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中東戰爭

二戰結束後,中東成為世界戰爭頻頻發生的地區,在我們視野中所看到的是上世紀末開始在伊拉克發生的幾次大規模戰爭,而近些年來視線的焦點又來到了敘利亞,而處於中東邊緣的以色列則顯得十分平靜,然而將視線放回到半個世紀前,我們會發現這裡曾經在半個世紀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這就是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


當我們這裡還在打國共內戰的時候,同時候的中東也不太平,委任統治巴勒斯坦英國的貝爾福宣言,美國人在聯合國對猶太人的偏向,蘇聯聯合國代表葛羅米柯在大會上的演講,最後在1947年底,一份讓猶太人歡呼雀躍,讓阿拉伯人惱羞成怒的181號決議通過,一個半北京這麼大的巴勒斯坦地區中一半以上肥沃沿海的領土歸六十萬猶太人,而一百多萬巴勒斯坦人只得到領土中丘陵,貧瘠的地帶。阿拉伯人本來就是尚武的民族,面對這種不公平的事他們的反應可想而知,當以色列在次年夏建國的時候,阿拉伯人積壓的怒火似乎到達了極限,而從以色列建國那一年到1982年發生的武裝衝突共有五次,也被稱為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


“我們同情猶太人,可是他們建國要在我們的土地上割讓領土?歷史上誰在迫害猶太人?穆斯林嗎?既然德國人殺害猶太人就在德國劃出一塊土地給他們好了,為什麼要損害與猶太人的苦難毫無干係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這句話出自一位沙特國王之口,也大致反應了穆斯林世界對以色列建國的 態度,五次武裝衝突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每一次的結果多以以色列軍的反敗為勝為主,這裡主要來看一下最後一次,也就是第五次中東戰爭。

第五次中東戰爭

六十年代初,巴勒斯坦人建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總部和所領導的游擊隊主力由約旦進駐黎巴嫩,成為了以色列人的心腹之患,1982年,當時世界的焦點都在英國和阿根廷,伊朗和伊拉克的戰爭上,以色列認為此時出兵黎巴嫩可以做得.“悄無聲息”,1982年6月6日,以色列以其駐英大使遇刺為藉口,出兵進攻黎巴嫩,當一切進行的還算順利的時候,沒有”料到“的事發生了,這就是貝魯特大屠殺。

第五次中東戰爭


同年九月份以色列軍隊到達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西區,由於貝魯特長期以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勢力的紛爭,矛盾一直都有,貝魯特東區為基督教長槍黨勢力,而西區有大量巴勒斯坦難民和黎巴嫩穆斯林,這裡也是巴解的一個重要後源地,而以色列軍隊的到來最終打破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平衡,1982年9月16日,以色列的國防部長沙龍下達指令,幾架以軍的直升機飛臨貝魯特西區難民營上空,投擲下一連串的照明彈。同時,大批長槍黨民兵持槍衝進了難民營。後來統計死亡人數在一千到三千之間,後來關於這次屠殺是否有以色列軍隊的授意,雙方都各執一詞,但最後飽受譴責的以色列只得退出黎巴嫩,不過有一件可悲的是,對慘劇富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國防部長沙龍在後來居然被以色列人選舉成了總統,在中東這個宗教,民族對立的地區,如果不在一個陣營裡,生命或許真的無足輕重了。

第五次中東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