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á,二是xié,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怀抱太平洋


我还是会读xié的,但心里知道这个字古音是和今音有区别的,在这里还是押韵的。为什么?因为有些汉字虽然今天是单音字,在古代确是多音字,有异音异意的,也有异音同义的。还有很多字今古音相差很大。斜字只是这些字的一个代表,通过宣传介绍才使大众知道读霞音也是对的。其他那些今古音异音字如果按照古音读,会被人误以为读错了,还要费一番口舌进行解释,所以不如直接按照今音去读,至于押不押韵的问题,自己了解就可以。


海浮山顽石


试答如问如下:

“斜”读xiá,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读音,不是在“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里,而是在读一年级的时候。

我一年级老师,是一位年轻的民办教师,蒙古族人,讲课的时候带有浓重的,很好听的蒙语口音。她课教得很好,是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小学1~4年级是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同时上课(复式班教学),原因是学生少。学生少,学校也就小。教室和老师办公室离得很近。老师之间讨论问题,在门外是能够听到老师之间说话的。

有一次,一位学富五车,粉笔字、毛笔字写得非常地道,打一手好算盘的老师,与她讨论“代”字中的斜勾,是应该读“xiá”。

我经历的不同的老师,把“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有读“xiá”的,读这个音的。多数是年长者,他们认为,读这个音是合理的。汉字的写法在连续不断的简化中,读音也在变化的。权威的《新华字典》里只有“xié”是值得商榷的。

小编认为:读xiá合理,读xié合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孙庆国:读了不到2年的高中,教了不到3年的学(民办教师),参加了4次高考(自学的高中教材)的机械工程师。

孙庆国:业余时间专注中高考30年,对中高考至今“不忘初心”、“痴心不改”、“死不改悔”、“顽固不化”、“一如既往”。


孙工的文话旅行笔记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我肯定会读成“xiá”。

上小学的时候,是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字就是应该读成“xiá”,特别强调绝对不能念成“xié”,还讲了当时没有听明白的好多理由,但死死的记住了“xiá”的这个读音。后来大学期间学汉语时,教授又讲这个问题,和小学老师讲的完全相同。

读“xiá”,第一是为了押韵,第二则是字义上的问题,“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的诗中的含义是弯弯曲曲,没有“xié”的意思。

近年来一直对这个字的读音分歧甚多,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主张改“xiá”为“xié”,在《诗经韵读》中说:“我们并不要大家用古音来读《诗经》,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其所以不可能,因为如果按古音来读,那就应该全书的字都按古音,不能只把韵脚读成古音,其他多数的字仍读今音。如果全书的字都读古音,那就太难了。其所以不必要,是因为我们读《诗经》主要是了解它的诗意,不是学习它的用韵,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以为无韵就好了。”他的观点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诗词与文学


第二。


春花有意1052061899


有得选吗?我小时候读xie,老师说错,要读xia,而且这个字只在这里读xia。我记住了,这就是学问,这就是古早的读音。现在我儿子读小学了,说教育部课本上规定读xie,我以前教的xia是错的。。。

都是些什么专家规定的呢?能站出来吗?把名字留下,记录在案,让历史铭记,是你!就是你!改的读音。


遥远的TA4


当然是读作xia了。

斜在古代就读作xia(侠)。本人是山西运城人,运城方言与陕西话极为相似,保留了大量古语古音!

这个斜字,在运城方言里,就读作xia,与大侠的侠是一个读音。我们小时候,看到某个东西是歪歪斜斜的,就说它是“xiaxiai”(侠侠)。


所以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这一句古诗“斜”字要读作xia时,我们是很容易理解的。

另外,从整首诗韵脚考虑,也应该读作xia。

山行这首诗,一共四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按照绝句押韵的规矩,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最后一个字应当押韵,也就是说应该是同一个韵母。

第二句最后一个字“家”,第四句最后一个字“花”,韵母都是“a”,所以,整首诗的韵脚应该是“a”。只有第一句的斜读作“xia”,整首诗才能押韵。


最后,说点题外话。

除了这个斜字。运城方言里还有很多古语古音。

比如,“携”字,运城土话里,有“携娃”这样的词汇。就是抱着孩子。说起来好像是土话,土得掉渣。但是写出来,看文字,竟然那么文雅,古意盎然。

再比如,“让”字,先秦时期,让字,主要是批评,责备的意思。这个意思,至今完整保留在运城方言里。


再比如,“床”字,它最初的含义是胡床,也就是一种板凳。运城方言,保留了床最初的含义和读音。运城人把小板凳叫做/fuə/,这是国际音标。因为拼音字母无法标音。

还有很多例子,这里不一一例举。写这么多,只想说一句,那些认为粤语是古汉语读音的观点,真是脑袋被驴踢了。汉语古音,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方言存在。而汉语雅音,一直都在中原大地,并且现在仍然以方言的形式充满活力的存在着。


上将嗳福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杜牧的绝句《山行》。诗中第一句的"斜"字,必须读作xia(霞音)!!!绝不可读作xie!这是不应该有争论的!为什么呢?主要取决于韵脚!诗人在这首绝句中使用的是家花韵。第一句尾字斜xia,第二句尾字家jia,第三句仄起拐弯,晚Wan,第四句花hua,斜,家,花,这三个字,虽然声母不同,但韵母都是a,这个家花韵脚规定了斜字的读音必须念xia!而不应读作xie。


张永科38


这个读音在小学认真听讲的基本上都知道在古诗中咱们读“xia”,平日生活中咱们读“xie”,这并没有什么冲突。

产生这种疑问,只有一个原因,古诗读得太少。杜牧的这首《山行》实在太过耳熟能详,才让人生疑。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实还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也是经典作品: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里也得读“xia”,才能和“家”、“麻”、“花”押韵。

稍生僻的还有韦庄《浣溪沙·惆怅梦余山月斜》: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

数不胜数,不再举例,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古音中这个字就读“xia”,平水韵中属“六麻”部。

不读古诗词没什么影响,但是要赏析古诗词,必须要切换到这个读音,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音律切合精妙,否则的话会很影响古诗的诵读感。

最近好像国家对这些古今异音字进行了调整,不再在字典中标注古读音。还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其实这也没什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规范发音以便于交流确实是大势所趋。

很多人是这么想的,那些领导也这么想,所以一拍脑袋,改。

字典这个东西,并不是用来规范发音的,从古至今,字典的功用是用来记录发音的变迁的。当世界上还有这个读音需要,字典就应该记录下来,给求知的人以参考。随着有些发音的消失,字典中就可以取消记录,而不是通过修改字典来改变下一代的读音。

其实对“斜”字影响不大,因为不管读“xia”还是“斜”,它都是一个意思。但是对有些多音异意字来说,就不一样了,比如“骑”字,读“qi”还是读“ji”,意思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样的读音如果取消了反而会引起古文意思的混淆,这是不应该的。

当然了,这个咱们说了不算。

所以还是自己多读点相关知识吧,当我们的孩子朗诵到“远上寒山石径斜(xie)”,“一骑(qi)红尘妃子笑”,问为什么读起来很别扭的时候,至少我们可以解释清楚。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喜欢请点关注,谢谢。

梧桐树边羽


我是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我认为应该读“xié”。

的确,正如许多答友所说,唐代诗歌创作依据的是“平水韵”,而平水韵中,“斜”字属于“六麻”韵部,它跟“花”“家”等字的韵母是一样的,这样看来,“斜”是不是应该读“xiá”了。

非也。

首先,“斜”与“花”“家”同属一个韵部,是不是就说明当时他们的韵母都是"a"?不是,这只是说明,这三个字当时的韵母是一样的,但并不能说明它们的韵母都是"a",所以“xiá”未必就是古音,唐代的时候“斜”字也未必就是读“xiá”。

其次,如果为了迁就押韵而将“斜”读成“xiá”,那么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唐代人写诗是遵照“平水韵”的,而平水韵中,这样的情况很多,同一个韵部中的字在我们今天看来读音相差非常大:

比如“上平十三元”这个韵部中,既有“元”字,又有“门”字,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碰到“元”或者“门”字的时候,也要改变他们的发音,让它们押韵?比如陆游的这首诗中:

正月十六日园中偶赋

又向柴荆过上元,豪华前事不须论。
偶逢花发闲持酒,不得人扶嬾出门。
薄技号山曾献玉,荣途染指亦尝鼋。
年来洗尽东陵梦,瓜垄萧萧老故园。

再比如“上平四支”这个韵部中,既有“枝”字,又有“悲”字,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遇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也要读得让它们押韵?比如皇甫冉的这首诗:

送张南史

岸有经霜草,林有故年枝。

俱应待春色,独使客心悲。


如果需要这样做,那么我们整个发音体系就都乱了,根本交流都没法交流了。更何况,“元”与“门”字,如果要追求押韵,那么是改变谁的发音?“枝”和“悲”字,如果要追求押韵,应该怎么读?

如果“元”与“门”,“枝”和“悲”不需要追求押韵,不需要追求所谓的古音,那为什么要改变“斜”字的发音?

要改一起改;要不改,就都不要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则。


左史右诗西凉君


谢孙国庆的文话旅游笔记友邀答!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音一是“xia”(狭音),二是“xie ”(斜音),你选第一还是第二?

我选第一,发“xia”狭音。

理由是:

一,斜古音同狭音。

二,发狭音,远上寒山石径意相合,意思是远远看去,远处苍凉深远看去带有寒意的秋山,山中石阶小路(石径)蜿蜒曲折,狭窄而有坡度。因为是远望,才会自然而然的吟出下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来。白云生处就是白云出岫的意思。而读“斜”音,汉语意思解释一个是跟平面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一个是倾斜,这样则与下句诗“白云生处有人家”意境不相吻合。

三,合辙押韵。

综上所述,我选择斜读音一发“xia”狭音,而不选择二发“xie”斜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