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真的能传播新冠病毒吗?还能开窗通风吗?

张之瀛大夫


气溶胶真的能传播新冠病毒吗?

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表示,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目前尚无证据,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但是,气溶胶传播仍然是可能的一种传播方式。所以关于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我们还是有必要做一下了解的。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Plus


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1.戴口罩

无论是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都是在和感染者存在同一区域才可能实现的,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口罩要正反面区分好,并且要严格贴合面部。

2.避免聚集性活动

对新冠病毒来说,最大可能的传播方式还是近距离传播,所以在疫情时期一定要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减少外出、避免聚集性的活动。

3.常开窗通风、清洁消毒

病毒浓度稀释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具有传染性。因此居住场所应该勤开窗通风,早晚各一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另外,居住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尽量每隔一段时间用84消毒液进行一下卫生间等处的消毒。

4.勤洗手

疫情期间一定要勤洗手,饭前、便后要及时在流动水下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碰了脏东西或是外出回来后,要及时洗手,并用75%酒精消毒。


还能开窗通风吗?

气溶胶传播不是空气传播。更何况在日常通风的环境下,空气中是不会存在新冠病毒的。因此开窗通风是可以的,而且是预防新冠病毒比较有效的方式。如果家里有隔离者,应该隔离到单间,并且这个房间应该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执业药师yang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2月8日,有报道称气溶胶可传播新冠肺炎,对此有专家表示:存在这种感染的可能,具体病毒是否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如空气)中所有固体和液体颗粒(直径 0.001~100 微米)。广义地讲,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气溶胶的粒子直径在 0.001~100μm 之间。其液态粒子称为雾,小于 1μm的粒子称尘。自然界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中微粒无处不在,构成一个宏大的“气溶胶世界”。气溶胶根据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飘尘和降尘。降尘(粒径大于等于10μm)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很快沉降下来。而飘尘则可在大气中长期漂浮,因此它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由于粒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容易被人体所吸入和吸收,所以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呢?

气溶胶传播的意思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可以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进行远距离的传播。

有专家称气溶胶传播具有这样的特点:1、传播距离和范围比较广 气溶胶是一种大小在0.001~100微米,可以悬浮在空中的微小颗粒,所以它的传播距离和范围是比较广的。 2、存活的时间比较长 病毒形成气溶胶后,存活的时间会比较长,特别是在狭小和密闭的空间,例如电梯、封闭的房间等等。


有专家称: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很少会碰到气溶胶,但在抽水马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气溶胶,“之前已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粪便中发现病毒,如果马桶水花喷溅,在冲刷粪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水花高速旋转或摩擦,从而形成胶状、雾状的气溶胶,具有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这只是理论上存在这种感染的可能,具体是否病毒可能通过这种传播途径,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还能开窗通风嘛?

当然能开窗通风,必须要开窗通风,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而且概率还是极低的。对于气溶胶传播该怎么防护呢?

1、做好防护,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密闭空间,例如电梯、公交车等,务必要戴好口罩。尽量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2、注意通风,要保证空气流通,室内换气,气溶胶随之吹走或者沉降,即使有病毒存在,但其浓度太低,不会造成感染。现在很多生产办公场所使用中央空调,尤其需要加强通风、消毒。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病毒在痰中存活的时间会相对较长一些,吐到地上的痰,会随着空气蒸发起来,在密闭空间里就可能会造成病毒的传播。


如有错误,敬请斧正!


医疗工作者张


【“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不必恐慌!“中签”率极低】

昨天下午上海的一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后,“气溶胶传播”这个词突然就火起来了。因为这场发布会上确认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这是最新版的第五版指南都没有提起的传播方式。

但是,今天很多权威的专家也都出面澄清:气溶胶传播并不等于空气传播!而且气溶胶方式引起疾病传播需要在一些特定的环境里,相比病毒感染者的飞沫和接触传播,概率还是比较低的,大家完全不必过度恐慌。

同时针对很多人提出的开窗通风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染的可能性,专家也专门辟谣:通过开窗通风而被气溶胶感染感染的机会极低,大家没必要杞人忧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