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莫着急 五千年历史底蕴的价值将来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适逢良渚申遗成功正好来说一下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优势和现实意义。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现存历史不中断传承3000年以上,且始终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唯一有可能拿来做比较的还有一个印度。其历史长度和文化高度也是值得令人尊敬的,但印度因为受外族统治时间太长,加上实质上没有做到文化大一统,所以确实还是和中国有很大的差距。中国作为世界最老牌文明的这个第一,不管西方社会嘴上怎么说,事实根基还是很稳的。

很多人或许会说,我们一直在强调历史璀璨有一种鼓吹“当年老子也阔过”的穷酸心态。这也反应了中国一直在文化影响力和对外宣传极端弱势的事实。当然这种弱势也不是仅仅是对于中国来说。其他有着璀璨过往的文明,比如阿拉伯文明,也面临着同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首的西方文明在过去200年时间内确实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来源于其压倒性的工业和经济实力。所有的文化影响力都是依附于硬实力,且具有滞后性。即使在如今欧美整体经济实力优势有所相对下降的今天,其还是牢牢把握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绝对优势。但我们必须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们的文化影响力还是会慢慢有所提升,即使会滞后,即使在可预见的几十年中相对于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还是弱势

我们要清醒的意识到, 中国历史文化的现实价值。首先要认识到,这不是说我们要不要去主动弘扬的问题,而是我们不得不去主动弘扬的问题。很多国人对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都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但不得不说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最核心意志 。而其内核必然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有的其他认同感和影响力都是围绕着它来展开的,诸如政治体制和世俗礼节都是其次的。

如今很多还未统一以及已经统一但麻烦不断地区的人心分离问题,其核心就是历史文化影响力的败退和处理不当, 而非政治意识的对立。这也是当地一些反动势力极力去中国历史文化教育的 核心原因。在世界格局早已不是依靠坚船利炮的当下,战争的伏笔和形态更多落实在了文化的对抗上。放弃中国历史文化的对外辐射必然导致周边局势恶化, 甚至动摇国家稳定基础。所以说意识形态不是一个政治挂帅的洗脑 ,而是保证国家民族统一安定的基石。

其次,对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要有足够的信心。好东西始终是好东西,会发光。这点上我们受到中国文化浸润上千年的日韩邻居可能更有感触。在流行文化上,中国历史上随便拿一个人物和典故都是可成IP,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商业宝藏。就算是拿古诗词随便重新谱曲包装,那意境也是碾压级别。别小看这些东西,日韩是眼红的很。他们翻来覆去拍的那些古装真要认真审视都是些小题大做的包装。而所谓日流韩流的现代流行文化又是建立在英美的流行文化基础之上。而只有中国这种有底蕴和广大文化受众市场的国家才有可能真正做出独有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这种优势别人天生没有,而我们却沾了老祖宗太多的光。现在气候未成也只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一旦到了市场允许的时候必能大放异彩,并产生巨大的辐射威力。

当别人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如你,同时又在历史文化上落下风的时候,整个自信心就会垮掉。这也是西方世界对于中国文化影响力渗透始终保持高压和警惕的原因。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少见对于中国的正面报道,而真正对于中国文化历史正面客观的评述那真的是要比外星人还少见了。要知道西方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发达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更是建立在他们对于文化和体制的自信上的。一旦这种文化和体制的自信被打破了,那很多由软实力催生的经济优势必将荡然无存。这种打击绝对超过金融海啸,是对民族心理和立国基础的打击。客观的来说,仅仅只有中国人能在文化和历史上可能对西方欧美国家产生这种威慑的可能。我们一直觉得老外放着我们的文化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形态问题,其实核心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本质差异和某些压倒性的优越性问题

在中国长达百余年被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压制的历史中,国人的自信心可以说被碾碎也不夸张,这种文化自卑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大的残留。让中国人能够挺过这段艰难困苦岁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悠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在我们还处于文化劣势的如今,很多地方我们都做的不够好。所以才造成了多多少少社会上还残留着崇洋媚外的现象,甚至是在国家安全社会治安上都对我们造成了负面影响和压力。但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经济发展,这些劣势都将被扭转。祖先赠与我们的遗产太过丰厚,这是几千年的坚韧和卓绝。中国作为一个古国的优势就是长远性和延续性。我们很多事情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计划和执行。我们不需要着急,更不需要气急败坏,只要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文化优势自然会回来。到时候我们会惊喜的发现早已利剑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