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英语主科,作为自选科,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北斗67349155


我同意取消,原因更简单,在过去几十年的英语普及过程中,多数人都学会了,有一定基础。第二,不是说有人都需要出国,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和老外说话。第三,自选课程多元化,对未来好。

唯一的问题需要哪些人来教这些课,然后教育局出的卷子又会很多很多了。


Byebefore


看过头条友友们评论!

总结:

90%的人,赞成英语改为选修课程,或者英语降低分数的。

99%的中国人用不着英语,但是不是讲英语不重要。重要的是,让需要的人大学去学习呀!小初高,选修或者降100分就行了。

有一件事情,我侄子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飞机员,他说高中的英语根本就没用,要从重练口语,(还到澳洲学飞行)英语八级。小初高学的英语用处不大,哑巴英语,又不标准。真的要用,大学都来的及,没必要全民英语。


意境与灵魂的囚徒


中国人要放眼于世界,全世界不过是两种语言。一是我大中华的汉语,一是国际风行的英语。象我45岁,初中毕业生,在中国应该大有人在。那时初中才开始学英语,二十年过后除了记得26字母,还记得A婆,骨摩灵,饿灵迟…几个简单单词之外什么也记不起,又怎么教自已小孩?更不要说英语对话了。通常这部分人是支持取消英语主科,认为英语在现实生活中无用论。但我是反对取消英语为主科的人,简单生活中看场英语电影,英文电视频道,叽哩咕咕都听不懂,某些英语产品说明书也看不懂…自已看不懂也就算了,还要自己的小孩长大后也看不懂吗?英语作为风行国际的一种官方,民方语言,中国人那有不学的道理?不能关起门来不去和外国人打交道,经常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英语几千年,风行国际官方语言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孩子学习?学习好汉语必不可少,又能够玩溜英语,才能使外国人服咱们中国人。


用户5996967361345


这类似的问题我回答过,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又重新来回答。我赞成把英语作为选修课。

我是三十多年前参加髙考的,英语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加之我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只能用时间去拼。结果英语成绩提高了一点点,可我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呀!因其他科目没花时间巩固而落下了。我高考很不理想,是该死的英语拖了我的后腿。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英语几乎没起任何作用。

如今我的儿子又是英语的牺牲品。当儿子开始学英语时,我时刻提醒不能被英语打败。我帮他买各种学习英语的资料,还帮他买磁带、点读机,mP5(十年前的一种学习机),他也想了各种办法记英语单词。可他的英语成绩直到高考都没有达到及格水平,高考尽管其他科目成绩不错,由于英语拉后腿,总分不很高,我儿子只上一个普通的一本大学。

我想,像我们家人这样害怕英语的人肯定不少。我希望英语不要纳入高考了!有人会说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英语必不可少。但是国际交流不需要全民参与,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总有千千万万人对英语感兴趣,他们会学好,他们可以当翻译。把英语可以当选修科目,但不纳入高考或把高考英语分数份量降低,让那些有学习理科天赋的人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不要让枯燥的英语冲淡他们的智慧,堵了他们的前途。

所以,我支持很多仁人智士的建议把英语作为选修课。


皎秋


我不支持取消英语主科地位!理由如下:首先是钱!如果取消了英语主科地位,全国那么多英语培训机构、人员、资料印刷等附着产品,他们怎么办?你动了它们的利益,他们会闹,引发社会动荡,如何处理?所以不能取消。其次是智。取消了英语主科地位,全国的学生会空余岀大量的时间和智力,他们闲极生事,又会惹事生非!所以不能取消。再次是心。现在自上而下已经形成唯英语是主子的心态,英语代表着先进、文明、科技制高点和国际化。取消英语主科就会动摇他们会讲英语的优越感和奴性,他们会生气哟,所以不能取消!最后是根。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标志,文字是一个民族衍续的依赖。当年小日本举全国之力枪打棒喝绞尽脑汁想在"支那"推行日语教育,废除汉语,没有成功。现在西方人不动刀枪在各路隐形汉奸的推波助澜下令国人对英语乖乖臣服,不得不说西方人之精明令人钦佩,某部分国人之愚昧和奴性令人不耻。当有一天,我们的历史开始由英文书写,你觉得我们的民族、文化、国家还存在吗?如果取消了英语主科地位,会阻挡英语统一全世界的步伐,阻挡国家"精英"变成"香蕉"(外黄内白)的升华,会被他们鄙视死!所以不能取消。


执钺渔父


确实应该把英语降为副科。

日本比较发达吧。人少,但是科技非常牛,他们把英语列为高考主要科目没有?美国把汉语列为高考主要科目没有?全世界有几个国家会把别人的语言作为高考主要科目?

当然,如果把英语降为非高考科目的话,会影响到部分人的饭碗,影响到他们赚钱。但我们每个人也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考虑整个国家吧。英语在高考科目中占的比例有多大?浪费了学生多少的时间,大家知道吗?这些时间如果用来学习如何发展科技,学习科技的相关知识,我们国家科技,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大家做一个设想:当初如果不是把英语列为高考科目,而是把科技或者技术,把高技术列为高考科目,我们今天的科技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整个国家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会比今天的科技落后吗?学校不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高考又不考科技的相关知识,要想国家科技领先,这可能吗?我们很多人一直都在埋怨,我们国家很多技术比较落后,买车要买日系的,要买奔驰宝马,大家想过没有,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呢?最终都是因为教育,都是因为我们教育的内容,与科技相关内容太少。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交流虽然有利于科技的发展,不过很多高科技的内容,别人是不会和你交流的,科技是要保密的。交流永远也比不上,直接学习科技的知识和研究科技来得快捷。英语应该和日语、德语和其他语种一样。作为一门大学里面的选修专业。在中学里,确实作为副科比较合适。让大家对英语扫扫盲,有一点儿基础。到了大学的时候,让一部分同学专攻英语,把英语学好就可以了。确实没有必要,所有的学生,都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学习英语。因为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比英语有用的东西,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所以,确实应该在中学里把英语降为副科。

你赞同我的说法吗?如果你觉得有道理,请点个赞吧。


原始森林8888


刚刚给孩子交了英语补课费,某东方的费用真的高,一年接近8000元,和两个月的工资差不多了。说实话,这真让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压力很大,但是没有办法,现在的这种情况,你不这么做,就会落后,所以只能这么做。

把英语变成自选科目,并不是说不用学英语,而是不用像现在这么重视英语,我觉着非常有必要!

第一、英语是一门多数人都用不到的学科

英语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精尖人士,可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语言。到了硕士生、博士生,你要发论文,都会用到英语,这也是为什么考研对英语要求比较高的原因。

但是,这并不是全民学英语的理由!

而实际上,多数人在一生中,很少使用英语,到了工作中,使用英语的职业就更少了,用那么多时间去学一门以后可能再也使用不到的英语,对于多数人来说,确实不值得。

第二、英语是一门多数人都不会用的学科

我们学习英语的另外一个误区,就是把它当成了考试科目,而不是实用科目,英语中最重要的听说部分,恰恰是我们最忽略的地方,所以,经过十几年时间学出来的英语,却是“哑巴”英语,多数人根本无法跟外国人正常交流。

而那些我们曾经废寝忘食记住的单词,因为长时间不再使用,逐渐就忘掉了,现在想想,当初虽然过了大学六级,又有什么用?

第三、英语是一门可以突击的学科

如果真的需要英语,凭借着小学和初中以及高中的部分基础,到了需要使用的时候,完全可以突击出来。我带过很多学生,他们成绩不好,也不喜欢学习英语,后来需要出国,就短期内去培训雅思考试,最后还能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并不耽误出国。

一些北京的小商贩的英语,都比大学生说的还好,只要需要,英语是可以短期内突击出来的。

第四、英语是一门花费很高的学科

在中国,作为高考主科的英语,养活了很多中国人,也养活了很多外国人,只要幼儿园、兴趣班有个外教,不管是非洲的还是东南亚的,收费都会增加一倍。

在城区学校,虽然学校开英语课,但是多数学生都会报英语特长班,而这个特长班,花费非常个高,比如前面提到的, 一个三四线城市的英语兴趣班,一年就需要接近8000元的学费,而且是每周上一次课,这么算下来,每节课的费用不菲,而且这还是大班额的课堂,不是一对一的课堂。

第五、英语的存在,人为制造了考试的不公平性

我之所以给孩子报考英语兴趣班,就是因为英语这门学科,可以靠多花钱,多花时间来提分,它对思维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词汇量和语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兴趣班,除了词汇量和语法之外,老师的口语也非常纯正,可以锻炼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比公办学校里锻炼效果要好的多。

如果孩子在小学和初中,能够把英语词汇量记到高考要求的水平,到了高中,因为学习压力更大,这个时候孩子就可以在英语上少投入时间,而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数理化中了。

事实上,很多高中英语经常考140+的学生,都不是高中老师教的,而是这些孩子在上高中之前,英语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我之前让一个学生给大家介绍过经验,她说自己在小学六年级就开始读原版的《哈利波特》了,这种差距,不是后面拼命记单词能弥补的了的。

而这些恰恰是农村学生的软肋!我上学那个时候,英语都是地理老师教的,20多年后,这种情况在农村竟然还存在,有些农村学校的英语,只能依靠支教老师在维持,这怎么能和城里的孩子竞争?

我们学校有走读校区和寄宿制校区,一个学生来自城区;一个学生主要来自县城和农村,从学生高中三年的英语成绩差距看,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学生不是不努力,但是英语的学习,早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了,而这些听说能力,又不是你刷题能迅速提高的,所以在和城区的孩子竞争中,英语的劣势非常明显。

还有些学美术的学生,因为高考英语要求90分以上,虽然专业成绩很棒,最后也被高校拒之门外,投入那么多时间、金钱进行的培训,最后付之东流,实在可惜。

把英语作为主科,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提高英语学习的意识非常有必要,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我们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把英语退出主科,是到了可以讨论的时候了。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如果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交流离不开外(英)语。对于不论青红皂白一刀切的学外(英)语做法,我认为是极端错误的。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人人都是笔译或口译的专家,依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应取消小学一年级的外语课程,改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外语较好,具备有一定国语基础再学外语也不迟。


15611685316


早就应该取消,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它只是为了方便交流,把它定为一个国家的教学主科是舍本求末,崇洋媚外的表现。说实在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到困难,是因为没有语言交流的环境,由于这种困境而导致初、中、高考落选的情况比比皆是,也因此埋没了很多人材。同时,由于没有这种学习环境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浪费了学生其他必要学科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再则,这些英文成绩不好的学生是否语言能力就差呢?答案是否定的。简单来说,任何一个地方的人现在都会两三种语言以上,如我们广西,就是农村的孩子都会国语普通话、桂柳话,更多一些的还会平话、粤语、各地的壮语等等。所以,英语学习不好是语言的环境问题,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把英语作为学生学习考核主科是完全没有必要,是错误的。


侯爷HOU


重点不是英语学不学的问题,而是我国有没有出现文化入侵的问题,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任何一种文化进入中国都没有问题,但是有个前提,本土文化建设不能放松,而且还要加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一点做的并不好。从七十年代开始到如今四十年来的一代代人,基本都是看着外国影视长大的,对这四十年来的几代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问题的严重性是非常严峻的。必须拨乱反正,不能在耽误了。很紧迫。其二就是外语适用性的问题。咱们国家地广人多,与周边接攘的国家也多。沿彊省份应该把临国外语当高考的主课,大学也应该有多语种教学课程,这样才更有助于祖国开放。而不应该将英语一种外语当主课。有人说英语是国际语言,我不这样认为,为什么?所谓的国际是相对的。例如我与俄罗斯接壤,我学俄罗斯语对我而言俄语就是国际语。为什么,对我而言我用的上。而远在天边的英语我学了,又用不上,请问这英语的国际性在那?同样的道理,在沿海一带与西方接触比较多的英语就是国际语。而俄语就不是,只有这样定义国际语才是正确的。为什么?不能缺少主体及适用性。我国内陆地区对国际外语则应该采用选修的模式。原则是大学学生不能不会一门外语。为什么?这是能力和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