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派遣”這個名字糟糕透了


“勞務派遣”這四個字,大家一看到就充滿了負面情緒,感覺沒有了自由,被派,遣送,沒自由,沒自主權,出賣體力活,被剝削,等等。就算是我們業內人也反感這幾個字,最開始就是勞務派遣公司,後來稱人力資源公司,現在講究行業印象,可以搞成科技公司,含有勞務派遣服務的企業管理公司等等。因為人社局對勞務派遣公司,人力資源公司也有偏見,就業補貼等等就不讓這些公司申請。搞得不管是民間和官方都不待見勞務派遣公司。一看到“勞務派遣”就各種髒水往上潑。

“勞務派遣”實際情況

能真正接觸到勞務派遣的網友們看看,現在都是什麼單位在使用勞務派遣?都是非常講究合法用工的單位,規避自己的用工風險,都是國企,央企,上市公司,事業單位,社團組織,政府部門,因自身編制不夠,而使用的勞動者。這些單位一般都是通過招投標,挑選比較有實力的,專業的勞務派遣公司進行合作。至於民營企業也不需要這種用工形式,我就沒遇到過需要勞務派遣的民營企業,就算民營企業想要勞務派遣員工,我也不願意與他們合作。因為擔心勞動保護不到位。員工的工資待遇都是甲方制定的,勞務派遣公司除了社保,公積金,個稅,無權扣一分錢,不是大家想象的剝削,抽成。這麼幹是違法的,勞動合同法寫得很清楚。先不說人社部門不幹,甲方單位就會先來找麻煩了,我發給員工的錢,你憑什麼扣?然後這些用工單位都是有社會責任心的,對員工的勞動保護,法律保護也是到位的。比一般的民營企業可靠,穩定。中國的民企一般生存不過三年,而勞務派遣工作十年以上的很普遍。

“勞務派遣”的困境

就是這個糟糕的名字,各方的偏見,勞務派遣的侷限性也越來越突出。因為有勞動合同法的條條框框限制了勞務派遣,這些用工單位也覺得麻煩,不能超過10%的比例,只能是臨時性,替代性,輔助性的崗位,也包括必須買社保等等,轉而對“勞務外包”更有興趣。“勞務外包”就完全沒有這些限制,而且“勞務外包”不需要人社局管,在工商局註冊登記一下,誰都可以開展這個業務。這下麻煩來了,國家花了大力氣,制定了法律規範了用工,結果一個“勞務外包”全繞開了。勞務派遣公司前景堪憂。例如長沙市400多家勞務派遣公司,18年度年檢合格的19家,業務大幅縮減。而社會上不規範的用工確越來越多。

總之,就是這個該死的名字“勞務派遣”,搞得普通民眾對他認識不清,官方對他看不順眼,各種限制,最後搞亂了市場的不是“勞務派遣”,嘿嘿,偏偏是“勞務派遣”來背這個鍋。

各位網友,有幾個是真正的派遣員工?再次強調,民營企業的派遣員工基本沒有。我這裡派遣國企的保潔阿姨都是五萬起點的年薪,社保齊全。你們說被剝削?大把的人排著隊等我剝削。


“勞務派遣”這個名字糟糕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