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本省念大學好,還是在外省念大學好?

怪小妖2


首先,報考哪個大學對於大家來說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大家在經過緊張的高中三年學習之後,終於經歷了高考,當高考完,拿到分數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考慮應該到哪兒去讀大學?哪兒的大學最適合自己?應該讀什麼專業最好?考慮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嗎。

這是就延伸了一個問題到底在本省讀大學好,還是在外省讀大學更好呢?

在本省讀大學,無疑離家更近,每逢過節都可以回家去 ,如果在外省的話回家無疑會十分困難,耗費的時間會更多一些。而且相比外省,在本省與同學之間的交流會更加容易一點,隔閡也會少一些。

但是相對而言一般來說,外省的分數普遍比本省的分數要低一些,如果想讀更好的大學,最好選擇外省的學校。而且在外省讀書也是很有好處的,不僅能夠更好的增長自己的閱歷,還可以讓自己的交友圈子更廣。這些都是十分有好處的,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應對以後的社會的變化。

但是在外省還是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弊端,就是一般,大學裡都會有校招,可是如果你在外省讀書的話。一般如果你校招通過被其他公司錄取的話,不出意外,你的工作地點就在你讀大學的那個省,而你在本省工作的幾率就很渺茫了。這也是在外省讀書的一大弊端之一。

以上就是在外省讀書和在本省讀書的利與弊,至於到底是在外省讀書,還是在本省讀書還要看自己本人的想法了,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杜毓致


我就是一個離開自己家鄉來到北京讀書的學生。

我是2013年進入的清華大學,到現在我在清華讀博。進入大學之後,很多高中的學弟學妹都會找我諮詢一些關於高考學習的方法和高考填報志願的事情。

說實話我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人,只是我高中的時候比大家都要刻苦認真。雖然不能說是挑燈夜讀,但是我每天都是合理利用時間,制定的每一個目標都會逐個去實現。根據我高中學習經驗,我整理了一本《2019高考衝刺提分秘籍》,裡面包括各個科目在高考中常考查的題型以及易錯點、常考點。現在是高考衝刺階段,如果你能把握高考趨勢與出題動向,那麼在這僅剩的50天內也會對你的成績有很大的提升。

如果有需要領取的,可以點我主頁右上角私信:領取,就可以免費獲取。

是本省讀書還是外省讀書呢?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遵從孩子的意願與想法。如果孩子戀家,不願意獨自一人去別的城市,那麼完全可以留在自己家鄉讀書,這樣能夠很快適應學習與生活。不至於一個南方的孩子去北方上學,在氣候、飲食上都無法適應。如果孩子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願意去嘗試不一樣的大學生活,家長應該支持並尊重。

其次,根據孩子的成績考了。比如孩子是河南人,他的成績能夠上一個985,可是河南省只有一所211,所以為了上985,就只能去外省讀書。如果孩子高考成績不理想,那麼最保險的方式就是在本省讀書,這樣被大學的錄取機會也會變大。

最後,孩子高考結束就已經是一個成人,家長也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去拼搏,去看看這個世界。而上大學是很好地瞭解這個世界的過渡階段,因為只有孩子去到外地,他才會確定今後自己要選擇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與道路。

我記得我去北京上大學前,我父母告訴我,不管去了哪裡,都要努力好好學習,學校也是家,如果在學校遇到了困難,記得一定要及時跟家裡人講。後來我來了北京,我沒有後悔自己的決定,在北京我的眼界變得更加寬廣,我見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與學生,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了很多高中生進入自己心儀的大學。

現在馬上就要高考了,高一高二的學生也應該提前意識到高考距離自己並不遙遠,高三的學生一定要加油努力,我整理的高考衝刺學習秘籍以及2019高考考試大綱,如果你需要,私信:方法,就能獲取,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清華博士高考技巧分享


本人是大一學生,在大學生活了一年,根據一年的所見所聞,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個人認為,女孩子除非特別理想一所外省的學校或者在所在省有親戚以外,最好留在本省或者鄰省,女生一般都會依賴家長多一點,而且女學生由於自身的特點,容易受到傷害。再舉個例子,雖然我在臨省上學,但是從家裡到學校,高鐵兩個半小時,平時有空的時候週六週日都可以回家,所以對於一些不想留在本省上大學的同學來說鄰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再說說我的其中一個室友,她家裡不通高鐵,每次回家十多個小時,一個女孩子獨自坐火車回家,家長擔心,自己也覺得很麻煩,而且平常的假期時間太短,想要回家都沒辦法,有時想家和家裡視頻就哭了起來,實在讓人心疼。

對於男生來說,個人仍傾向於外省,去外省,換個新環境開闊了個人的眼界,去稍遠的外省,報考的壓力也沒那麼大,而且一般的男生對家裡的依賴也不太大,所以如果是男生的話,可以考慮一下報考外省。

當然啦,去外省還是留在本省,還要結合自己的性格,學校的辦學,以及自己所要學習的專業進行選擇,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最後,祝考生金榜題名


不萌呀


從個人角度上看,還是報考外省的學校好,換一種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很有用的,當然如果出於本省有比較不錯的大學或者因為個人不想遠行,那麼本身的學校也是很不錯的。

我是一個山東人,從小在山東長大,可以說我渾身上下都透露著山東人的氣質。後來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選擇了一個南方的城市武漢,雖然比起北上廣深,武漢這個城市不算很好,但是武漢仍然帶給了我很多新的感受。最直觀的感受是,身邊有很多南方人,因為彼此生活環境,成長環境都不同,所以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碰撞出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也從很多南方同學身上學到了很多與北方同學不同的性格特質。其次,南北方生活環境差異很大,雖然會有不適應的方面在,但是至少自己開始明白自己想要在以後過一個怎樣的生活,而且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生活也讓自己的靈魂更加充實,多了不少談資。



後來讀研了,來到了更大的城市北京,在北京我能夠感受到更多的衝擊和刺激,比如各種各樣的資源瘋狂湧入,在我喜歡的方面,我可以抽時間去看各種話劇,各種live,各種音樂會,甚至可以看很多國外精彩的show,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很新鮮,極大程度上拓寬了我的視野和人生體驗。而且大城市的機會很多,實習經歷,各大高校的講座,各種志願活動,可能只有在大城市當中的學生能夠享受的到。

當然在外省讀書最大的問題就是有時候會想家,而且回家非常不方便,尤其是現在這個火車票特別難買的時代。但在我看來,這也是年輕人必須要有的歷練,人總歸要慢慢成長的嘛。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分享。


咯骨頭上


頭條第一次邀請我回答問題,我很高興,我覺得這個問題是由各個方面來考慮的。

我以我自身來說一下,我是去年考上的大學,我是在省內就讀的。本來我是想在省外讀的,可是由於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適合自己的學校,所以在省內的一所學校就讀了。所以你要考慮的是上什麼專業,還有就是你要上什麼類型的學校。這些也取決於你的成績,我的成績不好,在省內讀的也是三本學校。

如果你是個戀家的人,需要經常回家的話,還是找一個省內離家較近的學校比較好,如果你有對象,你們需要經常見面的話,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

其他什麼方面我也不知道了,哈哈,最後附上幾張我美麗的學校,你能猜出來是哪裡嗎?





張Zyl


每年高考結束後,所有的考生都要面對填報志願的問題: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尤其是成績既可以在省內選,在外省又有一定的選擇空間的同學就比較糾結了


其實這個問題同時也提供了兩個思考方向:

1:學校導向

說的更通俗點就是地域導向,比如說我就想去那個城市,哪所大學對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或者有 “世界這麼大,我想出去看看”這樣想法的同學我是比較支持出省去看看的。

就拿我本身舉個例子:我就是一個地域導向的踐行者,我作為一個北方人,高考當年過重點線50多分,在本省和外省都有一定的選擇空間,當時也糾結去南方還是北方,後來考慮到南方夏天比較熱,就這一個想法我就把我自己留到了東北,在東北過了四年,過著冬不冷夏不熱的生活,感覺很愜意,同樣這也給了我體驗東北生活的機會,有同樣興趣的同學歡迎報考我的母校。


2:專業導向

首先,專業導向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專業來確定要去的學校,進而決定是呆在本省還是出省,比如說:我就喜歡法學,通過查閱資料,瞭解到法學的五院四系,再根據個人高考分數確定適合自己報考的學校,這樣大概就可以做出決定了,如果本省的學校、專業都還不錯的話,那基本就可以決定了!

最後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出省的感受:

1:比較自由,由於離家比較遠,放個短假回家是不可能的,只能跟同學一起出去浪,遊覽一下當地的歷史景觀,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豐富人生閱歷,大學也是唯一有時間有精力可以出去浪的機會!

2:想家,同樣是因為距離遠,上學期間基本是上班的一樣,一年回去一兩次,一次回去一個多月,多少感情都越來淡!



希望可以幫到你,有相同經歷的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一起交流交流!


Phoenix0701


網友一:

我以我自身來說一下,我是去年考上的大學,我是在省內就讀的。本來我是想在省外讀的,可是由於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適合自己的學校,所以在省內的一所學校就讀了。所以你要考慮的是上什麼專業,還有就是你要上什麼類型的學校。這些也取決於你的成績,我的成績不好,在省內讀的也是三本學校。如果你是個戀家的人,需要經常回家的話,還是找一個省內離家較近的學校比較好,如果你有對象,你們需要經常見面的話,這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方面。

網友二:

無論是留在本省還是外省,都有其各自的好處。最主要的是看你以後想去哪個城市工作。如果你想留在本省工作的話,你可以在本省讀大學。如果你有自己喜歡的城市,那你就去你喜歡的城市讀大學吧。個人覺得你可以嘗試著去外省讀大學,體驗另一個城市的生活,不要總待在一個城市,瞭解和體驗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網友三:

看你所在的省份和個人了。 如果你生在北京上海廣東這樣的大城市,浙江江蘇廣東這種經濟發達地區你感覺還有必要出去嗎,這些城市地區教育資源,高校數量,經濟發展在全國都屬一流,想找更好的只有出國了。 像我在河南這樣的農業人口大省,能說出口的好大學只有鄭州大學,報考時只報了一所省內大學,想出去見見世面,感受一下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剛開始不適應伙食氣候呀但等到一段時間都可以了。

上大學所在的城市非常重要,曾有人說報考時第一你需看專業第二看城市第三看學校,本人深有感觸,來到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找個兼職都不好找,週末想出去玩,都沒有什麼大型的商場可以逛,別說找工作機遇等。當然也有特例,看個人情況而定。不過最重要的是分數呦,高校幾乎都在一線城市,想去大城市首先有好的成績,不然渣渣地方待著吧!!

網友四:

作為一個大學離家100公里的學生的看法,離家近,自己也認可,就離家近點挺好的。剛上大學時候覺得去一個喜歡的城市甚至比上一個985 211 一個好的專業都更重要。後來就覺得,如果畢業想回家就業的話還是近點比較好,畢竟一般高校都是在本地區認可度更高一點。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也大多不希望孩子離鄉遠行。

相反,去離家遠的地方唸書,會遇到比較多的問題,包括方言 飲食 習俗 氣候等等人文和自然上的不適應,其次是回家週期長,回家就業難度大等諸多問題。但是,這麼多好與壞,都不及你喜歡。我是個北方人,如果浙大如果能夠錄取我我也沒理由不去啊,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不過權衡利弊,喜歡就好。

網友五:

沒有情懷非常功利的說,還是按照分數的層次來選吧。能上985起碼也211的大學(能叫的出名字的),出省就出省。一本邊緣二本左右的成績,除非出省能讀一本(不過一本二本,畢業之後都叫做本科的),或者本省真的沒啥大學了,那就出省吧選個你喜歡的城市,不然在本省讀大學還是更好些。

網友六:

回答你這個問題,我也很糾結。最後還是推薦你外省!為什麼呢?中國人戀家,有句古話:父母在不遠游。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已經到來,地球村都知道吧?所以即使去了外省也只是一個村南一個村北而已。


豎起耳朵聽皮卡丘


我想很多的考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去省外讀大學還是留在省內呢?其實這是很具體的問題,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選擇自然不一樣。

以我本人的經歷說說我的看法吧:我當年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首先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去還是不去省外,這個問題我糾結了非常久一直沒有定下來,後來結合了自己的情況才算是決定在哪裡讀大學。

以我的高考成績想在省內讀一個好點的大學其實是比較難的,要麼是民辦要麼是獨立院校,當時糾結了好久最後下結論是先填報省外的公辦大學,要是有被錄取的話就去讀,要是沒有就在找找。結果事與願違,沒有被任何一所省外的大學錄取,最後只能在徵求志願的時候填報了本省的獨立院校,終於在第二次徵求志願的時候被一所獨立院校所錄取。

其實當時填報省外大學的時候,家裡人非常不樂意我去省外,原因有三:第一離家遠,回家一趟不容易,可能一年回兩次家,家裡人會想念所以不喜歡我去;第二是環境飲食等等因素,平時以相對清淡為習慣的飲食到了省外去接觸的飲食會不習慣,還有當地的風俗習慣不瞭解不太適合;第三:畢業了之後,同學分散太多,同個省份的同學太少不利於今後的發展,或者說互相幫襯不到,這點不好。

最後結合了這些因素選擇了省內的大學。


大盛談


剛剛跟爺爺打了電話,爺爺說:"你怎麼走那麼遠啊,我也沒多少年了,爺爺想你都見不著你"

心裡真是酸澀啊

填志願那段時期覺得去外面好,年少輕狂,在本省呆了十幾年,就一股腦想出去。真的去了外面,才發現自己的家在哪裡,又是如何,不能回頭找到它。


扒啦影視小魔仙


曾經我一個同學說的很偏激,說在她眼裡,中科大都比不上北京的一個二本學校。她為什麼這麼說,大概是她覺得大學四年應該給自己多一些體驗,而不是圍繞著過去的二十年原地踏步。

事實上,其實是很多家長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很遠的地方讀大學,總覺得空間距離的放大讓自己的孩子跟自己會疏遠。而實際上,隨著年歲的長大,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並不會一直如孩子小時候那樣親密,因為孩子也在長大成熟,這和空間的距離無關。

選擇去哪裡讀大學應該是自己的事情,以我的感覺,我也更傾向於去外省讀大學,我想感受更加不一樣的生活,畢竟人生的路還很長,我們不能一直習慣,也要學會適當的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