衣卫,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原来的天子“亲军都尉府”改置为锦衣卫。并授锦衣卫“刑狱侦缉”之权。这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区别于其他各朝特务机构的特殊之处,锦衣卫拥有着自己的诏狱。

正因锦衣卫拥有自己的诏狱,所以他们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而且不必经过如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构。这就是锦衣卫的强大之处。

而前面已介绍过朱元璋为何设立锦衣卫的原因,他是为了加强皇权而设立锦衣卫,在后续的一些朝堂大事中,锦衣卫着实是出过力的。比如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郭桓案”与“空印案”中就有大量锦衣卫人活跃其中。

再如监察天下和百官,家丁仆从、贩夫走卒,都有可能是锦衣卫的校尉,朱元璋也是借助的这些人才做到的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不过在洪武后期,功勋贵戚已经被朱元璋屠戮了个七七八八,而锦衣卫也遭到百官的忌恨,于是朱元璋便有意的削弱锦衣卫的权利,最直观的便是废除了锦衣卫的刑狱之权。

直到靖难之后,急需巩固地位的朱棣才重新启用锦衣卫,甚至又成立了一个新特务机构,“东厂。

明朝第二个特务机构:东厂

东厂与锦衣卫不同,东厂的首领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而且东厂的权力更甚于锦衣卫,这也埋下了明朝宦官干政的祸根。

朱棣是通过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虽然他通过《皇明祖训》给自己的造反找到了一丝合法性,但天下人却不会这么想。

“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皇明祖训》

此时建文帝尚未确定是否身死,不论是在朝堂,还是民间,对于朱棣多有质疑指责之意,为了巩固统治,打压朝中异臣,朱棣起用了锦衣卫,并授予锦衣卫更大的权利。

我一直认为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孙中,朱棣是和他最像的一个,同样的雄才大略,同样的刚愎雄猜。朱棣甚至连那直属皇帝的锦衣卫都不信任,因为在靖难过程中,朱棣受到过宦官的帮助(建文帝对宦官非常苛刻,于是在靖难中,皇宫里的宦官常常为朱棣通风报信),于是朱棣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由自己亲信的宦官担任其首领,这便是东厂的由来。

东厂的权利更甚于锦衣卫,可在不经司法机关批准的情况下,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甚至于同行锦衣卫。

因为明初两代帝王对特务机构的重用,所以这两个机构一直延续了下去,特别是在经朱元璋改革后的政治体制和明朝中期发生一些大事之后,帝王无法完全放弃这些特务机构,况且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发挥了作用的。


(1)特殊的政治体制使特务机构的重要性加强

上面介绍过,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通过“胡蓝之狱”(胡惟庸与蓝玉案的合称)将有功的大臣屠戮一空,并且借助胡惟庸造反一案顺势将丞相制也废除掉了,从此大权都在皇帝一人之手。

而没有了丞相的辅政,皇帝的担子不免也重了起来,将来不管是面对谁,皇帝都必须独自面对,所以皇帝会重用那些特务机构,因为他们只向皇帝负责,作为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帮助皇帝看这个朝堂,看这个天下。

(2)“土木堡之变”使皇帝无力对抗整个朝臣系统(文官集团)

朝臣系统,也就是“文官集团”,在洪武与永乐时期是不会有大臣敢于对抗皇帝的,因为这两位帝王都是心狠手辣之辈,但后面的皇帝并没有两位先皇厉害。

特别是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支持皇帝的“功勋贵戚”(武人功臣集团)大多战死于土木堡,皇帝失去了在朝堂之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所有事都不得不向文官集团商量,甚至妥协。

因此,皇帝将目光放到了另一个群体身上,那便是宦官。扶植宦官来帮助自己抗衡整个文官集团,或者说扶持宦官来平衡朝堂上的势力。而东厂作为宦官群体的重要机构,自然不会被废除。甚至在成化和正德年间还发展出了“西厂”与“内厂”。


明朝的特务机构自然是最大最多的,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大明灭国,明朝的特务机构才算是烟消云散。

结束语

在历史上,向明朝这样有深受皇帝信任的特务机构之事是不多的。因为各种因素,使皇帝不得不重用这些特务机构,并且渐渐习惯了他们的存在。

但特务机构并不一定干的都是祸国殃民的事情,就如锦衣卫的探子藏于天下四处,甚至于外国。而这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外面打探情报,如万历年间“援朝抗倭”一战,锦衣卫在打探军情上就有很大的贡献。这也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得到重用的原因。

存在即是合理的,皇帝也不会无缘无故容忍几个祸国殃民的特殊机构存留,自有其在的道理。


無古無今


为什么有人说历史上明朝的特务机构最大最多?

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皇家王朝,为了达到“家天下”的目的,为了能永久坐拥江山,都会设立很多且形式各异的国家机关和特务机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历朝历代都会设立特务机构。

明清时期是特务机构设置的一个顶峰,尤以明朝最为明显。明朝的特务机关不但在数量上最多,而且在加强集权统治所起到的作用上,都是空前的。听小哲说来。

一、大明第一个特务机构——锦衣卫

《明史》:“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 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

锦衣卫是大明特有的军政情报搜集机构,其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改革驻守京城的部队(禁卫军),建立12个亲军卫,其中一个亲军卫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首领称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亲信的武将担任,直接对皇帝负责。锦衣卫除了做好皇帝的护卫之外,还负责巡查、缉捕。锦衣卫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直接避开一般的司法机构,对皇帝钦定案件进行逮捕、刑讯或处决。

锦衣卫一度存在290年,朱元璋后期将其废除,但明成祖朱棣又将其恢复,直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正式标志着锦衣卫的终结。

二、历史上最大、最早的特务情报机关——东厂

明朝十六帝属朱元璋和朱棣最具胆识和作为,由朱棣开创的“永乐盛世”在大明王朝和中国历史上都是很突出的。但我们知道,起初的朱棣只是燕王,他的江山是从侄子建文帝手里抢来的,于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东厂就诞生了。

东厂,即东缉事厂,是一个官署机构名,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首领由皇帝亲信的宦官担任,称厂主和厂督,其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

东厂起初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权力,但到了明末,东厂也设立了自己的监狱,所行之处持有皇帝的“驾帖”,代表皇帝行事,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可以不经过司法机关,直接缉拿臣民,明中后期他们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导致大家敢怒不敢言,自此也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开端。

三、一度废立的庞大侦察机构——西厂

西厂,即西缉事厂,也是明朝特有的官署机构。明宪宗朱见深为了加强侦缉力量,于是在成化十三年(1477年)成立了一个新的侦察机构——西厂。明宪宗任大太监汪直担任首领,称为提督,皇帝钦定校尉人数多东厂一倍。

西厂与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西厂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西厂本来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情报,但随着汪直的利欲熏心,热衷“搞事”,他私下拼命构置“大案、要案”,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贫民百姓,一旦“出言不逊”或有其他“不敬”,就会招致杀身之祸。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搞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后来辅臣联名上书,明宪宗撤销西厂。但由于朱见深比较倚重汪直,加上奸臣戴缙上书吹捧,正德元年西厂又重新恢复。随着汪直权力的无以复加,最后终于引起了皇帝的注意,西厂经历短暂的复出之后又被撤销。

翻开明史我们知道,西厂最后在朱见深孙子明武宗朱厚照执政的时候,又被恢复设置。朱厚照慵懒朝政、生性好色,对大太监刘瑾言听计从,所以西厂恢复的时候,刘瑾顺利掌权,而且职能不变。

四、宦官的私人稽查组织——内行厂

除去上面所描述的三大特务组织以外,内行厂又是什么来头呢。我们知道,大明的兴衰荣辱与一帮宦官脱不了干系,如上面提到的西厂刘瑾,他就是“八虎”(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之一。朱见深之所以信赖这几个人,主要是因为自己的上台得到了他们几个大力帮助,所以对他们才言听计从。

西厂恢复以后,八虎之一的马永成掌控东厂,八虎成员谷大用掌管西厂。随着东西厂权力的越来越大,此时刘瑾虽然作为大太监,但觉得局面已难以掌控。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权力统治,刘瑾瞅准时机,成立内行厂。

内行厂自成一派和体系,在刘瑾的带领下,侦缉和监察范围已经超过厂卫,且直接听命于刘瑾。内行厂仅存五年,但所办冤假错案也让世人为之惊叹。

《明史·刑法志三》载:“得颛刑杀,擅作威福,贼杀良。”

正德五年,随着刘瑾的倒台,内行厂被撤。

不难看出,在大明王朝,由于宦官擅权和干政,导致了一系列的特务机关的产生,其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在历史上都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对于大明王朝的这些情报特务机关,您有何想表达的呢,欢迎关注@山城小哲,欢迎点评,一起品读。)


山城小哲


明朝大名鼎鼎的锦衣卫,东西厂。

都算是特务机关。

是不是历史上最多不好说,但是绝对算是出了名的特务王朝。

明朝早期的特务检校只是密探性质,并无捕讯之权。朱元璋为使侦探、拘捕、刑讯一体,于洪武十五年在拱卫司的基础上设立锦衣卫,赋予专门巡察缉捕审讯政治要犯之权,下设镇抚司,办案可越过司法部门。这锦衣卫,便是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一把刀。

朱棣篡位后,为镇压建文帝旧部,不仅恢复锦衣卫,又增设东厂,特命心腹太监提督。至成化年间,明宪宗为强化特务统治,又新设西厂,仍由太监提督。明武宗正德元年,武宗不仅恢复曾一度废止的西厂,再建一个内行厂。至此,大明一朝的特务机构形成“三厂一卫”的格局,其组织之庞大达到顶峰。

影视作品表现的也很多,东西厂的太监那可是影视剧里的香饽饽。


中庸之道需修炼


因为明朝朱元璋执政后废除了丞相制度,对当时的许多大臣并不信任。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设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担任首领,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特令锦衣卫掌管刑狱,赋寻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标,设立了明朝最大最早的国家特务监察机构(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权力右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滥督缉拿臣民,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大臣、百姓都可以先斩后奏,从而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范围遍及京师各地。

无论设立多少特务机构,都是当权者为了自己能够长久统治所釆取的一种策略罢了。


王玉洁507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政治需要,为了加强自己的中央集权,所以才将皇宫的禁卫军亲军都尉府改为锦衣卫。

笔者将通过还原历史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锦衣卫组织


第一,朱元璋为了保护自己手中的权利,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锦衣卫组织。

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就如同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俄罗斯的克格勃一样,隶属于国家的核心机构,表面是侍卫,其实干的是特务的工作,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工作。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锦衣卫的统领被统称锦衣卫指挥使,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些人都是皇帝的身边的亲信和武将来担任,他们直接授命于皇帝,不受任何人节制,有便宜处理事情的权利。

其次,朱元璋是白手起家的,做过乞丐,做过和尚,他见过明间的疾苦,也知道元朝怎么亡国的,因此他设立锦衣卫不仅仅是为了约束群臣,更是为了听到民间的声音,从而更好的做出决策,

因此说,朱元璋设立的锦衣卫的初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权利。

<strong>

朱元璋因为自身的经历,因此才会设立锦衣卫制度


第二,明成祖朱棣,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设立东厂,加强了自己的统治能力。

朱棣通过兵变的手段,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抢夺上了皇位,但是在攻进皇宫的时候,没有找到建文帝的尸体,就又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一来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而来控制权利,毕竟自己的皇位来的不合法,他需要用锦衣卫来监视群臣的一举一动。

其次,朱棣设立东厂,使的宦官专政的时代又死灰复燃回来,东厂,即东缉事厂,所属职能就是特务组织,凌驾于锦衣卫之上,而且宦官一直皇帝身边,也方便控制,这就是

朱棣设置他的初心。

因此说,朱元璋是特务组织的开创者,而他的儿子则是这种制度的延续者,并且在次之上把它发扬广大。

<strong>

朱棣设立的新的特务机构东厂

<strong>


向日葵爱历史


明朝常被后人讥讽为「特务治国」,不但设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五花八门的特务组织,而且这类一般认为见不得光的机构,在明代都是公开运转,并不避讳。

这种现象并不寻常,在汉、唐、宋、元等朝代,皇帝同样会培植密探,以建立垂直、可靠的信息渠道,但明代才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将特务机构制度化的王朝。

而且,情报工作毕竟性质特殊,明火执仗不但形象不佳,还可能让密探们难以展开工作。此外,同时设置如此多职能相似的机构,也会显得特务部门臃肿、冗余、效率不佳。

为什么明代需要这么多特务组织?

锦衣卫的功能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的巅峰,臣子都是皇帝的打工仔而非合伙人,朱元璋毋需像从前的君主那样对特务组织遮遮掩掩。

开国仅十五年(公元 1382 年),明太祖朱元璋就设立了第一个公开的特务组织——锦衣卫指挥使司

锦衣卫成员主要由皇帝的亲兵组成,除日常护卫外,还兼具巡查缉捕等职能,有权越过正规司法程序行事。

早在设置锦衣卫前,朱元璋就擅长蓄养密探,如「检校」高见贤等特务,专司监视衙门官吏、搜集民间传闻等工作。这些人来源复杂,有亲兵、官吏、甚至太监,不隶属于统一的特务机构。

和锦衣卫相比,他们的侦查效率毫不逊色,连官员请客吃饭都会向皇帝详细汇报。

既然情报工作还是要动用原有的亲信间谍,朱元璋为什么要专门成立公开的特务机构?

这是因为,锦衣卫除了收集信息,更肩负有制造恐惧、恫吓臣民的重任。明太祖曾直白地谈论其功能:「有此数人,就像养了几条恶犬。即使不咬人,也能让人害怕。」

不过,锦衣卫已经足够吓人,后来的明朝皇帝们为什么还要设置东厂、西厂?

也要让锦衣卫害怕

明朝的第二个特务机构东厂,创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

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朱棣设立东厂,由宦官主持厂务,负责和锦衣卫一模一样的工作。领头的宦官唤作「督公」,又名「厂公

大象公会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大明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特务组织|大象公会

1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7 分钟

为什么不仅有锦衣卫,还要有东厂、西厂?

文|陶禹廷

明朝常被后人讥讽为「特务治国」,不但设有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五花八门的特务组织,而且这类一般认为见不得光的机构,在明代都是公开运转,并不避讳。

这种现象并不寻常,在汉、唐、宋、元等朝代,皇帝同样会培植密探,以建立垂直、可靠的信息渠道,但明代才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将特务机构制度化的王朝。

而且,情报工作毕竟性质特殊,明火执仗不但形象不佳,还可能让密探们难以展开工作。此外,同时设置如此多职能相似的机构,也会显得特务部门臃肿、冗余、效率不佳。

为什么明代需要这么多特务组织?

锦衣卫的功能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皇权高度集中的巅峰,臣子都是皇帝的打工仔而非合伙人,朱元璋毋需像从前的君主那样对特务组织遮遮掩掩。

开国仅十五年(公元 1382 年),明太祖朱元璋就设立了第一个公开的特务组织——锦衣卫指挥使司。

▍明太祖衮龙袍像

锦衣卫成员主要由皇帝的亲兵组成,除日常护卫外,还兼具巡查缉捕等职能,有权越过正规司法程序行事。

早在设置锦衣卫前,朱元璋就擅长蓄养密探,如「检校」高见贤等特务,专司监视衙门官吏、搜集民间传闻等工作。这些人来源复杂,有亲兵、官吏、甚至太监,不隶属于统一的特务机构。

和锦衣卫相比,他们的侦查效率毫不逊色,连官员请客吃饭都会向皇帝详细汇报。

锦衣卫成立后,情报工作也没有统一起来,朱元璋仍会采取传统做法,派出多个互不相干的特务调查同一事件。

例如洪武十五年八月,有人举报和州参军郭景祥之子违法作恶,朱元璋先派按察书吏唐原嘉前往调查,后又派太监佛保廉前往调查。前者回报说,郭子曾手持长矛意图弑父,后者则报告并无此事。朱元璋认为后者更可靠,不但释放郭子,还杖责报告未获采信的唐原嘉。

既然情报工作还是要动用原有的亲信间谍,朱元璋为什么要专门成立公开的特务机构?

这是因为,锦衣卫除了收集信息,更肩负有制造恐惧、恫吓臣民的重任。明太祖曾直白地谈论其功能:「有此数人,就像养了几条恶犬。即使不咬人,也能让人害怕。」

不过,锦衣卫已经足够吓人,后来的明朝皇帝们为什么还要设置东厂、西厂?

也要让锦衣卫害怕

明朝的第二个特务机构东厂,创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

朱棣朝的第一位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本是山东临邑(今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的一个秀才。朱棣靖难起兵时,经过临邑,他主动前往投效。纪纲为人机敏,善于察言观色,很快获得了朱棣的信任

1403 年,朱棣成功夺取皇位,纪纲被升为锦衣卫指挥使,负责特务活动和用于拷问审讯的诏狱。

纪纲深知朱棣对建文帝遗留的旧臣很不放心,他在民间广布眼线,严加监视,大肆抓捕,工作颇有成效

不过,作为特务头子,纪纲自认为垄断谍报系统,也开始企图把皇帝蒙在鼓里。

由于皇帝所恨的文官武将都归纪纲处置,他就将这些人带到家中,用「代为求情」做幌子诈取钱财。等钱财被骗取殆尽时,再突然把他们押到集市上诛杀。他甚至扣押为皇帝选拔的妃嫔,将美貌者收作小妾,甚至有蓄养亡命之徒、私造盔甲弓箭的说法。

可惜好景不长,永乐十四年(公元 1416 年),纪纲忽然被仇家举报,国家正规监督系统「给事中」和「御史」也纷纷弹劾他。立案调查后,纪纲的罪状一天之内就被迅速查明,当天即被凌迟处死,其家属和党羽也遭到清剿。

事实上,朱棣的情报来源从来都不只靠锦衣卫,反而是纪纲被蒙在鼓里。早在靖难战争时期,朱棣就曾凭借宦官的协助,获取南京朝廷的内部情报,只是这些人都不是明面上的情报人员,不能对纪纲起到震慑作用。

纪纲死后,朱棣痛定思痛,深感「制度化」的特务系统十分危险,不能被单个机构独占,必须从宦官队伍中引入新鲜血液,让权力在握的锦衣卫特务们同样为恐惧所震慑。

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朱棣设立东厂,由宦官主持厂务,负责和锦衣卫一模一样的工作。领头的宦官唤作「督公」,又名「厂公」。

督促现有特务系统的最佳方案

东厂的厂公往往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十分有利于明朝皇帝搜集外界信息。但是,经过数代更迭,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情报工作还是出了问题。

特别是宪宗时期的李子龙案,主犯是保定易州一位叫侯得权的和尚,因相信妖书,改名李子龙,转行做了道士,结识大批内廷高官,被他们奉为上师,甚至能偷入宫参观。

成化十二年(公元 1476 年)九月,李子龙被锦衣卫校官逮了个正着,经都察院审讯,李子龙和几个涉案高官遭到诛杀,罪责较轻的同党也被判以充军。

很明显,「李子龙案」能发展至此,本身即说明皇帝的情报工具严重失灵。锦衣卫和东厂连宫中诸事都不能掌控,如何能了解京师乃至全国的状况?

面对制度危机,明宪宗朱见深考虑再三,决定在锦衣卫和东厂之外再成立一个间谍机构。

但是,坐拥三大特务机构的皇帝,信息收集能力过于强大,也会引起下属反弹。

成化十三年(公元 1477 年)五月,大学士商辂与几位内阁大臣联名上疏,历数汪直十大罪状,要求罢免汪直。明宪宗收到上疏后大发雷霆,厉声责问哪个是上疏的主谋。没想到不仅内阁反对西厂,连司礼监的宦官怀恩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

宪宗迫于压力,只得暂时取缔了西厂,但只韬晦了一个月,便趁着监察御史戴缙上疏夸奖汪直,重新恢复了西厂。

汪直的最终倒台,也体现了多个特务机构并行的特殊意义。

成化十八年(公元 1482 年),东厂校尉抓到一名潜入皇城偷窃的盗贼。总管东厂的太监尚铭将此事上报给明宪宗。宪宗厚赏尚铭,引发汪直大怒,称尚铭是靠自己举荐才得以提督东厂,遇到褒赏不应该独享。




SVIP至尊版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明朝皇帝从人性上看最阴奸。

首先是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当上皇帝,内心阴暗面积巨大,历尽人间百态,尝遍人性卑劣后取得成功,时刻提防他人,采用后黑手段。

第二,明成祖朱棣,篡位上台,时刻担心来路不正,被人侧目,利用特务机构为他消除背后威胁,这是他觉得不可缺少的。

第三,嘉靖皇帝朱厚熜、万历皇帝朱翊钧,常年不上朝而把百官牢牢控制住,需要众多耳目,刺探外界的风吹草动,也需要直接对他负责的特务。

特务机构是皇帝对官员以及百姓人身控制、人性制衡的手段,不是靠法律管理天下的行政管理机关,不能光明正大地行使职能。

在封建专制的时代,以君主个人意志为王法的历史环境中,加之帝皇本人阴暗心态,特务机构自然会增强。


果子雨点


东厂

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明成祖朱棣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决定设立一个称为“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的新官署,命所宠信宦官担任首领。建立东厂还有监视锦衣卫的意图。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一人掌理,委以缉访刺探的大权。东厂的侦缉范围非常广:一、朝廷会审大案、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都要派人听审。二、朝廷的各个衙门都有东厂人员坐班,监视官员们的一举一动。

东厂的首领称为东厂掌印太监也称厂公或督主,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第二号人物。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其官衔全称为“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简称“提督东厂”。

除此以外,设掌班、领班、司房四十多人,由锦衣卫拨给,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颗管事戴圆帽,着皂靴,穿褐衫。其余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

具体负责侦缉工作的


是役长和番役,役长相当于小队长,又叫“档头”,共有一百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役长各统帅番役数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干事”,这些人也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

东厂不仅在机构及人员配置上更加精干合理,而且在侦缉行动上制订了相当严密的制度。如每月初一东厂都要集中布置当月的侦缉工作,厂役在东厂内抽签决定所负责的地盘。在文献记载中可以发现,东厂厂役的工作种类都有特殊的名称。例如监视朝中各部官员会审大狱及锦衣卫拷讯罪犯者名为“听记”,在各处地方官府访缉者名为“坐记”,还有某位官员有何举措,或某城门捕得要犯,胥吏记录上报东厂者名为“打事件”。


大鹏带你看古建


尤以明中后期为最烈。太祖朱元璋首设特务机构“锦衣 卫”,由他亲自掌握,主缉捕、审讯、探听事宜。后因锦衣卫校尉倚仗权势,多行不法,朱元璋曾 将其撤掉。成祖朱棣从其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大权,惟恐臣下不服,又恢复了锦衣卫,并设“东 厂”,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恶等”,可任意捕人,还有监视锦衣卫之权。 宪宗时又增设 “西厂”,规模大大超过前代,活动范围也从京师达全国各地。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在东、西 厂和锦衣卫之外,又设“内行厂”,使特务组织构成了“厂卫”的网络,除皇帝外,全国上下均在魔 网的笼罩之中,可谓一片恐怖。到熹宗时(1621 年),特务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人们稍 有微言,就有特务告知大宦官魏忠贤,所有的人都惶惶不可终日。 特务政治的恐怖体现了封建专 制的极端反动性,残忍毒辣的害人手段不仅使广大人民深受其害,而且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大受破 坏,甚至有“朝署一空”的惨状。残酷恐怖的特务统治,对明王朝的灭亡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孤城影随


明朝是个我国历史上有特色的朝代。虽然说有明粉对其备加推崇,但是也难掩他的腐朽。他的根源在于开国君主就是一个最底层,农民做了地主后的心理就是这样,你看朱元璋建国后毫无原则的屠戮功臣是不是像一个周扒皮?最可惜的是他的这份自私传了下去,以后的所有君主都继承了这份自私。你看看明朝的所有皇帝是不是一群农村的地主?所以他们特务统治最严就可以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