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自古天才总是和薄命、可惜、天妒英才等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似乎天才的下场总是凄凉的。纵观王勃的一生,似乎也只能用一句可惜来总结,可是对于王勃自己来说,究竟一生境遇如何,有怎样的体会,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而世人也只能通过他所留下的作品来揣测一二。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世间本无定论,王勃是世人眼中的天才,是唐高宗口中的可惜,但也许,王勃早已将自己的一生写就在作品中,只等人们自己去品读去了解。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世人对王勃的了解多半是源自《滕王阁序》,尤其是对古代诗作感兴趣的朋友,一定对这部作品非常了解,甚至会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实际上《滕王阁序》不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成为了一代传世佳作,其实当年唐高宗对《滕王阁序》也是赞不绝口,只不过当时唐高宗在读过《滕王阁序》之后,有了更多悲凉的心绪。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这一年是上元三年,当时唐高宗无意间看到了《滕王阁序》,随后就赞不绝口,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唐高宗对《滕王阁序》进行赞美的同时,其实当时的王勃早已离世,只不过唐高宗还不知道这个事实,唐高宗随后派人去找王勃,而下人的回答让唐高宗感到很悲伤,因为从下人的口中唐高宗得知了事实的真相,王勃已经离世。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唐高宗对王勃的死感到心痛,而且久久不能平复,只剩下一句可惜。

王勃的才华得到很多人的赞叹,就连唐高宗也认为王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见王勃注定会流芳百世,但是王勃的早逝确实很可惜,如果他能再多活几年,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传世名作,也会有更大的成就。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其实王勃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他天才的一面,六岁时的王勃已经能够作诗,他所写的文章构思巧妙,根本就不像那个年纪的孩子写就的,不仅如此,王勃的随意发挥也能够让人们感到震惊。当时人们都会感叹,这样的天才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而王勃的今后的人生也如同开挂了一般,九岁的时的王勃已经能够读懂《汉书注》,不仅能够读懂,王勃还指出了其中的错误。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王勃的才华不容小觑,他的才华想要挡也挡不住,所以少年时期的王勃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等待他的只有宽广的道路和无尽的美好。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后来经人举荐,王勃在十六岁时已经通过了科举考试,并入朝为官,当时王勃是七品官,虽然这样来看官职不大,但是这个七品官其实已经是特例,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王勃只能当八品、九品的官员,可是王勃却被封为七品官,足以看出朝廷对王勃给予了厚望,而这七品官应该只是王勃的起点,绝非终点。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更加重要的是,当时王勃还得到了沛王李贤的重视,经常邀请王勃到自己的府邸编撰史书,在此期间,王勃的才情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但是王勃在受到世人赞美的同时,他的傲气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毕竟当时的王勃年纪还小,而且还没有经过任何挫折,所以听到如此多的赞誉免不了会骄傲,但是没想到的是,王勃却让自信慢慢变成了自负,由此引发了祸事。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王勃在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而且还有沛王的提携,可见王勃的前途应该是一片光明的。可是后来沛王在邀请王勃看斗鸡的时候却因为王勃的一首诗作感到非常烦恼,由此引发了沛王的诸多思绪,以至于不敢再提携王勃。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这首诗作就是《檄英王鸡》,对于当时的王勃来说,这首诗本是得意之作,他写完后一直在等着众人的赞赏,可是没想到唐高宗却因此不快。众所周知,唐高宗的性情不比李世民,年轻时候的他更是胆小懦弱,而且他也不希望兄弟之间产生太大的矛盾,不希望玄武门之变再次上演,所以在他得知沛王和英王斗鸡的过程中,王勃写下了一首助兴诗的时候,他十分的惊慌,因为唐高宗不希望再看到那一幕悲剧。唐高宗所介怀的事情被王勃的这首诗给戳破了,因为王勃在诗中有明显的敌对含义,而唐高宗不希望让儿子们之间有争斗,所以只能通过惩处王勃对儿子们进行警告。随后,王勃被革职,沛王也再也不敢留着他在身边。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这一年王勃十九岁,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经历重大挫折,也是他第一次见识了官场的可怕。随后王勃离开了长安,他踏上了去往巴蜀的路途,这一路王勃的心情忐忑不安,有悲凉也有悔意。在经历了这次变故后,王勃在心境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他的诗作就可以看出,王勃当时非常的迷惘和悲观,一改往日意气风发的创作风格,当时的很多作品中透露着伤感和无奈。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后来王勃成为了虢州参军,但是因为王勃太有才华,所以很多同僚很嫉妒他,王勃也遭到了他人的陷害,险些被判死刑。索性当时正好赶上朝廷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而经过了这一场劫难后,让王勃对官场更加恐惧,当时王勃的父亲因为受到牵连也被贬了,所以王勃在被大赦之后就计划赶着去看望父亲。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经过这些磨砺后,王勃已经不想再混迹官场,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却给他洗刷了清白,让他官复原职,但是当时的王勃只想专心创作,不想在官场上谋利益了。随后王勃踏上了去看望父亲的路途,没想到在路途中王勃赶上了滕王阁完工,他当时受邀参加了宴请,由此才产生了《滕王阁序》。在完成这部作品后,王勃再次踏上了旅途,没想到他乘坐的船被海上的风浪打翻,王勃因此丧命。

世人感叹王勃的才情,唐高宗为王勃可惜,王勃却早已将一生写就

如果当时王勃没有死,也许将来等待着他就是大好的前途,但也许又是一种悲剧的开始,毕竟王勃是文学天才,可是在为官方面却没有太多的造诣,所以究竟是悲是喜,也许我们只能认为一切早已安排,一切早已注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