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多方便面,如今乡亲们都平安,我们为看门而骄傲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王海平,是咱河南鹤壁石林镇小寨沟村人,也是这个村的支书,在两年前我的角色算是“农民企业家”,因为咱在村里有个不大不小的机械厂。18年5月的时候,为了响应区里的“头雁回归”政策,我算是多了这个为乡亲们服务的角色。从为几十个人着想到为这1084口人着想,我也在逐渐适应这个角色,特别是这个春节经历的事情,让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大年三十的上午,我在村里给几位村干部碰了个头,安排保障安全过节的工作,气氛基本和往年一样,大家都美滋滋地准备着过大年了。中午的时候突然接到让去镇上开会的电话,听领导说新冠肺炎有新情况,等散会之后,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开上车一溜烟跑到村里开始布置工作。

第一项工作就是排查村里有没有从武汉回来的人员,经过大家的分头排查,还真是找出来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李某某节前刚从武汉回来,跟上级汇报之后,上级觉得不能大意,先送他去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经过劝说做工作,李某某也很配合,然后我们也制作了标语,提醒村民暂时不要去他家串门。


我家闺女在新区上学,所以一家人都在那里住,平常我一个人白天来回在村里和城里穿梭。三十儿的晚上闺女给我打电话,喊我回家吃饺子,我抽了个时间回家一趟,刚扒拉了一碗饺子,镇上的电话就又打过来了。闺女说你这两年咋这么忙,过年都不陪陪她,我也只能笑笑也不好解释,就赶紧去开会了。

在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是情况又严重了,好多地方已经开始封村了,我们也要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们村里的党员干部还是很“给力”的,封村的工作布置下去,大家找物料的找物料,开机器的开机器,动手的动手,这是王郑喜家的铲车,他二话不说开着就出来了,那个气势我看着也很感动,也很有信心。

说到这封路也有讲究,村里有些不是紧急必用的道路,就用大树木桩子封死,对于有紧急通行功能的路,不能一封了之,这万一有个急事儿要通车咋办,所以大家就制作了这种木桩子,既能起到障碍物的作用,还能在紧急的时候搬开,唯一辛苦大家的就是要日夜值守。


在做从武汉归来的李某某家工作的时候,我接过他们的车票,跟他们近距离交谈过,所以我是肯定不能去同事家“蹭饭”。晚上的时候我就待在办公室里,有方便面、有年前食堂里剩下的馍,还有三桶矿泉水,这半月我把它们都吃光了。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方便面这玩意过去一年都不会吃一回,这下算是吃够了。

村里有党员干部二十多人,我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上午、下午和晚上各一组负责看护村头路口,还有消毒组负责村里道路的消毒,还有人专门负责李某某家其他家庭成员的测温和庭院的消毒工作,这些工作安排停当之后,就靠大家齐心合力地执行,我再时不时地加油鼓劲和督促。

我也是农民出身,可这农药桶至少也有一二十年没背过了,没想到如今再背上它却是用来消毒。消毒虽然有人做,可我也想试试,基层干部没那么多花样,有困难先上,有工作先做,身先士卒,才能带领好这个团队,团队工作做好了,这村里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上级发了通知要格外关心被隔离的村民,做到“人员隔离村里关爱不隔离”,其实我们之前都是这么做的,李某某隔离的定点医院我去了三次,他家里我们也送了生活物资过去,这都是乡里乡亲的,多一分尊重就多一分理解,感情都是相互的。

在这半月中,还下了一次雪,看网上说玩雪不好,有时候我们暂时也分不清真假,那就先按严格的来执行。大家执勤的时候多在村里转转,劝阻大人和小朋友先不要出来,更不要在外面玩雪,非常时期安全最重要。

对于这次疫情,我总结了两点,一个是戴口罩,一个是消毒,村里出来进去的人,必须戴口罩,然后回村的时候我们也要给他脚底下消消毒。有村民在群里开玩笑,说咱村这比城里都严格,我觉得玩笑归玩笑,非常时期认真总是没有错。

时间到了初五六,有些村民家生活必需品出现了短缺,为了控制疫情,减少人员接触,村里规定小超市定点定时开门购物。可小超市的货品毕竟有限,有的村民说我家没有鸡蛋了,有些说没有液化气了,那我们都赶紧想办法解决问题,把东西采购过来再挨家挨户送过去。

我们在村里做工作,上级也是隔三差五的下来慰问,这不又送来了方便面、牛奶和消毒液,足足四大箱方便面,又够大家吃上一阵子了。其实说到吃我们并不缺,离乡亲们这么近,谁家有好吃的都会给我们送点,他们说我们“看门”不容易,自己在家睡觉都睡烦了,可你们连个好觉都睡不上。


半个多月过去了,中间我回家了一次,拿了几身衣服,没多停留就又回来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觉得还是在村里住得踏实。这十几天村里平安无事,一千多口人虽然生活上受点影响,但是没有疫情,这样我们这二十多个党员干部也就心安了。最近天气越来越好了,希望一切都赶紧好起来,大家能出来自由活动,我们也结束吃泡面的日子。口述|王海平 摄影|王海平及村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