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苏联前线运物资,为啥要把火车头安火车后面?

薇薇cherry


纳粹德国的主要军事运输方式当然是公路运输,而对于前苏联来讲,在卫国战争期间,前苏联的主要运输方式还是依靠铁路运输,这和当时前苏联国内泥泞的道路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负责给斯大林格勒运送员兵,军事物资补给的,落在了铁路运输和伏尔加河的航运运输上,自然而然针对这两种运输方式占据优势的德国人,要对他进行切断,否则没有办法拿下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

但是对于当时的德国军队来讲,主要的兵力牵制在了城市内部,没有办法对外围的铁路据点进行扫荡,而铁路据点又有着重兵把手,很难将它给吞下来,所以关于铁路切断的问题,就是交给航空兵来负责处理。

航空兵也有自己的问题,第一,兵力不足,这一点对于纳粹德国来讲,简直就是一件没有办法掩饰的软肋,航空杯是一个高技术的兵种,比起陆军来讲,培养起来更加困难。德国航空兵虽然已经像开了挂一样,以超高的出勤率,得到了极高的战绩,德国击落100架敌机以上的飞行员有100多人,但这100多人的战绩都是通过每人1000多次的出勤才拿到的,所以对于德国飞行员来讲,飞机是宝贵的,飞行员也是宝贵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去拿飞行员做冒险,但是不必要的时候,飞行员就是宝贝,你不能拿它去冒险,空军元帅戈林也在那里看着呢。

所以对于苏联开进斯大林格勒的火车,德国人的选择通常都是进来的,直接拦截掉,不能够进来的,或者是想要开出去放你走!

因此当时前苏联就选择把火车头放在了开进城市的火车的最后方,最少就是推着前面的货物往城市里面赶,(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火车的速度特别慢,因此在天空之中的飞行员,还有侦察机,稍微扫一眼,一看这个火车火车头在前面,这是开出城市的火车,不用拦截!一列火车也可以减少受袭击的概率。

有人会问了,说德军飞行员为什么要分辨的直接一通乱炸就行了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飞行器的观瞄设备差的要命,大部分时间都是靠人眼来看的,比方说第二颗原子弹扔下去的时候,本来是定的地点是小仓,但是由于小苍那个地方多雾,看不清地面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轰炸机不能够贴地飞行去确定目标,所以就放弃了小仓。而前苏联多雾,多云雨的气候,也让当时空军的高级将领凯瑟琳,一直都对这次航空袭击任务表示十分抱怨,说前苏联的土地根本就不能够实施航空轰炸,那玩意儿你想看清楚。战略目标,你就必须得掠地飞行,掠地飞行,别人的火炮就能直接打到你!

所以对于德国士兵来讲,或者说德国空军一旦发现了火车这样的目标,那只能够在远处稍微看一下,别多一些平白无故的损失,同时这也涉及到我之前说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巨大的陆军部队困死在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而放任敌方的火车进入到斯大林格勒呢?把部队从城市里面掉出来,是部队防御的压力减轻,与此同时,派出机动地的四周是突破打断斯大林格勒的城市的补起这样的战法,不是更加简单有效吗?空军也可以减少他所负责的任务量,而专心的负责截杀空中起飞的前苏联战机。

为什么?就是因为希特勒太在意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


漩涡鸣人yy


一般来说火车头都是在车厢的前面拉着走,不过苏军创造性的改把火车头放到了车厢的后面推着走,从而给德军轰炸机的飞行员造成一种驶离斯大林格勒的错觉,实际这些火车是在开往斯大林格勒。因为根据实际的经验表明,德军轰炸机很少对那些驶离斯大林格勒的空火车进行轰炸,而是重点轰炸驶入斯大林格勒的满载火车,苏军正是利用了德军轰炸机这一特点而采取了这一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来自德军空袭的损失。


斯大林格勒的物资补给路线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陆上的铁路运输,另一种就是通过伏尔加河的航运运输。在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城外时,附近的伏尔加河河道已经处在了德军重型火炮的射程之内,加上德国空军的轰炸,伏尔加河的运输线已经被切断了。当时苏军唯一能够将人员和物资运入斯大林格勒的途径就是通过铁路将物资暂时运到伏尔加河东岸附近,再经公路运到伏尔加河附近,通过那里有限的渡口将物资运进去。由于德国空军的基地已经推进到了斯大林格勒城外附近,所以德国空军可以对伏尔加河东岸的苏军铁路线和交通枢纽进行持续的轰炸,以切断斯大林格勒城内苏军的后勤补给,这也是德国空军除了协助步兵进攻外的另一个主要任务。


当时德国空军基本取得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制空权,但是也经常遭到来自苏联空军持续不断的挑战,当时德国空军的首要任务就是协助德国地面部队击败苏军的抵抗,而且由于斯大林格勒巷战的复杂性,基本上德军地面部队每一次进攻都需要德国空军的支援,并且随着德军地面部队实力的下降,对德国空军的依赖程度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对地战术支援占用了德国空军大部分的资源,以至于德国空军用于对苏联后方的交通枢纽进行轰炸的资源遭到严重的削弱,他们无力攻击每一列苏联火车,只能是重点打击那些载有物资的正在驶入战区的列车,而那些驶离前线的空车德国空军就无暇顾及了,只能任其离去了。


如果面对的是“财大气粗”的英美空军,那苏联的这招就不好使了,在西线英美的空军就是对德军的一辆汽车甚至是摩托车也是追着不放,炸毁为止。更不用说是更有价值的火车了,管你是驶入还是驶离,一律照炸不误!


战略论


兔哥回答;二战苏德战场的战况非常激烈,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工业城市,当时的许多的坦克大炮都是由这里走出去的。斯大林格勒双方的争夺异常惨烈,整个防线并不是一条直线或者说是泾渭分明,而是形成了犬牙交错的胶着状态。斯大林格勒二战中处于被德军的封锁状态,粮食,物资全部依赖外援,德国当然是知道这些,因而对斯大林格勒的轰炸也是异常的频繁。希特勒梦想彻底占领斯大林格勒这座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以此打击苏联的抵抗力意志。


斯大林格勒特殊的作战环境,使它成为完全靠外部输血式的支援才得以支撑整个作战,生活。而通向斯大林格勒市内的道路除了水运就是铁路,当时的公路道路受季节影响严重,雨雪泥泞的道路汽车行驶困难,而且运输量有限。水路船只损失很大,而且一旦被击毁损失的远不是船舶,连整船的物资有块损失掉。当时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可以说是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德国发疯似的阻止苏联的运输通道,苏联更是拼命的运送物资。被德军炸毁的沉船堵塞了整个河道,只有铁路的运输是最有效果的。但德国对铁路的封锁也是非常凶猛,被炸毁的火车塞满整条斯大林格勒地段。苏联人真的是急疯了,如果铁路在被卡死,哪么,斯大林格勒这座兵工城市必将陷落,如何是好。然而,转机却有一个不知名的列车调度员开始。


当苏联正在为如何将物资运送到斯大林格勒城里发愁时,一个列车调度员,深入德军轰炸地段,他经过慎密的调查发现,德军的飞机并不是见火车就炸,而是只炸从外面往城里开的,并不炸从城里往城外开的火车,也就是允许出,不允许进。德军的考虑是,飞机轰炸火车并不是简单的事。火车就是一条线,看着挺长的,但从几百米的高空就像一根绳子,必须把高度降很低,才能炸到。但高度低了,就是一支机枪也能把飞机打下来,德国的飞机是很宝贵的,如果没了飞机,就等于水路都开了口子。为了减少飞机的损失,德军采用了打进城的,不打出城的。这名调度员发现这个情况后,苏联方面立马开始造假行动,所有进城的火车头都放后面,推着车辆跑,为此还进行了改装,从高空无法辩认出了。这样,火车推着车辆进城时,德军飞机看到的是车头在拉着车辆出城,而火车出城时也不用调头,直接拉着车辆使劲跑就是了,节省了时间。


德军的飞机在天上飞,苏联的炮火对其打击干扰,德军飞机无法下降高度,火车的速度当时很慢,几十公里一小时,对于几百公里时速的飞机简直就是不动的,只能看到火车从城里往外跑的,从未见过火车往城里进的。苏联为防止德军夜间轰炸,还固意让飞机能看到火车头照向后面的灯光,从天上看,还是在出城,其实是进城,只不过火车头后面加上了车灯,而且特别亮。另外,夜间如果铁路实行灯火管制,火车关灯行驶,德军飞机很本就很难发现火车。所以,这一招非常有效果,减少了很多的损失,也使斯大林格勒的战局发生了重要的转折,火车的功劳功不可没。


斯大林格勒战役从开始到解围,铁路运输从未中段过,当然,即便这样,苏联也付出了巨大的损失,约150万苏军战死杀场,很多平民饿死,但最后,斯大林格勒战役终于获得胜利,斯大林格勒始掌握在苏军手里。成为二战中的转折点,也成为苏联二战中最传奇的城市。


兔哥42928


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都打得死去活来,十分凄惨,悲惨。大兵团作战,一次战役下来,要消费上千百万发到亿发子弹,上十万发炮弹,上万斤粮食,上万件衣服,上万床被子……打仗,是打后勤。后勤严重跟不上,前线官兵也会被敌人枪炮所屠杀至尽,也意味着被敌人重创,歼灭,消灭。苏军为了赢得战争最后伟大胜利,和德军殊死搏斗,斗智斗勇,出奇招,想方设法,想尽一切方法和办法,勇挫强敌,克敌制胜。德军远离本土作战,对于火炮,坦克,大炮,飞机,子弹都十分金贵,稀少,稀缺,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步,无法攻势凶猛,无法趁胜追歼敌人,无法进行强有力的后勤绞杀战。苏军为应对德军飞机威胁火车行驶安全,各种大炮,机枪全开,得以保障后勤工作顺利进行并完成。其实,火车车头在前面开,火车才得以安全快速运行。正如,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车头安在车尾,跑得慢不说,还有随时翻车的危险。这种看似非常聪明的做法,其实十分愚蠢不可取,是没办法的事,是不科学,是十分愚蠢的,把火车上的人,军用物质开玩笑,当儿戏。最好,苏军直接出动空军,打掉敌人飞机,夺取制空权,才是最好方法和办法。最终,苏军战胜德军,胜利者才有发言权和决定权,可以把火车头安在车尾,我们听说过,没见过。这是欺哄外行,骗不了内行。


中国美6220


在苏德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德国掌握了完全的制空权,当时的苏联军队,只能冒着德国轰炸机的扫射的轰炸,坚强的和敌人作战。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的时候,德国已经占据了极大地优势,开始不断地腾出手来袭击苏联的补给线。

看过《兵临城下》的朋友都知道,由于苏联军队在前线的损失人数过多,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后方运送士兵,而运送士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海上运兵,经过伏尔加河运送到斯大林格勒附近,还有一种是火车运输,通过漫长的交通线,将物资运送到城内,这两种运输都会遭到轰炸机的攻击。德国的轰炸机不断地扫射在运送途中的苏联士兵,有的时候还投放炸弹炸毁船船只和火车,为了保证物资的安全,降低轰炸的杀伤力,当时的苏联军队就想到了一个增大德军轰炸难度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苏联红军将火车头挂在火车的后方,这样就能够迷惑德军。轰炸机速度快,轰炸的时候往往一掠而过,很难发现这个问题。



在德军来轰炸的时候,地面的苏联高射炮也不会闲着,在紧急情况下,德军轰炸机往往朝着车头扔下炸弹就离开了,而苏联的这种做法,让德军经常会扑空。不过这种做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把火车头放在后方,假如德军直接轰炸铁轨,在通讯条件落后的二战时期,苏联的火车驾驶员很可能得不到铁轨断裂的消息,反而会落下铁轨。而且火车头在后方的情况下,对于火车的行驶稳定性也有很多影响,脱轨的几率会大大提升。


这个方法只是让德军在短期内摸不着头脑,随着德国飞行员发现这个问题,在投弹的时候也就开始攻击后面的车头部位,这个方法也就不会奏效了。不过随着后来苏联生产机器的运作,德国在空中的优势也逐渐的丧失,到了斯大林格勒战争后期,苏联反而掌握了主动权,打的德国节节败退。


军武小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从开始苏军的节节败退到双方僵持,再到全面反攻。作为以当时苏联领袖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格勒来说,是承担和付出了太多太多。苏德双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持续两年的焦灼,双方投入了几百万的军队你死我活,最终以苏联惨胜守住了这一伟大城市,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苏军得以喘息,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努力下,进行反攻德国,最终战胜德国。今天我们来说的一件事就是在这大背景下发生在斯大林格勒的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1942年,德军正向斯大林格勒包围而来,由于天气寒冷大雪纷飞,公路基本上无法通车。唯一能够给运送补给的也就海运和铁路了,而由于战争初期,因判断有误,苏军大部分战机基本上被大部分摧毁。导致整个斯大林格勒的制空权完全在德军的控制之下,由于苏海军缺少船只。只能仰仗提了路来进行支援,火车道路上运输的火车就成为了德空军的主要打击目标。频繁的火车头因为被损伤或者摧毁,在火车道上抛锚。能够顺利到达的火车,装卸加掉头比较慢。苏军也想出了办法,干脆就把火车头放火车屁股上,由原来的拉着走,到现在的推着走。火车在轨道上走反正也不怕开出去,还能比较方便掉头。

就这样,德军在出动飞机狙击就不太好针对火车头了,伤亡也就少了许多。运输供给的能力大大加强,不断有补充。虽然苏军依然节节败退,但是慢慢能够应付。后来的德军排处小股部队进行破坏道轨、桥梁以阻止供给,但是苏联工兵每次都能快速抢修,也大范围清缴这样的小股部队,供给依然能跟得上。但是好景不长,德军基本包围斯大林格勒,铁路再难进行补给。斯大林格勒的军队和民众迎来了真正的冬天。

整个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双方伤亡200多万,斯大林格勒的居民大部分出现饿死,成为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


历史知识


正常火车是车头在前拉,但货物到了目的地后,车头需换道掉头。二战时期使用的都是蒸汽机车,不能像现在的内燃或电力机车前后都设置了驾驶室,机车换道后,驾驶人员换个驾驶室就可以反向离开。所以二战时期的蒸汽机车掉头是需要车体调转180度才能实现,一般较大点车站会设置个转盘专门供机车掉头,时间花费较多。战争时期前线运送物资这样做的话,机车停留时间太长,而且蒸汽机车行驶起来烟雾腾天目标大,容易成为敌军的攻击目标。斯大林格勒战役机车在后推就是为了快速脱离。


契卡71928858


前面装防卫力量,高炮、铁甲车等,中间装装备、人员,可以提前下车,然后拉着伤兵就往后方跑。


重庆SHW


不知道你有没有具体资料,一般来说,除非车站卡位调动,极少有车头在屁股那里的,如果是山地火车,送载重车才是一头一尾双车头,战时会在车头那里加一个安装防空炮的平板车,斯大林格勒那种大平原,基本都是车头在前


梦中穷人77019246


主要为了保护火车动力和司机人员的安全,遇到阻击或地雷,以及敌机射击、轰炸时,车头动力和司机人员等可及时撤退,或疏散到安全地方!

有了车头动力和司机,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铁路运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