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吃過這麼多方便麵,如今鄉親們都平安,我們為看門而驕傲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王海平,是咱河南鶴壁石林鎮小寨溝村人,也是這個村的支書,在兩年前我的角色算是“農民企業家”,因為咱在村裡有個不大不小的機械廠。18年5月的時候,為了響應區裡的“頭雁迴歸”政策,我算是多了這個為鄉親們服務的角色。從為幾十個人著想到為這1084口人著想,我也在逐漸適應這個角色,特別是這個春節經歷的事情,讓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大年三十的上午,我在村裡給幾位村幹部碰了個頭,安排保障安全過節的工作,氣氛基本和往年一樣,大家都美滋滋地準備著過大年了。中午的時候突然接到讓去鎮上開會的電話,聽領導說新冠肺炎有新情況,等散會之後,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開上車一溜煙跑到村裡開始佈置工作。

第一項工作就是排查村裡有沒有從武漢回來的人員,經過大家的分頭排查,還真是找出來一戶人家,這戶人家的李某某節前剛從武漢回來,跟上級彙報之後,上級覺得不能大意,先送他去定點醫院隔離觀察,經過勸說做工作,李某某也很配合,然後我們也製作了標語,提醒村民暫時不要去他家串門。


我家閨女在新區上學,所以一家人都在那裡住,平常我一個人白天來回在村裡和城裡穿梭。三十兒的晚上閨女給我打電話,喊我回家吃餃子,我抽了個時間回家一趟,剛扒拉了一碗餃子,鎮上的電話就又打過來了。閨女說你這兩年咋這麼忙,過年都不陪陪她,我也只能笑笑也不好解釋,就趕緊去開會了。

在會議上了解到的信息是情況又嚴重了,好多地方已經開始封村了,我們也要立刻開始行動起來,畢竟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兒。用現在時髦的話說,我們村裡的黨員幹部還是很“給力”的,封村的工作佈置下去,大家找物料的找物料,開機器的開機器,動手的動手,這是王鄭喜家的剷車,他二話不說開著就出來了,那個氣勢我看著也很感動,也很有信心。

說到這封路也有講究,村裡有些不是緊急必用的道路,就用大樹木樁子封死,對於有緊急通行功能的路,不能一封了之,這萬一有個急事兒要通車咋辦,所以大家就製作了這種木樁子,既能起到障礙物的作用,還能在緊急的時候搬開,唯一辛苦大家的就是要日夜值守。


在做從武漢歸來的李某某家工作的時候,我接過他們的車票,跟他們近距離交談過,所以我是肯定不能去同事家“蹭飯”。晚上的時候我就待在辦公室裡,有方便麵、有年前食堂裡剩下的饃,還有三桶礦泉水,這半月我把它們都吃光了。作為一個五十多歲的人,方便麵這玩意過去一年都不會吃一回,這下算是吃夠了。

村裡有黨員幹部二十多人,我把他們分成了幾個小組,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組負責看護村頭路口,還有消毒組負責村裡道路的消毒,還有人專門負責李某某家其他家庭成員的測溫和庭院的消毒工作,這些工作安排停當之後,就靠大家齊心合力地執行,我再時不時地加油鼓勁和督促。

我也是農民出身,可這農藥桶至少也有一二十年沒背過了,沒想到如今再背上它卻是用來消毒。消毒雖然有人做,可我也想試試,基層幹部沒那麼多花樣,有困難先上,有工作先做,身先士卒,才能帶領好這個團隊,團隊工作做好了,這村裡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上級發了通知要格外關心被隔離的村民,做到“人員隔離村裡關愛不隔離”,其實我們之前都是這麼做的,李某某隔離的定點醫院我去了三次,他家裡我們也送了生活物資過去,這都是鄉里鄉親的,多一分尊重就多一分理解,感情都是相互的。

在這半月中,還下了一次雪,看網上說玩雪不好,有時候我們暫時也分不清真假,那就先按嚴格的來執行。大家執勤的時候多在村裡轉轉,勸阻大人和小朋友先不要出來,更不要在外面玩雪,非常時期安全最重要。

對於這次疫情,我總結了兩點,一個是戴口罩,一個是消毒,村裡出來進去的人,必須戴口罩,然後回村的時候我們也要給他腳底下消消毒。有村民在群裡開玩笑,說咱村這比城裡都嚴格,我覺得玩笑歸玩笑,非常時期認真總是沒有錯。

時間到了初五六,有些村民家生活必需品出現了短缺,為了控制疫情,減少人員接觸,村裡規定小超市定點定時開門購物。可小超市的貨品畢竟有限,有的村民說我家沒有雞蛋了,有些說沒有液化氣了,那我們都趕緊想辦法解決問題,把東西採購過來再挨家挨戶送過去。

我們在村裡做工作,上級也是隔三差五的下來慰問,這不又送來了方便麵、牛奶和消毒液,足足四大箱方便麵,又夠大家吃上一陣子了。其實說到吃我們並不缺,離鄉親們這麼近,誰家有好吃的都會給我們送點,他們說我們“看門”不容易,自己在家睡覺都睡煩了,可你們連個好覺都睡不上。


半個多月過去了,中間我回家了一次,拿了幾身衣服,沒多停留就又回來了,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覺得還是在村裡住得踏實。這十幾天村裡平安無事,一千多口人雖然生活上受點影響,但是沒有疫情,這樣我們這二十多個黨員幹部也就心安了。最近天氣越來越好了,希望一切都趕緊好起來,大家能出來自由活動,我們也結束吃泡麵的日子。口述|王海平 攝影|王海平及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