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交出的“红袖章”——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涉县岭底村老党员

河北共产党员网讯(记者 杜俊利 通讯员 程慧洋)2月4日下午,天起西北风,气温骤降。在涉县关防乡岭底村负责赵家西街一区第六疫情管控点值守工作的老党员赵士凯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救治,抬进了ICU重症监护室。手术后至今仍昏迷不醒,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以赵士凯、赵进乾等为代表,岭底村一直活跃着一支积极发挥余热、甘于奉献担当的老党员队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期间,他们不顾年老体弱,坚持一线出击,用坚强的党性奏出了一曲最美的夕阳红。

不愿交出的“红袖章”——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涉县岭底村老党员

岭底村是关防乡第一大村,全村981户3167口人。该村依山而建,地势开阔,总面积22000亩,村庄占地约320亩。春节期间返乡800余人,累计居家隔离300余人。

在抗“疫”之战一开始,几名乡村干部跑前跑后,摸排、管控、设卡、统计、宣传、募捐……忙得焦头烂额。

疫情来势汹汹,事关全村父老乡亲生死考验。在大是大非面前,岭底村的老党员们主动请战,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他们和村干部一起宣传政策、摸排防控、共抗疫情。

不愿交出的“红袖章”——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涉县岭底村老党员

大年初二下午,村“两委”和包村干部在村委大院组织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上级疫情防控精神。全村在村口两处主要卡口的基础上,在村内又增设23处疫情管控点。以赵士凯、赵进乾等为代表的一群老党员,积极响应县“十户一岗、全民联防”的号召,义务担任村巷口疫情防控值班员。他们严于律己、勤勉值守,以高度负责的党性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他们的带动下,先后有60余名党员和热心群众主动走上街头巷尾,义务上岗参与疫情联防联控,并带动更多的村民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觉做到不出门、不聚集,戴口罩,互相监督、互相警醒,在较短时间内共同织就了一张全民防疫的大网。

老党员赵士凯的倒下让更多的热血人士站了出来。程红勇、程良军自我加压,第一时间接管了赵士凯负责的卡点。而岭底村在祈祷和祝福这名老党员平安的同时,更纷纷呼吁:“让老同志们休息,让年轻人上。”并自发捐款捐物,共克时艰。

在参与值勤的党员和群众中,仅60岁以上党员就有17人。赵士凯住院后,党支部考虑老同志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决定不再安排他们值班,并让人将其值勤用的红袖章收回。

不愿交出的“红袖章”——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涉县岭底村老党员

2月5日上午,负责巡逻的赵现军找到在一区第七疫情管控点值勤的74岁的赵进乾说明来意。赵进乾说,“不用,我能干了,这个不累,我能顶住了。”“你们不用担心我。我们干这个是自愿的,出了啥事你们不用管。”迟迟不愿将袖章交出。当接替他的年轻人勉强将其袖章摘下来时,老人的表情瞬间变得沉重起来,眼里噙满了泪水。

李贵廷在第二区李街值勤,当劝其交出袖章时,他说“行行行,我知道了,不让我管了,我就下”,却转身把袖章交给儿子李志伟“替”他。没过几天他又从儿子那儿将袖章要回,“偷偷”的继续在巷口值勤。李贵廷还将家里存放着的不多的口罩,毫不保留的拿出来赠给没有口罩的村民。不光如此,在没有袖章的两天里,他还和在一起值班的李乃生、李伏唐,3个平均年龄刚好65岁的老党员,从家里取来铁锹和三轮车,主动清理路边的积雪。

值勤的老党员们纷纷对村党支部收回红袖章一事表示不理解。80岁高龄的老党员赵五长和赵士凯在同一个卡点,当村里安排年轻人替换他并收回袖章时,他生气地说,“怎么,我老了,没有用了?”“我能干了这活儿,这不是啥大事。”村干部连声劝他,说等天暖和些了,再让他值勤,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76岁的郝乃廷自值勤以来,一次都未脱岗,当村里让他交袖章时,他极不情愿地说,“不叫干了?交了我就不能干了?”没了红袖章的他仍天天在附近巡查。最终,十余名老党员中,7人又变着法将袖章要回,其余的也大都继续帮着村里做着宣传摸排、清理卫生和消杀防疫等疫情防控工作。

不愿交出的“红袖章”——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涉县岭底村老党员

在疫情面前,岭底村的老党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尽责的情怀和担当,感染并带动了更多的人投入联防联控之中。赵进乾的儿媳妇张丽花不光主动帮助将值勤点周边收拾的干干净净,没事还帮老赵一起做群众工作。在北京龙倚集团工作的赵志军主动找到村委要求上岗。他说,看到这么多老同志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为了村里的事费心费力,这么冷的天还在路上值班,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做点什么。村里的年轻人在村党支部和老党员们的感染下,纷纷走上街巷卡点和村干部一起值守巡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热心群众也纷纷筹措口罩、消毒水、喷雾器、酒精等急需物品,加上现金捐款等累计折合人民币约三万余元。

一块红袖章,一份为民心。袖章虽轻,却承载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年龄虽大,难挡共产党人对百姓的情和爱。那一块难以摘下的红袖章啊,分明是连接这些老党员与百姓之间难以隔断的爱的桥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